“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四个转向

将“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一个明确的工作要求提出,可以理解为以“表述”牵引理念和实践变革的话语策略,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国家层面对外传播理念更新和战略转向的开启。本文认为,为适应“全球化、全民化、全媒化”的传播格局,“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立足时代特征创新思维调整策略,在战略上从国际传播走向全球传播,在叙事上从宣传思走向故事思维,在主体上从分散失衡走向多元协同,在空间上从阵地意识走向场景意识。

关键词

中国故事 全球传播 故事思维 多元协同 场景意识

一、战略:从国际传播走向全球传播

多家西方主流媒体称赞,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不再囿于中国国情,更具备了“世界主义眼光”和“全球视野”。对于“讲好中国故事”而言,最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的是习近平同志多次重申的两个概念:“命运共同体”和“道义感召力”。

十八大以来,“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一次次深入阐述中国主张”“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1]

关于“道义感召力”,习近平同志提出“坚定不移提高道义感召力”的方针,主持公道,弘扬正义,放大在国际事务中的“正能量”。[2]

“命运共同体”概念不仅旨在阐明全球化、一体化事实,更是表达了中国对人类文明走向的战略思考,表达了包容共生的全新国际观和外交观。“道义感召力”则很大程度上是强调在这个命运共同体中国际关系的应有规则和中国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从“现实政治”向“观念政治”的华丽转身,契合从“以‘既得利益’为核心、以硬实力为手段的‘霸道’”逐步走向“以‘恒久道义’为核心、以软实力为手段的‘王道’”的历史潮流。[3]

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无论是作为一种客观趋势,还是作为一种战略选择,“全球化、全民化、全媒化”的当下,中国对外传播战略正在从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开展的‘国际传播’”[4] 向“更为广泛、多元的‘全球传播’”[5]转变,也意味着中国开启了走出狭隘的民族国家中心主义藩篱、走向“世界主义”广阔空间的征程。在此视域下,媒体人应以更大的 “格局”和更新的“格调”讲好中国故事,在世界体系中寻找中国故事的讲述基点,在更广阔的“价值-话语”体系中扩展意义共享空间,寻找不同政治制度、文明体系、话语体系之间的契合点,破除隔阂乃至制造认同。

全球传播对于国际传播不是完全的替代关系,而是一种战略调整和战术修补,也是路径拓展和境界提升。国际传播强调以我为主、双边互动,而全球传播则立足全球体系和全球治理,倾向于多边交互、一体包容的价值观。这一转向包含三个维度:现实政治——观念政治,利益交换——精神交往,力量博弈——道义感召。具体说来,“讲好中国故事”应立足“回答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当代国际格局变化中扮演角色追问的需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给当代复杂多面中国以清晰图示的需要”,[6]超越“国—国”传播的单向度,以“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跳出“中国特色论”窠臼,规避西方世界“中国例外论”的话语“陷阱”,在“求同”“认同”上多下功夫,在讲述中少点自我中心,多点“全球”意识;少点“特殊性”,多点“普适性”;巩固“利合”存量,拓展“义合”增量。

二、叙事:从宣传思维走向故事思维

人们可以排斥观点,但并不厌弃故事,故事可以成为全球传播的有效桥梁,好故事可以缓解抵触心理乃至助力沟通、增进感情。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故事是主体的投射和现实的映象,讲故事的人是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用故事说话不如让故事自己说话。讲故事更是媒体人的职责所在、命脉所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背景下媒体人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

故事思维首先要摆脱“做了再说”的惯性做法,将“怎么说”前置考虑并贯穿在公共决策与信息发布的过程中。“做了再说”即“讲述者”(新闻发布方、媒体等)只能在公共决策、行为、表态等既成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口径”予以解读、传播,不仅存在时间差,也存在“叙事差”,要么出现信息扭曲的意外,要么带有“照本宣科”的生硬,其公信力和感染力往往流于破碎。故事思维应有的做法是将“讲故事”前置,预设故事的“脚本”,对“如何做”和“如何说”战略把握、统筹安排、协同推进。在全球话语体系中,更需要在“做事”之前和全程中,深刻把握全球形势、精准预判国际舆情,想好在全球体系中如何“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在当下重构中国故事的叙述逻辑,对“讲什么”“怎么讲”要有不断审视的自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顺应国际主流舆论的变局,积极回应国际主流民意,并需要调整姿态,以对话的姿态、沟通的诉求从整体到细节转换话语方式。在社会存在层面,中国故事应该与多维现实契合,让“复杂”中国变成“多彩”中国。现代化、全球化中的中国模式、中国价值、中国道路是中国故事的现实本体;多重转型过程是中国故事的实践本体,包括经济发展模式、文化价值观、社会结构、社会治理体系、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以及人的变革或说现代化。在社会意识层面,中国故事应观照转型中的精神结构,观照人的主体性和主观性(需求、思想、感情、价值观),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现实映像。如关于“中国梦”就需要更人性化的“故事”挖掘。史安斌教授对此的研究很有启发。他认为,“中国梦”不是美国梦着力渲染的“荣华富贵”“出人头地”,而是基于中国传统中庸之道的“小康”“出彩”等理念,恰恰是中国梦对占全球99%的中产阶层和下层民众产生巨大吸引力的源泉,也是我们提升“中国梦”的道义感召力的依据所在。[7]

三、主体:从分散失衡走向多元协同

从理论上看,“中国故事”包含三种主体“理想型”或说“要素”:讲述主体(谁在建构)、故事主角(谁被建构)、接受主体(谁在观看)。互联网时代“参与主体”边界模糊、角色重叠,各种民族、群体、个体、机构,精英、草根,各种亚文化圈层都在“讲述”“被讲述”,也都在“观看”“被观看”。多主体多元化传播已成现实。

在这种多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中,不平衡、不合理的特征依然突出。权力、资本与眼球经济的驱动下,传播场域“两极分化”“旱涝不均”现象仍很严重,“沉默的大多数”“边缘人”“普通人”“弱势群体”等的话语权(作为讲述主体)和存在感(作为故事主角)都过于弱化。更多地让他们发声、为他们发声(尤其是被西方媒体遮蔽的、忽略的“他们”),不仅是国际传播秩序再平衡的使命担当,更是作为高扬发展新闻理念、高举人民性旗帜和“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大国,通过相关议题管理获取“道义”资本、塑造国家形象、提升软实力巧实力的战略选择。

从“接受主体”来看,我们也要相应地调整方向,不囿于“影响有影响力的人”,采取“边缘突破”战略,即战略重点从“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精英群体和意见领袖”(这部分是西方意识形态最为顽固、对中国成见最为深刻、对抗性解读最为强烈的受众群体)向“后发展国家”“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中的草根群体、非政府组织、全球社会运动”转移。对于前者,虽然我们经常强调“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增强话语权”,但现实常常是“被议题设置”的窘境,围着西方媒体的议题打转,这有软硬实力差距的客观制约,也有不够自信、太在乎西方的主观偏差,更有我们缺乏省思的战略失误。而对于后者,从发展阶段、问题、经验,到发展诉求、价值观和利益点的接近性,使其对“中国故事”以及“中国的世界观”有更多共鸣,其“中国观”也更具可塑性,相关调查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8]

讲述主体是最能动最重要的要素。在讲述主体层面,有两个并行的趋势:一个是多主体、多元化,一个是“战略传播”“整合传播”。这两个趋势同时也是两个战略取向。前者主要指政府不是国际传播中的唯一主体,以非官方、民间身份出现的传播主体更容易获得信任。后者如美国基于“战略传播”概念,构建“由总统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领导的,由美国内政、外交、对外广播、网络媒体以及军事情报部门构成的联动机制”,并开启了“美国国家战略传播资源渐趋集中以至高度整合的过程”。[9]

对于中国的全球传播而言,同样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要顺应、利用多主体、多元化传播的趋势,二是要加强合作协同,形成整合传播力量。

对于第二个方面,刘奇葆同志曾提出要“不断提升合作传播能力和外宣工作实效”,[10]当然他主要指的是中外媒体间的合作,但是这个理念应该有更宽广的应用,还应包括我们自身通过“整合”与“协同”,提高合作传播能力。全球传播时代,分散的传播格局劣势越来越明显。“对外传播存在政出多门、政行多门的现象,缺乏协调融合机制”,“文化部、教育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外交部等部委都有一套做法,因此很难协调、统一、融合资源”[11]。这方面美国的“战略传播”值得关注。美国在对外宣传方面只有国务院一个出口,且其“多部门联动机制”和“国家战略传播资源渐趋集中以至高度整合”的动作,是其应对全球化和网络化挑战的软实力重建策略。

需要明确的是,“讲好中国故事”在讲述主体层面的核心课题是话语权的扩散与主导。“多主体多元化”发力、“整合协同”传播,是需要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的战略问题。就媒体机构而言,已经从主讲者/宣传者转变为参与者,正面临多元多层乃至失衡的传播情况,面对在众声喧哗中有效舆论引导的挑战,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参与中重构主导性,以及如何在多元合作中形成新的秩序与平衡。四、空间:从阵地意识走向场景意识

传统媒体时代渠道稀缺,人们看重的媒体要素主要是内容与形式,单一价值、单向度的“撒胡椒面”式的传播尚能奏效,阵地意识是其反映。

与PC 时代的互联网传播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化与移动化的融合使得场景的意义大大强化,“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务)适配”“无论是对于内容媒体、关系媒体还是服务媒体,‘场景’都将成为一个新的核心要素”“场景本身可能成为移动媒体的新入口”“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夺的是场景”。[14]

在由无数个场景和维度构成的新传播时代,我们很容易占领一个传播端的阵地,但很难占据接受端的场景。场景时代让阵地战思维某种程度上流于失效。

因此,在传播端保持阵地意识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越来越需要增强接受端的场景意识、场景思维,力求“精准传播”。“中国故事”是否适合场景适配?如何提高“中国故事”在“异国”场景的落地?如何在用户的关系网络中触发“分享”的链条?这是阵地战思维无法解决的问题,而需要通过场景思维进行探索,在内容和技术及其结合上都需要重新打量。比如根据不同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提高内容的时度效;通过大数据重构传受关系,跨界融合整合实现个性化适配用户场景,提升新闻信息服务的场景价值。

场景时代需要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与语态,以媒体融合为牵引,在“多”的生成、互动与融合中重构中国故事的丰富性、多样性、生动性,如“玉兔”第一人称叙事、“十三五”歌曲的传播。

“故事源于生活”,我们仍然需要深入生活的“现场”去挖据故事,也越来越多地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在社交网络、大数据和各种虚拟或现实的“场景”中发现并讲好中国故事。

THE END
0.重新学习产品思维4:基于场景洞察用户痛点用户的痛点都有对应的场景,通过人货场的逻辑、场景细化方法(七问法或鱼骨法),洞察用户的痛点。真正解决痛点的产品,才有市场。 重新学习产品思维系列: 重新学习产品思维1:重新认识产品 重新学习产品思维2:用HMW将用户需求落地成产品方案 重新学习产品思维3:怎么做好用户研究 jvzquC41yy}/lrfpuj{/exr1r1<6f@g89;7d8o
1.《场景连接一切:场景思维+场景构建+场景营销+案例实战》(罗敏场景连接一切:场景思维+场景构建+场景营销+案例实战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jvzquC41g0pe0lto15655;5;60nuou
2.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问“学函数有什么用”,如果老师只能回答“考试要考”,那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数学思维的本质是“用抽象模型解决现实问题”——比如购物时计算折扣是“百分比应用”,规划出行路线是“优化问题”,这些场景才是思维生长的土壤。 二、课堂提问:从“会不会”到“怎么想”,设计有梯度的思维引导 提问是思维的导火索,但无效提问(如“对不 jvzquC41yy}/srszwg9777hqo1lbppkc15>37=<0jvsm
3.三问反思法与思维拓展技巧的场景化应用:以职场沟通冲突为例三问反思法与思维拓展技巧的场景化应用:以职场沟通冲突为例 作者:德应老师 职场中因意见分歧引发的情绪波动与决策纠结,往往源于“思维惯性的闭环”——我们被即时情绪裹挟,困在单一视角中,既难理性判断,又易激化矛盾。“三问反思法”与逆向思维、证据清单等技巧的组合应用,能像“心智拆弹工具包”,帮助在冲突中按jvzquC41yy}/lrfpuj{/exr1r1>6;okd54gcfA
4.场景学习,最重要的是思维在场学习情境就是一种模拟真实场景的学习方式,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或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情境,需要放在具体的场景中,场景学习就是指学习者把学习内容嵌入到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实践系统。有一种观点认为:儿童学习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的,构建场景是为了学习,但最重要 jvzquC41yy}/lrfpuj{/exr1r1hd3k<5f;=23A
5.探寻冬日养生新方式,抖in健康计划如何带领消费新浪潮?一、以场景思维做长线营销IP 如今在广大消费者的眼中,养生概念已逐渐升级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养生“基因”,更代表着积极向上、爱自己的生活态度。 图源:freepik 《中国消费者全健康需求洞察报告》显示,追求健康的概念已经渗入了社会多个领域。尤其是在食品饮料行业,74%的受访者认为品牌的jvzquC41jggmvq3ejktb0lto1rvhe86522:29>4424824;=166795?550jznn
6.格瑞维亚,一辆改变中高端MPV市场格局的车车家号发现车生活格瑞维亚的场景思维 “全场景 新主流”MPV,这是一汽丰田格瑞维亚的产品定位,其中“全场景”更是它更实用的底气所在。 购买MPV的消费者更为注重车辆座舱的内部表现,而格瑞维亚拥有5175mm*1995mm*1785mm顶级车身尺寸,轴距更是长达3060mm,能确保第二排与第三排乘客都能有更为宽绰的乘坐空间。值得一提的是,格瑞维亚jvzquC41ejkkkjmcq0gvvxmqog4dqv3ep1oohx4364879A9
7.探索场景思维、打造云端大脑多款服务型机器人亮相第八届上交会探索场景思维、打造云端大脑 多款服务型机器人亮相第八届上交会 央广网上海4月14日消息(记者唐奇云)4月15日—4月17日,以“创新驱动发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贸易”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以下简称“上交会”)将于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记者从探营活动获悉,本届上交会将有不少企业携其jvzquC41yy}/eww0ep5tjjsijco0v}4424716:91v46339936a;37=;3;9:/uqyon
8.深度玩转思维导图+掌握思维导图的88次刻意练习与20个应用场景英国博赞认证思维导图管理师手把手教你玩转思维导图,1个卷轴人生、2个思维模型、88幅思维导图及20个应用场景,随书附赠19节超值视频课,助力成为思维导图达人。 作者:马芷子,徐斌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A>;74730qyon
9.瞭望“解码科大创新”系列报道量子科技助推量子城域网、同步辐射光源帮助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合肥从“平台思维”到“场景思维”打造创新生态。 去年11月,第五届世界声博会暨2022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在合肥举行。这个活动如今是国内外开发者们一年一度的“节日”,更是人工智能融入城市治理、jvzq<84pgyy/w|ye0gjv0ls1kplp1:5771>29@50jvs
10.陈增宝张凌寒:算法纠纷裁判中的场景化思维和审查方法以杭州本文在梳理全国法院近十年的算法纠纷基本情况基础上,重点对杭州互联网法院15件典型算法纠纷的裁判难点要点进行实证分析,系统性地归纳了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不同场景中算法纠纷的裁判规则,并对算法纠纷场景化审查的规律性特点和思维方法进行了总结提炼。在场景化审查中既要坚持jvzq<84yyy4dkloe0eun0ls1kplp1:562176;B50jvs
11.“化虚为实”重庆场景营城的思考感悟图3 重庆场景思维分析 图片来源: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里,融入场景量化是温度与个性的表达。传统容积率、建筑高度等指标约束满足了快速城镇化建设地速配、标配,但在未来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要求下,对存量空间的优化提升,如若探索出“绿视率”“建筑混合度”“通勤舒适jvzq<84yyy4dc~uf0eun1jhjkg|fonsvu1pjcx4fgvgjn8643;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