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一所“村里的学校”之:我们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保持中立
原创作者|杨树军
在结束这个话题之前,我想讲一点历史。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齐鲁长勺之战爆发。双方约定的开战时间到了,齐军开始击鼓准备冲锋,鲁庄公也准备击鼓,但被曹刿阻止了。鲁军没有击鼓,齐军就不能冲锋——而且是两次……最后鲁国大胜。
齐军为什么要停下来呢?这有点像乒乓球比赛,你凝神聚气准备发球,对方突然去擦汗了……一方没准备好,另一方就得停下来——春秋时代,在贵族主导的战场上就是这样。
这属于礼的范畴,如果齐军直接冲过去,鲁军必败。但齐军可以冲过去吗?齐人在战场上选择了遵守军礼,号称礼仪之邦的鲁国打着“谋略”的名义故意抢跑了两次。
这算是比较早的厚薄黑白学之经典案例了——事实上,曹刿一直以来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在我们的中学时代的。除了学到“一鼓作气”这个成语之外,我们获得的暗示还包括,曹刿这样的“犯规”行为是符合我们主流价值的——或者说,我们的价值观就是这样一点点被塑造成形的。
300多年后,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商鞅之法的核心是让秦人只做两件事:生产更多的粮食、杀更多的人。
商鞅强行将爵位设定为国家的硬通货,拥有爵位的人可以立即获得田产和奴隶——而爵位只有敌人的首级可以置换。《商君书》中有一句话:“兵行敌所不敢行,强;事行敌所羞为,利。”翻译成普通话就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如果没有战争,整个国家就像一台停驶的汽车,很快会生锈——商鞅的理想就是让这台车一直开下去。长平之战中的45万赵军已经投降了,秦军一定要把他们全部斩首吗?是的,这45万颗脑袋对应的是45万个爵位!
商鞅创造的是一台高效杀人机器,它严密而精巧,并预先堵塞了所有漏洞——设计者甚至忘了为自己留下一个“检修口”。商鞅率领大军对阵魏国,魏军将领是商鞅的老朋友,商鞅写信邀请老朋友来叙旧,然后就扣押了老朋友,紧接着发动攻击……
一只老鼠掉进了奶油桶,它拼命游、拼命游……最后把奶油“搅拌”成了黄油,爬了出来。商鞅就是这只老鼠——他亲自上战场是因为他也需要军功,扣押老朋友是因为它最有效。
商鞅一身才华、无依无靠,但他最终改变了秦,乃至天下,并实现了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秦以后,读书人都骂他,因为他的成功、因为他的不择手段;当他在咸阳街头被五马分尸时,最先松一口气的也是那些读书人,但某种很坏的东西永远留下来了。
商鞅应该提前赦免自己吧?如果他可以赦免自己,他主持的那场改变就无法真正成功——这才是商鞅法的厉害处,即不给自己的法留一丝漏洞。
它与那个国家从强秦变成暴秦,再到轰然倒塌是一件事。如果杀人的人不需要吃饭,商鞅会让秦人只做“杀人”这一件事。改革是战国时代的主旋律,每个国家都在变法,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商鞅在秦国做的那样极致,所以秦国最后胜出了。
但这样的胜利真的有意义吗?从春秋到战国再到今天,曹刿、商鞅们一直都在刷新我们的底线,与此同时,武器也在升级换代——从春秋到战国,随着战争强度的增加,箭镞的形状从柳树叶变成了带倒刺和血槽的三棱体……
这样的历史脉络究竟怎样深刻影响了我们?500年的春秋战国是我们的文化高地,也是民族精神最富足的时期,但一颗有毒的种子已经埋下了。有商鞅变法,就会有秦的一统六国,只要肯突破底线,你就更容易得逞……一直到今天我们深陷应试教育泥淖——应试教育一定是历史的某种延续。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站在台上那些人既不好看,也不优秀。是因为真正的精英没有被挑选出来吗?还是我们的标准出了问题?应试教育信奉的是奇技淫巧,它把学生都训练成了熟练的能工巧匠——衡水中学为什么可以用精致、极端的应试教育理论与行动一统天下?因为她完美呈现了我们社会的B面,这里既没有价值影响,更没有真善美的传递——但总能赢。
真正的教育从来就不以获胜为价值依归,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人变得更美好。奉行妾妇之道的应试教育既无法担负社会责任,也不能满足我们内心的需求。
今天说曹刿、商鞅们导致了应试教育肯定很扯,那些忠诚奉行刷题考试的人甚至都未必清楚商鞅究竟做过什么,但某种反复出现的历史现象一定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并最终影响了我们的教育文化。
应试教育是我们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它就像我们的黄色皮肤一样,跟我们是否喜欢它没有关系。真正的问题在于,应试教育可能已经形成了一条利益链——如果让卖雨伞的人控制天气,我们很难见到晴天。
有人正在成为应试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反对素质教育的动机很可疑。而素质教育根本就是常识——教育是要看对象的,如果一所学校的孩子九成没有户口,他们要么上低收费私立初中,要么回条件更简陋的家乡。他们将来的岗位很可能就是小区保安、快速小哥。我们现在逼着他们提高几分没有任何意义,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考试分数之外的东西。
应试教育既是教育的最大问题,也是当下教育困境本身。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垮了孩子们的身体,偷走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它甚至教唆我们去弄虚作假。一次次的考试是在慢慢抽掉我们的脊椎,对分数的崇拜导致了我们永远的饥饿感。极致化的竞争最后造就的是阴阳失衡,年轻的皮囊之下只剩下了恐惧与匮乏;我们眼中的光、脸上的笑容,以及心底的阳光已经消失殆尽……应试教育甚至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民族性格与国民气质。
每个人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奋笔疾书,一切只为了赢——但人生不止考试这一件事,我们可以有更多展示力量和美的地方。彼此之间除了竞争,还可以有尊重、扶持与相爱,它带给我们的价值感远超100分。
教育大咖们有关概念的辨析只是在浑水摸鱼。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这些轻佻的说法本身肯定不能概括学校的价值指向,基于自己的认知与信念,我们即使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但可以坚定地站在弱势的一方。
施行应试教育的好处是如此直观而明显,素质教育却是这样不合时宜——多年以来,仅仅因为内心道德的力量,我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也只有内心深处真的相信,你才可能把这件事做好——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道理。
有趣的是,衡水中学也声称自己搞的是素质教育——事实上,没有一所学校承认自己搞的是应试教育。
要么是应试教育,要么是素质教育,这里面有中间立场吗?应试能力也是一种素质,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诸如此类的概念游戏似是而非,它既无法挽救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减轻作恶时的负罪感。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一个今天与明天的问题,就算你再恨应试教育,它都是我们的一部分。你最多就是做一个优秀和面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而不是穷尽一切拧干毛巾里的最后一滴水。
商鞅的成功直接促成了秦的统一,但秦的成功与破灭也只有一线之差——因为那架无比高效的战车一夜之间就车毁人亡了。
站在历史的尽头,商鞅和大秦帝国都不是我们的楷模。我们选择一种做法不是因为会成功,而是它正确。因为这个世界上除了财富和名誉之外,一定还有一些抽象的东西更值得我们去追求。
只有当我们丧失思考能力时,才会认定利益决定一切,世上没有永久的朋友。一提国际冲突,就认定背后一定是经济利益。实际上,大部分时候那些只是“副产品”,因为这些具体的东西没办法唤起人们长久的热情,而价值理念、信仰、良知、正义、精神才是最后起作用的因素。
选择的背后通常是利益。一开始,我们需要财富、声名、权力、被人看见,当你不需要这些来换取幸福感的时候,你会发现幸福其实无处不在。
金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很忙碌的样子。在我们看来,方寸之间全都是游了无数遍的地方,这样的行为毫无意义。可是,金鱼应该停下来吗?它除了游泳还能做什么?
我们的鱼缸是什么?但丁说:“ 地狱里最炽热的地方,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然要保持中立的人。”
作者简介:校长,已出版作品包括《子曰·我曰》《村里最好的学校》等。
(本文为杨树军校长原创,首发其个人微信公众号“杨树先生”,校长传媒获得授权发布)
延伸阅读:
杨树军|回望一所“村里的学校”之:努力不让教师难堪的学校
杨树军|回望一所“村里的学校”之: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不会被辜负
杨树军|回望一所“村里的学校”之:校长要想在学校做蠢事,谁也拦不住!
杨树军|回望一所“村里的学校”之:五十块菜是我们最后的倔强
杨树军|回望一所“村里的学校”之:想要有很多很多的社团
杨树军|回望一所“村里的学校”之: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台有什么意义?
杨树军|回望一所“村里的学校”之:每天都是“家长开放日”
杨树军|回望一所“村里的学校”之:我们都是读过《论语》和《老子》的人
杨树军|回望一所“村里的学校”之:教师看过100部经典电影之后……
杨树军:成为君子——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学校的工作
杨树军|望一所“村里的学校”之:片区内第一所聘请“外教”的公办学校
杨树军:为情所困的日子——疫情的“情”
杨树军|回望一所“村里的学校”之:学校建筑物的墙上只有一句话
杨树军|确定性与不确定:“从1到99”与“从0到1”
杨树军: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特殊价值
杨树军:基础教育自身的价值在哪里?
杨树军:校内托管来了,取消寒暑假还会远吗?
杨树军:清华北大博士入职中小学传递的价值远超事件本身
杨树军:地铁涉事女子可以被治罪,不能被扒掉衣服
杨树军:“双减”后下一个可以减掉的会是学生校服吗?
杨树军:“双减”减下来的窟窿拿什么去补
杨树军:衡水中学那位父亲与“双汇”那个儿子要的是同一个东西
杨树军:热衷应试教育的人,读书时多半是“学渣”
杨树军:让孩子们课间跑起来,天塌不下来
杨树军:整治校外教育培训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杨树军:乡下的土猪可以拱到城里的大白菜吗?
詹大年:我很心疼"土猪拱白菜"的孩子——因为他被我们教错了
杨树军:学校管理就是头脑清醒地把问题糊弄过去
杨树军:孩子们身心健康算学校的办学成绩吗?
杨树军:学校里的“楚门世界”
杨树军:一个小学校长的权力有多大
杨树军:清晰与模糊,大数据时代一些学校正在枯死
杨树军:校长闲起来,学校才能静下来
杨树军:一个孩子应该有多少时光被牺牲掉?
杨树军:学校跑操跑成艺术品,究竟爽了谁?
杨树军:《阿凡达》重映,贾玲爆款——让票房数据先飞一会儿
杨树军:比升学率更要紧的是学校的价值影响力
杨树军:价值150亿的王宝强还缺什么吗?
杨树军:语文老师可以不读《红楼梦》吗?
杨树军:教育是一项遇见“前世”的事业
杨树军:宠女狂魔与合格父亲之间隔着几首“屎尿屁”诗
杨树军:济源书记扇人耳光事件的“历史”意义
杨树军:内卷的教育,鸡贼的学校,鄙视链上的你我他
杨树军:孔门弟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杨树军:孔子课堂——春风化雨,惠我良多
杨树军:失败的孔子,伟大的老师
杨树军:你有三个角色选项:爹妈、家长、监护人
杨树军: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能比问题本身更糟糕
杨树军:校园里大部分“意外事件”都是必然的
杨树军:能够让人为他赴死的校长一定不是善类
杨树军:成都大学裤裆里的那坨黄色不明物体
杨树军:是应试教育偷走了我们的说话能力
杨树军:成功管教孩子的秘密就是“放任自流”
杨树军:校长,你的高贵就体现在你的不合时宜中
杨树军:“县中”,你与名校的真正差距在文化
杨树军: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写给新入职的后浪们
杨树军:就考试而言, 素质教育干不过应试教育
杨树军|校长任期制:校长是有机会体验死亡的人
杨树军:控制欲强的母亲加缺席的父亲,等于坏小孩
杨树军:从钟美美到缪可馨,这一届后浪的选择比想象中少
杨树军:港真,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的书房
杨树军:我们大部分家庭都欠孩子一个真的宠物
杨树军:我们心里那场澳洲山火熄灭了吗?
名师辞职:所有选择离开的大咖都是因为失望
语文老师的科学课:一只蝙蝠的故事
大海说要有浪,于是就有了后浪
开学还是不开学,这是一个问题
山东大学:征集“山大精神”的操作比“学伴”那次还骚
真该反思了:为留学生配学伴 不是自卑就是自作多情
猿辅导:让教育回到史前时期
向王石同志学习
孩子们遥望着幼儿园在哭泣
不会开会的校长不是好校长
“不堪设想”的后果已经出现了
当武汉那位愤怒老姐姐“闭嘴”的时候
校长抄袭的学校就是烂学校
胡老师的美是360度无死角
守护最初的梦想 ——一位小学校长任职期满考核述职
杨树军:说什么“人间不值得”——我的年度述职
杨树军:让童年本身具有价值面面观
关于本书——《村里最好的学校》
比名气更重要的是学校的道德感
“发现儿童”之:最重要的是养心
冰花男孩、堵高铁者与韩寒
专注于阅读就像钟情于一人
每个人都有一个“笼子”
中国的虐童事件主要发生在家里
评价:让教育对得起我们的孩子
不读书你就是个油腻的小孩
“家庭的归家庭”之:是作业还是“造业”?
学校“关系”之教师与学生篇:教师的大数据时代
我们是在创造历史吗?
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
学校“关系”之同事篇——我们是微信同群非好友关系
没有好习惯,孩子学什么都白搭:七大习惯养成法
读书这件小事
校长角色论:校园中示现成长的人
杨林柯:我们的教学为什么不能打动学生
校长角色论:校园里最重要的人
校长角色论:校园里读书最多的人
100个教育的小思考,告诉我们教育是什么
俞敏洪对话朱永新:把幸福还给学生,教育需要情感与态度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