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把它烙在心底,会把它写在大地。
为尺码相同追寻梦想,我们追随新教育;
为走向“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沉潜于新网师。
愿我们大家都能铭记新教育精神,
执着理想,立己达人!
理想主义、功利主义、现实主义,这是三者并立冲突的时代。
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矛盾重重:如果功利主义是为了建功立业,并且是为学生的未来出发,那么它与理想的美好差距在哪?
理想主义有很多形态——卢梭《爱弥儿》的自然主义,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北欧的放养让孩子自主自立,这些都很美好,可是,不以我们立足的现实来衡量,究竟哪一种才是我们应该追寻的理想主义?
功利主义至上,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什么是功利主义?一味顺应现实,只求现实利益能否实现,只以一时的结果作为衡量,这就是“功利主义”。
目前的教育注重应试、考学、分数,这些能给学生的将来提供可靠的出路,于是,一味分数至上。
教育进入了“摩登时代”——用高压和逼迫提高“劳动强度”,以增加“产值”。牺牲了孩子的主动性、兴趣,甚至健康,一味“内卷”,还以为是“少年当自强”。
大部分老师家长裹挟其中,推波助澜。有的饱含苦涩无奈却不得不顺应潮流;有的坚持“爱子计深远”,微信里“孩子我宁愿现在你恨我”大行其道。有的老师为了提高成绩,高压逼迫“抢时间”,领导说你们谁有本事谁也就去抢,自己抓得不紧不要怨别人……
没有以满足自尊心为追求的知识探索的乐趣,没有以奔向梦想为追求的我的青春我做主,学习的效果全靠家长、老师的管束程度,这样的学习有何乐趣可言呢?这样管束出来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我的人生我做主的大人?又怎么指望他们担负国家的未来?
但是,分数就是硬道理。补课、查作业、多留作业、考试……我们的学生被动地裹挟在这些怪圈之中,成了即使给他们自由,他们也难以自主的人。不查,那就偷懒和摆烂。老师如果理想主义地给他们自尊自强,反倒成了他们放任的机会,偷懒的机会。理想主义就意味着在现实碰壁。
让对理想的执着信念化为把握现实的力量。
满地都是六便士,更不应该忘记,抬头望一望月亮。让我们重温朱永新老师的话语,他告诉了我们如何坚持理想,不向现实妥协。
“所谓理想主义,就是对现实不失去希望,怀着这一份希望坚定地改造现实。这里会有妥协、有迂回、有对最佳时机的等待,但用行动改变现实中不合理的成分,不堕落为功利主义,这些原则是永远不会动摇的。”
别忘了抬头看看月亮。
首先,从不断更新我们自身的教育观念做起。
把教育还原为生态的、生命的,而不是工业的、速成的。绝不会沦为分数至上的老师,无论是教育内容的选择、展开,还是对学生的管理、引导、交流,都应该有更加开阔的目光。
【教育目的】从学生的整个人生的角度,从他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去设想和推进教育教学,而不是只顾一时的揠苗助长。
【学生观】在和学生相遇,陪伴他们的这段时光,尊重他们而不是肆意凌虐欺压(比如有的老师撕本子、打人),信任他们而不是一味束缚管理而剥夺所有自由,帮助他们而不是嫌弃和惩罚。
以上是作为一个高中老师,功利主义教育观和理想主义教育观的不同表现。但是,理想主义如果滑向了只求过程,不问结果的泥潭,就会成为空想。为了尊重、自主,滑向了放任,损失了成绩,无法取得家长的支持,甚至会被你尊重的学生埋怨“不负责任”。
其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道进乎技”的神奇展示足以召唤众人的力量。
读经、华德福、北欧式的教育都不是我们的追求,因为理想不是遁世的桃花源。理想以耀眼的光芒刺破现实牢固的黑暗,才更有力量。
【教育观】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不断探索课程设计的方法、课堂设计的规律和方法,寓教于乐、提高效率,让课堂上师生的生命更加舒展润泽。让学生能摆脱题海,超越刷题,形成真正的能力素养。
最后,让理想扎根在现实之中,就是立足现实,循序渐进,对待目前已经被管束习惯了的学生,要把管束和放手结合起来。
想要学生真正从内部生长拔节,生命有蓬勃向上的力量,充满对知识的渴求,宵衣旰食、孜孜不倦,这在当下怎么可能实现?从小到大的牢笼式管理、填鸭式教育,孩子们已经像根部吸水力差的植物,不靠外部输液很难存活。
把理想主义基于现实主义之中,意味着尊重现实,为了学生,找到当下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无法改变大环境,就从理想和现实两个方向出发、汇合,仿佛一边提高这棵大树自身的根部吸水力,一边仍旧用外部输液的办法维持大树的生机,不使它憔悴不堪,不使他有死亡的危险。
一点一点地唤醒,一点一点地放手,一点一点地让他们自立自强。
折中的现实主义,不同于功利主义在于两者方向、目的大相径庭,为当下一时结果的短视自私,还是为长远为利益、发展最大化的最优策略;折中的现实主义,不同于理想主义之处在于扎根现实,在乎结果,努力不懈,不可为亦会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