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宁:当教育理想和应试现实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功利主义管束

我们会把它烙在心底,会把它写在大地。

为尺码相同追寻梦想,我们追随新教育;

为走向“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沉潜于新网师。

愿我们大家都能铭记新教育精神,

执着理想,立己达人!

理想主义、功利主义、现实主义,这是三者并立冲突的时代。

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矛盾重重:如果功利主义是为了建功立业,并且是为学生的未来出发,那么它与理想的美好差距在哪?

理想主义有很多形态——卢梭《爱弥儿》的自然主义,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北欧的放养让孩子自主自立,这些都很美好,可是,不以我们立足的现实来衡量,究竟哪一种才是我们应该追寻的理想主义?

功利主义至上,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什么是功利主义?一味顺应现实,只求现实利益能否实现,只以一时的结果作为衡量,这就是“功利主义”。

目前的教育注重应试、考学、分数,这些能给学生的将来提供可靠的出路,于是,一味分数至上。

教育进入了“摩登时代”——用高压和逼迫提高“劳动强度”,以增加“产值”。牺牲了孩子的主动性、兴趣,甚至健康,一味“内卷”,还以为是“少年当自强”。

大部分老师家长裹挟其中,推波助澜。有的饱含苦涩无奈却不得不顺应潮流;有的坚持“爱子计深远”,微信里“孩子我宁愿现在你恨我”大行其道。有的老师为了提高成绩,高压逼迫“抢时间”,领导说你们谁有本事谁也就去抢,自己抓得不紧不要怨别人……

没有以满足自尊心为追求的知识探索的乐趣,没有以奔向梦想为追求的我的青春我做主,学习的效果全靠家长、老师的管束程度,这样的学习有何乐趣可言呢?这样管束出来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我的人生我做主的大人?又怎么指望他们担负国家的未来?

但是,分数就是硬道理。补课、查作业、多留作业、考试……我们的学生被动地裹挟在这些怪圈之中,成了即使给他们自由,他们也难以自主的人。不查,那就偷懒和摆烂。老师如果理想主义地给他们自尊自强,反倒成了他们放任的机会,偷懒的机会。理想主义就意味着在现实碰壁。

让对理想的执着信念化为把握现实的力量。

满地都是六便士,更不应该忘记,抬头望一望月亮。让我们重温朱永新老师的话语,他告诉了我们如何坚持理想,不向现实妥协。

“所谓理想主义,就是对现实不失去希望,怀着这一份希望坚定地改造现实。这里会有妥协、有迂回、有对最佳时机的等待,但用行动改变现实中不合理的成分,不堕落为功利主义,这些原则是永远不会动摇的。”

别忘了抬头看看月亮。

首先,从不断更新我们自身的教育观念做起。

把教育还原为生态的、生命的,而不是工业的、速成的。绝不会沦为分数至上的老师,无论是教育内容的选择、展开,还是对学生的管理、引导、交流,都应该有更加开阔的目光。

【教育目的】从学生的整个人生的角度,从他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去设想和推进教育教学,而不是只顾一时的揠苗助长。

【学生观】在和学生相遇,陪伴他们的这段时光,尊重他们而不是肆意凌虐欺压(比如有的老师撕本子、打人),信任他们而不是一味束缚管理而剥夺所有自由,帮助他们而不是嫌弃和惩罚。

以上是作为一个高中老师,功利主义教育观和理想主义教育观的不同表现。但是,理想主义如果滑向了只求过程,不问结果的泥潭,就会成为空想。为了尊重、自主,滑向了放任,损失了成绩,无法取得家长的支持,甚至会被你尊重的学生埋怨“不负责任”。

其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道进乎技”的神奇展示足以召唤众人的力量。

读经、华德福、北欧式的教育都不是我们的追求,因为理想不是遁世的桃花源。理想以耀眼的光芒刺破现实牢固的黑暗,才更有力量。

【教育观】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不断探索课程设计的方法、课堂设计的规律和方法,寓教于乐、提高效率,让课堂上师生的生命更加舒展润泽。让学生能摆脱题海,超越刷题,形成真正的能力素养。

最后,让理想扎根在现实之中,就是立足现实,循序渐进,对待目前已经被管束习惯了的学生,要把管束和放手结合起来。

想要学生真正从内部生长拔节,生命有蓬勃向上的力量,充满对知识的渴求,宵衣旰食、孜孜不倦,这在当下怎么可能实现?从小到大的牢笼式管理、填鸭式教育,孩子们已经像根部吸水力差的植物,不靠外部输液很难存活。

把理想主义基于现实主义之中,意味着尊重现实,为了学生,找到当下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无法改变大环境,就从理想和现实两个方向出发、汇合,仿佛一边提高这棵大树自身的根部吸水力,一边仍旧用外部输液的办法维持大树的生机,不使它憔悴不堪,不使他有死亡的危险。

一点一点地唤醒,一点一点地放手,一点一点地让他们自立自强。

折中的现实主义,不同于功利主义在于两者方向、目的大相径庭,为当下一时结果的短视自私,还是为长远为利益、发展最大化的最优策略;折中的现实主义,不同于理想主义之处在于扎根现实,在乎结果,努力不懈,不可为亦会为之。

THE END
0.朱松纯:培养善用人工智能的青少年教育智能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培养善用人工智能的青少年,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社会各界应携手共进,引导青少年正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让他们在未来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jvzq<84gfw4qgxung0ipo7hp1p704977129168h322<.699525:60qyon
1.人工智能时代将至教育该如何应变?教育现在学的东西过时了吗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介绍,差不多150年前,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命题。直到现在,学习的体系也是根据这一理念构建的。“这样一套理论是天经地义的吗?那个时代和现在的孩子们应该学习同样的内容吗?”朱永新抛出了问题。 jvzq<84gfw4qgxung0ipo7hp1p7049721382:8h322<.5:>933=80qyon
2.人工智能时代育人如何向未来新闻频道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青少年时期正是拼搏奋斗的黄金阶段。在个人成长历程中,难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打击,奋斗之路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增加竞争的焦虑。然而,真正的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通过健全思想政治引领机制,聚焦青少年思想困惑和关切诉求,为他们构筑抵御风浪的心灵jvzquC41pg}t0lhvx0ipo872475178831CXUK?Ho8qfIzvYZw8RFThDu4;17<60ujznn
3.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究竟什么样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究竟什么样 ■整理 本报记者 徐蓓 日前,“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大型公益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围绕人工智能将给未来教育带来怎样颠覆性的挑战和创新这个主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和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发表了精彩演讲,给人颇多启迪。jvzq<84pgyy/{xzvj0io1sxzy1813@571v813@5748e::A964;4ivv
4.全学段人工智能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必答题”!中小学如何找寻答案?|人工2025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ulq14286/9=/475eql2kphtfurk;39>66?3ujvsm
5.深读365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带领党和 发布于:2022-09-28 07:39 分享 光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半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3.4%、45.5%、46.6 发布于:2022-09-28 07:38 分享 jvzquC41pg}t0mfjg0io1|i587
6.曹文轩朱永新谈儿童阅读:发现向善的力量要有悲悯情怀文化【文艺星青年按】“六一”儿童节前夕,人民网文化频道“文艺星青年”工作室特邀请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著名作家、“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做客访谈,聊一聊曹文轩的最新作品《穿堂风》,畅谈儿童文学与教育。在曹文轩的眼中,《穿堂风》是一个关于人格、关于尊严的故事,透过文学看见的是人性;朱永新jvzq<84ewnzvtn3rgqvmg7hqo0io1w61427819;231i99=75/4?4399;;0nuou
7.“乡村学校办好了,孩子们会回来的”南方plus朱永新在2021年的上一届乡村教育振兴论坛。(资料图/图) 我们知道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乡村教育不振兴就难以实现乡村整体的振兴。 我觉得乡村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障碍:第一,乡村教育处在应试水平低下和素质教育缺乏的矛盾中,其中重要的问题是定位不准,乡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49;13;5d8?5473?/j}rn
8.朱松纯委员:年轻一代对人工智能的学习有三个阶段荆楚网对年轻人来说,人工智能的学习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我们需要了解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它不是一个单向的技术,而是一个大的科学问题、工程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我们怎么样学会用人工智能的工具?人工智能正在不断地融入到当前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的很多职业都受到了影响,这就是把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工具在使用。 jvzq<84yyy4dpqzdgk4dqv4eqpzfp}4424;.2<4281ipp}jpva7:2956654ivvq
9.【中国网信】熊璋朱莎: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夯实教育强国根基|人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学生,能使他们具备更强的创新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人机协同能力,jvzquC41hktbplj0uktb0lto0et0vsm|14637658/3<0fxh/kplbh}zp3269;:90ujznn
10.未来还需要老师吗?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该如何应变?现在学的东西过时了吗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介绍,差不多150年前,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命题。直到现在,学习的体系也是根据这一理念构建的。“这样一套理论是天经地义的吗?那个时代和现在的孩子们应该学习同样的内容吗?”朱永新抛出了问题。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ip18149434/791B8873880|mvon
11.初中生遭老师暴打耳光后跳楼身亡老师不知所踪《新世纪周刊》记者试图联系该校校长徐小祥未果。当事人陈太荣老师,在事发后也不知所踪,有知情人透露,陈太荣已经被当地警方保护起来,而他在该市人民医院工作的妻子,也已经多天没有上班。陈太荣的儿子,目前每天上下学都有警员随行。对此,扬中市警方未给予证实。 jvzquC41pg}t0|tjw0ipo87229724B4p47982=;52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