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是一篇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文章,并不是真正的严肃学术文章,可能会涉及一些国学的禁区,但我们也会尽量围绕科学的既有成果和资料呈现给大家。
首先,我们来说说汉字的优势
我们都知道,汉语表达体系有着不可磨灭的优越性,几乎全世界都有人在讲中国话。
汉字是象形文字,表达方式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知行合一。
我们看到一个汉字,看到一个词组,视觉上就相当于直接看到实物和场景,而汉语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
用3500个汉字(概数)几乎就可以把人类所有生活生产中的语言情景表达清楚,而采用字母表达的语言体系,像英语语境,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却有着大爆炸的趋势。
虽然近些年来,公知们不停地吹捧英文的优越性。但英文需要不断地制作,并产生海量的新单词,以应付新的生产资料。
其实从社会效率来讲,这是一种需要被淘汰的基因缺陷。
拿联合国的章程举例,一样的内容长度,用汉字表达的篇幅反而是最少的。
而且汉字是象形的。
以手机屏幕录入信息量的比例去做对比,比其他语言有非常大的优势,还有输入汉字的人,其实是带有代码思维的,不管是拼音输入法还是五笔输入,都是代码思维,这是汉字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也就是说,用代码思维来解构汉字输入,是一种必然的结果,看谁领会到这个奥妙,并且做出来产品。
这些年中国的软件业的发展,其实和汉字思维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汉字体系,不单单是文字优势,字句的表达方式也是有很多优势。
其中,《易经》的取象比类思维体系已经是非常完善了,中国人没有把这些道理用在超算方面,真是可惜可叹,然后也有点莫名其妙,也许时候未到吧。
《黄帝内经》其实也是描述天地人的运作机制的决策树,近些年来,有些愿意尝试创新的计算机人才们也发现了这个奥秘。
当谷歌的AlphaGo击败人类围棋顶尖大师,全世界为之欢呼的时候,中国人就开始在做人工智能应用在中医诊疗方面的尝试。
其实,有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围棋的计算机策略是中国人早就做好了蓝本。
就像围棋
关于围棋的“棋经”在中国古代多如牛毛。
这些思维方式和推演过程,最顶级的还是河图洛书的应用。
至于现代的计算机的优势,在于电子设备的海量存储,而思维方式目前而言,肯定是还不能超越阴阳五行,九宫八卦,河图洛书这些数理模型。
中国的围棋古谱,像《敦煌棋经》,被称作世界上最古老的围棋书籍。
其内容,可谓是朗朗上口,即便是现在读来,也是非常有价值,这本棋谱上的内容,不仅可以用在围棋上,还可以运用在人生的各种应用场景。
我们摘录一些内容如下:
势若已输,自牢边境,贪则多败,怯则少功。
或以死而营生,或带危而求劫。
弱者须侵,侵而有益,已活之辈,不假重营,若死之徒,无劳措手,两生勿断,俱死莫连。
花六聚五,恒为死兆。內怀花六,外煞十一行之碁;果之聚五,取七行之子。
讲眼形死活和气,还有“角傍曲四,局竟乃亡”。
棋子圆以法天,棋局方以类地。棋有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道数。
生而知之者自不论,非周孔之才,终须习此。
学习古人图谱,“先人之巧”。
这其中有不少内容,为后来世人熟知的《棋经十三篇》所引用,真理是颠簸不破的。
中国古人对围棋的理解是非常宏观的,比如对整个棋盘的理解,对照宇宙穹苍而造,棋子是圆的,棋盘是方的,天圆地方。
十九纵横,共得361数,为周天道数。
十九数属于二十进制的内容,迄今为止,古文明玛雅人就采用二十进制,在计算天文历法方面是有实用价值的。
现在计算机设计出来的围棋程序其实是依靠海量的储存、高速的运算和快速的比对,才会战胜人类。
但是人工智能若要用AI来计算围棋的“气”和“势”,怕还需要很多年,而且就算现在高明的科学家,对围棋的“气“和”势”也还是知之甚少。
简单的来说,人工智能虽然可以计算庞大的数,但是它其实并不会去理解终极的“数”。
因为这是人脑的优势。
不可否认, AlphaGo(阿法狗)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进程,全世界各国的计算机领域都在扩大AI应用,包括我们国家。
当中国的计算机精英理解了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之后,很多人不由惊叹,这简直就是一个“老中医”。
于是,中关村调侃的内容增加了一个版块,AI=老中医。
确实他们看起来也挺相似的,而且他们都是‘暗箱运作’。
人工智能是通过复杂的算法,得到结果;
而老中医则是通过望闻问切,得出症状。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通过不断地优化算法模型,模糊算法和神经算法的发展,使得他们越来越像一个“老中医”。
当然老中医的四诊模型,也是不断地优化形成的,从这个角度看人工智能和“老中医”的算法进化也是一致的。
当然厉害的“老中医”会用时空的数据来分析病情,甚至用到河图洛书,易学八卦等知识框架来做数据处理。
这是一种终极的“数”,也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高度。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9年有些公司开发出来的 AI中医药诊疗系统,其AI把脉、手机问卷替代中医询问,内测准确率90%以上,这个准确率已经是相当高的了。
未来AI时代,汉字具有天然的优势
通过汉字学习,机器可以通过读图,直接理解是什么意思,而不像拼音字母那样,还要去教机器每个组合的意思。以“辛”字为例,这是一个颠倒站立的人的象型文字,通过字的构型,我们就知道它是在描绘一个道行逆施的罚犯,AI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带有“辛”字的汉字多是什么意思,如“孽”、“辡”、“辦(办)”、“辨”……,同时,也很容易的联想到辛劳,辛苦,艰辛......等词汇。
只要教会机器读图,机器很快就能理解人类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很容易与人类沟通起来,所以,私以为未来AI时代,一定是汉字的天下。
汉字的防痴呆模糊识别也是有很大的优势。
比如我们在微博上常见营销号用来恰流量的两种表达方式,如下:
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事证实明,当你看这完句话之后才发字现都乱是的。
研明表究:汉序顺字并不定一影响读!事明证实,当你看这完句话之后才发字乱现都是的。
其实,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段话的正确表达顺序如下:
研究表明:汉字顺序并不一定影响阅读!事实证明,当你看完这句话之后才发现字都是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