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来袭谁的饭碗将不保我们的孩子学什么才能不出局机器人达芬奇机器翻译未来世界

科技浪潮一波接一波,时代发展远远快速于教育系统发展。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沉迷于鸡娃的家长们都不得不抬头,面对时代的拷问——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孩子拿什么来和24小时无休的机器人PK?

我们该如何定位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在人工时能时代拥有足够的竞争力?

内卷时代,当大家都热火朝天忙着鸡娃,盼着孩子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登顶人生赢家的宝座时,李开复老师的一句预言——

“人工智能崛起,将在未来10年取代50%人类工作”。

言简意赅,却成功吓出了大家的一身冷汗。

人工智能时代来袭

再不觉醒就太晚了!

如果说前几年人工智能的代表阿尔狗(AlphaGo)战胜中国棋王柯洁,还能抢抢眼球,成为头条新闻,那么这几年人工智能超强算法、快速学习及迭代的能力,都已经以光速的进程,达到了让人类叹为观止,望尘莫及的地步。

25秒!当所有人都还处于灾难来临时的惊魂不定时,机器人已经先人一步,在25秒内完成了最紧急的新闻播报。

内容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8大项。

稿件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且地形天气面面俱到,秒杀专业记者。

而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机器人也开始逐渐由生产行业进入各行各业。

机器翻译技术在促进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价值凸显,免去了查字典的麻烦,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依托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越来越多医院开始推出“智慧诊疗”的线上平台。

为患者提供院前、院中、院后全程精准知识服务和智能导诊,实现患者精确预约挂号、集中检查预约和聚合支付,大大提高效率,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医学图像处理的精确数据提取和对比分析,大大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机械设备的不断精进,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智能器械运用在问诊和手术中。

图中就是国内一家医院中,一台名叫达芬奇的手术机器人,正在用灵活的机械臂,精准又有效地缝合着患者的伤口......

美国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韩璧丞团队带来的智能手臂,更是可以帮助残疾人通过自己的意念控制假肢和手指,实现灵活运动。只需短期训练就可学会用假肢完成正常人的大部分手部活动,为残疾人的生活带来极大助益。

失去右臂的十岁云南女孩,佩戴意识控制假肢磨合了10分钟后,就能以机械手执毛笔写书法。

如果与机械臂磨合三个月,她就能与郎朗一起弹钢琴。人工智能技术等同于帮人们再造了一条手臂。

还有百度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通过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帮助被拐卖儿童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腾讯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帮助搜寻有“自杀自残”倾向的抑郁症病人;

阿里的人工智能已经熟练地担任其“实习医生”的重任;

京东人工智能客服JIMI每日都要为数亿买家答疑解惑,支付宝的智能客服问题解决率已经超过了人工客服……

人工智能的能力范围已经颠覆了我们的想象。

但如果我们还认为机器人是冷冰冰,毫无情感的机械,只可能在左脑(逻辑性、运算能力)方面超越人类,那就大错特错了。

清华大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宣布,他们的作诗机器人“薇薇”创作的诗,通过了唐诗专家评定和“图灵测试”,有31%被认为是“人”创作的,富有感情、韵味、诗意。

让人不得不担忧,机器人在右脑(审美、创作)方面也后来居上,开始追求“诗和远方”。

云栖大会武汉峰会上,阿里巴巴展示了它们超强的人工智能点单技术:人类咖啡师完成30多个订单用时 2 分 37 秒,而机器只用了 49 秒。

生产车间,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取代了人工,看这款奥特曼机器人的刀削面技术,手起刀落,飞快又娴熟。

民以食为天,不会做饭的手残星人如今也有了好帮手,设定好菜单,炒菜机器人就能完成放食材和炒菜的一系列动作。

“换妆神器”可以根据你的自拍,进行五官分割,分析你的脸型,然后用脸部融合技术给你匹配最优的发型。

科技的浪潮推动着社会不断奔涌向前,未来的世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一份报告就显示:

到2025年,机器人将承担职场中52%的工作。

一个个领域,人都会被机器超越,不仅仅是取代。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范畴,未来那些重复操作、没有创造力、可替代性强的工作都将被淘汰,许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一大波的一线员工可能面临着失业。

有人总结说:我们的教育是在用19世纪的体制,教20世纪的知识,去面对21世纪的挑战。

科技浪潮一波接一波,时代发展远远快速于教育系统发展。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沉迷于鸡娃的家长们都不得不抬头,面对时代的拷问。

我们无法回避且必须思考的是——

未来的残酷在于,孩子要跟24小时不睡觉的机器抢饭碗。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孩子拿什么来PK?

未来很残酷

这些人的饭碗可能不保

作为创新工场的CEO,李开复根据牛津大学、麦肯锡、普华永道、创新工场研究报告,综合整理了365种人类工作的消亡概率。

我们可以看到,当技术革新的浪潮来袭,首先波及的就是那些“熟能生巧”的非创造性的低技能职业,如司机、保安、家政、会计、银行客服等。

随后,职业中可自动化、计算机化的任务越多,就越有可能被交给机器完成。操作类型的工作最容易被替代,其次就是对信息分类探索型的工作,以行政、销售、翻译、金融、物流、医疗、服务业最为危险。

这些原本只属于人类的疆域,正在一片一片地被人工智能蚕食,大幅地沦陷。

这些看不见的替代,不知不觉间,就是在重构社会的职业分工。

如果你还未警觉,那就可能在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被时代的车轮远远甩在后面。

曾经,摩根大通的律师和贷款人员每年要花费360000小时去审阅合同。

可是如今,一个机器人可以顶替15个财务的工作,而且可以每周24小时*7日的工作。36万小时的人力工作,财务机器人只需几秒就能完成!

这是科技发展的速度,更是时代抛弃人的速度。

2016年,荷兰 ING 银行裁员 5800 人的消息为银行人敲响了警钟。

这个可以省下近9亿欧元的“数码转换”计划,内容就是:先砍掉5800名员工,占员工总数13%;未来再视情况让另外1200名员工转职或是裁掉。

8年前和现在的瑞银集团的交易大厅对比

机器人可以不吃不喝不休息,任劳任怨,不会要求加班津贴,也不需要各种五险一金,最重要是工作更智能、更强大,更能掌控一切,性价比远远高于不太好伺候的人类员工。

正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的行业采用人工智能来代替原始劳动力。

这股浪潮代表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也让我们窥视到未来世界的模样。

曾经我们以为电影中的AI时代存在于“不久的将来”,却不知AI早已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无处不在的痕迹。

就好像钱塘江大潮来袭时,前一秒人们还在江边观潮,拍照嬉闹,下一秒浪潮滔天,来不及恐慌尖叫,就已被裹挟其中,无处可逃。

AI时代,不是“明天”,而是“今天”。

未来职场“拼”什么?

顺应时代,终身学习

在未来,没有任何一只饭碗是铁打的。

如今一个行业从兴旺到衰落的速度,早已超过我们的想象。原本称霸手机行业的诺基亚,占据杀毒软件半壁江山的金山毒霸,前两年如火如荼的ofo小黄车,曾经有多辉煌,后面就有多落寞。

所以,如果有一天早上你醒来工作没有了,不要惊讶。

因为可能不是你的公司没有了,而是你所从事的行业消失了。

如同汽车代替马车、机器代替手工,历史的齿轮永远向着更高效、更快捷、更强大的方向前进。

这不得不让我们惶恐不安,如今拼了命给孩子灌输的知识,等到他长大会不会早已落伍?

我们该如何定位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在人工时能时代拥有足够的竞争力?

美国权威薪资调查机构Payscale最新发布的《2018-2019美国大学毕业生薪资报告》也许可以给到我们一些启示。

报告显示本科生毕业薪资最高的并非大家趋之若鹜的哈佛、斯坦福,排名第一的是一所工程类文理学院——哈维穆德学院,他们的应届毕业生薪资高达85600美元。

The Best Universities For a Bachelor’s Degree

(本科毕业生收入最高的大学排名)

同时从专业薪资排名中,根据今年的大学薪资报告显示,薪酬最高的本科专业仍集中于STEM(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专业。

在美国,STEM教育计划被政府视为国家战略。

所谓STEM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的教育。强调的是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注重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的联系。

STEM教育为未来培养了四个最需要的能力:

创新能力 独立自主思考能力 动手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在VR、AI等科技产物不断颠覆世界的当下,孩子们在未来需要的不只是单纯能力的构成,而更需要灵活的思维来应对问题。

这无不提醒着我们,时代改革,养育方式也要变革!

培养孩子不能再故步自封,沉溺过去,而是需要选择更有创造力的教育方式:

1、保持好奇心,敢批判,勇创新

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先进,它依旧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所以,人类的创造力是无可替代的技能。

例如科学家、工程师、建筑设计师等创意、设计领域,依旧需要人类求知的渴望,跳跃性的思维,去发挥想象力,发明和创造。

虽然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但这也意味着科技升级、产业升级、商业模式升级。旧的行业没落,新的行业崛起。

而在未来,新兴领域最为稀缺的不是“专才”,而是“跨界人才”,例如:

人工智能行业不仅缺算法工程师,更缺AI产品经理、AI销售,也就是懂技术的应用场景设计师、懂技术的营销人员; 医疗健康行业不仅缺医生,更缺可以用大数据进行工作的医疗工作者,也就是懂技术的医疗工作者; 内容创作领域不缺传统的作协作家,缺的是能做出杰出影视动漫剧的编剧、能带给别人快乐的段子写手、能把公司广告做成创意故事的视频文案。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敢于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和创造,享受学会新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尝试不同领域的事情,发现自己更喜欢什么、更适合什么、更擅长什么。这份内驱力,是培养孩子在变化的浪潮中处于不变的法宝。

2、保持思考,终身学习

在《百岁人生》一书中,特别强调了,随着人类寿命的增长,时代快速的变迁,我们的一生将不再是由读书、工作、养老构成的“三段式”,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流动性更强、节奏更快的“多段式”,学习将会是贯穿我们一生的任务。

信息时代带来的社会化学习,已经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方式。

你寒窗苦读十几年的知识,如今搜索引擎在几毫秒之内就找到到答案。超越传统的教室和书本,新时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经改变,不再是死记硬背某些知识点或者重复练习某个技术,而是需要将学习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之中。

可以这样说——过去,教材就是学习者的整个世界;未来,整个世界都可以是学习者的教材。

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是未来的一大趋势。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自我更新。甚至于我们要习惯于清零,放弃原来所学的旧知、经验、学历,甚至三观,不断接纳新知识的冲击,跟上时代的步伐,重新出发。

3、学会沟通与合作

现在越来越流行的“项目/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交化学习。通过社交互动的方式促进个人、团队和组织的知识获取、共享以及行为改善。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是产生创造性、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正如哈佛大学从1938年开始的史上最长研究项目:结果发现,成功的人生无关财富、名声或者拼命工作。和家庭、朋友和周围人群连结更紧密的人更幸福。良好的关系让我们更快乐,更健康。

生而为人,人类跟机器人最大的差异化,就是具备独立的思维、认知和情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相处、链接,不仅是影响着工作、学习、生活的关键,更决定了生命的长度和广度。

未来可期

机遇和挑战并存

人工智能时代,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正如百度CEO李彦宏所预言的,人工智能会是一场堪比工业革命的大变革,确实会替代很多人类的工作,但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新职业,筛选淘汰掉一些低端岗位,带来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人工智能并非来抢饭碗,而是来升级劳动者的饭碗。

例如,美团外卖的出现,并没有扼杀掉小卖部的生存,反而促进消费,带来了数以万计的外卖小哥的就业岗位。

回顾过去,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出现,都会伴随着争议,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但人类社会恰恰就是在变革中不断进步。

机器并非我们最大的对手,固步自封,不求上进,才是会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选择更有创造力的教育方式,是对老师家长的要求。

不畏挑战,终身成长,是对孩子的要求。

未来已来,迎难而上。

意犹未尽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AI时代的工作与生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迎来了AI时代。在这个在AI时代,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变得尤为重要。由于AI技术的普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工作可以通过远程办公、弹性工作时间等方式来完成,这使得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关注自己的生活。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AI技术,以免失去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jvzquC41zwkrk~3eqo566<:946?8487:6;835;8
1.要不要限制AI?我们把与GPT4有关的观点收集全了降临派(欢迎 AI 降临)接受程度最高,拯救派(用 AI 造福人类)次之,幸存派(在 AI 时代幸存)最保守,以便于我们理解立场。 让我们看看在这一周内,三派有哪些观点碰撞。 降临派 吴恩达:暂停 AI 开发不可行 本周,一封上千人签署的公开信火遍了全网,一家名为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的机构呼吁全球应该至少jvzquC4158qs0lto1r533B>45:779@<758:
2.凯文·凯利:AI的未来不是“黑镜”丨AI时代的人类意见但关于当下的人工智能发展进程,我的观点是,我们已经有生成式人工智能,但不太可能真正存在一个完全通用的人工智能。我认为,从生成式AI技术目前的智能程度来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AI仍然不够聪明,而大多数人真正想象中的人工智能,显然还不是现在这个状态。所以我想,目前生成式AI的技术阶段有一点像是黑莓手机在移动jvzq<84yyy4fgx3eqo4dp87245524;7184718:3ujvsm
3.对话黄仁勋:AI时代的领导力创新与未来前瞻黄仁勋英伟达克里森:接下来,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AI领域的进展。假设现今全球所有GPU的总计算能力为X,那么你认为在未来五年内,我们会达到X的多少倍? 黄仁勋:让我们从几个关键点出发来推理。首先,全球数据中心的投资已达约一万亿美元,这些数据中心主要用于通用计算,但通用计算已逐渐接近其极限。因此,为了处理日益增长的数据量,世界将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452675=7a:c=76<=823?13;xky0nuou
4.李彦宏:创业18年始终保持警惕时代成就了我们传媒“到今天,平等、便捷获取信息”的理想已经基本实现,但是摆在AI时代面前新的“智能鸿沟”又在重新拉大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因此在AI时代,消灭“智能鸿沟”成了我们新的任务。 AI时代主要是由数据、算法和算力在不断推动的。我们希望通过数据、算力和算法的不断替代和不断开放来填平这样的鸿沟,让每一个开发者能够接触到全球最先 jvzq<84ogfob0yjqrnk/exr0ep5o38723;514:61e6672?2528776A90jvsm
5.专访云天励飞邓浩然:拿下16亿元AI算力服务大单,我们做对了什么时代财经:进一步来看,云天励飞未来想要打造出什么样的业务形态? 邓浩然:面向政府、政企类客户销售,软硬一体的AI行业解决方案未来至多会占到公司营收的三分之一。我们对这一业务板块的要求是提升利润率,未来只接毛利率较高、回款良好的订单。只有这样,这块业务才能跟客户一起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jvzquC41uvudm762lsqb0lto0et0497629911l;824>55=<0ujznn
6.AI时代,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查特拉斯ai时代的领导力是哪个出版社的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 AI 大时代的哲学? AI 的能力边界究竟在哪里? 大模型的智能为什么出乎意料? 我们在 AI 时代下应该怎么办? 我最关注的是最后这个:我们在 AI 时代下应该怎么办? 而今天这个笔记,也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01 为什么 ChatGPT 有创造力? jvzquC41dnuh0lxfp0tfv8rq56691jwvkerf1mjvckrt1:9325=3:<
7.AI大模型爆红一年后:“人机共生”时代如何影响你的生活?六大问题三、“到底是人驯化了狗,还是狗驯化了人?AI时代也要回答类似的问题” 季燕江:“AI辅助⽣存” 的趋势已不可避免,某种程度上,我们和AI的交互已经开启了⼈类和AI的共同演化之路。 什么是共生演化?我觉得人类社会可能一直都是共生演化的。有一个笑话说,是狗驯化了人还是人驯化了狗呢?有些人说恐怕是狗驯化了人jvzquC41dnuh0lxfp0tfv8u{vjuo3;86a1gsvrhng1jfvjnnu1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