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争夺战中国电信底气在此! 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

2025中国电信云计算研究院博士夏令营(上海站)活动侧记

作者/ 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上海的九月,秋意未浓,却迎来更甚于夏日的“秋老虎”。

9月5日早上8点多,气温已飙升至31摄氏度。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云计算研究院院长吴杰早早赶到上海电信博物馆,等待14名博士生的到来。

国内的人才大战正如这天气一般“炙热”。华为、字节、腾讯、阿里巴巴……互联网大厂纷纷开出百万甚至更高年薪,向国内顶尖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抛出“橄榄枝”。

年轻的中国电信云计算研究院,同样求贤若渴。这些参加中国电信云计算研究院博士夏令营(上海站)的博士生,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是吴杰与他的同事从1000多份简历中精心挑选而出,名副其实的“百里挑一”。

9点10分,大巴车稳稳停在上海电信博物馆门前,一群年轻人走近这家“不按常理出牌”的央企研究院。

历史的起跑线

最清晰的未来,往往只有站在历史的起跑线上才能望得见。

吴杰将博士夏令营的第一站选在了位于外滩的上海电信博物馆。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落成于1922年,是第一个将电报业务带到中国的丹麦大北电报公司旧址。百年来,它成为中国近现代通信史的无声见证者:电波穿透暮年帝国的封锁,飞越白色恐怖笼罩的天空,中国通信技术从一穷二白的艰难追随到如今被全世界聆听……

吴杰希望,年轻人能在这里读懂这位共和国通信长子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从旧电报机的嘀嗒声,到覆盖全城的光纤网络,作为经济发展的底座,通信每次都提前一步叩响时代之门。

“很多同学或许对中国电信的印象还停留在电话和宽带上,但实际上中国电信已在整体转型。我们有78%的业务来自企业客户,其中将近一半是新兴业务,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网信安全等。”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资深经理兼天翼云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室主任张慷向到访的同学们介绍,上海电信打造的全球最大规模城市级数智化基础网络和云网融合样本——“智云上海”,已成为上海正式发布的城市信息化名片。

以2020年11月发布的《云网融合2030技术白皮书》为标志,中国电信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运营商特色的云网融合战略发展路径。时至今日,中国电信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云服务商,并以第一科技“息壤”为核心,基于云网融合构建完成了“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的一体化智能云体系。

转型的逻辑

然而,中国电信并不满足于此。

2024年底发布的《云计算研究白皮书》列出两张图表:一张是全球头部云厂商三年来在全球14个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的数量图,前10名中有谷歌、微软、阿里巴巴、华为、字节跳动……却没有中国电信;另一张是2024年中国云服务商营收规模排名,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云以1139亿元排在首位。

一面是学术舞台的缺席,另一面是市场的领先,如何弥补这道“落差”?

“云计算研究院以云计算基础理论研究、引领天翼云未来方向、推进国内外产学研合作为使命,在北京、上海两地设立分院,培养顶尖科研人才。”吴杰向夏令营同学们介绍。

2024年1月,中国电信云计算研究院成立,在其愿景中如是写道:面向智能时代提出新一代云计算技术架构——智能泛在云。

相隔百年,历史与未来在同一屋檐下相遇,中国通信运营商正从领跑者变为开拓者。

“亚马逊、微软等传统云服务商的模式是建立超大型数据中心,但很难解决距离和时延的矛盾,而中国电信有遍布全球的网络,云从有网络的地方自然‘生长’出来,算力也因此可以尽可能地靠近需求。”中国电信集团二级首席专家、云计算研究院资深主任研究员张健松的介绍,让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学生们兴奋不已。

“超乎想象。”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博士研究生程云龙的研究方向正是“下一代云”,但他以往的研究课题大多围绕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单体架构展开,关注算力池化与虚拟化效率提升,张健松关于“云网融合”的系统阐释为他打开了全新的研究视野。

让算力像电一样,成为无处不在、触手可及的“泛在”基础设施,是中国通信面向世界的回响。

不同定位的选择

所有的宏大叙事,最终都要回归个人选择。

参加此次博士夏令营的博士研究生大多是2026年应届毕业生,此时他(她)们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大厂的高薪诱惑、高校的学术追求、央企研究院的产学研一体……

“看到你们,想到了去年此时的自己。”今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子轩,是刚刚入职云计算研究院(上海站)的青年研究员。就读博士期间,他已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已获授权。在博士夏令营交流会上,他坦言毕业时手里有多份不错的Offer,其中不乏开出百万年薪的大厂,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国电信。

谈及就业选择,陈子轩说自己并没有犹豫太久。早在博士就读期间,他便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落地实际应用,让更多人使用,因此一开始投简历便直奔企业界。

如何让多年的学术积淀真正转化为社会价值,是这些踏出象牙塔的年轻学者们难以割舍的情怀。

“云计算研究院侧重理论研究,省公司则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实战环境。”张慷表示,中国电信为那些既想追求学术理想、又希望技术落地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多种可能。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研究内容和方向能够有连贯性。”今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齐雨欣也曾反复衡量多个Offer,“大厂虽然薪水丰厚,可一旦入职就成了‘万能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你可能得做一些与以往研究完全不相关的事情。我不太能接受这种学术断层。”

入职研究院一个多月后,齐雨欣原有的一丝担心消失了。虽然名为“云计算研究院”,但院里研究方向颇为广泛,目前分为云网融合、下一代云、智能算法、新兴技术四个研究中心,研究员来自不同专业。大家既能继续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也可以通过每周三次的学术研讨会与其他中心的同事掀起头脑风暴,“从学术研究来看,甚至比在学校还要纯粹。”

2024年入职云计算研究院的王睿嘉,履历同样闪闪发光: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京东奖学金获得者、龙湖奖学金获得者、KDD Cup 2020-AutoML第9名……9月12日,王睿嘉的博士论文《深度图结构学习及其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中的应用》拿下2025“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博士优秀学位论文”唯一入选论文。

这样的机制让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研究智能算法的罗子涵颇感兴趣。他的研究方向同样是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很多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与他的博士课题相当匹配。研究成果也可以迅速在中国电信数千亿产业中找到验证空间。

不久前,研究院里北大毕业的青年研究员常建慧在国际顶会2025国际多媒体与博览会议(ICME 2025)上获得唯一最佳论文后,研究院的成果转化机制立刻运转起来。吴杰第一时间与集团科创部、天翼云、天翼视联等相关专业公司取得联系,常建慧回国后也马不停蹄地赶往天翼云公司,探讨如何将论文成果落地于中国电信遍布全球的云网基础设施中。

吴杰将这种独特的科研环境称为“中间态”:一种介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中间态”,央企研究院丰富的跨领域资源,让这些年轻人找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

人文的温度

吴杰的行程几乎被排满了。

8月末,他参加了2025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与业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探讨前沿网络技术创新及产业应用;9月上旬,在沈阳召开的CCF网络大会上发表了两场技术报告;9月下旬,又在首尔IEEE主办的世界网络协议大会(ICNP)上主持一个云网融合研讨会;10月初,作为指导委员会主席,参加在芝加哥举办的IEEE MASS,分享移动自组织网络和智能系统的前沿研究成果;10月下旬,还将在中国计算机大会上举办“基于智能泛在云的异构资源弹性调度与优化论坛”……

即使行程如此匆忙,当吴杰在云计算研究院(上海站)见到陈子轩时,第一句话竟是“你们的咖啡机装好了吗?”他犹记得,上一次来,曾叮嘱同事要为上海站配备好后勤设施。

“院长”,是出现在云计算研究院多名青年研究员口中的高频词。不同于大厂和传统研究院,云计算研究院的日常运营非常扁平化,研究员们有任何学术困惑和成长烦恼,都可以直接去敲院长办公室的门,也可以和其他同事一起头脑风暴。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和院长直接沟通,这在其他同级别研究机构中很少见。”王睿嘉说道。

云计算研究院是中国电信集团直属的二级单位,作为集团首席科学家,吴杰直接向集团董事长柯瑞文汇报。研究院扁平化的管理架构,让这些初出茅庐的学术新人,能够有机会与吴杰以及其他资深专家直接交流,对个人成长而言是绝对的“加速度”。

“在大厂,你往往因为忙碌而停滞思考。”陈子轩很满意自己的选择,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贴心的人文关怀,让他时常有种灵感在松弛中自由流动的感觉。

作为全球移动计算、无线网络、物联网与云计算等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吴杰的履历本身便是一部浓缩的学术史。他曾担任美国天普大学讲席教授,并拥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欧洲科学院院士等多重身份。

2024年1月,吴杰应中国电信集团邀请回国组建云计算研究院,愿景之一便是为这家正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央企,招揽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流的科研创新,往往始于对‘人’的关注。”吴杰希望,在人才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研究院能够为真正有追求的年轻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可以安心深耕、实现科研理想的地方,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站在中国电信的肩膀上,每个人都可能是中国未来的书写者。

THE END
0.AI人才年薪百万?快醒醒DeepSeek爆火之后,有企业开出百万元年薪,急招AI人才,在科技圈炸开了锅。其实早在去年,某大厂为抢AI专家,直接开出了“年薪+股权+别墅”的豪华套餐。 AI人才争夺战已经白热化,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AI岗位占据了高薪TOP10的半壁江山。 值得警惕的是,市场上,质量低劣的DeepSeek网课以“知识付费”的名义收割韭菜,虚假jvzquC41yy}/pn|uns/exr1pg}t1;>5:5>
1.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AI人才,必须抢。作者丨陈美来源丨投中网自在演讲现场,何小鹏表示,2025年小鹏汽车整体招聘规模,已从年初的6000人上调至8000人;2026年小鹏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AI人才招聘,预计招聘超3000名应届生。 “薪酬上,对于特别优秀的同学,小鹏汽车上不封顶。”何小鹏透露道,在最近2025年招聘的应届生中,批的最高年薪已达到160万/年。这一表态,瞬间燃爆现场。 jvzquC41zwkrk~3eqo579<645;>528876:82:;:
2.AI人才缺口大价格“贵”!“硕士毕业年薪可达70万元”证券时报记者看到,幻灯片上正在展示两页招聘网站上的岗位信息截图,显示着不同岗位的薪酬差距。“假如你是一名硕士,去应聘视觉工程师,年薪可以达到70万元。如果你毕业于一流高校,那薪水只会更高。”授课老师补充说道。 这门课名叫“深度学习前沿”,是开放给硕士与博士的秋季后半学期课程,课容量为30人,早早就已被jvzquC41yy}/ewjpgtmzpn|u0et0p‚mny1814<4341671mjvckr`497534673=55274ivvq
3.AI人才争夺战:应届博士年薪涨至上百万,没出校门就被挖走AI人才的稀缺性决定了其身价水涨船高。猎聘发布的报告显示,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是五年前的近3倍,从AIGC整体需求来看,2023年1-8月,AIGC新发职位同比增长139.76%,其中IT/互联网/游戏行业的AIGC新发职位占比最多。 从平均年薪来看,模型层、应用层、基础层AIGC职位平均招聘年薪分别达到了46.63万、43.35万和33.92万。其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6/325eql2ko|{dkrx846:5:?3ujvsm
4.美国AI人才争夺白热化:零经验应届生毕业即高管随着近年来AI领域的竞争爆发,企业、学术界等行业对顶尖AI研究者的需求与争夺愈发激烈。 大学教授们担忧人才大量流向企业,而企业则不惜开出高薪,甚至上亿美元的签约奖金,来“挖走”这些人才。 大学高端人才流失 在美国的西北大学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授拉里·伯恩鲍姆(Larry Birnbaum)正在尝试招聘一个有前途的博士生在学术界发展, jvzquC41ycv/gjxvoqtf{7hqo1g0497729695=:34798;<3jvor
5.人才薪酬揭秘:德系车企给应届博士生开出年薪不足30万,自主车企喊到40“通常来说,我们过去给予候选人的涨薪幅度按30%左右的标准。但是一些新势力企业招聘自动驾驶人才已不按这个标准。例如,在2020年,P5级别自动驾驶工程师的年薪在40万~55万元之间,一般情况下挖人,最多给到70万元,但是有一家新势力车企直接就给到80万元,超越行业平均水平。”专注于自动驾驶领域的猎头刘超表示,2020~20jvzquC41yy}/eww0ep532:8serj0eƒ4424913991v46359626a;38:6566:/uqyon
6.AI人才争夺战:平均年薪40万,互联网大厂成加分项8月底,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文称,360智脑持续招聘研发人才。而在招聘平台上,360在招岗位达194个,其中,和AI相关的岗位月薪在3万至6万之间浮动。 某招聘平台上,360招聘页面 7月28日,流媒体平台Netflix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高薪招聘机器学习平台的AI产品经理,该职位的年薪范围30万至90万jvzquC41pg}t0yjfckrz0ls142843947456567xjvor
7.技术寡头争霸传之:AI人才争夺战上海数据分析网New York Times 预计新毕业的博士和其他经验有限或没有经验的人才的酬劳大概是 “每年 30 万到 50 万美元甚至更多,还可能拥有公司股票”。类似的,据计算,Google 的 DeepMind 在 2016 年给每位员工平均支付了 34.5 万美元年薪。 随着AI 开发人员的经验和责任的增加,他们的酬劳也增加了。根据 CNBC 的了解,“jvzq<84yyy4tjlufc0ipo8}kpif|r}wp1768:3jvor
8.AI人才争夺战:应届博士年薪涨至上百万没出校门就被挖走而根据11月初脉脉高聘人才智库发布的《2023泛人工智能人才洞察》,2023年1-8月,新发AI岗位平均月薪超4.6万元,但人才供需比仅为0.39,而2022年时这一数字还是0.63,这相当于现在5个岗位争夺2个人才。 培养AI应用人才迫在眉睫 根据麦肯锡公司此前发布的报告,2030年中国的AI人才缺口可能多达400万人——预计中国对熟练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43:624;61;96;;94ivvq
9.AI人才争夺战升级:硅谷砸亿元抢人,国内校招薪资飙升,30万起薪!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大厂AI相关岗位的校招起薪普遍在30万-50万元,对于毕业于头部985高校、手握顶会论文(如NeurIPS、ICML)或拥有核心项目研发经验的博士应届生,年薪突破百万已不是个例。这一薪资水平,不仅远超同期金融、传统互联网等行业的应届生薪资,甚至已经逼近工作5年以上的互联网行业资深从业者,成为就业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376>788ftvkimg8igvcomu8675592995
10.中国AI突进:企业估值比美国贵四倍,应届博士年薪50万“人工智能领域应届博士年薪在50万左右,硕士从25万到35万,这一薪资水平相当于2~3年工作经验的普通岗位工程师的薪资。”人工智能企业“流利说”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林晖博士向一财科技透露,今年10月公司首次启动了校招,并成功招到十几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等校区的硕士毕业生,而这些来自计算机系、数学系、统计jvzquC4158qs0lto1r5639:849
11.扎克伯格亲自发Offer,年薪超千万美元:AI抢人大战“卷疯了”结论:2025年,Meta、OpenAI、xAI等全球AI巨头已将大模型顶尖人才的年薪推至百万美元乃至千万美元级别,全球仅有极少数人能获得此类Offer。大模型人才竞争极为激烈,全球范围内缺口达数百万,顶级人才“一人难求”,而企业间的争夺已远超薪资本身,文化、愿景和创新土壤成为新战场。正如jobleap.cn 的 首席数据科学官 Boli 所说,AI 顶尖人才的竞jvzquC41yy}/ewgnqiy/exr1lqhmgju1r179;<94975ckprqfgrnqwj{
12.文心一言员工跳槽工资翻倍,猎头:百万年薪很正常同时,这得到了一位长期跟踪 AI 人才猎头的证言,最近一段时间,百度文心大模型团队内的研发人员受到其他公司的疯狂追捧,有 3 年左右相关经验的员工,可以直接给到原先年薪的 2 倍,表示:“百万年薪很正常”。 不少打工人看到新闻后,纷纷感叹:“终究是我选错了专业!”那么,为何 AI 人才会具备如此强有力的就业优势jvzquC41ycrmu}wggvio0lto1cxuklqgu197:>539
13.有限状态自动机(斯坦福提出高速视频目标检测系统)据外媒报道,技术世界,特别是在美国硅谷被认为存在一个“性别偏见”问题,因为大多数STEM工作岗位被男性占据。现在一家名为Atipica的硅谷公司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AI)来检查招聘过程中的偏见问题,希望能帮助其他公司雇佣人才。Atipica创始人Laura Gomez想要去除这些性别偏见,帮助招聘人员聘请人才。 jvzquC41yy}/l‚l|f0ipo8f13;?50qyon
14.硅谷掀AI人才争夺战:Meta开四年3亿美元薪酬全球顶尖专家不足千人值得注意的是,在硅谷人才争夺战中,不乏华人面孔。Meta此次挖走的几名OpenAI大将中,就有四名华人。 对于华人AI人才,黄仁勋曾多次表示,中国在AI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是中国人。 Tom Zhang也向每经记者表示,现在顶尖的学术研究人才中,里面大概一半是华人。“中国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的顶尖人才是非常jvzquC41ycv/gjxvoqtf{7hqo1g0497729665=9;35>73>3jvor
15.2018高校毕业生人数或创新高AI领域年薪30万起—中国教育在线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应届毕业生 邱熙: 薪资大概能够达到30到40万(年薪)的水平。我们学校AI领域的毕业生,据我所知大家好像都是30万起,一线公司至少是35万起,大家今年的待遇都会非常好。 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缺口超过500万,“坑多萝卜少”的现状让企业展开了校园人才争夺战。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党委副书记jvzquC41iculcx3gqn4dp8sgyu532:<341z32:<342:`3><2;89/uqyon
16.变天了!24岁硕士年薪50万元,博士年薪200万起!人才缺口100万国内外人才争夺战均非常激烈 就国外而言,美国的科技公司对于AI人才的争夺竞争非常激烈,这导致了一些名校的AI人才被科技公司挖走。这些科技公司愿意支付非常高的薪酬来吸引顶尖的AI人才,这些人才的年薪往往可以达到六位数。此外,一些科技公司还会为他们提供其他福利和奖励,如股票期权和丰厚的奖金,以确保他们留在公司。这些jvzquC41dnuh0lxfp0tfv87623e96=>66670c{ykenk0fnyckny03=689681;
17.实习生月薪过万,应届生年薪百万,AI人才“卷上了天”?|Boss直聘|据猎头行业信息显示,Meta为加速机器学习工程师岗位开出126万-183万元人民币的基本年薪,国内顶尖AI博士毕业薪资可达百万元,招聘顶尖毕业生年薪普遍超过200万元。 大模型公司纷纷不惜重金招揽人才。2024年12月,有消息称小米创始人雷军欲以千万元年薪招募罗福莉,担任小米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负责人。 虽然她自己否认了“AI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