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博士月入,抢搞科研!硅谷百万年薪挖人,学界疯狂逃离学术博士生哈佛cs博士

【新智元导读】AI人才大战正让学术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博士生月津贴只有几千美元,却要面对硅谷百万年薪的诱惑;实验室为一块显卡焦头烂额,大厂却豪掷千亿买GPU。博士生本是科研与教学的支柱,如今却加速流向产业。教授担心学生半路跳槽,政府和高校的补救也远远跟不上。未来的 AI突破,还能出现在大学实验室吗?

博士生的处境,正在被AI风暴彻底改写。

哈佛博士每个月拿着4205美元津贴,而硅谷AI公司一开口,就是百万年薪。

实验室里博士生还在为一块显卡焦头烂额,大厂却挥金如土买下千亿GPU集群。

这场人才争夺战,正在把学术界推向前所未有的危机。

哈佛教授David Alvarez-Melis甚至坦言:

大家都有一点怕错过的感觉

这不仅是一场产业的淘金热,更是一场动摇学术根基的地震。

博士生的尴尬:一边领补贴,一边看人拿百万年薪

博士生和AI公司之间的薪资,已经从「差距」变成了「天堑」。

在哈佛,计算机博士生的月津贴只有4205美元,一年大约仅5万美元。

而在硅谷,AI公司给博士生开出的起薪,动辄就是百万美元。

即便是提升补贴,也依旧杯水车薪。

2023年,CMU大学把博士生的最低津贴从2.7万美元涨到3万美元,但相比行业的薪水,这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Vincent Conitzer直言:

学生本来就不指望能拿和业界一样的薪水,但当差距越来越大时,就不得不担心了。

而且,这并非美国独有的矛盾。

在澳大利亚,博士生的标准津贴约为AU$33,511/年,但最低工资标准约AU$47,627/年,不少候选人因此被劝退。

在英国,UKRI也不得不出手,从2025年秋季开始,将最低博士生津贴提高8%,新标准为£20,780/年,试图更贴近生活成本。

与此同时,产业界的诱惑却越来越强烈。

Meta曾被曝出向OpenAI顶尖人才提供1亿美元签约奖金,试图用金钱强行挖人。

不少科技公司在招聘具有AI或机器学习经验的工程师时,还会额外给予高达20万美元的薪酬溢价。

学术界的「穷养博士」,和业界的「豪掷百万」,正把博士生一步步推向实验室之外。

算力鸿沟:博士生抢显卡,大厂烧千亿

如果说工资差距让博士生心灰意冷,那么算力鸿沟则直接决定了他们能不能做出像样的科研。

在实验室里,博士生常常为了几块显卡排队,甚至要东拼西凑才能把模型跑起来。

而与此同时,微软、Meta、Alphabet等巨头今年光是在AI算力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就高达数千亿美元。

这种悬殊的对比,让年轻学者望而兴叹。哈佛教授David Alvarez-Melis坦言:

一些大学已经意识到,这类研究越来越依赖算力资源,所以才开始尝试加大投入。

但现实是,哪怕像哈佛Kempner研究所这样有雄厚背景的机构,筹钱扩建GPU集群依旧困难重重。

执行主任Elise Porter就说:

这是我们必须拥有的关键工具,但它极其昂贵。捐赠者可能存在,但凤毛麟角。

学术界早就有人提出警告:这种差距正在形成「算力鸿沟」。

一项题为「The Compute Divide in Machine Learning: A Threat to Academic Contribution and Scrutiny?」 的研究指出,产业实验室与高校在 GPU 使用量上的差距正急剧扩大。

这不仅限制了学术研究者参与前沿模型开发的机会,也削弱了他们对安全性、可解释性等问题的监督能力

一些大学正在尝试自救。

比如普林斯顿大学投资建设了一个由300块H100 GPU组成的集群,用于支持生成式AI研究;

普林斯顿大学的全新GPU集群将有助于将人工智能研究留在公共领域,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查尔斯·C·菲茨莫里斯教授、大学语言与智能计划负责人 Sanjeev Arora表示。

孟菲斯大学也建立了「iTiger」GPU 集群,为区域科研和教学提供算力支持。

但与大厂动辄千亿美元的投入相比,这些尝试仍显得杯水车薪。

一边是博士生「抢显卡写论文」,一边是大厂「烧钱堆GPU」。

这场算力军备差距,正在成为决定博士生去留的关键因素。

人才断供:学术界的血液正在流失

博士生在学术体系里,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实验室里最主要的科研人员,还承担了大量本科教学工作。

可以说,博士生就是学术界赖以循环和成长的「血液」。

但如今,这股「血液」正在加速流向产业。

MIT教授Jim Collins警告,如果博士生过早被行业吸走,整个科研系统就会「失血过多」,难以维持长期健康。

危机并非夸大。博士生一旦提前离开,学术界面临的不是少一个研究助理这么简单,而是科研项目断档、学术梯队塌陷。

更重要的是,博士生原本是未来教授的储备力量。

人才流失过快,意味着未来能成长为独立学者的人数骤减。

一篇来报告指出,若博士生人数显著减少,不只是研究受影响,本科教育也会受到冲击。

很多博士生兼任教学助理,他们帮助批改作业、带讨论课、辅导本科学生;若人数减少,本科生的导师资源、课堂互动及反馈都会变差。

与此同时,美国部分大学正因为联邦科研经费不确定性而缩减PhD招生人数。

这让很多教授忧心忡忡:一边百万年薪的吸引力,一边是学术界的根基动摇。

当博士生越来越把学术当作跳板,整个体系都可能出现断供的危险。

混合模式:在大厂打工还能顺便拿博士?

当学术界苦苦思索如何留住博士生时,产业界已经抛出了一种「折中方案」。

在伦敦、巴黎和特拉维夫,Meta的研究实验室FAIR给博士生开出了一种特殊的选择:

你既可以在Meta做研究员,又能在本地大学同时攻读博士学位

这种模式看似双赢——博士生既能拿到行业的高薪与算力支持,又不会完全离开学术圈。

Meta的Llama首批研究论文就诞生于这种模式,其中的作者Hugo Touvron和Gautier Izacard都是在FAIR工作、同时攻读博士的代表。

类似的模式并不只存在于 Meta。

在英国,DeepMind长期资助牛津、剑桥等高校的博士项目,部分学生在攻读学位的同时,也能进入 DeepMind 实习或参与研究。

谷歌也推出了PhD Fellowship Program,为博士生提供资金与算力支持,并开放研究合作。

微软同样设立了PhD Fellowship,并通过与多所大学的研究院合作,让博士生能在MSR的科研与学术研究间切换。

这种混合模式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不过,也有学校态度谨慎。

比如斯坦福就明确反对这种「双重身份」。副教授Stefano Ermon解释说:

他们希望学者100%投入学术,而不是一半在产业一半在学校

一边是Meta、DeepMind等公司大开方便之门,一边是斯坦福坚守学术纯粹。

未来博士培养会不会就此「学术-产业混血」?这一议题正在成为新的焦点。

教授的焦虑:招学生先担心人会不会跑

一场AI人才大战,不仅让博士生犹豫要不要留在学术界,也把教授们推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之中。

哈佛助理教授David Alvarez-Melis就直言:

大家都有一点怕错过的感觉。

这句话本来是用来形容行业里的FOMO,如今却成了学界教授的心声。

情况有多严重?以波士顿大学的新晋教授Naomi Saphra为例,她刚要开始招博士生,就已经被数十封申请邮件「轰炸」。

但她的纠结点不再只是学生的学术水平,而是:这些人能不能坚持到毕业,而不是中途跑去拿高薪。

在这样的环境下,教授们的角色发生了微妙变化。

他们不仅是学术导师,还得像人事经理一样,反复评估「人才留存风险」。

一旦学生选择半路跳槽,实验室的项目就可能陷入停滞。

更让教授们担忧的是,博士生的不稳定不仅影响实验室,还可能波及科研经费的申请。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等资助机构在评审时,往往要求申请团队具备稳定性。如果博士生频繁流失,评审委员会会怀疑项目能否顺利完成。

当教授们都开始用「能不能留下来」作为选人标准时,足以说明学术生态的焦虑程度。

AI热潮带来的不确定性,已经渗透进博士招生的每一个细节。

从津贴到年薪的巨大鸿沟,从GPU紧缺到千亿算力军备,再到博士生被提前「截胡」,AI热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撼动学术界。

博士生本是学术体系的支柱,却在金钱与资源的双重诱惑下加速流向产业;教授们则一边为经费、算力发愁,一边担心学生半路离开。

在这个节点上,学术界和产业界似乎正在走向两种极端:要么守住学术的纯粹性,要么接受「混合模式」的现实。

但问题是——当AI公司抛出高薪与海量算力时,高校还有什么筹码,能留住这些未来的科研中坚?

也许,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AI人才年薪百万?快醒醒DeepSeek爆火之后,有企业开出百万元年薪,急招AI人才,在科技圈炸开了锅。其实早在去年,某大厂为抢AI专家,直接开出了“年薪+股权+别墅”的豪华套餐。 AI人才争夺战已经白热化,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AI岗位占据了高薪TOP10的半壁江山。 值得警惕的是,市场上,质量低劣的DeepSeek网课以“知识付费”的名义收割韭菜,虚假jvzquC41yy}/pn|uns/exr1pg}t1;>5:5>
1.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AI人才,必须抢。作者丨陈美来源丨投中网自在演讲现场,何小鹏表示,2025年小鹏汽车整体招聘规模,已从年初的6000人上调至8000人;2026年小鹏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AI人才招聘,预计招聘超3000名应届生。 “薪酬上,对于特别优秀的同学,小鹏汽车上不封顶。”何小鹏透露道,在最近2025年招聘的应届生中,批的最高年薪已达到160万/年。这一表态,瞬间燃爆现场。 jvzquC41zwkrk~3eqo579<645;>528876:82:;:
2.AI人才缺口大价格“贵”!“硕士毕业年薪可达70万元”证券时报记者看到,幻灯片上正在展示两页招聘网站上的岗位信息截图,显示着不同岗位的薪酬差距。“假如你是一名硕士,去应聘视觉工程师,年薪可以达到70万元。如果你毕业于一流高校,那薪水只会更高。”授课老师补充说道。 这门课名叫“深度学习前沿”,是开放给硕士与博士的秋季后半学期课程,课容量为30人,早早就已被jvzquC41yy}/ewjpgtmzpn|u0et0p‚mny1814<4341671mjvckr`497534673=55274ivvq
3.AI人才争夺战:应届博士年薪涨至上百万,没出校门就被挖走AI人才的稀缺性决定了其身价水涨船高。猎聘发布的报告显示,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是五年前的近3倍,从AIGC整体需求来看,2023年1-8月,AIGC新发职位同比增长139.76%,其中IT/互联网/游戏行业的AIGC新发职位占比最多。 从平均年薪来看,模型层、应用层、基础层AIGC职位平均招聘年薪分别达到了46.63万、43.35万和33.92万。其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6/325eql2ko|{dkrx846:5:?3ujvsm
4.美国AI人才争夺白热化:零经验应届生毕业即高管随着近年来AI领域的竞争爆发,企业、学术界等行业对顶尖AI研究者的需求与争夺愈发激烈。 大学教授们担忧人才大量流向企业,而企业则不惜开出高薪,甚至上亿美元的签约奖金,来“挖走”这些人才。 大学高端人才流失 在美国的西北大学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授拉里·伯恩鲍姆(Larry Birnbaum)正在尝试招聘一个有前途的博士生在学术界发展, jvzquC41ycv/gjxvoqtf{7hqo1g0497729695=:34798;<3jvor
5.人才薪酬揭秘:德系车企给应届博士生开出年薪不足30万,自主车企喊到40“通常来说,我们过去给予候选人的涨薪幅度按30%左右的标准。但是一些新势力企业招聘自动驾驶人才已不按这个标准。例如,在2020年,P5级别自动驾驶工程师的年薪在40万~55万元之间,一般情况下挖人,最多给到70万元,但是有一家新势力车企直接就给到80万元,超越行业平均水平。”专注于自动驾驶领域的猎头刘超表示,2020~20jvzquC41yy}/eww0ep532:8serj0eƒ4424913991v46359626a;38:6566:/uqyon
6.AI人才争夺战:平均年薪40万,互联网大厂成加分项8月底,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文称,360智脑持续招聘研发人才。而在招聘平台上,360在招岗位达194个,其中,和AI相关的岗位月薪在3万至6万之间浮动。 某招聘平台上,360招聘页面 7月28日,流媒体平台Netflix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高薪招聘机器学习平台的AI产品经理,该职位的年薪范围30万至90万jvzquC41pg}t0yjfckrz0ls142843947456567xjvor
7.技术寡头争霸传之:AI人才争夺战上海数据分析网New York Times 预计新毕业的博士和其他经验有限或没有经验的人才的酬劳大概是 “每年 30 万到 50 万美元甚至更多,还可能拥有公司股票”。类似的,据计算,Google 的 DeepMind 在 2016 年给每位员工平均支付了 34.5 万美元年薪。 随着AI 开发人员的经验和责任的增加,他们的酬劳也增加了。根据 CNBC 的了解,“jvzq<84yyy4tjlufc0ipo8}kpif|r}wp1768:3jvor
8.AI人才争夺战:应届博士年薪涨至上百万没出校门就被挖走而根据11月初脉脉高聘人才智库发布的《2023泛人工智能人才洞察》,2023年1-8月,新发AI岗位平均月薪超4.6万元,但人才供需比仅为0.39,而2022年时这一数字还是0.63,这相当于现在5个岗位争夺2个人才。 培养AI应用人才迫在眉睫 根据麦肯锡公司此前发布的报告,2030年中国的AI人才缺口可能多达400万人——预计中国对熟练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43:624;61;96;;94ivvq
9.AI人才争夺战升级:硅谷砸亿元抢人,国内校招薪资飙升,30万起薪!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大厂AI相关岗位的校招起薪普遍在30万-50万元,对于毕业于头部985高校、手握顶会论文(如NeurIPS、ICML)或拥有核心项目研发经验的博士应届生,年薪突破百万已不是个例。这一薪资水平,不仅远超同期金融、传统互联网等行业的应届生薪资,甚至已经逼近工作5年以上的互联网行业资深从业者,成为就业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376>788ftvkimg8igvcomu8675592995
10.中国AI突进:企业估值比美国贵四倍,应届博士年薪50万“人工智能领域应届博士年薪在50万左右,硕士从25万到35万,这一薪资水平相当于2~3年工作经验的普通岗位工程师的薪资。”人工智能企业“流利说”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林晖博士向一财科技透露,今年10月公司首次启动了校招,并成功招到十几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等校区的硕士毕业生,而这些来自计算机系、数学系、统计jvzquC4158qs0lto1r5639:849
11.扎克伯格亲自发Offer,年薪超千万美元:AI抢人大战“卷疯了”结论:2025年,Meta、OpenAI、xAI等全球AI巨头已将大模型顶尖人才的年薪推至百万美元乃至千万美元级别,全球仅有极少数人能获得此类Offer。大模型人才竞争极为激烈,全球范围内缺口达数百万,顶级人才“一人难求”,而企业间的争夺已远超薪资本身,文化、愿景和创新土壤成为新战场。正如jobleap.cn 的 首席数据科学官 Boli 所说,AI 顶尖人才的竞jvzquC41yy}/ewgnqiy/exr1lqhmgju1r179;<94975ckprqfgrnqwj{
12.文心一言员工跳槽工资翻倍,猎头:百万年薪很正常同时,这得到了一位长期跟踪 AI 人才猎头的证言,最近一段时间,百度文心大模型团队内的研发人员受到其他公司的疯狂追捧,有 3 年左右相关经验的员工,可以直接给到原先年薪的 2 倍,表示:“百万年薪很正常”。 不少打工人看到新闻后,纷纷感叹:“终究是我选错了专业!”那么,为何 AI 人才会具备如此强有力的就业优势jvzquC41ycrmu}wggvio0lto1cxuklqgu197:>539
13.有限状态自动机(斯坦福提出高速视频目标检测系统)据外媒报道,技术世界,特别是在美国硅谷被认为存在一个“性别偏见”问题,因为大多数STEM工作岗位被男性占据。现在一家名为Atipica的硅谷公司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AI)来检查招聘过程中的偏见问题,希望能帮助其他公司雇佣人才。Atipica创始人Laura Gomez想要去除这些性别偏见,帮助招聘人员聘请人才。 jvzquC41yy}/l‚l|f0ipo8f13;?50qyon
14.硅谷掀AI人才争夺战:Meta开四年3亿美元薪酬全球顶尖专家不足千人值得注意的是,在硅谷人才争夺战中,不乏华人面孔。Meta此次挖走的几名OpenAI大将中,就有四名华人。 对于华人AI人才,黄仁勋曾多次表示,中国在AI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是中国人。 Tom Zhang也向每经记者表示,现在顶尖的学术研究人才中,里面大概一半是华人。“中国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的顶尖人才是非常jvzquC41ycv/gjxvoqtf{7hqo1g0497729665=9;35>73>3jvor
15.2018高校毕业生人数或创新高AI领域年薪30万起—中国教育在线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应届毕业生 邱熙: 薪资大概能够达到30到40万(年薪)的水平。我们学校AI领域的毕业生,据我所知大家好像都是30万起,一线公司至少是35万起,大家今年的待遇都会非常好。 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缺口超过500万,“坑多萝卜少”的现状让企业展开了校园人才争夺战。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党委副书记jvzquC41iculcx3gqn4dp8sgyu532:<341z32:<342:`3><2;89/uqyon
16.变天了!24岁硕士年薪50万元,博士年薪200万起!人才缺口100万国内外人才争夺战均非常激烈 就国外而言,美国的科技公司对于AI人才的争夺竞争非常激烈,这导致了一些名校的AI人才被科技公司挖走。这些科技公司愿意支付非常高的薪酬来吸引顶尖的AI人才,这些人才的年薪往往可以达到六位数。此外,一些科技公司还会为他们提供其他福利和奖励,如股票期权和丰厚的奖金,以确保他们留在公司。这些jvzquC41dnuh0lxfp0tfv87623e96=>66670c{ykenk0fnyckny03=689681;
17.实习生月薪过万,应届生年薪百万,AI人才“卷上了天”?|Boss直聘|据猎头行业信息显示,Meta为加速机器学习工程师岗位开出126万-183万元人民币的基本年薪,国内顶尖AI博士毕业薪资可达百万元,招聘顶尖毕业生年薪普遍超过200万元。 大模型公司纷纷不惜重金招揽人才。2024年12月,有消息称小米创始人雷军欲以千万元年薪招募罗福莉,担任小米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负责人。 虽然她自己否认了“AI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