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与冲击下配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摘要】本文聚焦AIGC浪潮下的配音专业,从技术迭代视角分析其对配音行业的冲击:AI配音凭借效率与成本优势带来岗位替代,同时因情感表达和艺术创造力局限带来机遇,影响行业生产模式、市场结构和职业形态。研究还探讨AIGC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包括教学模式向“技术与艺术融合”转变、课程引入前沿知识、教师需跨学科能力,以及学生学习重点与职业规划调整,最终提出“行业标准协同、高校模式创新、学生能力重塑”的三重联动方案,为专业发展提供支撑与指引。

一、引言

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和变革的大潮下,AI生成内容(AIGC)正以一股不可阻挡之势赋能万行百业,成为引领业界革故鼎新的最重要的力量。而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类专业来讲,配音行业的风向正是此块专业重要的侧重点,在行业领域内会有基础层面的语音合成技术,到目前可以精准模拟情感、音色等诸多细节,可以说,AI在行业内是持续演进的。而在对配音的不断追求下对行业中人和事都会有更严苛的要求,从而也会倒逼行业不断发展创新,大胆探索新的可能。

二、AIGC时代配音行业现状

(一)配音员就业结构变化

因为AI配音成本低廉且速度快,在日常工作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岗位形成替代作用,目前在配音服务行业里AI语音覆盖率大概在30%-40%,而且多用于一些有声读物的合成和广告配音等,这些也致使很多刚开始接触配音的新人很尴尬,有越来越多人选择离开这个行业。但是对于一些配音功底深厚,能够做到塑造较为复杂的人物,或者是语速较快的人声、一些发难重音的人物,比如吐血狂风和一些极重的戏剧方面的岗位的需求较大。所以这个行业的工作人员也出现了两种情况。

(二)声音价值被压缩

由于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上各种类型的声音素材种类繁多且便宜,有的平台AI配音的价格仅是人工配音团队价格的十分之一左右,这就严重影响到了当下配音行业的薪酬机制,配音行业的工资也一降再降,连最底层的配音员都很难维持生计,整个行业生态发展的非常不好。

(三)行业竞争加剧

头部配音人才凭借自己的声音和庞大的粉丝基础主动将自己的嗓音授权给AI语音模型训练平台,采用一人分饰多角的创作风格提升行业广度,而跨界的出现无疑提高了行业的竞争力度,使行业的业态变得更加多样化;在剧烈的行业竞争下,配音小白与同是配音新人且没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从业者面临着更大的困难。的挑战。

(四)传统配音在 AI时代的独特优势

虽然人工智能语音合成技术日益完善,但是传统的配音艺术并没有被淘汰,仍旧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他们能够凭借精准的声音细微变化、气息的控制、不同的声音特点以及不同的表演特点去捕捉到角色的内心情感和人物性格,所以才能够让角色有一个鲜活的声音生命。诸多经典电影电视作品中的人物语言都是由配音演员通过声画有机结合,对人物语言神形兼备的完美再现。多年来任何AI技术都难以超越这一点。真人配音最需要的是灵活的即兴发挥、随机应变的能力去搭配出最适合的语气语调及情绪状态,AI在短时间无法同步人的情绪及语气语调的变化;就实景话剧现场配音而言,是根据演员在舞台上的真实情况来匹配对应的声音,这个行为也是不容易达成的,更不用说技术层面去完成了。

三、AIGC对配音专业高校教育的影响

(一)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1.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兴起

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发展进步,线上教学资源在实践方面的种类更加丰富,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语音合成工具和虚拟配音制作平台等数字资源来让学校为学生提供随时可学的配音课程;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课堂则更注重对学生的实践作品进行现场点评与指导,并且重视培养学生产生真实配音项目时所需的团队合作能力,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并不能彻底摆脱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而将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平台有效结合起来,能够克服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实现时间上的灵活和空间上的自由,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参与程度以及学习的成效。

2.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通过AI语音分析软件(如Praat)的配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配音过程中的每一个音素、声调以及语速信息,对于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可以做针对性教学,做到因人而异;对于存在语音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智能教学技术开发一系列个性化材料对学生进行专项强化训练;而对于缺乏情感表现场景或者不会准确表达人物情绪的情感表达较弱的学生,则可以根据对应人物内心所特有的场景选取一部契合的人物角色与之对应,再辅以AI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更好地锻炼并提升学生的这一项技能。

(二)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为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高校可开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应用专项课程,如开设“人工智能与配音艺术”课程,在教学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介绍AI的工作原理、发展趋势以及实际应用情况,“AI配音软件操作与实践”课程重点讲授如何使用主流的AI配音软件,并学会用智能手段提高配音工作效率的方法。

2.跨学科课程的整合

由于AIGC时代来临,对从事配音工作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成为合格的配音人才,对于高校自身来说应优化完善学科间的课程设置,在专业的教学中将人工智能领域的语音处理技术、AI语音合成和识别等知识、原理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还可以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去带领学生认识声与情的关系以及声的感情色度等等,让配音作品带出真挚的情感。

2.跨学科课程的整合

随着AIGC技术的迅猛发展,配音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从业人员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校需优化学科间课程体系,例如将人工智能领域的语音处理技术融入相关专业课程,使学生掌握语音合成与识别的核心原理;同时,通过心理学课程的深度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情感表达与受众心理之间的关联,进而提升配音作品的情感传递能力。

(三)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

1.教师 AI素养的提升需求

为有效指导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与运用,可以运用AI生成的内容(AIGC)的方式应用于配音等技能领域中,并熟练地掌握其原理及使用方法,高等学府也需要多组织人工智能相关方面的研讨班,请到相关行业的权威人士来为大家作专题分享讲座,同时也要鼓励教师们自行的学习,如可以在网上多查找学习AI语音合成技术相关的知识以及参加配音软件的编程实验等,这样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既有教学能力又懂技术的师者,达到以一带百的效果。

2.行业导师的引入

吸纳有深厚行业背景的AI配音行业专家和技术开发人员为指导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行业导师具有行业前沿的行业趋势、真实的项目案例以及能引领学生研究行业热门话题等优势,因此也更能带领学生接触真实的项目,有助于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培养学生职场上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AIGC时代对配音专业学生的影响

(一)对学生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影响

1.技术类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提升

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AI配音中涉及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语音合成原理、实际使用方法等,并且学会使用一些软件来进行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工作,在对整个理论体系进行全面学习的同时和实际动手操作练习的过程中来熟练地掌握利用AI技术来对声音进行配音的技术能力,进而探寻如何更好地提高AI配音质量,使得AI的声音配音能达到如同人的声音自然、生动配音的效果。通过调整AI配音模型的参数设置可以实现对于音色、语速、语调等方面的细节调整,以此来适应不同的角色扮演需要和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2.自主学习与实践机会增多

多样化的在线学习资料以及智能语音辅助系统给同学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探索和实践的空间,在课余的时间可以使用人工智能配音的平台选取不同的文本类型进行配音练习,并且能够得到智能语音辅助系统对于自己的语音效果的评价,让自己的发音得到及时的查漏补缺;还可以通过网络社区、社交平台等渠道与其他配音爱好者进行沟通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参加线上的配音比赛提升自己。

(二)对学生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的影响

1.就业岗位的变化

以往传统配音行业的基础岗位在减少,但是在人工智能发展以后出现了许多新类型的岗位。例如AI配音模型训练师、AI配音作品后期优化师等等。语音数据处理专家主要负责对一些相关的语音素材做好收集、整理和分类的工作,并且对其进行一定的标注,之后基于这个建立了人工智能的语音合成模型,并对其不断地进行优化,使得它能够更好地进行发音的结果。而专业的音频后期制作人员会对通过AI自动生成出来的音视频片段,开展相应的一些剪辑、混音、加工情感以及后期的优化等工作,提升整个节目的音效质量。对于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又有一定的配音艺术功底的这类跨界人才来说,他将成为未来影视行业的核心人力、游戏行业的核心人力以及新媒体内容制作的重要支撑力量。

2.职业发展路径的多元化

除了我们传统的制作方面,还可以从事于人工智能的语音技术研发工作或者是项目统筹管理工作、声效创意运营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在声音IP的运营中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人工智能相结合,以我们的声音来开发出不同的个性化的声音,然后可以使用授权合作的形式将我们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极致;AIGC的相关技术也正在世界范围逐渐被运用起来。对于多语言、通晓多元文化的配音人才来说,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五、AIGC时代配音专业发展路径

(一)行业层面

1.建立健全 AI配音行业标准与规范

行业协会应该从行业内规范的角度出发,去主导一个包括对人工智能语音配音涉及到的语音质量评判标准、情感表达评判机制以及AI配音的归责、用途范畴等在内的整个行业的规范标准,制定基于不同应用场景中关于技术的标准,如在影视配音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对AI配音与画面时序匹配度、声音是否够清晰及足够自然等问题做出严格规定,进一步对于AI配音作品的版权问题作出详尽描述,避免配音人员、剧本原作者等相关方面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侵害,从而确保可以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2.促进人工智能配音和传统配音两者融合发展

加快促进行业内各家企业积极尝试将AI技术与传统配音技术相融合,并探索相应的创新性结合方式;影视制作当中的一些基础性旁白、群演配音等工作,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就可以解决;对于一些重要角色或者是情感情绪特别浓厚的部分还是需要采用专业的配音团队进行处理,这样也能达到两者互补的效果;加强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公司跟传统的配音机构进行融合与合作,双方共同研发一系列新的配音技术和配音的产品,全面提升行业当中各类音频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以及整个行业的生产能力。

(二)高校层面

1.改进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从课程体系上,将重点放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应用课程与传统的配音专业课程上的协同教学上,在影视配音类的课程中设置专门板块讲述AI技术应用于实际影视剧制作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对AI配音和真人配音不同影片项目的比较分析了解二者各自的优缺点;从《配音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着手,系统讲述AI生成内容(AIGC)大潮下配音艺术美学的演进及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将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案例分析法等方式,将具体配音项目作为实践内容载体,以具体配音项目的实施为抓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将人工智能与传统配音相互协同操作的过程之中。

2.加强与行业的深度合作

高校要和AI技术型企业、配音工作室和影视制作公司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搭建起长期合作的桥梁,联合建立起实习实训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去;开展产教融合科研项目,携手攻克配音行业的技术问题以及行业难题;请行业里有经验的人士参与到学校的相关课程设计工作中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所需的人才。

(三)学生层面

1.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学生应当重视全面发展自身能力,除了熟练运用传统配音技术外,还需积极钻研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多学科交叉的思维方式。通过参与各类配音赛事及实践活动,不断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并提升应对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此外,注重提升文化素养,广泛阅读文学、历史与哲学等领域书籍,为深入解析配音作品的内涵做好充分准备。

2.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

学生们需要充分理解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时代所带来的职业发展机会与潜在挑战,并逐步形成多维度的职业规划认知。不拘泥于传统配音行业,主动把握新兴职业方向的发展趋势,并同步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那些希望进入人工智能语音合成训练岗位的学生,若想在校园阶段为职业发展铺路,可选择学习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相关课程,并通过参与语音数据处理的实践项目来积累实际经验。

六、结论

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广泛应用,配音行业正经历着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方向全面转型的过程。在行业整体层面,人工智能配音技术的兴起重塑了传统配音产业的生态,既引发激烈竞争,同时也为跨领域合作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可能。在高等教育机构中,针对教学方法、课程架构及教师培养机制等方面,亟待进行系统性改革与优化。在学生群体中,学习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化以及职业发展机会的拓展,都呈现出显著的变革趋势。面对这一系列变化,行业、高校及学生群体三者应携手合作。通过制定行业统一标准并促进各领域协同发展,以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推动教学方式创新,并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系统培养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职业认知体系。在多方协作与持续实践的过程中,配音行业有望借助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实现突破性成长,从而培养出一批紧跟时代脉搏的卓越配音人才,助力整个配音领域迈向更辉煌的发展阶段。

(作者简介:刘迪(1989-),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广播电视领域))

THE END
0.从拥有高级AI技能到赢得高薪AI就业,2025中国“AI就业市场展望”白皮书|正是为给抱有以上职业新发展目的之广大“AI就业者”做指南的宗旨,本报告在深入诠释在“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宏大蓝图背景下,围绕个人应如何构建与时代需求相匹配的AI新生产力技术能力体系,如何通过学习掌握以“CAIE注册人工智能工程师”(赛一)相应知识技能体系为代表的杰出AI技能,而获得“人工智能+千行百业”发展机jvzquC41pg}t0|npc0ipo7hp1u~04977/2?.4;4fgvgjn6nphtorx|697;?927xjvor
1.图书信息中心举办“图书馆员AI素养提升:智能时代的专业进阶”业务本次培训在认知层面、技能层面、应用层面等展开对AI技术的系统讲解,使馆员充分认识AI基本概念、发展沿革及社会影响,通过具体应用案例掌握AI工具在图书馆应用、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科研创作等实操能力,进一步提升馆员综合应用能力。 白新勤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培训是推进“AI工作坊”建设的关键举措,不仅提升了馆员的AI素养jvzquC41yy}/zle0gjv0ls1zz€y1rshq1713?43;56/j}r
2.学校举办2025年暑期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思政处处长李刁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学工使命与作为”为题,从队伍、数字、场域、协同赋能四方面,分享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及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经验,为辅导员指明工作方向。 大赛指导:从实战回归素养提升 针对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华中科技大学辅导员张誉千结合自身在2024年全国高校辅jvzq<84yyy4dlry0gf{/ew4kphu03<:313974:60jvs
3.能源管理知识范文(一)不利于企业人际关系的维持与发展 人工智能虽然具有许多优点,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很多方面能代替人的劳动,但是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将会使员工更多的依赖人工智能,而越来越缺乏必要的人际沟通,这将不利于企业人际关系的构建,这对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提出新的挑战。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94
4.巢湖学院图书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图书馆抢抓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全力推动AI技术在图书馆各项工作和服务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提升馆员的工作效能与服务质量。3月19日下午,图书馆在七楼会议室成功举办了“AI馆员-图书馆专有智能体实践与探索”专题培训jvzq<84yyy4mkk3ejw4ff~3ep1iiwhqkd1GsvrhngUnpy7mvonEU{yjKf?6b4kf2473d5ok/6;>8/j7fe/;ee:=;9f=3:n+Kf?982A=c;e32cjg/69>2/B6gf/74f:;fc2;4dk
5.新华电脑教育2023年新专业全国发布会暨“四新双高人才培养计划”启动原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兼全国学生资助中心主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邦焱,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陈德宝、中国东方教育集团常务副总裁沙旭,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数字经济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意鑫,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杨国徽,中国东方教育集团电脑第一事业部总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345eql2ko{zqg{}238>65>3ujvsm
6.管理工程学院成功举办AI时代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分享会为积极响应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号召,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效能。2025年4月15日,管理工程学院特邀辅导猫企业相关人员,开展了一场以“AI时代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为主题的分享会。学院党支部书记李建群、党支部副书记王照与全体辅导员共聚一堂,一同探索AI技术及智慧平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应用jvzquC41yy}/ulfxe0ipo8nphq522=>1477177mvo
7.【艺术与传媒学院】学院开展“智能驱动,科研赋能——AI助力辅导员为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科研工作的融合,提升辅导员队伍科研创新能力。艺术与传媒学院于3月26日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成都校区(东区)美术馆会议室召开“智能驱动,科研赋能——AI助力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会。会议邀请辅导员陈思作主题分享,学院分党委书记彭雯秀,副书记林琳、马俊及学院全体辅导员参会。 jvzquC41yy}/voxywhk/gmz0ep5jpot133921:82:97/j}r
8.学院开展“智能驱动,科研赋能——AI助力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为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科研工作的融合,提升辅导员队伍科研创新能力。艺术与传媒学院于3月26日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成都校区(东区)美术馆会议室召开“智能驱动,科研赋能——AI助力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会。会议邀请辅导员陈思作主题分享,学院分党委书记彭雯秀,副书记林琳、马俊,及学院全体辅导员参会。 jvzquC41ctz/voxywhk/gmz0ep5jpot132651@9220nuo
9.岭南师范学院2025年学生工作要点工作措施:修订《岭南师范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岭南师范学院辅导员考核办法》,优化考核模块,将考核指标与辅导员重点工作领域紧密挂钩,进一步明确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育人贡献率评价导向。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引导辅导员把育人育己统一起来评价辅导员的育人质量。 jvzquC41zui/nrsipct/gmz0ep5jpot132:81@8380nuo
10.冯秋燕博士开讲AI助力图书馆为服务升级与馆员转型指路“小月”AI助手、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高效编目系统等国内外案例,展示AI在读者服务、采编推广、科研支撑、特藏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最后,提出AI时代馆员需从“流程操作员”向“复合型服务者”转型,明确各部门馆员核心能力要求,并给出“传帮带+反哺”学习、差异化转型、分阶段推进的实践路径,为图书馆智慧化发展提供jvzquC41nkhjpot0nu{/gmz0ep532;:132851l<:5c96;?<61rghgv3jvo
11.《文献与数据学报》2024年总目录推动学术发展 勇担文化使命 不断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关注度报告发布会综述 赵以安 赵语嫣 李菲菲 吴剑泽(3-13) 专家笔谈: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AI时代文化遗产数据资源建设及其开放应用 王晓光(15-16) 基于四螺旋理论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协作框架 jvzq<84yyy4mkk3ecuy/q{l0ep5{zh629:741pfv1814>531v814>5344e6:=6:234tj}rn
12.四川领导干部追新:AI软件作为办公标配有的已成研究员和铁粉自去年起,一股打破思维定式、主动跃出工作舒适区的自我革新之风已在各级干部中蔚然兴起。jvzquC41ukiiwjs0ueum0lto0et0ip}y146379;1:567:B;;0jznn
13.2025年第3期工作简报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震宇,招就处处长高妍、副处长蒋云松,服装与时尚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林继昌、就业辅导员陈琪烨参与座谈会。会议由高妍主持。 25.我校组织协办2025江苏服装品牌协同创新发展大会 为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服装产业创新发展,塑造更强的核心竞争能力,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3jvzq<84uily/eƒyik0kew7hp14637856255d4?<3c9?65B4rcik/j}r
14.AI赋能思政教育创新,联建共建育人新生态——文史学院辅导员参加在专题培训中,六位思政领域专家围绕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展开深度研讨。天津理工大学姜琨教授聚焦AI技术赋能,探讨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与工作室建设策略;青岛科技大学贾可好副教授通过实证案例,解析工作室驱动师生协同发展的实践模式;山东科技大学范俊峰教授系统构建辅导员育人能力提升的“三维赋能”体系。吉首大学唐业喜博士结合jvzquC41yz/yoz0gf{/ew4424;02B631e>84>f469:9;8ucig4ivv
15.智启未来育见“新青年”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韩建水则用“生动”一词概括了八段情景表演,他认为这些表演充分展现了两馆青年馆员的应变能力和表演才华。韩书记相信,在表演的过程中,大家也会深入思考:在当今时代,技术进步与人文温度如何更好地融合?人与AI又该如何和谐共生?他期待两馆未来能有更多合作机会,携手探索图书馆发展的新路径。 jvzquC41iqthj~n0getv0niw0et09k4291i57A87c8>7:>:1rcmf0q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