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城市更新相关动态、政策、信息、案例和方法吗?请关注“上海城市更新”公众号!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二孩占比为38.9%,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5.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1。
相比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为1062万人,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数量比2021年减少106万人。
在新生儿增量减少与人口负增长的大背景下,人口结构也在悄然改变着。再过二十三十年,今天的出生人口就会变成青壮年,而这批人口的相对减少,又和一部分人的养老问题息息相关。 那 么,我国的空巢老人为什么会越来越多? 他们的养老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1. 越来越庞大的空巢老人大军
如果十一国庆出游的话,许多人都会发现,那些非一二线城市的旅游小镇上,最普遍的就是满头白发的老人。
这也是中国社会当前的一个普遍缩影,年轻人奔向大城市,老年人留在乡镇,成为“空巢老人”。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年轻人越来越少,也是重要原因。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为956万,中国的育龄妇女生育率仅为1.3,和人们传统上认为的“高龄少子化”的日本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与此同时,中国上世纪60年代之后的婴儿潮一代,大约2.6亿人数的庞大人口,正在步入老年人行列。
在教育、医疗、住房的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少生育甚至不生育,也加剧了这一进度。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接近于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
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叠加到一块,大批空巢老人将成为社会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口结构性问题。而中国的老龄化问题,现在还没有达到最顶峰的时刻。
目前中国虽然处在老龄化社会,但老年人生活质量问题并没有特别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因为现在国内需要照顾的高龄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他们年轻时候没有计划生育,而且崇尚“多子多福”,所以往往一户都有多个子女。这部分老人虽然本身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但其多个子女承担了大部分的养老责任,所以危机并没有转移到社会面上。
而中国真正数量众多的老人,多为60~70岁之间的所谓婴儿潮一代。这部分老人属于“初老”阶段,平均身体素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并且很多还能产生一部分的社会价值。比如退休返聘再就业,或者替子女照看孙辈。
所以,中国目前虽然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但“老龄化危机”还没有真正来到。
据统计,现在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为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到了2050年,根据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的预测,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5亿人。届时,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困境,将达到巅峰。
想象一下到2050年,你多少岁了?所有目前老年人遇到的困境,你我都要面对,而且更加严峻!
以现在的趋势来判断,因为年轻人群体的稀少,以及婴儿潮一代的进一步衰老,2050年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更加严重,那时候大部分的老年人可能不得不接受当“空巢老人”的命运。
2. 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金问题?
越来越明显的人口结构变化,还将带来一个新的难题,那就是我国未来可能面临的养老金不足的压力。
目前的就业主力军,还是80、90一代。80、90年代的20年间,中国出生人口几乎每年都在2000万以上,人口更迭维持在一个健康的数量。而且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义务教育的普及,80、90年代出生的人普遍接受了足够的教育,这部分人如今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数量充足的中青年劳动力,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也缴纳了充足的社保基金。而我们缴纳的社保基金,就是发放给现在退休的老年人的养老金。
要维持这个模式,需要缴纳的社保与支出金额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但从目前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这个平衡可能即将被打破。
2022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93岁,因为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城乡医疗保险的普及,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长。伴随着寿命的增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支出也会水涨船高。近些年来,社保当中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已经出现了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的情况。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为各级政府、园区和企业提供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方面的各类规划、产业定位、空间调整、运营策划、项目导入、企业咨询、资源对接、指数发布和培训考察等创新型、一站式、模块化、综合性服务。
如有业务合作及咨询需求,请联系:15821900331(傅老师)
等到了青壮年劳动人口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低于老年人口领取的数额时,养老金的池子就很可能面临见底的压力,需要引入“外援”,即依靠行政力量协调转移,来注入更多的资金。
老龄化并非是中国单独面临的问题,而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日本社会为例,在日本老年人就业已经十分常见。现如今日本退休年龄是65岁,但在社会上大量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仍然活跃在各行各业当中。
由于精力、体力的下降,日本老年人会选择降薪30%~70%来求职或者回到工作岗位上。也有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日本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的第一目的并非是薪资,而是希望回到社会关系当中,获得“被人需要”的感受。
相对于日本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和保障,中国的老年人在经济方面有更高的需求。一方面庞大老年人口与社会养老机制的相对不完善,另一方面除了自身的经济需求之外,许多老年人的储蓄意愿及补贴子女的意愿也很旺盛。
社会层面上,也需要老年人回到就业岗位。我们国家从2012年起,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连续出现双降,人口结构变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风险和冲击,需要老年人再就业来“挖掘二次人口红利”,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需要归需要,不论是当下还是未来,老年人的就业情况都不容乐观。我们本身的就业情况和经济情况,就很难为老年人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虽然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了负增长阶段,但基数仍然庞大,大量的中青年仍会挤压老年人的就业空间。
对于有就业意愿的年轻求职者来说,可能会听到“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但对于老年求职者来说,则更可能听到“你不干,有的是年轻人来干”。
面对老年人未来可能面临的养老金不足的压力,以及老年人再就业困难的窘境。可能有人会说:几十年攒下的储蓄和资产,难道不能对冲这些风险吗?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首先什么样的资产,才能真正跑赢通胀?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人们最熟悉也最热门的投资肯定是房地产。由于开发商和普通投资、消费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视房子为理财产品,房地产金融化的趋势形成。但是自2019年以来,国内房地产的价值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像股票和期货一样,房地产也是愿赌服输,许多人花费毕生积蓄攒下的资产,在理财过程中也许并不能保值,需要老老实实接受,坦然面对。
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意味着,忙碌了一辈子,赌输了就要从头再来。
即使这样,仍然有许多具备先见之明的老年人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做了分散投资。尤其在老龄化社会当中,由于财富流动相对较慢,大多数社会资源还是会集中在拥有多年储蓄的老年人手中。
不过,随着人口整体年龄的上移,老年人手里握着的财富,也将伴随着风险。比如日本社会现在出现的“厌老情绪”,年轻人将对社会的不满归咎于老年人占据了更多的资源,学界和政府也在推波助澜。比如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和耶鲁教授成田悠辅,都曾经发表过希望老年人“尽快去死”的劲爆言论。
这些言论也会影响政府决策,日本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就业歧视和退休后的待遇,即使需求很大,但政府也不愿意提升这方面的投入,反而是增加本就完善的对孕妇、婴儿以及学校的福利。
其中的道理也比较简单:新生儿代表着希望,而老年人只会是一年比一年更加沉重的负担。
作为中国人,我们既拥有几千年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文化积淀,也面临14亿庞大人口即将步入超级老龄化阶段的现实。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这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共同面对的危机,无法避免。
除了经济层面的支持、生活方面的保障,来纾解子女和社会的养老压力。在观念层面上,如何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如何引导全社会应对老龄化日益加深的压力,也是重点问题。
编辑:詹晓东
审核:夏 雨
RECRUITMENT
- 公众号兼职编辑 -
为进一步提升新媒体质量和影响力,特向社会招聘兼职编辑2-3名,具体条件如下:
1.公众号名称:“上海转型发布”、“上海城市更新”。
2.基本条件:大学及以上学历,具有产业或城市更新领域研究经历者优先;能在广泛浏览中选择有质量、阅读性强的文章;并能撰写原创文章;会使用公众号排版软件;会短视频剪辑者优先。
3.岗位职责:独立选题、改编转发产业或城市更新类文章,并排版发布;撰写原创文章、采访、拍摄或剪辑短视频等。
5.报酬待遇:具体面洽。
6.联系人:
孙老师
手机:13611942688
秦老师
手机:15921998880
“周杰伦经济”火爆说明了什么?
10-14
从店铺的“开关率”,看上海213个街镇社区商业的活跃度
10-13
外出招商引资固然重要,接好找上门的电话更必不可少
10-12
上海转型发布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