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人到自由人,毕业8年,我的成长史
为什么要从毕业后的工作经历说起呢,因为在我来看,每个人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他,早就命中注定了。
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性格、价值观不一样,每个人不同阶段又经历了各种不同的事情,所以,你成为现在的你,你赚到了现在的钱,都是过去经历累积的结果。
那先说下的毕业后的工作经历:
❶阶段一:从运营打杂到专注做新媒体运营,打磨内容能力
毕业的时候我进了一家创业公司,那时候是移动互联网的鼎盛时期,各种公司做各种APP融资赚钱,我去的一家公司就是萌娃拍照的APP,我是里面的第1个运营员工,去的时候APP还没做出来呢,所以做的都是各种运营打杂的事情。
做各种复制粘贴的小编,这种工作你们懂的哈,去今日头条、公众号正编别人的东西发出来,然后给自己公司的东西倒流。
在我毕业的1~2年里,我一直处在探索阶段,我到底是要做啥?(因为一直在打杂,特别迷茫,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期,而且那时候,运营这个岗位,可以说是野蛮生长,谈何职业规划)
那我就从门槛最低的公众号小编做起,每次投简历的时候能够拿得出手的,就是给公司公众号排版这种小编的工作,于是沿着这个事情去找相对应的工作之后,在2016年底去了一家以以公众号为主战场的教育公司去做公众号小编。
我在工作中就聚焦锻炼【做内容】这件事情,虽然很多事情是机械性的去整理一些资源、再生成二次原创的内容,但是他让我获得了新媒体内容生产的能力。
我最起码知道怎么写一个标题、知道公众号怎么排版、知道怎么追热点、怎么写出公众号10w+(那时候我在的一个公司,你写出 10 万加的文章,可以奖励 2000 块钱的,我还不得赶紧写hh)
这一阶段,就积累了【新媒体内容生产能力】、【新媒体的网感】、【高频输出/格式化创作】的能力。
虽然是公众号、虽然是早教/育儿行业,但这些做内容的底层能力是通用的,对于人性的洞察能力是通用的。
一些插曲:
1)支线技能:摄影
我大学的时候加入一个自然教育组织,就爱上了拍花花草草,但那时候拍的照片,焦都没对上还自以为很美。
毕业后第一家公司,做的儿童摄影滤镜APP,为了邀请摄影师入驻APP,我还又特别钻研咋拍娃,去关注了各种摄影师微博,审美就是这么培养出来的。
那时候还瞎摸索,副业做过摄影师,但因为社恐不知道怎么和模特沟通,做了几次就放弃了。
但「审美」这件事,对于「好看的照片的感觉」却在潜移默化培养。
2)支线技能:剪辑
那时候有一个东西叫做会声会影,我喜欢拍一些花花草草,就会用这个剪辑点户外的东西,那时候对剪视频特别有热情,能够废寝忘食熬夜搞出一条东西来,可以说是做这件事能让我进入心流状态。
现在看以前的东西都是粗制滥造的玩意儿,但也基于这个,我对于这种技能的东西,从来都觉得——你只要每个按钮按一遍,捣鼓一下软件界面,然后把画面拼拼剪剪加上BGM就可以了啊。
所以,捣鼓剪辑这个技能,在当时也埋下了种子,而且非常喜欢钻研这些小东西小工具。
❷阶段二:T型模型,扩展运营支线能力
后来我不想做新媒体小编了,我觉得天天发一些重复的内容很没意思,那时候流行增长黑客这个玩意,我又换了家公司做了用户运营,去搁那去天天做裂变活动。
但是呢,因为待的都不是大公司,所以你做个活动,从方案策划到落地执行,全都你一个人看,所以即便做各种运营活动,我发现——好像我一直有在干写东西这件事。
怎么写海报文案、怎么写落地页详情页、客服手机运营手机朋友圈的话术咋写,社群里小到欢迎语、群公告,啥都是我来弄。好像依然是我在公司中做一个能写、会写的角色。
因为过往做内容的时候,我也是那个很突出的员工,优于别的同事,把内容这件事做到厉害,那内容能力就长在了身体里,形成了肌肉记忆。
这时候再换到其他运营工作中下场实操,我就又积累了活动运营、用户运营的能力,这些都用在了现在的个人IP打造中。
所以说,没有任何一段经历是没有用的。没有小演员,只有小角色,没有小工作,而是你如何看待工作,工作背后你可以积累什么、留下什么,为你的简历打工。
❸阶段三:由主业到副业技能学习,开启写作(自媒体)之路
接下来,因为焦虑,不愿躺平,我开始了瞎折腾的路。这段经历,我单独分一个锻炼来拆解。
先上图:
02
写作3年副业超过主业,我的3个阶段拆解
❶开始做——学习积累能力:不甘与不愿躺平,用付费学习来缓解焦虑
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有些人可以接受穷一点,可以接受傻一点,可以接受成为芸芸众生,但不好意思我接受不了。做普通人挺好的,但不够好。
于是,不服输、爱折腾、闲不下来的我,在工作中找不到意义感、价值感的我,选择了没事找事做——报课学习。
2018-2019年,是我疯狂买课的一年。去学运营、学新媒体、学写作。
但那时候,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不管报什么课,都要做到优秀学员。
在死磕学习的一年里,我真的做到了大部分知识付费,都在那死磕作业,大部分也都获得了优秀学员奖状。
于是,抱着同样的目标,2019年夏天,我去参加了粥老师的写作营,算是真正意义上开始逃离公司层面的内容小编,开始探索自己可以写点什么的自媒体之路。
❷专注做——实践能力:all in写作,大力出奇迹
2019写作第一年,我是死磕结果的优秀学员
2020写作第二年,我是帮别人死磕结果的助教老师
这个路径,看起来好感动好励志啊!!但是,普通人容易实现吗,容易,但又无比艰难。
那看看我是如何做到的。
1、冠军思维:凡事做第一,才能越做越有
说实话,我就是一个虚荣的女人!!我眼馋粥老师训练营优秀学员的奖品,我更眼馋那张优秀学员奖状,内心的OS是:如果我拿到粥左罗这个人的优秀学员,发朋友圈,不得一堆人来点赞?多么风光!!多么荣耀!!
奔着这个目标,我发誓:我TM的要做优秀学员!!老子拼了!!
于是,即便我是一个在群里不冒泡,对999+群消息不感兴趣的人,也会去研究作业规则,默默卷,死磕作业,最后,不出意外的,拿到了优秀学员。
初阶营是这样,高阶营也是这样。(事后想想,一点也不难,因为学习是反人性的,你只要坚持到最后,就超过大部分人了!!)
后面的结局,就变成:
你学员做的不错,那来做班长也应该还行,你班长做的很哇塞诶,来做助教助理,你自己出了很多青云,看好你来做助教。
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职务”,都把它做到比别人好一丢丢,机会就来了。
2、专注思维:把一件事做穿、做透、做到极致
学习写作的第一年,我真的是一门心思all in在上面,啥事也不干,不逛街不打游戏,上班摸鱼想着它,下班想着它,那年春节疫情,我也因为想着今天发啥写啥,不去焦虑大环境。
大力出奇迹,奇迹就来了。
我一点点去看书、看电影,写了一篇篇书评、影评,虽然有些很努力地写没有中青云,但所有的时间,所有看过的书,学会的怎么输入输出,怎么做内容,怎么写开头写标题,等等等等……所有学到的技能,都长进了我的身体里。
到后来我去做了小红书,虽然小红书的调性和头条号完全不一样,但那些写作的底层逻辑,我都知道,只要再认真研究一下其他平台的规则调性,就能很好地切换,很好地上手。
3、系统思维: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更是在进化自己的成长系统
在粥老师社群的一年,我学的不仅仅是写作这个技能本身,我还在系统学习粥老师团队的社群运营,团队也给了我机会去参与运营,这些,都被我用到了现在的个人IP事业中。我要做训练营,我要做学员交付,都是在这里积累的技能。
我做班长的时候,学习了如何一对一深度沟通。我还独创了自己的一套催稿文案(非常搞笑非常有才,最近回头看的时候发现,妈呀当时的我怎么这么有才华!!!)
那段时间,我深刻意识到:一个新手学习写作,并不仅仅是要学技法,从0-1的卡点,更多的是心法,不敢启动、害怕失败、各种犹豫纠结、玻璃心等等,这是你需要陪伴、需要帮他们解决的。
于是,我在做自己训练营的时候,就把心灵按摩、解决新手0-1心态上的卡点,作为重中之重,技法在有些时候可能是次要的,给心法才能让他们突破不敢行动的点。于是做了很多精细化运营的工作,催作业、按摩、写心灵鸡汤等等,让大家能认可自己踏出行动的那一步。
我做助教的时候,学会了怎么以教为学,怎么一对一辅导学员,怎么帮助别人出结果。
2022年开始,我正式地正儿八经地做了自己的训练营,很多技法和心法都来自于当时在粥老师团队做班长做助教的时候学到的。
从学习单一的技能,到站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并拆解别人怎么做一个课程产品,去深度参与每一个小细节,我学到了太多太多。
以上,就是一个小透明学员到助教的阶段,不断死磕成长,不断把握机会,去锻炼自己。
最后,把做学员时学到的写作技能长进了身体里,把做助教时学到的交付能力刻进了自己的价值观里,把做班长时学到的。
所有的经历,都会是你的财富。
这一阶段的几点思考:
①关于学习:付费系统、学习永远是最偷懒的方式
②关于圈子:人是需要在一个圈子里待着的,行动是逼出来的,不要做反人性的事情,如果你啥都不会,不要想着自己试试能不能试出啥来,直接花钱请教牛人,直接花钱买氛围
③关于借势:如果你在个人IP的启动期,当你还是小菜鸟时,别想着自己能做课卖课能干嘛,不如先借势大佬,在小圈子里做到TOP20%,你就能得到稀缺机会。
在一个圈子里积累人脉和势能,积累你的种子用户,最好还能得到大V的背书,能让你做自己IP时启动期快于常人。
(所以,我总跟我的班长、助教说,你们好好在我的训练营里展现自己,就是在积累你IP启动期的资源。)
❸大力做——放大能力:找准赛道做IP,实现爆发式成长
学习写作一年后,我就开始找对赛道做了小红书,慢慢做出了个人IP。
这一阶段的故事,就变成了:
2022年,我全力all in做知识IP,继续死磕小红书赛道,做到了年入50万,接接广告、收收学员,还顺带写了一本书。
回头来看,这个曲线增长的有点迅速:
写作第一年,赚了1万。
写作第二年,赚了10万。
写作第三年,赚了50万。
写作第四年,赚了100万+。
但是,成长就是这样非线性的,你在某一点上有了足够多的积累,它就会爆发。
在今日头条把青云计划撤销后,之前一起写作的小伙伴,大部分就停止了写作这件事,但我还在默默的写。
说实话,我在头条做的很差,第一年就变现了一万块不到,说出来真是笑话。到后来很多人还在头条写爆文、卖货,我去做了,做不来,写不出家长里短博人眼球的内容,于是放弃,写一些我看书看综艺的东西。
直到几个月后的某一天,把一篇看综艺节目总结的职场干货微头条同步到小红书,隔几天看后火了,于是开始尝试做小红书。
于是,发现小红书是我喜欢的调性,是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输出自己的成长干货的地方,于是就切换赛道,all in,有了现在的我。
📍阶段一:瞎摸索
把写在别的平台的一个看综艺节目的感想同步到了小红书,过了几天打开后发现,居然有1000多的点赞,吓尿了。
于是我就把小红书当成一个事情来做了。
但是我要发什么呢?我总不能一直发这个综艺节目吧,这个综艺节目就每周更新一次,那平常我该发什么呢?
于是我就想到了发读书笔记,因为看书是我的日常生活状态,那么发啥呢,我就把手头有的实体书,根据小红书上那种样子,对着墙拍拍啊啥的。
这个发现好像没啥人看呀。然后我就急了,我是一个个人成长的账号,到底发点啥呢唉,发点综艺节目发点书,又发给我看的什么电视剧台词。什么努力的鸡血的记录,啥玩意的啥玩意都发发。
但是数据时好时坏,我甚至病急乱投医啥玩意都发。
比如说这个什么打工人便当合集,我想着我以前可是一个美食小厨娘,经常在朋友圈发,早饭的图片,当图可好看可多人点赞了,而且贼美,那我发的小红书一定可以很多人看吧,结果太tmd傻逼了。
然后一些什么周复盘记录、plog日常,唉,精心制作的,发出去后坐等抖抖腿要火了,结果现实很凄惨。
现在来复盘就是:谁他妈关心你这周做了些啥呀?
好在我有个习惯——写复盘。
这是2021年2月的月复盘,目标:粉丝3000,实际:粉丝1604,哈哈惨兮兮,打击大大的。
我不断把自己拉回来分析原因,不断去全网看各种乱七八糟的干货,去拆解爆款,总结经验。
那时候不像现在到处都是教你怎么做小红书的,那时候几乎没有正儿八经的课,更没有什么书,
我甚至听信了人家说账号会被打上标签,只能发这个领域的才能火,(因为我那段时间一发综艺节目有热度发读书不行,差点信了这个想要重新注册一个账号)
直到拆解死磕出了读书笔记的爆款,解决了内心的焦虑——
并不是那些往上什么破玩意说的你账号有啥权重,要打上啥标签,要养号才能干嘛干嘛。
📍阶段二:爆款带飞
我不是做了这个读书笔记嘛,然后巧的是,这个读书笔记的封面图露出了我的iPad,文字结尾打的关键词标签也有iPad相关的东东。
这条视频还获得了品牌方2000块的奖励,顿时感觉祖坟冒青烟了,出息了啊!!
📍阶段三:不断复制爆款,全网发力
这其中,自媒体不仅给我带来了财富,更倒逼我一点点慢慢变好。
什么都不会?那就看书,倒逼自己输出,做一个养成系账号,把所有看过的书变成了一篇篇笔记。
所以你们看到我2021年一整年的内容,几乎大部分都是护理看来的,什么怎么做读书笔记、怎么自律时间管理,都是埋头看书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里面还可以丝滑植入广告(美滋滋)。
再后来,我因为上线了小红书专栏课(现在下架了),就又逼着自己系统做了一些写作、小红书运营相关的选题。
容貌焦虑?家里太乱?那就一开始拍不露脸的视频,还有声音焦虑,觉得自己声音太他妈难听,那就用抖音的变音。
出租屋在马路旁没法录音,那就半夜跑去厕所,经常录着又录到飞驰而过的车子的声音,又得重录。
后来做了快一年有胆量拍露脸的视频了,就背着书包去酒店开钟点房拍视频。
我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以上,就我是花了一年时间做成了小红书账号的经历。死磕、all in、不断复盘迭代,一年时间足够让你成为高手/专家。
接下来,到了做小红书的第二年,从博主到IP,从单一的接广到打造自己的核心产品,跑通变现闭环。
那做知识付费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阶段一:忐忑不安小试牛刀
2021年的9月份接到小红书工作人员的邀请去做当时的直播课专栏,那是一个新开的功能也是非常私密的邀请,他们的话术说的是邀请少数的优秀作者,既然他话这么说了,虚荣的我必须得干,于是我怀着试试看的心态答应了下来。
思考了一个周末,不知道要做什么,就想着我去做一个怎么做小红书的课程,把我的经验分享出来吧(那时候教怎么做小红书的也很少)。列了大纲,后台建了专栏,啥都没准备就开始招募了。
在公众号发了文章,在小红书发了3条视频笔记,招了100多个人,那时候我连PPT和课稿都没做呢,每周五的直播课程,都是周五当天把PPT做完现场讲的,可谓是说干就干雷厉风行。
好在我这个人肚子里还是很有货的,那时候四节直播课,每节时长都两三小时超多干货,口碑超级好,而且逼着我把所有会的都捣鼓出来了,有了现在小红书训练营1.0版的雏形。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你去试错,倒逼自己输出知识体系,也许就有了后来更完善的知识体系,任何事情都是从不完美开始的。
接着,我在11月的时候,做了第二期训练营,第二期课程基本是把1.0的课程改头换面更系统地迭代了,非常干货非常实操。第二期训练营算是正儿八经拉群、改作业、加餐。
以上,小试牛刀算是验证了这件事可做(我会做)、能做(市场有需求)、能做好(有口碑)。
📍阶段二:验证可行不断重复
接下来就到了2022年,正式全职自由职业(个体创业)做自媒体,上半年的时间,几乎不需要大力的招生,每次都能报满。
验证模式可行后,我就不断地跑了几期训练营,但每期都会在上一期的基础上迭代,比如加了写作业的闯关游戏,加了写好作业后的社群活跃话术等等,把开营仪式结营仪式也玩出花来,反正把市场上好的社群运营的玩法,都会迭代进我的社群。
但与此同时,又迎来了一个卡点——无法规模化,太耗费人力。又因为我经常直截了当指出学员问题,我这个人情商比较低,遇到玻璃心的学员直接干架hh,哈哈总之就会发现,我一个人无法hold住所有事情。
📍阶段三:取长补短迭代升级
这期间,我的老学员给了我一个启发:让我去招助教,觉得他们新手的问题都很幼儿园,不需要花生助教就可以解决(但那时候有个心魔就是一定要亲力亲为)
8月的那期课程,我引入了助教团队,没想到助教们极度负责,甚至比花生还能关注很多细节(而且他们都很温柔可以和暴脾气的花生互补),助教的1V1再加上花生的二次诊断、连麦,基本上能解决学员的问题,甚至学员觉得定位周和花生连麦一次,就早就值回票价了。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找到合适的人跟你一起合作,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更高的效果。
当然,这期间还是有一些个人的执念,要亲力亲为,导致即便有一些线上合作小团队,但依然把自己累死累活为学员操心(这个你们如果要做大做强做规模,千万别学我,我这种注定做不大)
以上,就是我深耕小红书2年,第一年博主,第二年知识付费老师的经历。
第一年学习,第二年扎根,第三年放大。
03
从职场人到自由人,做个体IP财富翻倍
3个原则和3个心法
1、3个原则
📍原则1:简单的事重复做、重复的事用心做、有效的事大力做
2021年,我探索副业,all in大力做小红书。做出一条爆款,就不断不断重复。
发现接广告能赚钱,能给自己带来副业收入,就不断接不断接,于是你能看到,我这个图上的日历红色高亮,都是那个月的排期,最凶残的时候每天日更,里面都是广告合作(包含图书置换)
但接广告这件事,我会很用心做,于是,你能看到,那段时间我的数据都很不错,重复的事用心做,做的得心应手,做出结果。
2022年,我探索IP产品,all in大力做训练营。于是我不断重复教学生、开课、迭代产品
我发现拆解爆款很有效,于是做了爆款拆解知识星球,发现星球能够大大地给学员出成绩,于是日更星球,大力气去找爆款、拆解爆款,学员出成绩,我就有口碑,我就不怕招不到生。
这就是重复、用心做事的威力。
📍原则2:先做好第一曲线再做第二曲线
成功是成功之母。
请记住:一段时间只能做好一件事。你先做好一件事,把一件事做的形成肌肉记忆,才能开启另一件事。
比如我上班的时候,主业已经非常熟练,每天花一点点时间就可以摸鱼,主业做好后已经形成肌肉记忆,能让我轻松做七八十分,我才能有时间做副业。
同样的,我小红书博主这件事,做的非常好了,再去做了小红书培训老师,在做训练营期间,我只要用以前的肌肉记忆做小红书,就能把小红书维持稳定更新做的不差了。
所以,你看,只有做好第一曲线,你才能开启第二曲线,不然你啥事都干不好。
同样的,你第一曲线做的足够优秀,第二曲线的起点,就已经是高于常人了,因为你有第一曲线给你积累的能力。
同样的,这时候你再看我开头的这张图:
你会发现,所有过往的工作经历、在粥老师训练营做班长、助教的经历,都让我积累了各个模块的能力,这些能力,都用在了近一年个人IP打造、训练营社群运营、知识产品交付中。
这也是为什么,花生可以做到其他知识IP做不大到的全能,我可以一个人做所有事情,我会设计课程、会操盘社群、会做私域打造、会写IP文案,什么都会,并不是我突然很牛逼,而是长达8年的积累,才能有现在的我。
看到这里,希望你能理解,别人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希望你从此不必焦虑,你看,我做了这么久,才做到今天,你去按照我的路径,再按照各种优秀老师的方法,一定会比我少走很多弯路,说不定会比我花更少时间:)
📍原则3:找到最出效果的节点,什么事能出结果,就去all in死磕。
之前做青云助教的时候,每次会把学员出青云文的结果放在首位。于是我在做自己小红书训练营的时候,把学员出爆款、涨粉这些结果放在首位。
我一点点地极致迭代我的课程产品,做了爆款拆解星球,做了很多进阶的服务和内容,学员成绩也越来越好。
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我开始逐渐关注到不同人的不同学习状态,我总想着让所有人出结果,让所有人都能小红书出爆款变现接广告,但有一部分人真的就是小白,需要时间,需要鼓励,需要更多的情绪支持。
于是,我就去根据不同学员的阶段做了不同的交付结果衡量。让不同水平的学员都能感受到被关怀、被关注、有获得感。
那一次我感受到了那种做教育的魅力,帮助别人成长,有时候不一定一定是一下子让人出结果,而是慢慢地陪伴成长,一点点地让人获得自信,让人变得更好。
2、3个心法
📍心法1:【极致利他】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你才能获得更多财富
说实话,我能有现在的一丢丢成绩,得益于之前做的事情的“福报”。
①在圈子中利他
我在社群做班长做助教,链接了一批热爱学习的人,也因为我之前极致地利他帮助过他们,其中的很多人来找我付费学习。
或者暂时没有做小红书想法的人,会把身边的朋友极力推荐给我,因为他们觉得我值得被信任,值得把朋友托付给我。
比如一开始我没想着搞什么知识付费,就把我的经验变成六七千、七八千字的干货发在我的公众号上分享给大家。
结果,好家伙,很多人看了很有收获,觉得妈耶这是不花钱就能看的吗?于是无条件信任我,主动找我付费。
我在做第一期课程,初始付费用户就是这么来的。
③对内交付时利他
做知识付费,你开一期、二期课程把手里的韭菜割完很容易,但持续开到八期、九期是很难的,你必须靠口碑才能持续下去。
于是,哪里能出结果,我就all in在哪里发力。
比如小红书想要涨粉,必须出爆款。于是我做了个爆款拆解知识星球,每天在里面拆解1条爆款,已经坚持了300天。
比如我上个月小红书做出了爆款引流公众号2000+粉丝,我把做爆款的思路、引流的路径无保留分享出来,走一步、分享一步。
于是,我帮助太多人出了结果,也随之而来的,那些我曾经帮助过的学员、朋友,一股反顾地推荐他们的朋友来上课,他们真心的希望我可以更好。
这一路,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极致地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你才能收获更多的帮助和财富。
📍心法2:【真诚且炙热】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
最后,说下我做IP这一年的最大的感悟:知识太过泛滥与同质化,别人喜欢你、认可你的核心,在于你是谁,你能给别人传达什么情绪价值。
于是,我也同样真诚且炙热地做着我的事情。去把我的社群做成一个小而美却有温度的地方,与影响每一个个体,帮助他们探索自己身上的可能性,去在做内容的过程中滋养自己,获得财富。
📍心法3:【聚焦做减法】接受自己没法靠很多事情赚钱的事实,也接受有些钱不能赚的价值观
我做知识付费赚钱,就大力服务好学生,没有办法分出一丁点时间去接广做博主,那只能赚辛苦服务学生的钱。
我做了小红书训练营,在2022年计划的时候想着要做读书会、要做新手写作课、要做这做那,结果发现,这一年,只能做好小红书训练营和私教这件事,因为你没有任何时间分出来了。
所以,聚焦做减法,做好一件事足以,去接受你没法靠很多事情赚钱的事实。
同样的,我的性格使然,内向敏感配得感低,需要极大的别人认可才能开心,害怕别人交了钱没有收获,所以我必须掏空自己,恨不得把自己会的都给别人,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才能在一个正反馈中获得成就感……因此,注定了,我只能赚点小钱,我没法去做到别的IP一样,去做很贵的课招很多人,我的内心是抗拒的,因此只能接受有些钱不能赚,我不配赚。
04
从职场小透明到知识IP
我的4点感悟和启发
接下来,再用4点感悟,总结下我这3年的感悟:
1、鲁莽定律,先干起来
看过我在变现圈那次直播的小伙伴,应该会对我这句话印象深刻吧——“试试呗,反正不会怀孕”。撸起袖子加油干,办法总比借口多。
迄今为止,我的所有“成绩”,都是撸起袖子搞出来的。一直在准备,可能就是在逃避实践。
我做小红书,根本没做定位,就同步发了我在头条号上的内容。
我做知识付费,也是根本没想清楚一年后能干成啥样,小红书工作人员邀请我做直播的时候,就接受呗,做一次再说。结果,一年了,我连做了8期训练营。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100次草率的开始,胜过1次深谋远虑的蛰伏。
2、专注思维,极致践行
因为专注,只做写作这件事,让我学会了基本的技法。
后来也因为专注,只专心做小红书这个平台
深刻意识到:想要赚到钱,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做小红书的时候,不去羡慕别人公众号投稿赚钱,头条号带货赚钱,写爆文博流量赚钱,都不去羡慕,只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即可。
于是,我专注做小红书,做到了:
写作第一年,今日头条一共只赚1万块
写作第二年,专注做小红书,一年广告合作副业10万,并且后续每月副业稳定超过主业
写作第三年,专注做小红书+小红书训练营,年入50万,并且收到出版社邀请,写完了一本小红书运营的书
你看,只要专注做好一件事,做好一个平台,做穿、做透,你就你赚到钱。
但扎心的事,大部分人,浅浅的试一下,试了一两个月没结果,就放弃了。
不要低估以年为单位的成长和蜕变。
3、用自媒体10倍放大你的个人品牌
我的小红书账号,就是我的作品,它让我这个内向的人,无需在外面吆喝,就能得到很多机会:
每个月很多品牌方找上门合作;
出版社老师邀请我出书
对于我这样的内向又不愿意主动表达的人,做自媒体真的太香了。你永远要相信:创造有价值的作品,是内向者最好的利器。
4、不要放弃任何一次机会
时代的红利在眼前,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可能改变自己的机会。
在职场中,我是一个非常不会主动争取机会的人,因此错过了很多,工作多年,依然是个打杂的穷逼。
但自从做了自媒体后,可能在网上人家又不认识我比较放飞,于是任何机会找到我的时候,我都会抓住。
从在社群里做班长,再到助教,每次我觉得自己实力不够的时候,都没有拒绝,而是试试看。
再后来小红书工作人员邀请我做直播课,我接受了,于是有了现在训练营的1.0版。
再后来,被粥老师、被各种老师邀请做分享的时候,内心慌的一匹,但表面轻描淡写好呀好呀么的问题,于是,就有了更多抛头露面的机会。
再后来,被出版社老师邀请出书,换做以前或者其他人,可能只会说我得到了出书邀请,但我,就去写了,闭关一个多月写出了一本书。
这一路的成长,就像个愣头青一样,啥事都撸起袖子去做,死磕每一次机会。
我一直相信一个观点,叫做“苟且红利”:只要你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儿努力,就会轻松地淘汰掉数不清的苟且行事的同行,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机会。
每一次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只要努力一丢丢,就能超过很多人,在存量市场赢得自己的小增量。
05
写在最后
也许,你在做自媒体、打造个人IP的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艰难时刻,但只要有一个人生范本在面前,就不会内耗。偶尔迷茫的时候可以再来看看我的成长史,眼下的困难,都是小事儿,总有解决办法的,也一定会变得更好的。
希望每一个渴望向上生长的你,都能和我一样,靠写作、靠自媒体,找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
最最最后,请你一定要相信【日拱一卒,月进一寸】的力量。
你也许低估了每周、每月做的小事,但倘若把时间线拉长,以年为单位,你会发现,你比想象中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