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试卷、答案解析陆续更新中
AI 时代,情由何起?
——2025届高三广州一模语文快评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
25年广州一模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有一天它拥有了情感……
要求:思想健康,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点评
试题解读
本次2025届广州一模作文与2024年新课标一卷作文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从主题上来说,两者都是考查了“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影响”这一话题。从前几年ChatGPT的问世到如今DeepSeek掀起的现象级浪潮,“人工智能的影响”无疑是当今时代最热点的话题之一。本次作文命题也再次呼应了高考命题对时代热点的考查趋势,引导学生思考在真实情境下,如何回应时代的变化。这也与教育部提出的“解决情境问题”的要求一致。其次,从形式上来说,本次题目材料不同于传统的事实引述或名言类材料,而是采用了“未来假设式”的材料去构造情境,偏重于考查学生的“推演”的思辨能力。该题目一方面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从认知、本质、利弊等多个维度去切入思考;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约束性,要紧密围绕核心词“情感”去展开,同时引导语中的“思想健康”也暗含了对正向价值观的要求。总的来看,本次命题一方面继续提醒学生要注重对时代热点话题的准备,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情境化思考能力以及多维度思辨能力。
审题立意
本次作文题目依然是由常规的题干、材料、引导语、要求四个部分组成。本次作文的材料非常简短,以逗号连接两个句子,第一句给出情境,第二句给出假设。学生在审题时要首先注意材料中的“如果”表假设关系,而省略号则是省去了在这个假设之下的推论。学生在作文中要表达的内容,正是这相关的推论。把握好材料中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审题的第一步。
明确逻辑关系后,再来解读句子的关键信息,要注意解读时不能只关注单个句子,要把两句话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第一句话“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意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迅速,与第二句话结合起来理解,则是在暗示虽然它暂时不存在情感,但未来可能会出现。第二句话“如果有一天它拥有了情感”,是该材料的核心,提出了“人工智能拥有情感“这一假设。在这里,学生要抓住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情感”,明确该题目的重点,不是去探讨AI技术本身的发展,而是去探讨当AI有了人类情感后,会对人类带来哪些影响。如果只是单纯描述技术进步,则可能会被视为偏题。
明确关键信息和写作重点后,就可以开始拆解核心概念,挖掘深层内涵。关键词“情感”,一方面可以指AI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和模拟,另一方面也可以指AI自主情感的产生(情感觉醒)。这就涉及到了对情感本质的探讨,可以作为写作的出发点之一。此外,关键词“人工智能”也需要注意一下,这提示学生不能泛泛地讨论科技,而是要聚焦在可能具有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之上。
拆解完核心概念后,则要确定题目的核心矛盾。该材料并未直接给出核心矛盾,例如是否应该让AI具有情感,而是利用假设情景倒逼学生自主提炼核心矛盾,这是题目的难点之一。根据对材料的关键信息和关键词的解读,可以得出表层矛盾是人工智能是否能拥有人类的情感,而深层的核心矛盾,则是当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人类的独特性边界后,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人”,如何找准自身的独特性。
由此而言,写作的立意方向也就可以得出了。可以从情感的本质入手,探讨人工智能是否能够真正拥有人类的情感。可以去探讨人工智能如果真的拥有情感后,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或伦理挑战。也可以去探讨在如此情境下,人类该如何确定自身的独特性,与人工智能和谐共生。
此外,学生在审题时还有留意写作要求中的“思想健康”和“选准角度”。一方面,立意要积极正向,不可价值失衡,过度悲观或渲染威胁论等等。另一方面,开篇引述完材料后,就要明确指出从哪个角度展开论证,不可太过模棱两可。
1.若AI有情,何处安放人心
3.以AI情感为镜,挖掘人之独特与主体
本次广州一模试题具有一定难度,和常规的提问式材料不同,其难点在于要求学生自主分析题目的核心矛盾,也尤其注重对学生“推演”的思辨能力的考查。学生在思考时,也一定要注意落回到人类自身上去,发掘人类自身的独特性和主体性,切忌空谈技术变革。
备考建议
1.依据新课标,提升读写素养,重视“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
2.深挖新教材,打通读写活动。教材中的写作任务有:议论要有针对性、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等。
3.研究高考真题,科学精准备考。呼应新时代新要求,注时事政治,注重文化传承,强化思辨表达能力。
4.具体实践:
(1)素材积累,读写结合:每周一次主题素材积累,时评读写结合;每天一句名言积累,厚积薄发 。
(2)序列训练,提供支架:从审题拟题,开头段、分论点角度到主体段、结尾段,再到素材运用、语言表达和思辨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