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I为啥这么火?说白了,资本想靠它捞金,自媒体拿它贩卖焦虑。什么AI颠覆人类秩序、取代10亿人工作,甚至统治人类,这些说法满天飞。
我们先别急着焦虑,AI虽厉害,但这样子被吹得就有点过了。
就拿今年大火的DeepSeek来说,它确实给生活带来新变化。我建议大家,尤其是带娃的家长,都试试用AI大模型。
孩子总爱问“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忙起来顾不上,有些问题自己也不懂。这时候AI大模型就派上用场了,让孩子问它,能锻炼孩子大脑,越用越灵光。
不过,可别把孩子全交给AI。美国就有惨痛案例,孩子因AI回答而轻生。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AI没有道德观念,不懂生命的宝贵。
就像有个孩子问AI“生命的意义是什么”,AI给出冰冷的数据和逻辑分析,却无法传递生命的温度和情感。
这揭示了AI的致命漏洞,它没有人性,不能把它当人,更不能把人生重大问题交给它。
那面对AI,我们该怎么办?
今天必须给大家推荐一本神书——《AI时代的文学教育》。这本书由北大陈平原教授主编,今年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它可不是那种空泛讨论AI的书,而是聚焦AI对人文教育的冲击,特别接地气。
比如有个学生,用AI写了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文字优美,但读起来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原来是没有自己和家人相处的真实经历和情感。
在教育模式革新路径方面,书里提出要把教育重心从知识传授转向批判性思维培养。
以前老师讲,学生听,现在得让学生自己思考、质疑。就像在课堂上讨论AI的利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接受老师的观点。
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AI时代不被牵着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各种碎片化信息包围,很难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但只有深入阅读经典,才能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品味。
如果你也想客观认识AI,不被焦虑左右,那就赶紧翻开这本书,开启一场智慧的探索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