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如何做不可替代的智慧教师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狂飙突进,一方面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如有利于整合有形的物理空间与无形的数字空间,促进教师、学生、环境、学习内容的多维交互;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人们对智能时代教师地位与角色的忧虑与重思,忧虑的是教师地位会被人工智能冲击,重思的是智能时代教师的价值与作用何在。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世界,我们必须重审智能时代教育的本质与教师的应变之道。早在1940年,我国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潘光旦就在《宣传不是教育》一文中指出,真正的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承认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智慧,并且具有使用这种智慧应付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变迁,教育的本质并未改变。用范梅南的话说,教育的本质依然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只不过互动发生的场景更为立体复杂,所依托的技术支持更为智能有力。价值观念的多元、媒介信息的繁杂、知识获取的便捷、技术更迭的快速使得教师立德树人这一永恒使命在智能时代更为关键和迫切,也急需教师成为善于利用适切工具开展育人活动的智慧教师。

智能时代的教师,有责任不断厚植教育智慧,在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情感交融的人际互动中、边界延展的专业修炼中,助力学生发现、信任、应用自己的智慧。笔者曾走进很多教师的教育现场,阅读过很多教师专业成长叙事,得以窥见智慧教师的特质与奥秘——在深切的“为学生好的动机”“让学生好的能力”和“学生变好的效果”中,体现出理智与道德的互促共生。

智慧教师有着真正“为学生好的动机”,关注学生学科学习,也投身学业之外的多元成长,为学生的健全发展谋得空间。例如,杭州小学语文教师刘老师每天会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让4个孩子轮流写“漂流日记”,记录班级当天发生的真实故事。刘老师会认真批阅,写大段的文字评语和孩子们交流谈心。在这一仪式性事件中,孩子们学会了观察生活、记录童年,不知不觉明白了写作的意义。又如,苗老师是上海浦东一所初中的语文教师,最怕学生只喜欢简单的背诵而不喜欢需要思考的习作和阅读任务。为此,他经常给家长写信,阐明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与需要,力争获得家长的支持。再如,一名师范生说,自己的高中语文老师每周都会写公众号,以化名的方式记录校园生活中观察到的人与事。学生们周末回家后,热衷于拿父母的手机阅读这些文章,并从中推测老师描写的是谁。有次老师记录了一名总趁老师不在办公室时默默帮忙倒垃圾的学生,这件事让大家感慨,老师用心关注着每个人。“被看见”的这名学生后来作文越写越好,成绩也越来越高。这些智慧教师具有“为学生好的动机”,努力弃绝虚假的学习,捍卫自己与学生作为人的创造性与尊严感,把学生视作完整的人来理解、尊重和培育,积极构建正向的、有价值的共同生活,坚持把学生成长最为需要的东西带给他们,呵护与滋养了学生的学习力。

身体力行学科实践,巧妙外化核心素养

通过道德性的专业判断、教学手段和教育策略,智慧教师将理念上“为学生好的动机”转化为“让学生好的能力”,在“以善致善”的专业力量与教育行动中支持学生的成长。例如,前文提到的苗老师,一直坚持带领学生探索语文的本质,他经常精心选择各种文字及音视频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语文素养,并通过文学社活动、小记者角色体验等方式,不断锤炼学生的思考力、鉴赏力、表达力。又如,一名师范生谈及自己的高中地理老师时表示,这位老师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有时,是通过各种手势辅助的“具身学习”加深记忆;有时,是通过融合丰富材料和学科逻辑的课件拓展理解;有时,是播放《航拍中国》视频,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涉及的地理现象……智慧教师的教育行动兼顾学科教学的有效性与道德性,兼顾学生的心理逻辑与学科逻辑,在持续的问题解决中,化学科知识为学科素养。

拓展专业视界,融合创生智慧

教师不断拓展专业边界、持续提升自我是将“让学生好的能力”真正转化为“学生变好的效果”的源头活水。不过,“好的效果”可能是对教育行政管理者、学生、家长、教师等多方诉求的一种审慎平衡,教师要在这种复杂综合的环境中经常反思自身的定位和责任,有限度地承担和保障“让学生变好的效果”。智慧教师要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与更广泛的共同体建立链接并付诸实践。例如,前文提及的苗老师,不断搜寻、筛选合适的资料与学生共同品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声,并且与多家媒体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又如,青岛的薛老师是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已成为学科名师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摄影协会、心理协会,在与各行业人士的切磋交流中,不断更新观念、积淀智慧,并反哺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此外,薛老师为了能做班主任,默默学习、积累了十年,到终于拥有自己的班级时,自主管理、学习方法、同伴交往、人生观念等理念与方法技能已尽在掌握之中。上述两位老师不断“跨界”拓展,带来了灵活的教学设计与多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享受思考的乐趣,从而开启自主探究与深度学习之旅。

黑岩祐治先生在《全世界都想上的课》一书中概括了他所感受到的、桥本武先生具有的“恩师的条件”:做一位有能力满足期待的老师;不辞劳苦、有创意、有个性、有笑声、有味道、肯钻研;做一名永远的挑战者;拥有自己的世界;不厌于绕远而行,让自己所授的课于20年后仍然大放光芒;要以坚定的信念和火一样的热情与学生碰撞。虽然黑岩祐治只是从自己作为学生的角度总结了恩师的教育精神,然而,这种学习者视角的分析能更真切、更强烈地传达出教育智慧的精髓。笔者文中描绘的几位老师,某种程度上均暗合了桥本武老师的特质,是持续更新专业认知、主动探索创造、默默耕耘付出的大多数智慧教师的代表。他们有自己独到的学科价值理解、教学实施方式与学习经历创设,能让学生超越课本内容,去阅读经典、阅读社会,去探究、去思考、去表达。这些弥合学习与实践区隔、追求独立思想与自由精神的教育实践,就是智慧教师的最佳明证与诠释,也是教师智慧日常性、专业性、具身性、创造性的具体展开与鲜活体现。希望这种启蒙学生心智、践行深度学习、彰显教师智慧的教育教学样态能够得到更多呼应,协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参与世界,并开展创造性、道德性兼具的实践行动。

THE END
0.AI时代怎样做好老师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AI技术的广泛应用,既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我们如何适应这一变革,如何在AI时代继续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的革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jvzquC41yy}/onnrkct/ew47c{>kz~p
1.【必看】AI时代,教师必备技能!(如何把Ai技术融入教学)(如何把Ai技术融入教学)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AI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从智能辅导系统到教育数据分析,从虚拟学习环境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角色面临着重新定义,他们需要掌握一系列新的技能以适应AI时代的教育需求。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71271986318;55=633a726<>844730|mvon
2.“AI”时代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探讨摘要:随着“AI”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需要不断地更新,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文从“AI”时代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出发,总结出了提高教师素质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对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进行了探讨。 jvzq<84yyy4rktfp0eun0ls1ctzjeuj12di4497539;40qyon
3.联合国发布“人工智能能力框架”:AI时代,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主要面向那些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来促进核心学科教学的教师,而非专门教授高级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的教师。该框架旨在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持续的学习和专业发展,以便有效通过“以人为本”的方法在教育中应用人工智能。 该框架的具体目标包括:提供制定国家级、州级或机构层面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或教师培训计划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82;76:h6359<5;A::0jznn
4.人工智能视域下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内涵、挑战与培养策略为此,本文从智能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出发,对“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内涵构成进行解读,探索与AI时代智能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专业素养培养路径。 一、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培养面临的挑战 (一)后疫情时代智能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 世界范围内的新冠疫情推动了智能教育的高速发展,在线课程的规模化与常态化、智能教学环境的普遍应用jvzquC41lyi/lwre0gjv0ls142831993:1i32;:c34?9494rcikn0qyo
5.记者观察:AI引入课堂后,将如何赋能教育教学?西安新闻网“‘智能体’成了我的得力助手,也成了家长的‘学习搭子’。”三年级一班班主任、语文老师王芸直言,智能体“语文王老师”的引入,辅助教师针对家长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大大提高了家校沟通效率,减轻了教师工作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智能体,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是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做到的。 jvzquC41yy}/zrfpep4dqv4eqpzfp}4424:.3:4331ipp}jpva=13<>890nuo
6.新春新论:AI时代的教师角色是成为文脉引领者未来的教学模式将是AI与教师协同合作的模式。教师利用AI进行个性化数据分析、实时反馈等辅助工作,同时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确保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能理解知识的文脉与应用场景。 --- 4. 总结 我认为,正如谭永东教授提出的“知识=信息✘文脉”模型所示,未来教师的核心任务是成为文脉引领者。他们将jvzquC41yy}/onnrkct/ew47clsm{=
7.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精选5篇)尤其“211工程”院校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便是信息技术条件下最有说服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大胆创新,这种通过网络自助学习与教师在线互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更是被“环球网校”、“考试吧”等各大知名培训机构所采用。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对教育传播技术、教育教学模式、教育资源、专业与学科设置、学生自身等等各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7934660qyon
8.2024年暑期AI赋能教师教学创新研修活动正式启动围绕以上问题,“华东师范大学2024年暑期AI赋能教师教学创新研修活动”在暑期首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研修面向校内所有教师,包括学校集中研修和院系研讨,研修内容涵盖理念学习、工作坊实操、案例观摩,分为“如何理解”“如何行动”“如何成为”三个篇章,分别指向教师如何理解技术、理解学生,如何应用技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jvzquC41yy}/glsw0gjv0ls1kplp1:5;61<7:A80jvs
9.AI时代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精准学习:学生可以利用AI教师提供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和实时反馈,进行精准学习。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创新学习:学生需要培养创新学习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探索新领域、尝试新方法、挑战新问题等方式,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 AI时代的到来,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jvzquC41|s4kuyn0ep5ylƒ}1kplp1:=871<4;<3jvo
10.AI时代,如何当好人民教师?理性拥抱技术、坚守教育本质,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变革,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替代的引路人 今天是第四十一个教师节。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之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生态。那么,在AI时代,如何当好人民教师? AI时代,教师仍是不可替代的“灵魂工程师”。尽管知识传授或许可以被AI优化,但教育的本质jvzquC41pg}trjugt0ng5?:0eqs0jowd1ri0exsvgpz049772;5228hqpvkovh:463>20qyon
11.智能时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转向、困境根源及路径模型―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将“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写进改革的“目标任务”中。同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提出“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智能社会的演进使教师专业发展产生新的转向,教师专业jvzquC41yy}/kly0gf{/ew4umpkxu8o{zznt1wjktqth1w7245733=d:4:=40|mvon
12.社会眼|看AI如何赋能高校的“教”与“学”这为教育界提出了一个巨大的考验,传统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和水平师范学生(教师)的“千人千面”个性化学习需求;AI技术普遍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运用匮乏,缺少基于教师教育的专属大模型。 牡丹江师范学院为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智能时代,对AI的前世今生、基本原理、典型应用场景、常见工具平台jvzq<84j70nmlwjyu0io1q:1fgzbku4pqtsbn8:;83978@::33:42=
13.助力教师发展,保持AI时代的教育温度时政理论大视野文库随着2022年《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发布,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相关课程持续上线,教师群体逐步建立起数字化意识,更加注重教育教学中的数字化应用,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都有所提升。与此同时,教师的数字社会责任以及专业发展仍需加强。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让教师既能用好AI工具,又能防范和化解风险,并促进教师深刻认识AI本质、敏锐jvzq<84yyy4837hp1463785742524?866;4tj}rn
14.智能教育来临,教师当未雨绸缪|“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系列③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像李可丹一样拥抱智能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2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显示,目前大部分教师已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具体的应用主要在备课和管理阶段,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北京十一学校人工智能课程负责人郑子杰也有同感。5年前,郑子杰从北京jvzquC41yy}/j~grf0ipo8igvcom1rsfgz4ivvqAeqtugwyKf?883@<92
15.人工智能教学策略范例6篇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原理是把现有的专家的知识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集中到一个数据库中。随着现代社会知识的迅猛增长,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智能教学系统无法像人类教师那样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实现知识库的自我更新以及教学策略模型的自我改进。还需要人从外界对整个ITS进行翻新,甚至需要从 jvzquC41yy}/dj~ycvii0ls1jcuxgw4423924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