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AI技术以破壁之势重塑科技版图和社会图景。多模态大模型的持续迭代打破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的交互壁垒。AI Agent实现全链条自动化,赋能产业“智能化”升级。GPT-4、Stable Diffusion等生成式工具全民化应用,"智能生产力工具"从实验室推入普通人的工作台。AI正从边缘场景的落地实验进化到产业全链条的深度渗透,在医疗、制造、教育、娱乐等领域驱动效率体系重构与生产范式革新。
当AI的变革进程持续推进,我们每个人都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代码和创意的门槛正在被击穿,算法和数据的杠杆效应得以放大,“AI取代论”的集体焦虑日益兴起,“普通人机会在哪里”成为最迫切的时代之问。为此,在PConline太平洋科技品牌升级2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打造「知AI,见未来」专栏企划,邀请13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技内容创作者,共同探索“AI时代,普通人机会在哪里呢”。
@互联网那些事:「AI时代最大的机会就是一次“低成本超越竞争对手”的机会」
既然问题是“普通人最容易抓住的机会是什么?”那咱们的思路就要接地气一些。毕竟普通人自学算法加入大厂,然后抓住时代机遇月薪过万的故事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光是学习门槛就已经和大部分“普通人”没关系了。
对普通人而言,AI时代最大的机会就是一次“低成本超越竞争对手”的机会。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AI产品,其本质都是“效率工具”。无论是自媒体人拿它批量生成内容,想办法去薅平台流量;还是普通文员用它做数据报表,给自己赚摸鱼时间,这些小习惯都是我们在投资自己的“AI交互经验”。
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养成和AI互动的习惯、知道一些简单的提示词指令,就能让自己在未来领先别人一个身位,避免自己成为那个“裸泳的人”。
@白呀白Talk:「AI时代普通人机遇在工具赋能与场景创新,硬件价值将放大」
在AI时代,普通人的核心机遇在于工具赋能与场景创新 。作为硬件工程师,我观察到两个显著趋势:
第一,AI工具链正降低技术门槛,使个体开发者能快速构建垂直应用,将专业经验转化为可复用的智能解决方案。
其二,边缘计算、异构计算等硬件架构革新需求激增,为从业者提供了从芯片设计到系统优化的全栈创新空间。与此同时,我们需警惕的是,AI加速了知识迭代周期,唯有持续升级认知维度——如培养跨领域能力迁移、强化人机协同的系统思维,方能在算力与智能交织的新生态中把握主动权。
这场变革的本质,是让技术回归“服务创造”的本质,而硬件作为AI落地的物理载体,其价值将随智能化场景的渗透持续放大。
@智能相对论:「AI时代最容易抓住的机会无疑是内容创作」
表面上,技术浪潮一阵一阵,但实际上它们带来的机会是连续的,某些工作的“门槛”在不断降低,每低一层就让更多人加入到过去无法参与的价值创造中去。对普通人而言,AI时代最容易抓住的机会无疑是内容创作。其逻辑是,很早以前大部分人只能“接收”权威媒体内容。
后来移动互联网降低了门槛,让一部分人能够通过文字成为创作者,但参与者仍然不多;然后短视频到来,不会咬文嚼字的人可以直接用形象进行内容输出,门槛近乎为零,人人参与;AI时代到来,可以说门槛变成了“负”——文生视频、数字人直播等,让普通人只要给出自己的想法,就能有标准的、过去只有工业化才能做到的内容输出,从内容创作者直接变成导演、制片人,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
@科技兽:「AI就是个新工具,像咱们当年学着用电脑、手机一样,大胆尝试多琢磨,机会自然就来了」
AI越来越普及,那对咱们普通人来说,我觉得可以从两个主要角度,把AI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
1. 解锁新技能,跨界尝试新花样:以前觉得编程、设计这些技能门槛太高,现在有了AI,你想做个简单的App,AI能帮你写代码;你想做个图片,AI能帮你生成;包括写短文、做短视频,AI的创意和素材也都可以参考。这就等于给了咱一把尝试陌生领域的“万能钥匙”,不仅能培养新爱好,说不定还能搞出点名堂,给自己多条路。
2. 在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用AI找点小机会:别总想着AI能干啥惊天动地的大事。想想平时工作、生活里有啥小麻烦、小需求,AI能不能帮上忙?比如你开个小店,能不能用AI帮你分析怎么备货更准、库存更优?或者你是个老师,能不能用AI辅助出题、批作业,给学生个性化辅导?把AI和自己擅长的事结合起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别人还没太注意到的小痛点,没准就能发现新门路。
说白了,AI就是个新工具,像咱们当年学着用电脑、手机一样,大胆尝试多琢磨,机会自然就来了。
@光锥智能:「AI时代,善于将AI工具与自身优势相结合的“超级个体”最容易有机会」
AI时代,超级个体最容易有机会。
在AI技术爆发式发展的当下,技术红利并非只属于科技精英,普通人同样可以借助AI工具实现能力的指数级跃升。
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AI正在重塑个人生产力的边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超级个体"形态——他们不是单打独斗的天才,而是善于将AI工具与自身优势相结合的"增强型人才"。
作为内容工作者,如果能利用好AI工具,会加快自己在文字或者图片、视频方面的创作效率,大大减少工作中的一些成本;
同时,AI的爆发也使创业门槛历史性地降低,极大地减少创业的成本,降低创业的风险等等。
虽然现在的AI工具还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帮人去打工,但是已经可以做到为我们提供很多的灵感,包括去完成60%~80%的工作。这一点其实对我们普通人来讲已经非常重要了。
@万大叔:「AI技术正在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只有成为可以利用它的人,才能不被AI淘汰」
AI技术虽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在落地应用方面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维度把握机遇:
1. 新兴职业赛道:AI训练师、算法工程师等岗位需求激增,并且薪资待遇极佳,但技术门槛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另外,也可以将AI技术结合到法律、医疗、设计、编辑等垂直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提高自身竞争力,以获得更多收益。
2. 产业升级中的结构性机会: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政策扶持领域存在红利窗口期,但对社会资源需求较高。
3. 效率工具赋能个体价值:熟练掌握AI工具的使用方法,可提升5-10倍工作效率,例如制造PPT、生成营销方案等等。建议每天学习DeepSeek、MidJourney等工具,保持持续学习能力是关键竞争力。而在传统行业与AI结合场景中,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例如程序员转型模型微调实现薪资翻倍,教师开发AI多语言课程进军全球教育市场等等。
4. 轻资产创业路径:自媒体领域因为AI技术的出现,开始呈现出低门槛爆发趋势,结合AI内容生成工具可实现快速矩阵账号构建和内容生成。
5. 助力现有业务:例如,某义乌商家借助AI工具,实现精准选品,构建高转化率话术,最终3个月达成百万销量。
总之,AI技术正在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只有成为可以利用它的人,才能不被AI淘汰。并且在AI发展的进程中,也有着无数的发展机遇,一旦抓住,将会受益终身。
然后,找到一个方向后,不断地优化相应的技能。
比如,有人用AI批量生成儿童绘本,插图也是AI生成的,小朋友更喜欢看。
再比如,商家最头疼的事,就是处理大量用户的咨询,特别是处理高频问题,以及对商品库存的预测,这些都可以使用AI进行解决。
还有,可以细分不同的赛道,从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分析市场痛点。比如AI帮宝妈做辅食计划,AI健身计划等等。
所以,AI不仅能提升效率,还能帮助普通人找到创业机会。
@硬核熊猫说:「普通人在AI上最好的用法或者机会,就是试着借助AI改变现状,给自己“减负”」
但也深刻体会到用AI容易,用好AI难!
普通人很难用AI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最好的用法或者机会,就是试着借助AI改变现状,给自己“减负”。
宝爸宝妈可以用它辅助孩子功课;老师可以用它修改作业,学生用它来查资料学习,甚至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咨询它。
对普通人来说,AI一定是好帮手,甚至可以借助它改变命运。
但要先学会让AI如果用起来,再让它更好用,就好比先吃饱后再谈理想,是一样的。
我认为这才是AI对普通人最大的意义和机会。
@超前实验室:「AI时代,普通人最容易抓住的恰恰是内容红利」
在我看来AI时代,普通人最容易抓住的恰恰是内容红利,因为在此之前表达需要门槛,毕竟言有尽而意无穷,每个人都有“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时刻,好内容的诞生也依赖于表达的精准性,如何精确控制信息释放的节奏与密度、打磨语言,始终是每个创作者的核心命题。
但AI时代这个门槛被大幅降低,每个人都可以抛出提示词或朦胧幽微的感受,让AI当自己的“嘴替”,或嬉笑怒骂,或表情达意。不只是写文章,还可以用AI作图、生成视频、写歌……只要你有旺盛的表达欲,那么技术不再是门槛。
所以AI红利本质是表达平权,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短视频起家时,快手宿华的愿景,就是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短视频社区,让每个人的生活都被看到。如今AI时代,更多人的生活有了被“深度看见”的可能性。
当然内容创作者也不必灰心,因为语言、图像归根结底还是“术”的范畴,核心的竞争壁垒还是在于不可复制的生命体验。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要一直把自己作为方法,真诚恻怛地生活、表达,同时与技术共舞,多调提示词,打磨自己的工作流。毕竟就算自己会开车,谁会拒绝能解放双手的智驾呢?要一直勇猛精进,不要傲慢,不要排斥新事物。不要怕真理无穷,因为“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暴富研究局:「当科技巨头用AI造镰刀,聪明人正在把韭菜根炼成金锄头」
当科技巨头用AI造镰刀,聪明人正在把韭菜根炼成金锄头:
数据赎买合作社:武汉大学生组团成立"人脸数据工会",集体向AI公司谈判训练数据使用费,单张带表情的人脸数据报价30元,比奶茶店时薪高5倍;
AI碰瓷艺术家:杭州程序员专攻大模型漏洞,发现某电商客服AI把"退钱"识别成"赞美",批量制造对话触发BUG索赔,月收平台封口费超8万;
算法风水师:深圳跨境卖家聘请玄学KOL调整推荐算法,给TikTok直播间布"数字财位",用五帝钱U盘+朱砂涂服务器等"赛博开光术",把转化率做成玄学案例。
@是花子呀_:「AI时代里普通人最容易抓住的机会,是发挥自己的“人味儿”」
在我看来,AI时代里普通人最容易抓住的机会,是发挥自己的“人味儿”。过去,我们拼的是谁掌握的知识更多、信息更丰富,但现在AI能轻松做到这些,我们不再需要拼记忆力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
真正的机会在于:人们更需要的是理解力、同理心和创造力这些更有人情味、更真实的东西。这些能力是AI很难模仿和取代的,比如我们能感受情绪、搭建人际关系、用独特的创意打动人心。
简单来说,AI越普及,我们就越需要成为一个懂人的人,善于用AI这个工具,让技术真正为人服务,而不是被技术控制。
所以,普通人最大的机遇其实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放大自己最真实、最有人情味的一面,用AI工具让自己的特质更好地展现和发挥出来,这才是最持久的机会。
@慢放:「AI时代下,普通人最容易抓住的机会,还是要在认知之内,借助AI提升自身的能力」
随着AI时代的到来,大部分普通人会因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产生知识焦虑,售卖AI课程的产业最先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也是这类课程的出现,又再一次加剧了我们对于信息的焦虑感。
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理解DeepSeek、文心一言、豆包等产品的使用逻辑,在工作或者日常生活中,能够使用AI产品,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熟练的使用精准关键词进行图片的生成,就已经能够辅助我们解决很多事情。
AI时代下,普通人最容易抓住的机会,还是要在认知之内,借助AI提升自身的能力。
@Daniel_official:「在AI时代,持续学习与实践,拥抱工具红利,即可成为时代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机遇一:无代码驱动的创新
我发现AI民主化将复杂算法封装成易用工具,让我这个没深厚编程功底的高中生也能快速构建智能应用。只需在无代码平台上几次点击,就能实现自动化流程,把创意变成现实。
机遇二:个人品牌与内容创作
我自己就在B站试过用AI助手优化选题和文案,轻松做出高质量视频。短视频和社区问答门槛低,AI帮我节省80%的准备时间,让我把更多精力放在表达和互动上。同时,通过线上AI培训分享经验,也是稳健的变现路径。
总之,在AI时代,持续学习与实践,拥抱工具红利,即可成为时代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结语:
13位太平洋创作者立足于“普通人”这一视角,用丰富的案例和详实的语言共同探索了在算法的洪流中锚定人生价值的方法。作为普通人,唯有善用AI,掌握AI工具的使用方法,在生活实践中利用AI提升工作效率为自己减负,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打造属于自己的“AI能力护城河”,才能在这场智能革命中完成从旁观者到共建者的身份进化。
事实上,当别人还在争论AI会不会取代人类时,先行者早已抓住 “技术平权”的号角。当Sora撕开创意生产的藩篱,GPT-4将编程能力装进每个人的输入框,AI正将曾经高不可攀的技术能力变成人人可用的“数字水电”。太平洋科技与数位科技创作者的对话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相:技术平权的时代,与其担忧“AI会取代人”,不如主动成为“会用AI的人”。下一个机会,或许就藏在你今天尝试的某个AI工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