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1 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生产力
“时代 ”是一个含义广泛的词语。本系列涉及的 “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变革的时代概念 ,是人类科技发展引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更迭的历史时代。引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因此,研究人工智能的时代性时 ,首先要对社会生产力进行深入剖析。
什么是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是指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人类在 “知识”的基础上打造 “工具”、驾驭“工具”,便形成了社会财富的生产能力。“知识 ”与“工具”成为了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 ,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结构是 “人+工具”,知识隐含其中。在生产力结构中,“知识 ”是最活跃的要素 ,随着人类知识的发展 ,其重心不断从 “人”向“工具 ”转移。
我们谈论得最多、关心得最多的是人工智能时代超高基础上、超高速度的社会生产力。如今 ,我们个人、家庭的生活、学习、教育等都融合在一个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生态体系之中;国家、政府、企业的运行、管理、市场营销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紧紧相依 ;百姓生活在一个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智慧社区、智慧城市之中 ,充分享受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出行带来的便利;即使遭遇地震这样的天灾 ,人们依靠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手机、无人机监测、GPS定位、生命探测仪机器人等智能化工具,也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与始于 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相比 ,如今无所不在的人工智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正在向上层建筑领域进发 ;人工智能所创造的第3种文化对人文文化的全面入侵 ,使人工智能进入伦理时代;智能化工具全面替代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无疑,人工智能开辟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新兴时代 ,一个与工业革命完全不同的时代 ,一个双超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时代。
2 人工智能不是第 4次工业革命时代
许多人错误地把人工智能称为第 4次工业革命时代。他们以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起点 ,把蒸汽机时代称为第 1次工业革命 ,电气化时代称为第 2次工业革命 ,信息化时代称为第 3次工业革命 ,因此将智能化时代称为第 4次工业革命。这种时代划分显然是受德国工业4.0影响而推衍出的概念。
工业 4.0是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为提升工业竞争力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出 4个时代 ,即工业 1.0蒸汽机时代、工业 2.0电气化时代、工业 3.0信息化时代和工业4.0智能化时代。显然 ,这种划分只表示了工业革命以来工业领域的时代变迁。如果说 “蒸汽机”、“电气化”可以表示工业革命内涵,那么 “信息化”、“智能化”就远远超出了工业领域。把人工智能时代称为第 4次工业革命时代显然是错误的。
在“第4次工业革命”这一错误概念的影响下,对人工智能时代性的理解出现了许多混乱。仅从工业生产力变迁的角度来看 ,划分成蒸汽机工业革命、电气化工业革命、信息化工业革命、智能化工业革命时代 ,的确具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把它泛化 ,认为人工智能的智能化是第 4次工业革命时代 ,甚至由此衍生出第 5次工业革命、第 6次科技革命、第 N次工业革命的提法,显然模糊了人工智能的知识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本质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下 5个方面看看人工智能时代与工业革命时代的本质差异 :
(1)社会生产力结构的本质差异
工业革命后形成了资本整合下的社会化大生产 ,其社会生产力结构是 “劳动者+机械化工具 ”,劳动者在知识基础上驾驭工具 ;人工智能时代 ,在半导体微处理基础上诞生了智能化工具,智能化工具超越了生产领域、经济领域 ,全面影响人类社会生活 ,并且具有独立的财富生产能力 ,其生产力结构变成了 “管理者+智能化工具 ”。
(2)生产工具的本质差异
机械化工具与智能化工具有本质差异 ,前者无自主能力,必须由劳动者驾驭 ,后者有自主能力 ,可以在无人介入下自主式工作。工业革命后期虽然出现过可以自主运行的自动化工具,但不具有智能行为 ,它们与计算机软件控制的智能化工具有本质不同。
(3)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替代的本质差异
工业革命后,机械化工具以蒸汽机械 (以及后来的内燃机械、电动机械)代替劳动者的体力劳动,而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化工具普遍代替了人类的脑力劳动。
工业革命时代,“知识就是力量”是著名的时代口号,因为驾驭机械化工具都需要相应的知识,工人、技师、工程师形成了严格的知识与技术等级;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化工具具有智力行为能力,使用者不需要有相应的知识。知识与知识行为分离,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特点。
(5)从经济变革到社会变革的本质差异
工业革命的主要变革是经济基础;人工智能变革后的数字化社会、区块链的无偏见人工智能、诚信体制建设等,从经济基础延伸至上层建筑。同时,从资本时代到金融时代、从贸易全球化到经济全球化、从两种文化到第 3种文化,都表明人工智能时代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延伸效应。
3 人工智能时代是第3次浪潮时代
最早揭示人工智能时代与工业革命时代具有本质差异的是著名的未来学者阿尔文 ·托夫勒。1980年,阿尔文·托夫勒推出了《第三次浪潮》一书,该书将人类现代文明史划分为3个浪潮时代。阿尔文 ·托夫勒在书中写道:“到目前为止,人类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变化浪潮,每一次都抹杀了早期的文化和文明,以前人不能想象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第 1次浪潮—农业革命—经历了几千年才结束。第 2次浪潮—工业文明的崛起—只有 300年的寿命。今天的历史速度更快,很可能第 3次浪潮将横扫历史,在几十年内结束。”他十分明确地将 “今天的历史”与工业革命时期相分割。26年之后,他在 2006年出版的《财富的革命》一书中,将“今天的历史”定义为“知识经济”时代,即一个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
阿尔文·托夫勒首先清醒地、科学地认识到 “今天的历史”的时代特征与时代本质,它与“机器”创造财富的工业文明完全不同,是一个用“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托夫勒还天才地描绘了人类现代文明发展史,几千年农业文明、几百年工业文明、几十年知识经济文明演化速度的倍增现象。所有这些都集中反映人工智能时代托夫勒的知识革命观。必须从知识的本源出发,用知识的创新原理来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奥秘。不幸的是,托夫勒未能揭示知识革命的奥秘,对“知识”充满了无奈与绝望。
4 人工智能时代是知识革命时代
托夫勒敏锐地认识到,人工智能时代是知识创造财富的知识革命时代,但是,对“知识经济”的定义以及“知识创造财富”的知识革命论述却显得苍白无力。在后来《财富的革命》一书中,他充满了悲观与无奈。托夫勒说:“尽管对新兴的知识经济有着数千种分析和研究,但是,知识对创造财富的影响却一直被低估了,而且现在仍然在被低估。”他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主导作用、知识探索的重要性,书中也描述了人们对 “知识”的无知、漠视与无奈,他在书中写道:知“识已经成为我们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变化最快的组成部分之一。”“自从'知识经济’开始半个世纪以来,关于知识经济背后的 '知识’我们却了解得很少,简直少得让我们感到尴尬。托”夫勒虽然界定了今天的时代是与工业革命完全不同的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但是并没有回答知识如何创造财富。这是人工智能时代知识革命必须回答的问题。
“知识创造财富”贯穿于人类的全部历史进程中。在原始社会,人类在知识基础上打造工具、使用工具,开创了 “人+工具”的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结构。其后,一直延续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人工智能社会。只是人工智能社会之前的生产力结构是“(人+知识)+工具”,即劳动者在知识基础上驾驭工具;人工智能的社会生产力结构变成了 “人+(知识+工具),”即人类将知识成果转移到智能化工具中,劳动者傻瓜化地使用智能化工具,出现了知识从 “人”到“工具”的根本性转移。这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创造财富的本质与知识革命的核心所在。
人们普遍意识到知识在社会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因为没有知识,人类就不会使用工具,也不可能创造工具。然而在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的视野中,“知识”消失了。他们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生产力结构观来诠释人类社会发展史。
人类对知识的无知,经济学家对知识的忽视,托夫勒对知识的无奈与无助是有道理的。因为,尽管人类对知识的研究远早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然而,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充分发展的今天,人类对知识的研究一直停留在两千年前坐而论道的“认识论”、“知识论”的哲学陷阱之中。因为,传统概念中的知识一直是虚无缥缈、捉摸不定、隐含在事物之中的东西。只有到了知识从量变到质变的人工智能时代,知识才走到前台,人们才得以从学科视角重新研究“知识”的本质,它的诞生、发展、演化、基本规律,以及它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财富革命与知识力量变迁。从人工智能的实践中探索知识革命的奥秘,寻找人类知识起源,演化发展的本质与基本规律,创建科学的“知识学”。
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学原理”走出了 “认识论”、知“识论”的陷阱,成为指导实践的新兴科学。不但能有效地诠释人工智能的智能生成机理,还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从“是什么”的低级阶段提升到 “为什么”的高级阶段。由于知识的普遍性,”知识学原理”还将全面诠释人类起源、人类演化的生态体系、工具中的第 3种知识、从第 2种文化到第 3种文化 ,人类工具起源与智能化工具智能生成机理等众多未解之谜。
5 人工智能知识革命的时代特征
人工智能时代 ,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 ,人类现代社会的第 3次浪潮时代。正如托夫勒所说,“很可能第 3次浪潮将会横扫历史 ,生存在这个爆炸性时刻的我们会感受到第 3次浪潮对这个时代的全面影响。因”此,了解人工智能的时代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1)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
人类历史呈非线性发展特征 ,百万年的原始社会、万年的农业社会、几百年的工业社会 ,以及不到百年的人工智能时代。百万年的原始社会是凝固的,万年的农业社会是缓慢的 ,几百年的工业社会有了显著的变化 ,不到百年的人工智能时代则是一个激烈动荡的时代 ,人们会普遍感受到生存环境与社会生活的全面动荡。
(2)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人类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全面解放的时代
工业革命的动力机械代替了人类的体力劳动、智力革命的智能化工具代替人类脑力劳动 ,未来 ,机器人将养活人类 ,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在少数精英引领下的傻瓜化时代。体现群体智力的人工智能远远超越人类个体智力,人们寄希望于人类智慧驾驭人工智能。
(3)人工智能时代是自然人类的终结时代
不到百年的人工智能时代 ,众多新兴科技 (生物科技、生命科技、基因工程、人工生殖、脑科学、脑机工程等 )与强人工智能相结合 ,必将导致自然人类的终结 ,人们最终将迎来一个非自然人类的新时代。
(4)人工智能时代是生产力结构彻底革命的时代
人类社会生产力结构一般表达形式是 “人+工具 ”,知识隐含其中 ,成为社会财富生产能力的基础因素。原始社会、农业社会 ,人类使用简单工具 ,财富生产能力的 “知识重心 ”在原始人类 ;工业社会 ,机械化工具代替了人类体力劳动 ,财富生产能力的 “知识重心 ”向工具转移 ;智力革命时代 ,智能化工具独立的行为能力 ,将财富生产能力的 “知识重心 ”彻底转移到工具中 ,实现了生产力结构彻底变革。
(5)人工智能时代是上层建筑革命的时代
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是经济领域的革命。人工智能时代,第3种文化以科技文化对人文文化的全面入侵方式彻底改变了人文文化属性,文化艺术领域不再有纯文化、纯艺术 ;互联网从信息网、物联网到资源网 (区块链 )的诚信体系建设、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约、无偏见的人工智能等 ,表明人工智能进入到伦理时代 ,从而掀起了上层建筑的全面革命热潮。
从本质上讲 ,我们这个时代 ,是人类在外部以人工方式将 “知识 ”变革到 “知识行为能力 ”(即智力 )的革命时代。但迄今为止 ,我们没能用知识的基本原理准确地诠释人工智能时代 ,对这个时代的认识尚处于模糊阶段。人们需要从不同视角来阐述我们这个时代。
首页
专栏
问答
沙龙
团队主页
TVP
返回腾讯云官网
人类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2核2G云服务器 每月9.33元起,还有更多云产品低至0.02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的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智能冰箱等等,这些一方面能够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我们在使用这些智能家电的同时,也能够将人工智能拓展到更多的领域。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AI(人工智能)的成长之路
人工智能从最开始提出一个概念性的问题直到现在我们能够与AI进行简单的对话,看似短短的一步,但却是经历了历代科学家不断发展创新的结果。
1950年一篇名为《电脑能思考吗?》的论文发表出来,其中有一个实验,实验描述是:一种确定计算机是否会思考的实验.一个人向计算机发问,另一个不知情的人试图从回答中区分是人还是计算机.如果计算机没有被辨认出,便通过了图灵实验.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台机器通过实验。而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图灵测试”这项实验为后期的人工智能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年之后也就是在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了一次研讨会,在这次大会上几位科学家经过了激烈的讨论,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机器或者说电脑能不能和人一样具有智慧。尽管当时的技术条件还不具备支撑理论,但是这次言讨论足足讨论了两个月都没有讨论出结果,但是本次会议诞生了最伟大的词语:“人工智能”。
在这次会议之后,科学家们也在努力的研究人工智能,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可以称之为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通用汽车公司发明智能机械臂、斯坦福国际研究所研发出机器人Shakey、第一个聊天机器人ELIZA发布、第一台基于智能软件的人形机器人wabot1也面世了,人工智能在这短短几年的时间形成了质的飞跃。
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这几年里,人工智能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反而是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最重要的是当时的计算机内存和处理速度没有解决任何关于人工智能的实际问题,这几年称为人工智能的低谷时期。
从1980年~1993年人工智能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后进入了寒冬时期。直到1997年,IBM公司研发的“深蓝”电脑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人工智能再次在世界上掀起波澜,同时也证明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非常有潜力的。
直至今天,我们能够随处看见人工智能的存在。2011年人工智能Watson在美国智力问答节目中打败两位人类冠军、2012年Spaun通过了人类基本的智商测试、2014年机器人首次通过图灵测试、2016年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在石……
每一次人工智能的发展,都代表着科技革新的成功。
人工智能能否替代人类?
在如今这个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时期,我们面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多,也逐渐能够接受人工智能的存在。而人工智能也在帮我们做着繁杂而且重复性的工作,例如:在物流仓储中物品分拣由原先的人工到如今的智能化分拣;在工厂中,机械臂在精准的制作着每一个零件。机械化、智能化这些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生活方式也越来越简单,人们仅需要一个语音就能控制家里的电视、门锁、空调、洗衣机等等。
近几年来人工智能慢慢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多个领域中都有他的身影,无人驾驶、智能外呼机器人、生物特征是识别等等都是在人工智能的技术上发展而来,人类在未来仅需要提供一个指令就可以让人工智能代替我们做任何事情,当然除了上厕所。
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更新迭代,人们日常焦虑便会成为它会不会代替我?之所以人们会担心自己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是因为他们能够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处理。并且人工智能发展还在不断的增长,人工智能能够通过自身的学习功能提升自己处理问题的速度。这也就导致了在某些领域中的人害怕自己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
人工智能代替人类是好事吗?
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如今的社会可以说是突飞猛进,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下岗或者无业的情况。当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之后,这些人的就业问题就会成为一大难题,尽管能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但是员工能否接受?是否会引起更大的动乱?就不得而知。
前几天如火如荼的AI绘画被人们讨论的是热火朝天,最近几天就有很多的声音:AI作画版权归属问题、AI绘画是灰色地带、AI绘画涉嫌抄袭、AI绘画作品售价等等。其实早在2018年的时候,佳士得就以43.5万美金的价格出售了人工智能绘画作品,而这幅作品大多数的消费者无法分辨数是人类画家所做还是AI出品。
人工智能代替人类之后,减少了企业负担的同时还提升了企业生产力,但对于员工来说丢失了唯一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对于技术工种来说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再次创业或工作,但对于非技术工种来说似乎无法再次获得工作。能否将已经被替代的工作转换成新形式并提供给人们将会成为必要思考的问题。
总结
就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来看,还仅仅只是停留在简单、重复并且有规律的工作上,通过简单的学习和模仿就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且能够快速上手。科学家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一种新型工具,它有助于人类更快的做出突破,提高我们应对那些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的能力。
在未来人工智能能够成长到何种地步,我们仍然是未知数。只能说在如今的发展中我们尽可能的把人工智能当成工具来使用,而并非创造出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