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电投集团于北京隆重举行了 2022年北京冬奥会氢能客车的启用仪式。此次,氢燃料电池汽车因其环保特性,得到了北京冬奥会的特别青睐,成为更绿色的新能源汽车的代表。
在冬奥会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国家电投集团于北京盛大举行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氢能客车出征仪式。此次 启用的百余辆氢能客车,均配备了“氢腾”燃料电池系统,并与200余人的运营及保障团队一同整装待发,准备迎接冬奥会的到来。
2021年11月至12月间,40辆中通氢燃料客车在张家口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试运营。中通客车研究院的产品经理王保龙向中国商报透露,为冬奥会服务的中通燃料电池客车是该品牌研发的第四代产品,搭载了国内领先水平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这款车不仅具备高可靠性和高效能,更能在-35℃的低温环境下正常启动,与国外技术相当。针对冬奥的特殊需求,车辆在防寒、保温以及能耗控制方面都进行了专项研发,实现了10℃以上的保温效果,居国内领先地位。
此外,奥运会一直被视为先进技术的展示舞台,而今年的北京冬奥会更是将“科技冬奥”作为重要亮点。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已达到规模化示范应用的水平,冬奥会为此后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邓小芝指出,此次冬奥会上大量采用氢燃料电池汽车,不仅彰显了绿色、科技的办奥理念,更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氢能源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同时, 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运营,也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燃料电池汽车虽未占据主流,但其 独特的绿色环保特性却备受瞩目。与配备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环保方面更胜一筹。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攀升,其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表现尤为抢眼。然而,燃料电池汽车在产销数量和增长速度上仍显逊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环保领域脱颖而出呢?业内专家指出,当 氢气来源于可再生能源如风电、水电,并通过电解水制成时,燃料电池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真正实现了零排放,体现了其卓越的环保性能。相比之下,锂电池汽车尽管也具备绿色环保的特点,但在制造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补充能源方面也展现出显著优势。其燃料电池是一个高效发电装置,只需短时间加氢就能实现较长的续航里程,极大地节省了能源补充时间。而锂电池则需经过充电过程才能放电使用,且在低温环境下性能衰减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了其使用体验。
尽管如此,燃料电池汽车在市场上的普及程度仍待提高。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与氢能源 基础设施不完善、成本相对较高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技术的认知度不够深入等因素有关。然而,随着氢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相信燃料电池汽车在未来有望在市场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近日,国家第二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评审工作已圆满收官,河南与河北两地的城市群成功获批。此前,财政部等五部委已联合发文,明确支持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城市群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这一系列举措,预示着全国范围内的“3+2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格局”正在加速构建。
同时,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氢能产业的相关规划,以推动产业发展。例如,北京市计划依托冬奥会重大示范工程,推动京津翼地区氢能产业链的发展;而深圳市则致力于到2025年建立起完备的氢能产业生态体系,预计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
根据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图的规划,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预计将达到5万至10万辆,并在2030年至2035年间进一步增长至80万至100万辆。这些增长主要将集中在卡车、客车、重载货车等商用车辆领域。
那么,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否会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主流呢?业内专家邓小芝指出,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将形成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她解释说,纯电动汽车在市内交通和短途出行方面已相当成熟,且随着 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其优势将更加明显。而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来说,其长续航里程、快速加注以及高功率密度的特性,使其在中远途运输和中重型商用车领域更具优势。因此,国家推动的燃料电池示范推广政策也将主要聚焦于这些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王东同样认为,锂电池与氢燃料电池汽车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各有千秋。他指出,在固定线路、中远途运输、中重载以及氢源充足的情境下,如港口、矿区、钢厂和化工区等地,商用车如重卡、物流车、环卫车和公交车等,使用氢燃料电池将更为适宜。这不仅有助于减轻车身重量,还能实现长航时的需求。展望未来,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绿色能源的比重将不断攀升。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 燃料电池汽车有望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