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于2023年发布了《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根据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及对人才的需求规划了物联网、智能芯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服务机器人9大职业方向,共计56个岗位。
和人社部发布的职业技能认定相比,工信部对AI岗位的划分更加细致,更加专业,以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处理工程师为例,我们看一下这个岗位的能力要求:
另外工信部还明确了每个岗位的职业晋升路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评价等级可以分为初、中、高级三级,能力分为9等。
a) 初级(1—3级):在他人指导下完成所承担的工作,并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具有一定实践经历;
b) 中级(4—6级):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具备指导他人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工作经验;
c) 高级(7—9级):独立完成高度复杂的工作,精通关键专业技能,引领革新,具有资深经验。
具体的评价和定级包括:专业知识笔试考核、技术技能实验考核、工程实践成果评价、
综合能力笔试或答辩四种方式,其中工程实践主要依据交付物13级标准评价验证后累计计分形成。
工程实践交付物13级标准:
工信部人才认定和人社部的能职业技能认定有何不同?
定位:工信部的侧重于为产业内的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提供指导,强调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能力,适合希望深耕特定技术领域;人社部的侧重对从业者职业技能水平的官方认证,为就业、职业发展提供依据定位为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认证,侧重通用技能和跨行业应用能力。
内容:工信部的更注重岗位的针对性和细分性,人社部的更强调职业技能的系统性和通用性
认可度:工信部的更具有指导性和权威性,含金量更高,人社部的是从业者职业技能水平的官方证明,在就业、职业晋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投入要求:工信部的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际项目的参与和学习,岗位细分明确、技术门槛高,薪资竞争力强。人社部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系统学习和培训获得相应证书
考试门槛低,学习周期短,可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适用人群:工信部的适用计算机、电子工程等专业学生,或希望从事算法开发、芯片设计等技术岗的人员,未来想在人工智能产业内从事特定岗位工作。人社部的适用零基础转行者、或者技术入门,想获得更广泛的职业认可,提升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结:如果你是AI的门外汉,想学习AI的技能,增加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可以先从人社部的职业技能认定开始,待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后,想继续在AI专业领域深耕,可以开展工信部的能力评估定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