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还有必要读大学吗

landmark of tomorrow academy.

写在前面的话:

ChatGPT发布4o全模态版本,朋友圈刷屏了。伴随的还有可汗学院创始人用ChatGPT来辅导孩子学数学的视频。科技革命从来都是反思的机会,范式转换的机会,人工智能100%要冲击的领域之一是教育和学习,值得我们想一下。

大学毕业生现在每年达到上千万的规模,就业却不是很理想,除了宏观原因,其实可以反思一下读大学是必要的吗?

以下的一些孩子我觉得没有必要读大学:

第一种,孩子个性非常强,和标准化体系格格不入,两者张力难以调和,继续标准化就可能毁了孩子。你想清楚,是你的孩子重要,还是标准化重要?

第二种,孩子有特别的兴趣和潜能,但是不擅长应试,继续下去,要么毁了孩子的天赋,要么多一个千万分之一的高考者。对孩子的前途来说,是千万分之一有竞争力,还是ta喜欢的事情?

反对者会问,那这些孩子的出路在哪,以后靠什么立足?

如果面临这种冲突,如果消极对待,多半不会有太好的结果。我猜想,中学到大学大量的抑郁焦虑可能是这个冲突的一个症状,另一个症状是普遍缺乏创造力。

一个值得考虑的视角是,可以积极退出这条高考赛道,换到目前少有人走的路。

就是让孩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直接去生活,直接去创造。

1,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资源足

够支撑一个自主学习的孩子

可以说,经过几十年数字化革命,全人类的显性知识基本都在网上了。

openai的语言大模型很惊艳,除了架构,训练语料都来自网上。

设想一个初中毕业的孩子想自主学习,他的需求怎么满足:

如果学习数理化,有可汗学院。免费,按照最小知识颗粒来教授,可以测试学习水平,可以按照孩子的进度来进行;而且已经接入openAI,可以开展更个性化的学习。而且不会不耐烦,不会judge mental,也许能更好保护孩子心理健康。

如果他好奇心重,像盖茨和马斯克那样想读百科全书,那维基百科很酷,够他溜达的。据说openAI初始训练语料有6%来自维基百科。而且维基百科有传统百科没有的大优点,它可以无限的链接和扩展下去,特别适合主题探索。而我们线下的现实是,大部分家庭,大部分学校连一套好的百科全书都没有。

如果ta想了解各领域最前沿的发展,那听TED,色香味都是米其林级别的,还免费,还可以顺便学英语,学演讲,听着听着说不定就找到ta未来发展方向了。

如果ta喜欢阅读,纸书就不说了,那已经是高度易得了。我说自己身边的一个例子,我的好友程三国,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系,是《中国图书商报》创办人,他特别关注知识传播的前沿发展,他有一次聊天说得到的电子书不错。我有一段时间想了解一下甲骨文的ABC,我就拿得到来测试一下。发现我已经购买的纸书它基本都有,还有大量我不知道的好书,或断档的书,还有甲骨文汉字课程。这还只是一家得到,这还只是5G通讯下的文本语音的原始形态。

知识传播成本在趋近零,贵的是个人时间成本,看你选择在什么地方花时间。而花时间的奥秘就是花在喜欢上,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生活更好?

如果ta喜欢人文,可以去听理想国,名师一大把,如讲古代经典的杨照,讲全球史的葛兆光,讲比较政治学的刘瑜,讲经典的徐贲。如果读985以下,一般是见不到这样的名师的;就是读了清北,哪里会有这等多样性这等丰盛。

就不再多列举了,总之,学习资源足够足够足够。

2,给自己建设一个小微学习社区

有人会问,那孩子没有玩伴怎么办?没人讨论激荡怎么办?

其实学校里大部分孩子也是做不成朋友的,不顺的时候还容易碰上霸凌、歧视。

自主学习的孩子完全可以围绕自己的兴趣去找到同频的人。比如,去听线下讲座,参加一些主题学习工作坊、夏令营,做自己的自媒体。纯粹靠自己建设自己的社会关系,而不依赖学区和分班的运气,不也是一种愉快吗?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相似的家庭彼此找到对方,连接在一起,组织一些共同的学习活动,一个基于共同选择和兴趣的小共同体就可能生长起来。

3,以PBL方式来过生活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应试教育则是考试就是生活,那必然带来异化。

如果陶行知是对的,我们就应该早一点让孩子去自主生活,探索生活。

围绕孩子在生活中产生的疑问、好奇、困惑、冲突、向往,可以生成学习 探索的主题,展开搜索、访谈、读书、听讲、游学,就不按传统的按学科、按年级和按学期的办法去学习,而是纯粹跟着孩子的兴趣动力跨学科的学习,想花多少时间就花多少时间,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这样的学习肯定更过瘾。

这样的探索肯定更真实。

这样的过程肯定更能发掘孩子的潜能。

这样生活与教育就不会分裂,矛盾,而是合二为一。要不然,该学会生活的时候只学会了应试,到了生活中需要接受“考试”的时候却没有生活的根基,到了创造阶段两样都支撑不了自己。

4,用乐高方式给自己办一所个性化大学

如果以自己的最大兴趣为向导,自主学习者完全可以善用学习资源搭建出一所个性化大学。

可以发起同道小组解决伙伴问题。也可以直接去找到想求教的人。

5,先实践再读大学

没有必要都像坐火车一样,沿着既定轨道一站一站生活。轨道之外还有路。

这样封闭的模式,不可能适用所有的孩子。

不用担心,未来大学过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会过时的,是大学求你家孩子去读。那些有个性有热爱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AI也欢迎,不会和它同质化竞争。

6, 直接培养创造者

ChatGPT问世以来,大家感触多的有两个:一是会提问很重要,二是原以为AI是先替代蓝领,没想到先替代清北。大部分我们已知的工作都会受到冲击,还有很多未知的工作正在来临中。

继续这种标准化的应试教育大概是没有希望的,培养更像机器的人怎么拼得过机器?

出路只能是培养创造力。但是,不能指望十几年的标准化规训之后,最终会产生有创造力的人。

THE END
0.AI时代学什么怎么教?联合国发布最新“能力框架”AI时代学什么、怎么教?联合国发布最新“能力框架”,联合国,怎么教,能力框架,人工智能(AI)正在迅速改变我们所处的世界,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为了帮助教育系统跟上步伐,本月初,联合国教科文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Lqwxocu4Ctvodnn4L[LJ32;9342720qyon
1.记者手记|AI时代学校教什么,怎么教?2025年7月28日,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届ETS大会教育论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发表演讲。 【财新网】当生成式AI让知识获取变得容易,如何定义教育的本质价值?AI时代下,如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培养面向未来核心素养?近日,上海春禾青少年发展中心、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第二jvzquC41o0ibknp0eun1v4424;.2A2241714<99;5=/j}rn
2.OK智慧教育重磅发布新书《智慧学习》,提出AI时代全新学习模式“AI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时代发展的超级变量,带来了全新的模式和社会进步,给各行各业带来效率的明显提升。对教育而言,AI能够帮助孩子采用全新的智慧学习模式,找到学习拐点,在学习区针对性地学不会的内容、该练的内容,摆脱书山题海的束缚。同样地,AI也能够帮老师更加清晰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学情数据,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内jvzquC41yy}/eny0eqs/ew4zyuj04@8;22>/uqyon
3.清华大学博士后张鹏带你学习AI时代的积极家庭教育|百万家长公开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张鹏。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怎样培养AI时代不可或缺的能力?第六期“生命健康教育系列·新父母公开课”邀请张鹏授课。 本期家长公开课将于1月5日(本周五)20:00上线南方+客户端,时长约35分钟,适合教师、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6961255d:=;98: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