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干货人工智能时代,职场人最需要哪种核心能力翻译ai机器人亚里士多德

在未来,一切重复性的,有规律可循的工作,都将被机器代替,或者说被算法代替。

工业革命时代,机器取代了重复性工作。人工智能时代,算法开始取代创造性工作。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在未来90%的工作,都是人工智能更加胜任。

人类未来很难战胜人工智能,我们只能学会和人工智能相处。

要么擅长创造,要么擅长服务,这就是未来我们需要找的人。

——秋叶大叔

01

很多人以为人工智能离自己很远,其实人工智能已经无孔不入。

打开头条或者抖音,机器已经记住了你的阅读偏好。实不相瞒,我的抖音主要是二宝在看,每天一打开,推荐视频内容全是儿童游戏,特别精准。

显然,翻译得不够完美,但相信人工智能继续进化下去,文字翻译也可以像语音翻译一样完美。

机器智能在不断进化,它们存储在云端,只会越来越强,相当于拥有不死之身。人类再天才,每一代人都必须从0到1去长大,这种进化效率当然远远比不上机器。

没有什么好说的,企业主早就发现机器听话,从来不闹情绪;效率高,省钱,而且精确,不会犯任何低级错误。在未来,一切重复性的,有规律可循的工作,都将被机器代替,或者说被算法代替。

比如我们过去都认为播音员是很高要求的工作,2019年3月2号新华社和搜狗公司发布了“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这件事引起了全世界关注,大家发现,除了嘴唇稍微有点僵硬外,其它一切几乎都可以以假乱真。

回头想想看,除了音色要训练和老天爷赏饭,新闻播报这个工作的确是重复性工作,迟早要被机器取代。

现在的问题是:

你现在的工作有多少是需要创造性,或者需要复杂决策和判断呢?

02

在AI职场来临前,怎样的人才能更加适应?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理解我们面临的挑战到底有多大。

工业革命时代,机器取代了重复性工作。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开始取代创造性工作。

想理解人工智能解决了创造性工作的挑战,不如用一个直观的例子:

现在OFFICE365版本,要做PPT图片排版,有一个“设计灵感“功能。你只需要把相关图片放在PPT上,PPT会自动推荐各种设计灵感,你选一个你喜欢的版式即可自动完成PPT排版。

上图是我用微软PPT的“设计灵感”功能完成的四种自动排版,还不错,对吧?

更爽的是,这些版式微软会不断在云端累积,版式越来越丰富。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简单的PPT页面排版,都可以自动完成,而且达到相当高的设计质量。不过微软的“设计灵感”似乎还是某种排版规则的应用,并不让人觉得特别牛逼。

在设计圈人工智能进化更快,阿里为 "鹿班" 的 AI 设计师,平均 1 秒钟就能完成 8000 张海报设计,一天可以制作 4000 万张,现在每年双 11海报设计80%由鹿班自动完成。

鹿班设计刚刚出来的时候,很多设计师说这是很简单配色排版,比不过人类的创造力。但是机器每时每刻都在学习,能力进化超级快。

当设计师以为自己还是“创意工作者”时,人工智能用“效率+质量”狠狠打了人类一记耳光。

也许PPT排版太简单,平面设计还是有规律可循,但是艺术——这个人类过去认为只有天才才能发挥创意的领域,AI也开始发挥作用。现在的AI绘画,AI音乐创作已经达到了和人类创作难分伯仲的水平。

想想看,如果人工智能的能力继续发展下去,哪些人的工作要受到威胁?

别以为重复性工作才受人工智能威胁,就是我们现在以为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岗位,一样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这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

重复性的工作,是工业革命时代就开始解决的问题,而人工智能,是开始取代人的创造性工作,想想打败全世界围棋高手的阿尔法狗,它已经选择不和人类下棋了,因为系统知道,人类再也无法下过机器了。

如果创造性工作都可以取代,那未来的AI职场,到底需要怎样的人?

03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在未来90%的工作,都是人工智能更加胜任。

我们谈在AI时代需要的职场能力,不是重复工业时代强调的个人能力,强调的个人成长,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现在普通人可以做的,90%的工作都可以被机器人取代。

比如我们现在新媒体运营很依赖直播,但是一个直播网红的管理特别复杂,假如用机器人主播呢?——说不定她还能做到现场直播,千人千面的回应呢。

我们肯定认为直播这样复杂的工作很难被机器人取代,然而下面这段介绍可能让各位大吃一惊。

微软小冰还通过对过往四百年艺术史上236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实现了原生绘画创作能力。现在微软小冰的绘画水平,已经达到了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的水平。由微软小冰设计的第一批丝绸产品,已经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永久收藏。

更厉害的是2017年微软小冰就出版了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可以依据图像的意境生成现代风格的诗歌。

诗书琴画样样全能,这样的机器人以后不做主播,谁来做主播?

其实5月16号微软研究院现场流出一张图片,已经告诉了我们真相——我们听到的部分交通广播节目实习主持人,其实不是人类。

没错,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

如果90%的工作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完成,我们该怎么办?

04

人类未来很难战胜人工智能,我们只能学会和人工智能相处。

这些答案都没错,但是这些能力是否解决了我提出的疑问:

如果90%的工作都可以用机器人完成,我们应该怎么去生活和工作?

不要指望未来人将来会比机器更有竞争力,我们即便拥有这些硬能力,软技能,但是在专业上我们可能要输得一败涂地,根本没有上岗的机会。

当机器可以替代掉大部分人去完成的工作,人类第一次会出现极少数人加上机器人创造出大量的物资财富,足以满足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需要。

有人说:

一旦旧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新的工作必然被创造出来。

问题是以机器进化的速度,有什么新的工作被创造出来,是人比机器更擅长,不担心人被机器取代?

就算人类真的选择了星际旅行,恐怕发展出具备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是比人的肉身更好的旅行载体。

所以我想了很久,我认为:

在AI职场,每个人要提升的方向不仅仅是专业能力提升,而是让人更像一个人一样活着。

05

我们有希望第一次要面对不需要拼命工作,就能养活自己的时代。

如果人工智能开始取代人去工作,生产效率会成百倍千倍优化,那么极少数人和机器人就能养活足够多的人。如果只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绝大部分人并不需要天天加班,人类第一次拥有了大量的闲暇时光。

如何打发这些闲暇时光?或许这才是我们提升核心能力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学习力。

未来每时每刻都在进化,我们每时每刻也需要进化,离开学习力不行。

但是在未来我们对学习的要求不仅仅是学技能,更多是学习深度思考能力。英国大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1959接受BBC采访时就预见:未来人类的趋势,就是必然会更加理性和充满焦虑。

“未来人人是哲学家。”而哲学家需要深度思考能力。

简单说深度思考能力能帮你回答三类问题:

【1】根据已知,推导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而不仅仅是你认为这件事是什么? 【2】假设未知,假想可能:如果发生XXX的事情,那么结果会有XXX样的不同? 【3】假设冲突,坚守价值:XXXX的事是可以认同或者不能认同的。

前两类问题能帮一个人建立专业能力,但第三类问题在未来会更重要。

因为科技的进步会远远超出人类自身进化的节奏,我们不得不要面临大量闻所未闻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我们选择接受还是反对,需要一个人内心有坚守的价值观。

否则一旦世界巨变,我们很难回答“人生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往何处去?”

坚守的价值观,也可以理解为是亚里士多德说的”第一性原理”,顺便说一句是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让”第一性原理”这个词广为人知。

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

事实上很多我们自认为需要坚守的价值,未来都需要经历考验。比如“人是独一无二的万物之灵”,“人类是否可以爱上具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

这些都是很基本的命题,原来只存在在科幻小说中,但是现在我们就得面对。

第二我们需要想象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逻辑会带你从A点到达B点,

想象力将把你带到任何地方。

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是因为人类的想象力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可能。

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

很多人对自己的失望,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自己的人生缺乏想象力的失望。

史铁生在《务虚笔记》里说:我不认为只有我身临其境的事情才是我的经历(很多身临其境的事情早已烟消云散了如同从未发生),我相信想象、希望、思考和迷惑也都是我的经历。梦也是一种经历,而且效果相同。常听人说“那次经历就像是一场梦”,那为什么不能说“那场梦就像是一次经历”呢?

这就是想象力,让我们不必什么事情都身临其境才能体验。必须得承认我们成年后,想象力衰减得很快。

一个人失去了想象力,其实关于未来,他能想象到的可能很少,他能得到的机会也会很少。如果你不能想象出你未来哪些工作可以用机器取代,你就很难想象你应该如何去改变,只会在改变“突然”到来时,变成无所适从。

如果你不能想象未来人类面临的真正挑战是什么,始终停留在自我小圈子里的世界,我们会很快发现自己被时代抛弃,成为活着的“恐龙”人类。

第三我们需要联机力。

既然人工智能这么强大,我们一定要擅长借助机器智能解决问题,而不是习惯用人来搞定。

未来我们不仅仅要会上网会搜索,我们要理解如何更高效训练机器,让机器更理解我们的真实意图,给出我们更好的结果。

经过训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就是我们未来世界的皮卡丘。我们以后每个家族传承的最大财富,就是凝聚家族智慧独一无二的皮卡丘,甚至财富管理都可以委托给忠心耿耿的皮卡丘们去完成。

第四我们需要链接力。

大部分工作给机器人做了,人也许终于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时间去和人沟通,去和人链接。虽然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人沉湎在机器创造的虚拟现实中,抗拒和现实世界的沟通。

但正因为如此,有链接能力的人,擅长理解别人,陪伴别人,感知别人情绪的人,会在未来的人工智能世界成为更受欢迎的人。

再智能的机器,也抵不过有缺陷的人,因为人的服务有温度。

人毕竟是社会性物种,基因决定了人需要群体活动,擅长链接别人的人会成为人群中的核心节点,甚至是领袖。

第五我们需要审美力。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说要站在科技和人文的结合点,这就要求技术也得和审美结合。所以苹果的产品体现了独特的审美观。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认为在未来教育的重点是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精神。我们应该教孩子音乐、运动,运动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团队合作,音乐和绘画让人们了解什么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运动可以链接人和人, 学习艺术可以培养创造力。 要么擅长创造, 要么擅长服务, 这就是未来我们需要找的人。

马云谈到教育,总是在反复强调要培养审美能力,这绝不是夸夸而谈,而是他看到未来趋势后,深度思考的结论。

未来需要真正理解美的人,而不是只会用物质满足自己肤浅的人。

我不希望技术的进步,是给我们每个人一张一模一样的网红脸。美,应该是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多元,更加千姿百态,更加生机勃勃。

学会审美,才能激活一个人的创造力。

要熏陶一个人的审美能力,首先得让教育摆脱标准答案式学习,我们得相信自己,每个人在进化过程中独一无二的基因组合有其存在意义,需要我们通过对自己潜能挖掘,通过对世界产生独一无二表达去呈现这意义。

未来,要让一个人活得充满自信,元气淋漓,我想就是这五种能力才能赋予我们的财富。

想想也很容易理解,即便没有人工智能,我们早就需要这样的职场技能,但是在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全面深刻改造整个人类,所有的行业,我们是否还可以凭借工业时代的技能胜任?

关于未来,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一次。

毕竟,以后的每一年,世界经历的变化,会超过过去十年的改变。

人类已经进入人工智能加速时代,所有的进化都会在云空间上用机器算力持续不停放大,在我们睡眠的时候,休息的时候,停下的时候,机器都在持续不断训练和进化。

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某个认为属于人类才能解决的问题,可能机器会不断宣布,我们能做得更快更好更便宜。

我们人,我们人类,怎么办?——答案并不是显而易见,你我都需要思考。

但我相信,唯有思考过远方的人,才有机会抵达。

Chat GPT横空出世,微软一路狂飙,一颗颗AI重磅炸弹连续引爆……

最近好多人来关心我,ChatGPT来了,秋叶PPT是不是遇到麻烦了?坦率说,是有压力,因为跟不上变化,就被AI淘汰了啊。

但请大家放心——不要担心秋叶没有未来,我们已经全面拥抱未来。

如果你还在观望,不如和我一起跟上时代,用AI智能解放生产力,抓紧扫码约我们运营小姐姐上车吧!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人工智能》读书笔记2:AI时代该学什么?我们很难准确列举,AI时代到底该学什么才不会被机器取代,但我们大致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个基本的思路: 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技能,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来完成;反之,那些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例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和jvzquC41yy}/lrfpuj{/exr1r1gbgm6822>b7=
1.包刚升:AI时代,中国教育需要一场真正的改革中国大学辩论我们活在世界上,不光要关心自己的事情,至少还应该关心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有效参与公共事务的前提,是我们应该懂得如何有效开会。 教育内卷背后有许多错误的认知 第一财经:AI时代大家都知道要创新,但是我观察下来,很多家长,包括高学历家长都被内卷裹挟,让孩子把大量时间放在课外补习、反复刷题上,还是应试教育那套jvzquC41pg}t0|npc0ipo7hp1q532;:/323298iqe/ooh~jcp{=55:79;0yivvq
2.教育圆桌派AI时代,如何学习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们特邀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AI 时代,如何学习”这个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AI时代,人的学习将进入超级学习阶段 主持人:AI对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是什么?未来应如何调整教育体系以适应AI时代的发展? 倪闽景:AI时代,人的学习将进入超级学习阶段,有五个基本特征:一是在学习生物基础方面,学习jvzq<84yyy4k{k3ep1xnvƒhi1z}z1€zy1814=551v814=552;e33:6386>677mvon
3.AI时代,普通人该学什么?我基本同意他的观点,但想补充一点:虽然AI可能替代大部分编程工作,但如果我们想利用AI开发专业应用,仍然需要掌握一些编程之外的基础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与AI协作,还能让我们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 AI时代,普通人该学什么? 1. 数据知识:AI的“原材料” jvzquC41yy}/lrfpuj{/exr1r1=17n6f7:=c;?
4.AI时代学什么怎么教?联合国发布最新“能力框架”AI时代学什么、怎么教?联合国发布最新“能力框架” 人工智能(AI)正在迅速改变我们所处的世界,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 为了帮助教育系统跟上步伐,本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最新推出两个能力框架,一个针对学生、一个针对教师。 一、面向学生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jvzquC41zsn{e7lcxvi/ew4kphu03:6213=247mvo
5.AI时代我们如何做家长人工智能(AI)正在为人类所熟悉,AI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革命,更是对我们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重塑。 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做家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佟新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家庭变迁给学校和家庭教育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jvzquC41yy}/ew|qogt/exr0ep532;91275278>;8:81;B3jvor
6.对谈北大教授:AI时代,孩子如何不被淘汰?北京大学新浪财经那么今天晚上7点,我们为大家诚挚邀请了北大陈立翰教授,站在前沿脑科学角度,破局AI时代的学习焦虑: 直播主题: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浪潮下的学习焦虑 直播大纲: 1. 时代巨变: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教育的冲击 2. 学习挑战:我们要学会什么、该怎么学? 3. 认知策略:知识的层次和大脑“压缩” 4. 应对方式:数智“焦虑”与家庭亲子关系 5. 个性化学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xo872453236671fud/rr|wugbz;<:;7>40|mvon
7.与AI共处的时代,人将何为?南方+AI时代,人将何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狂飙猛进,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与AI共处都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不过,随着AI在各种技能上超越人类,创造AI的人类不免有些迷茫:既然自己的创造物都已经超越了自己,那么人存在的意义究竟何在呢?在日益强大的AI面前,人又应该如何审视自己的位置呢? 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5991265d9>83;3
8.读AI未来进行式笔记09职业再造5. 不容易被AI取代 5.1. 要想从容应对AI时代的就业形势,首先应该清楚AI的特点 5.1.1. 然后,我们才能抓紧时间提前增设AI无法接管的工作岗位,为人们提供相应的职业咨询,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从而实现AI时代工作岗位的供需平衡 5.2. AI可能仍然无法完全掌握这些能力 jvzquC41dnuh0lxfp0tfv8q{kpmTgjp1cxuklqg1fkucrqu139:7A926:
9.SamAltman最新对话:当AI已经比人类更聪明,我们该思考什么?AI 时代的反直觉真相:为什么最强大的技术反而最难改变生活? 整理| 陶志远 责编| 王启隆 出品丨AI 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在AI 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奇怪的现象正在发生:技术的进步速度远远超过了它改变世界的速度。为什么会这样?未来,我们到底应该担心什么? jvzquC41dnuh0lxfp0tfv8iSEHQzSM][o5L9tK51ctzjeuj1fgzbkux1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