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你焦虑吗我们用场讲座回应带给这个时代的问题科学哲学ai物理学生物学人工智能

如果你听够了和AI有关的创模业仿故游事戏,如果你受够了像机器一样转发各种商业情报或者学术八卦,如果比起AI你更在意人的独特之处,在意身处一种技术持续迭代背景之下的人将如何生活,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706《技术的社会面 B面》系列沙龙。

706 在 5 月 26 日开始的一个月筹备了一场将持续一个月的线上沙龙,邀请你共同提出和AI 有关的一百个问题,发起一千零一夜的夜谈,在 706 各个城市据点线下面基。这里我们关注每个个体在讯息盛宴中的焦虑和过载,以AI这个公共话题为引子,我们希望凝结社群的力量,和你一起,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toomuchai

活动信息

奇点来临众生相:

新青年的新常态

AI的技术进步带来了新一轮的网络景观,从文化创作到工作生活,其影响正在渗透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次讲座我们将从几位青年创作者的视角,探讨AI乱世中的个体经验以及社会层面所产生的诸多议题。

▼点击文字介绍查看更多

陈楸帆,中国更新代代表科幻作家,“中国的威廉·吉布森”,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北大中文系毕业、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双学位。作品曾多次获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科幻奇幻翻译奖短篇奖等国内外奖项。曾任职于Google,百度。为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Noitom Ltd.)品牌副总裁,专注于动作捕捉技术。并频繁受邀出席各类公众活动,发表科技、科幻、媒体、影视相关领域的见解观点。

陈飞樾,麻省理工获建筑与城市学硕士,沙丘研究所联合创始人之一。从事城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学术兴趣包括公民文化、集体记忆以及互联网与媒介,尝试透过这些视角审视当代城市问题。

李雅伦,哈佛建筑学硕士,艺术家与建筑师。作品探索日常与幻想、真实与想象、建筑与叙事之间的界限,研究兴趣包括城市住房、集体生活和后人类世界的个人身份。

Strayn(主持人),706北美联合创始人,Eightfold AI数据科学家 / Lead Engineer。主导模型去偏见和大数据平台等项目。关注社会发展和个体生存状况之间的关系,曾在706发起《技术的社会面》、《空间、记忆和语境》、《迈向星空》系列沙龙。

▲点击文字介绍查看更多

#toomuchai

自动化社会中的劳动力替代:

我们会失业吗?

清华AIGC发展研究中指出:受技术马太效应影响,稳定的社会中会可预期的形成无用阶层。贫富差距将逐步扩大,平庸的脑力劳动者将面临失业;伴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多数人的体力劳动价值将丧失;而高仿虚拟人与机器人的发展也将让多少熟人的情感价值丧失,逐步形成无用阶级。在人工智能被不可阻挡地引入人类社会过程中,普通人应如何应对?我们会失业吗?

▼点击文字介绍查看更多

周涵宁,亚马逊高级研发经理,17年研发创新和技术管理经验。历任富士施乐硅谷研究院研究员、Amazon研发经理、盛大创新院产品总监、智谷公司技术副总裁、宝宝树CTO、Hulu北京研发中心推荐算法研发负责人、Facebook AI研发经理、SmartNews人工智能负责人。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获得计算机视觉专业的博士学位,拥有16项美国发明专利。

胡翌霖,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史与技术哲学、媒介环境学。著有《媒介史强纲领》《什么是技术》《技术哲学导论》等。

王博龙(主持人),会读ReadFlow创始人,GPTDaily主理人,拥有丰富的微信生态创业与黑客增长相关经验;在微信生态连续创业后,带领团队加入飞书;后在美团、淘宝、小红书等知名互联网公司承担用户增长相关职能策略规划,担任核心管理职位;代表作品包括在美团负责的微信小程序项目,淘宝九大人群定义,淘宝长辈版,以其高效和创新的增长策略,实现了多项从零到一的突破与业界影响力。

▲点击文字介绍查看更多

#toomuchai

AI在创作:

艺术是解放还是被流放?

AI技术的发展扩展了艺术的形式,但泛滥的AIGC也重新框定了“艺术品”的范畴。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艺术?人们的审美会发生改变吗?艺术是被流放还是被解放?

▼点击文字介绍查看更多

龙星如 / Iris Long,独立策展人,博古睿学者,目前博士就读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她关注科技的心理地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发表于ZKM媒体艺术中心、香港城市大学运算媒体艺术国际论坛(ISCMA)、ISEA电子艺术研讨会等,她也是计算机图形学会议SIGGRAPH ASIA艺术板块国际评委。

In_K,新媒体艺术家,数字技术爱好者。In_K 使用“科技”材料进行创作,涉及算法编程、视觉表演、生成艺术、人工智能、传感器交互等手段。关注和研究技术变革、技术哲学等话题。

崔德成,观念艺术家。4C gallery创始人之一。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绘画系MFA。作品展出于中国、美国、意大利、韩国等世界各地。他更关注于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主题,例如哲学和物理学。其作品中独特的视觉现象和体验皆源于此。

陈俪莎(主持人),芝加哥艺术学院硕士毕业,艺术家。洛杉矶4C Gallery的创始人。她的创作往往有社科的跨学科属性,常以影像,行为艺术方式呈现。目前在研究的命题是“半永久的家庭”和“流动的母职”。现工作和生活于洛杉矶。

▲点击文字介绍查看更多

#toomuchai

量子、智能、意识:

结合禅宗的跨文明解读

这是一场汇聚量子科学、人工智能、意识研究与禅宗哲学的跨学科探讨。相对论物理学家彭罗斯认为大脑可能利用了量子测量时波函数塌缩的特性,现有物理学定律不足以解释意识现象。而人工智能界的鼻祖级人物明斯基则主张人类本质上是机器,尽管功能复杂,但仍可以被物理学解释。

我们将重新审视薛定谔、泡利、荣格等大师的思想,探讨大脑中的量子规律。我们将分享量子生物学的最新实证研究,并探索大语言模型如GPT对智能与意识研究的启示。本报告将对前述具有张力的学术问题展开跨学科式的探讨,并结合中国自然哲学进行跨文明的学术探究,激发更多创新性的思考,并尝试在人类对自然、生命和意识的理解中拓宽新视野。

任全胜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副教授,从事信息科学、物理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交叉研究,研究方向包括两方面:生命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研究;量子生物学及生命科学启发的理论物理相关问题研究。教学方面讲授本科生公选课《量子、信息与生命》等课程。

#toomuchai

从动物伦理到AI 安全:

科技巨风险及应对

牛津哲学家博斯特罗姆在2014年推出的《超级智能:路径、风险、战略》对人工智能所能带来的人类生存性风险进行了系统性的讨论,这极大影响了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工智能战略。谷歌最新的 I/O 大会上践行了自己不作恶的原则,可这并不能阻止灰产、DeepFake 大行其道,我们将接到很多来自亲友老板的诈骗电话、看到很多真假难辨的照片和视频,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没有真相的世界。这将摧毁虚拟经济的信任基础,不可逆地改变世界的面貌。本次讲座我们将从宏大的学术视角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为人类带来的巨量苦难风险,AI的安全性问题,从动物伦理入手探讨AI伦理问题,并对可能导致人类存在性危机的诸多问题探讨可能的应对方案。

张轩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科技伦理、技术与工程哲学。博士论文工作题目为长时空尺度下的科技战略与伦理、科技巨风险与人类安全、长期人工智能治理。兴趣领域也涵盖:利他主义的演化、动物伦理、科学思想史、社会运动理论、政治思想史等。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硕士期间曾担任“清华动物研究读书会”召集人。曾赴部分英美科技战略研究机构(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等)短期访问。此前曾在电子、咨询类行业工作。

#toomuchai

迈向星空:

AI 技术在宇宙探索中的应用

在可见的未来,AI 将影响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文、地理、经济、资源、各方面繁荣和领土扩张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将AI技术是否可用于宇宙尺度上的开疆拓土?AI是否有望让人类成为星际物种?

李成

美国密西根大学工程学院助理教授,行星科学方向发表论文20余篇,被引700次。本科毕业于北大大学物理学院,在美国加州理工获得行星科学博士学位,博士后在美国宇航局喷气动力学实验室,熟悉国内外行星探测项目与计划。

#toomuchai

感知、认知、创造、智慧:

算法构建的人工智能

我们将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如何通过算法构建来实现感知、认知、创造和智慧。我们将带你理解AI背后的技术原理,从初步的数据感知,到高级的信息认知,再到创新思维的产生,以及最后达到智慧的实现。此外,我们也将介绍AI如何在各个领域产生影响,并探讨其对未来社会的可能影响。

石冠亚

9月入职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担任助理教授。加州理工学院计算与数学科学系控制与动力系统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核心期刊与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先后获得加州理工学院Simoudis探索奖和Ben P.C. Chou博士论文奖,WAIC云帆奖,以及芝加哥大学数据科学明日之星奖。

#toomuchai

思考20年后的AGI:

一个跨越生命史的视角

自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的意义便逐步和工作绑定在一起,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全球不断加深的深层内卷。强人工智能让我们看到了另外的可能性。我们是否可能迎来第二次文艺复兴?在本次讲座中,我们将介绍智能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的瓶颈问题上可能带来的突破,以及为我们带来的新疆界。智能是否是生命史的新篇章?人类的价值在新的语境中将如何被定义?

蒋程宇

指数深空创始人,前清华大学AIR研究院研究专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毕业。致力于为从原子到比特的世界赋予实体与灵魂。主要从事领域覆盖硬件、物理、强化学习。发起指数深空项目,通过20年的路线图推动地外的大规模原位资源利用与空间文明时代成为可能。完成并持有某型光敏曝光3D打印十余项专利与知识产权。

#toomuchai

报名沙龙

如果你希望获取讲座ZOOM链接,请扫二维码报名(如扫码遇到问题也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活动主办

706青年社区起源于北京宇宙中心五道口的一个可以打地铺的图书馆,从2012年至今通过人社科活动和共居实验,聚集了一大批有趣的年轻人。706如今遍布全球四十多个城市,到今天所代表的也早已不止是一个物理场所,而更像是一种心理暗示。它让人在朝九晚五的生活漩涡中看到一个出口,任何时候,带有这三字标签的人坐在一起,多元化的经验分享和启发式的谈话就蓄势待发。与其说706是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不如说它在追问人们生活的意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追问就是706。

联合传播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人工智能》读书笔记2:AI时代该学什么?我们很难准确列举,AI时代到底该学什么才不会被机器取代,但我们大致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个基本的思路: 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技能,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来完成;反之,那些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例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和jvzquC41yy}/lrfpuj{/exr1r1gbgm6822>b7=
1.包刚升:AI时代,中国教育需要一场真正的改革中国大学辩论我们活在世界上,不光要关心自己的事情,至少还应该关心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有效参与公共事务的前提,是我们应该懂得如何有效开会。 教育内卷背后有许多错误的认知 第一财经:AI时代大家都知道要创新,但是我观察下来,很多家长,包括高学历家长都被内卷裹挟,让孩子把大量时间放在课外补习、反复刷题上,还是应试教育那套jvzquC41pg}t0|npc0ipo7hp1q532;:/323298iqe/ooh~jcp{=55:79;0yivvq
2.教育圆桌派AI时代,如何学习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们特邀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AI 时代,如何学习”这个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AI时代,人的学习将进入超级学习阶段 主持人:AI对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是什么?未来应如何调整教育体系以适应AI时代的发展? 倪闽景:AI时代,人的学习将进入超级学习阶段,有五个基本特征:一是在学习生物基础方面,学习jvzq<84yyy4k{k3ep1xnvƒhi1z}z1€zy1814=551v814=552;e33:6386>677mvon
3.AI时代,普通人该学什么?我基本同意他的观点,但想补充一点:虽然AI可能替代大部分编程工作,但如果我们想利用AI开发专业应用,仍然需要掌握一些编程之外的基础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与AI协作,还能让我们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 AI时代,普通人该学什么? 1. 数据知识:AI的“原材料” jvzquC41yy}/lrfpuj{/exr1r1=17n6f7:=c;?
4.AI时代学什么怎么教?联合国发布最新“能力框架”AI时代学什么、怎么教?联合国发布最新“能力框架” 人工智能(AI)正在迅速改变我们所处的世界,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 为了帮助教育系统跟上步伐,本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最新推出两个能力框架,一个针对学生、一个针对教师。 一、面向学生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jvzquC41zsn{e7lcxvi/ew4kphu03:6213=247mvo
5.AI时代我们如何做家长人工智能(AI)正在为人类所熟悉,AI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革命,更是对我们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重塑。 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做家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佟新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家庭变迁给学校和家庭教育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jvzquC41yy}/ew|qogt/exr0ep532;91275278>;8:81;B3jvor
6.对谈北大教授:AI时代,孩子如何不被淘汰?北京大学新浪财经那么今天晚上7点,我们为大家诚挚邀请了北大陈立翰教授,站在前沿脑科学角度,破局AI时代的学习焦虑: 直播主题: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浪潮下的学习焦虑 直播大纲: 1. 时代巨变: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教育的冲击 2. 学习挑战:我们要学会什么、该怎么学? 3. 认知策略:知识的层次和大脑“压缩” 4. 应对方式:数智“焦虑”与家庭亲子关系 5. 个性化学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xo872453236671fud/rr|wugbz;<:;7>40|mvon
7.与AI共处的时代,人将何为?南方+AI时代,人将何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狂飙猛进,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与AI共处都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不过,随着AI在各种技能上超越人类,创造AI的人类不免有些迷茫:既然自己的创造物都已经超越了自己,那么人存在的意义究竟何在呢?在日益强大的AI面前,人又应该如何审视自己的位置呢? 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5991265d9>83;3
8.读AI未来进行式笔记09职业再造5. 不容易被AI取代 5.1. 要想从容应对AI时代的就业形势,首先应该清楚AI的特点 5.1.1. 然后,我们才能抓紧时间提前增设AI无法接管的工作岗位,为人们提供相应的职业咨询,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从而实现AI时代工作岗位的供需平衡 5.2. AI可能仍然无法完全掌握这些能力 jvzquC41dnuh0lxfp0tfv8q{kpmTgjp1cxuklqg1fkucrqu139:7A926:
9.SamAltman最新对话:当AI已经比人类更聪明,我们该思考什么?AI 时代的反直觉真相:为什么最强大的技术反而最难改变生活? 整理| 陶志远 责编| 王启隆 出品丨AI 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在AI 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奇怪的现象正在发生:技术的进步速度远远超过了它改变世界的速度。为什么会这样?未来,我们到底应该担心什么? jvzquC41dnuh0lxfp0tfv8iSEHQzSM][o5L9tK51ctzjeuj1fgzbkux1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