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红书卖社恐指南,天赚了w,背后是人人都能用的创作法(附教程)

(深度拆解,全文共5234字)

今天拆解的这个账号案例,叫@野生小薯条

废话不多说,直接看结果

65天,就65天

发了134条笔记 只卖1个品 干了5900多单

我给你算笔账:5909单 x 19.9元 = 117,589.1元

也就是说

一个大概率是个人运营的新号,用60多天,硬生生干了接近12万的销售额

这甚至都还只是保守计算

因为小红书销量破万前,数据是实时更新的,现在只会比这个数字更多

你看他最近的销售记录

每天的盘子稳得可怕,稳定卖个一百多单,日销售额两三千块,跟呼吸一样自然

国庆假期更猛,一天能干一万多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兄弟用两个月,给自己整了一台每个月稳定产出三四万利润的印钞机

而且,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账号,我愿称之为2025年下半年虚拟资料赛道的一匹黑马

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选对池塘钓大鱼”

目录:

选品篇:为什么“i人”的钱最好赚

运营篇:流量的密码,你的痛点就是我的选题

人设篇:卖的不是指南,是一个上岸的故事

揭秘篇:17万字指南的工业化生产流程

我的复用手册:普通人如何复制这个模式

01

选品篇:为什么“i人”的钱最好赚

还是那句话,做小红书虚拟电商,选品大于一切

你选的品,决定了你的天花板在哪里

@野生小薯条这个账号,最牛逼的地方,就是选品

他选了一个什么样的赛道

社恐、i人社交、高情商沟通

说白了,就是“如何正常跟人说话”的说明书

这个需求有多大,我随便去搜了一下

你看,全是这种具体到不能再具体的问题

“被人夸了怎么回,才不显得做作”

“别人开恶意玩笑,怎么怼回去”

“聚会上插不上话,怎么办”

这些问题,每一个背后,都是一次真实的社交窘境,都是一次内心的极度消耗

这个赛道,简直就是虚拟资料的完美战场

为什么

痛点足够痛:社交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不是加分项,而是生存项。社交压力带来的内耗,是持续性的精神折磨。用户是带着强烈的求救心态来找解决方案的。只要你的东西看起来能帮到他,他付费的意愿会非常高

人群足够大:现在年轻人,谁不自称“i人”。这已经不是一个小众标签,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用户基数大到你无法想象。而且他们都聚集在小红书这样的平台上,非常精准

解决方案非标:怎么变得会社交,这东西没有标准答案,不像数学题1+1=2。这就给了虚拟资料巨大的发挥空间。

@野生小薯条 这本17w字的指南,就是把一个模糊的感觉,变成了一套可以学习的标准流程

所以你看,这个选品,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踩准了强烈的用户痛点、巨大的用户基数、和非标解决方案这三个点

这个盘子能做多大,就取决于你的执行力了

然后在这个完美的赛道里,他是如何打造一个让用户无法拒绝的产品的呢

1  你的痛,就是我产品的名字

我们先看他卖的是什么

《普通人社会化指南》这个名字,起得太绝了

他没有叫《口才训练手册》或者《高情商沟通技巧》,那些都太术了,太工具化了

“社会化”这三个字,直接打中了i人、社恐人群内心最深处的痛

什么痛

就是感觉自己跟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感觉自己是个异类,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交规则

所以他们需要的,不是学几个说话的技巧,他们需要的是一本能引导他们重新融入这个世界的说明书

“指南”这两个字,就完美地扮演了这个角色

它传递的感觉是:安全、可靠、按步骤操作就行

你看,光是这个名字,就已经完成了一半的销售

他卖的根本不是技巧,他卖的是一种被治愈的希望,一剂能缓解你精神内耗的解药

2  把价值感拉满,让用户感觉赚翻了

我们再看他这个产品的介绍

17万字、六大模块、70节精华课、附赠21份思维导图

这一堆数字砸下来,你什么感觉

是不是感觉,卧槽,这也太值了吧

然后一看价格,¥19.9

一杯奶茶钱,就能买到一本17万字的人生说明书

用户的心理账户,瞬间就被击穿了

他会觉得,这根本不是在消费,这是在投资,而且是一本万利的投资

这种超高价值感的塑造,是所有虚拟产品能够爆单的核心

让用户在下单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

你再看他的店铺,只有一个产品

这种单品爆破的策略,好处是什么

就是把他所有的流量、所有的信任、所有的营销动作,全部都聚焦到了这一个产品上

用户进店,根本不用选

所有信息都在告诉你:这就是我倾尽心血的唯一作品,买它,就对了

这种聚焦,让转化率达到了一个极其恐怖的程度

02

运营篇:流量的密码,你的痛点就是我的选题

产品有了,怎么卖出去

我们来看他的运营数据

开店时长65天 发布笔记134篇

平均下来,一天发2篇笔记

这个执行力,已经超过了90%的同行

很多人做项目,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今天没灵感,不发了

明天没心情,不发了

然后看着别人出单,自己焦虑

咱们做小红书,一定要搞清楚

大力出奇迹,这个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他的笔记内容,也很有章法

不是瞎发,而是围绕着他那本《指南》的核心主题,做矩阵化输出

1  他不是在创作,他是在回答

这个账号的流量密码,简单到只有一个字

你去小红书或者知乎搜一下

“面对恶意如何反击”

“被夸奖时如何回应”

“如何停止讨好型人格”

你会发现,这些问题下面,有成千上万条问答,几十上百万的浏览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些问题,是当代年轻人社交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高频发生的“超级痛点”

而@野生小薯条的所有笔记选题,几乎都是对这些“超级痛点”的直接回应

“想要社交舒服的底层原则”

“成年人的很多邀请其实都是再客气”

“原来克服社恐后的世界是这样的”

他根本不需要冥思苦想去创作内容

他只需要去找到用户最痛的那些问题,然后用他的理论体系,给出一个能引发共鸣的回答

这还是写笔记?这tm是在开病历单

每一篇笔记,都在诊断一种社交病,然后告诉你,他店里的那本指南,就是药方

这种流量的获取方式,极其精准,极其高效

因为他是带着解决方案,直接空降到了最需要帮助的人群面前

2  丑笔记的底层逻辑:精准大于一切

你可能会觉得,他的笔记封面做得好丑,没什么设计感

但为什么能爆

因为他遵循了一个虚拟资料起号的铁律

精准,比美观重要100倍

你必须在这一两秒之内,抓住他的眼球

比如对于社恐这个人群来说,最能抓住他们眼球的,不是什么好看的图片

而是能戳中他们痛点的文字

“关于我为什么写这本社交指南” 这个标题,对于那些正在被社交问题困扰的人来说,吸引力是致命的

这种大字报的形式,虽然丑

但它信息传递的效率是最高的

用户一眼就能看明白,你这个笔记是讲什么的,是不是我需要的,这就够了

3  评论区隐藏销售页

如果说笔记是钩子,把用户吸引过来

他几乎在每一篇笔记下面,都置顶了同一段话

这个操作,真的绝了

用户的浏览路径是什么

这个页面包含了:我是谁、我经历了什么、我做了什么、我能为你提供什么

整个逻辑非常清晰,信任感到位,价值主张也到位

用户看完,购买的欲望就会被瞬间激发

文案最后再挂上商品链接,用户点击就能直接下单

整个转化路径,极度丝滑

这一招,才是高手玩的细节

03

人设篇:卖的不是指南,是一个上岸的故事

1  最强的信任状:我曾经也是你

你看他的签名:“从「不敢开口」到「落落大方」的蜕变”

他没有说自己是什么社交专家

他说,我曾经也不敢开口

这一招太聪明了,瞬间就和所有潜在用户站在了一起

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他是一个从坑里爬出来的幸存者

一个社恐的人,他最相信谁

他不会相信那些天生会社交的“e人”,因为他会觉得,你们不懂我的痛苦

但他会相信一个跟他一样,甚至比他还严重,但最后成功上岸的人

所以,这个账号卖的表面上是一份PDF

实际上,他卖的是一个希望

一个“我也可以像他一样”的希望

2  从自救到渡人

主角(薯条)

曾经遇到了巨大的困难(社恐、内耗)

通过自己的努力(大量学习、实践)

最终战胜了困难(从不敢说到落落大方)

并且获得了宝藏(17万字的指南)

这就让用户在下单的时候,心理负担变得非常小

他会觉得,我不是在消费,我是在为一种希望付费

这个人设的建立,是这个账号能够持续稳定出单的核心中的核心

04

揭秘篇:17万字指南的工业化生产流程

讲到这里,你可能还有一个最大的疑问

他这个17万字的指南,到底是怎么来的

真是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吗

一个人,哪怕他经历再丰富,要在短短两个月内

写出一本逻辑严谨、内容翔实的17万字指南

这现实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项目门槛也太高了,普通人根本玩不了

其实,我想说的是

这恰恰是这个项目,最适合普通人复制的地方

1  你不需要成为专家,你只需要成为优秀的整合者

如果你经常使用AI写作,你应该能看出来一些端倪

逻辑过于工整:段落之间的起承转合,排比、递进,用得非常规范,像教科书一样

书面语和比喻的滥用:比如“把精力与电量留给那些......能互相理解的人(可能很少,但足够珍贵)”、“把社交当成一场大型真人体验游戏,允许自己菜,也允许自己怂”。这些表达非常优美,但不太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口语,更像是经过AI润色后的产物

高度的概括和总结能力:能把复杂的社交场景,提炼成“先评判自己”、“聚焦有效连接”、“捍卫充电时间”这样金句频出的要点,这不就是AI最擅长干的事吗

这足以说明这份17万字的指南

大概率不是他原创的

而是他通过“AI辅助”生成的

当然,我这么说,绝对不是在贬低作者

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才是这个案例最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的地方

并且这个博主把AI调教得非常好,内容逻辑和可读性都很强

他的工作流程,很可能是这样的:

大量搜集:去知乎、豆瓣、B站、油管,甚至是国内外的各种心理学网站,搜集关于社交、沟通、人际关系的高质量文章和视频

整合喂养:把这些搜集来的公开资料,作为“养料”,喂给AI

提炼指令:向AI提出非常具体的需求,比如“帮我总结一下,如何高情商地拒绝别人,要包含哪几个步骤,每个步骤要有什么样的心法和话术案例”

生成优化:AI生成初稿,他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修改、润色、调整,让内容更接地气,更符合小红书用户的阅读习惯

整个过程,他扮演的不是一个“创作者”的角色

而是一个“产品经理”+“总编辑”的角色

他不需要是心理学专家

他只需要知道,用户需要什么,以及去哪里找到这些知识,然后用最高效的方式,把这些知识“组装”成一个产品

2  AI不是魔法,是杠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洗稿吗

不完全是

我认为,这是一种价值再创造

互联网上的知识是海量的,但也是碎片化的

而他做的事情,就是利用AI这个强大的工具,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和“封装”

最后形成一个看起来非常厚重、非常有价值的产品

再用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卖给你

19.9元,买17万字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还附赠思维导图

用户会觉得,太值了

我哪怕只看懂了其中一小部分,解决了我的一个问题,就值回票价了

这就是AI时代,普通人做内容生意的核心逻辑

你的价值,不在于100%原创

而在于你的“信息搜集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产品封装能力”

AI,就是你撬动这些能力的,最强的杠杆

05

我的复用手册:普通人如何复制这个模式

好了,这个案例拆解到这里,基本上底裤都扒干净了

那怎么把他的方法,变成我们自己的

我给你整理了一个可以直接套用的手册

选品公式:目标人群的“身份焦虑” + “具体场景”的解决方案 = 爆款

比如:新手妈妈的辅食制作焦虑 > 《0-3岁辅食百科全书》

比如:职场新人的晋升焦虑 > 《30天升职加薪实战手册》

...你自己去想

内容生产模板:全网搜集(知识)+ AI辅助(整合)+ 个人经验(润色)= 你的专属产品

不要怕AI写的没感情

你要做的,是给AI提供方向和灵魂

运营核心:大力出奇迹 + 矩阵式钩子

选定一个主题,把它拆成100个小问题,每天发1-2篇笔记

坚持两个月,你一定能看到效果

用真诚,击穿用户的心理防线

这个方法,免费,但价值千金

好了,今天就拆到这

这个案例,给我最大的触动,还不是他赚了多少钱

而是他完美地演绎了一个普通人,如何把自己的“伤疤”,变成“铠甲”,再把“铠甲”,变成照亮别人的“灯塔”

我们来复盘一下这个模式

个人痛点 > 深度学习 > 体系化解决方案 > AI辅助产品化 > 共情式营销

这个链条,是完全闭环的

也是我认为,未来几年,最有价值、最能做出壁垒的虚拟产品模式

后台的销售数据,从9月22号到现在,几乎每天都保持着几千块的稳定收入

THE END
0.2025AI培训行业赋能普通人抓住风口白皮书“AI 工具实战经验” 融入课程,教给学员 “如何用推理型 AI 做深度分析”“如何用语音转写 AI 免费生成超长录音逐字稿” 等实用技能; • 作为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受邀嘉宾”,他能第一时间将 “全球 AI 发展趋势”(如 GPT-5 的应用方向、AI 数字人的商业化路径)传递给学员,让普通人也能 “站在行业顶端看jvzquC41yy}/l||0eqs/ew4424;0395;13?34?850unuou
1.人工智能正在像电力一样改变世界• 这让普通人不仅能靠算力收益,还能靠“说服力”赚钱。 第五部分:为什么说“超脑智算”是时代的机会窗口? 5.1 AI产业爆发初期,正是“算力淘金”时代 就像淘金热时期,最稳定赚钱的不是淘金者,而是卖铁锹的人。 超脑智算,就是AI淘金者背后的“铁锹商”。在大模型训练、AIGC爆发的今天,算力的需求只增不减jvzquC41vgii0lmkpc4dqv4ctvodnnx142862@54146379<243<:69670jznn
2.AI的黄金时代:普通人如何捕捉人工智能投资风口?从数学理论的底层重构到机器人技能的惊艳亮相,从智能驾驶的民生体验到语料基础设施的创新突破,人工智能(AI)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意味着什么? 人工智能大潮蕴藏着巨大的投资红利,同时又具备“技术性、波动大、难把握”等特点,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参与其中? 或许,投资相关的指数型产品,是普通人分享人工智能时代红利的不错选择jvzq<84yyy4e|ƒv0eqs/ew4hkpgoen4732:87:70jvsm
3.普通人也能玩AI!字节“扣子”平台手把手教程,附普通人的AI时代字节“扣子”平台手把手教程,附普通人的AI时代机会指南 有很多小伙伴留言问:最近很火的AI工具Coze(扣子)到底是什么?有啥用? 今天我带你详细聊聊。 一、Coze 扣子是什么? Coze扣子是字节推出的,一个能让普通人轻松开发AI 应用的平台。 简单来说,我们以前开发 AI 应用,那得是专业程序员,又是写代码,又是调试jvzquC41dnuh0lxfp0tfv8~cpi€iqwldnqm0c{ykenk0fnyckny03=>;43693
4.陈平原:迎向AI时代我们如何应变访谈当ChatGPT、DeepSeek等AI技术接连引发全球关注,一个新的时代命题无法逃避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人类该如何与AI共处?教育在技术浪潮中是否会失序?与科技相对距离较远的文学教育该如何面对时代的更迭?普通人的创造力空间又将被压缩至何种程度? 带着这些纠缠难解的疑问,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河南大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785;395d69:279352>;76;>/j}rn
5.转:木头姐最新访谈:AI是史上最大颠覆,未来5年改变一切!新一轮技人类将不再编写代码,「Vibe Coding」将让每个人都能通过自然语言创造应用,引爆新一轮的创造力革命。 传统巨头并非高枕无忧,即使是苹果这样的公司,也可能因未能抓住 AI 的核心而面临颠覆。 那么,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普通人应如何自处?机会究竟在哪里?如果你只有 1000 美元,应该投向何方? jvzquC41zwkrk~3eqo525<9;67;3288685923:>
6.【必收藏】AI产品经理到底做什么?90%的人都误解了这个高薪职业🔍 对比一:AI PM vs 传统PM,差在哪? 📌关键区别: 传统PM关注“怎么做出来”, AI PM关注“怎么让它越用越好”。 🔍 对比二:AI PM vs 算法工程师,谁主导? 很多人以为: “算法工程师决定AI能做什么,AI PM只能提需求。” 错! 在真正高效的团队中,AI PM是项目的第一责任人。 jvzquC41dnuh0lxfp0tfv87623e97<<58;70c{ykenk0fnyckny03>7;26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