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社科领域重要动态(月日—月日)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人物辞典》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7月15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与中央编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人物辞典》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魏海生,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杨冬权,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海良,原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湖北省社科联主席赵凌云等出席会议。来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湖北大学、嘉兴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光明日报社、中央编译出版社等机构和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据悉,《辞典》收录了从1899年《大同学》出现马克思、恩格斯的中译名,到1927年7月大革命结束这一时期出版的250余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原始著述里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相关的人物1952位,是国内第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人物词典。

2.湖北省社科联召开湖北思想库学术创新项目推进会

近日,省社科联组织召开湖北思想库学术创新项目推进会。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爱国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卫桥,二级巡视员陈芳出席会议。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湖北省经济学会会长、教授邹德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庄佳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教授陈兴贵,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段春娥,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娇楠,分别围绕6个项目做了研究进展报告。刘爱国强调,推进湖北思想库学术创新项目研究,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要拓展理论视野,深刻领会并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要聚焦观点提炼,将调研感性认知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要彰显湖北特质,着力提炼具有鲜明湖北标识的发展经验与荆楚特色,形成可识别、可推广的“湖北答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张建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李佃来分别对有关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点评。

3.“沿着铁路评湖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武汉启动

7月17日下午,“沿着铁路评湖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汉口火车站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湖北省委网信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社科联、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活动以铁路为纽带,聚焦沿线城市发展新貌,深入挖掘湖北发展故事,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和抗疫精神,通过多元视角“评”述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本次活动的目的地黄冈,既是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的重要功能区,也是弘扬大别山精神、打造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后续宣传将沿铁轨延伸,生动展现“轨道上的湖北”如何加速驶向新时代。

4.武汉超大城市治理研究院揭牌

7月14日,新时代超大城市治理与“十五五”发展前瞻学术研讨会暨武汉超大城市治理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江汉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江汉大学党委书记覃道明,武汉市委副秘书长殷玉梅,武汉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市社科联主席吴天勇,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樊志宏为武汉超大城市治理研究院揭牌。谢礼立、刘士林、柯乾锋、宋英华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韧性城市建设与智能防灾”“未来城市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思考”“AI城市治理思考与实践”“新时代超大城市治理——基础设施与风险防范科技的科学思考”等议题作主题报告。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共聚一堂,聚焦“新时代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一主题,前瞻谋划“十五五”时期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二、署名文章

1.《光明日报》刊发陈锋署名文章《晚清的杂税杂捐与国计民生》

《光明日报》7月14日刊发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经济与社会史研究所所长陈锋署名文章《晚清的杂税杂捐与国计民生》提到,遵循由财政到经济、社会的研究路径,体现出制度史研究的宏阔视野。税收—理财—财政,既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又关涉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晚清杂税杂捐的研究,从本来意义上讲,是对财政制度的研究,但又不能就财政而论财政,所以,在王燕的专著《纾困抑或危局:晚清杂税杂捐研究》中,有“杂捐与新政:警察系统与新式学堂的创建”及“苛捐杂税与民变:晚清社会的动荡”专章,并在其他章节中对晚清的时局及社会经济背景多有论列。而“杂税杂捐与财政变革:晚清地方财政的初步形成”一章的设置,以及“渊源与流变:清代前期的杂税与财政”与“余论:民国苛捐杂税的泛滥及阶段性废止”,又表现出王燕对晚清财政近代转型的强烈关怀,以及长时段溯源寻流的旨归,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研究路径或视角选择。

2.《光明日报》刊发宋海超、彭蛟署名文章《全球遗产保护,中国这样做》

《光明日报》7月15日刊发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宋海超、武汉大学世界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彭蛟署名文章《全球遗产保护,中国这样做》提到,此次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关键拼图。事实上,我国还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见证。从聚焦单体建筑拓展至系统传承,我国遗产保护的整体性理念不断深化。申遗的核心目的是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与传承。回顾近些年遗产保护事业,我国一方面在制度探索与技术创新上双轨并进,形成了具有全球示范价值的遗产保护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世界遗产”走向“身边遗产”,助力文化惠民与社区发展。我国积极在丝绸之路等跨国项目探索联合申报、联合管理机制,有效推进了跨国协同。微生物矿化加固技术,成功修复夯土遗址裂缝,并在国际项目应用。数字化创新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卫星影像守护着柬埔寨吴哥窟。通过规则共商、技术共享,我国正在构建一种全球遗产保护的协同治理模式。

3.《光明日报》刊发郭涛署名文章《从交通地理角度看“昆仑石刻”》

《光明日报》7月16日刊发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郭涛署名文章《从交通地理角度看“昆仑石刻”》提到,青海扎陵湖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的石刻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一个月来大家在文字、文本、历日和石刻的地质、地理、气候环境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争鸣可谓异彩纷呈。文章称,先秦秦汉时期该地的族群活动和青海地区的交通状况,石刻所反映的是张骞通西域开辟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以前“羌中道”的交通意义。石刻所在地虽远在秦国疆域千里之外,但并非可望不可即。与张骞出使西域道路被匈奴隔绝不同的是,由于“羌中道”的畅通,五大夫翳等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来自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皇帝使命、故事和知识的引导,以及使者们的探索精神,最终保证了出使任务的完成,《里耶秦简》中“琅琊献昆仑五杏药”不知是否为这一事件的后续。总之,该石刻的发现丰富了羌中道的历史与路线,突显了其在早期中西交流中的意义。

4.《经济日报》刊发汪滨署名文章《捍卫台湾光复的抗战胜利成果》

《经济日报》7月17日刊发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滨署名文章《捍卫台湾光复的抗战胜利成果》提到,台湾光复构成了当代中国主权和版图的基本样貌。台湾光复是战后世界及亚洲国际秩序的标志。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彻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台湾光复是全体中华儿女面对日本共同抗战、以铮铮铁骨铸就的胜利成果和历史荣耀。两岸同胞要共同铭记抗战历史,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胜利成果,坚守民族大义,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共促祖国统一,共同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

5.《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王战、伍昌力署名文章《区域国别学为国际发展提供“他者视角”》

《中国社会科学报》7月17日刊发天津大学全球南方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王战,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伍昌力署名文章《区域国别学为国际发展提供“他者视角”》提到,长期以来,国际发展合作往往基于西方经验进行项目选择,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区域国别学的推进为传统国际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即一种“他者视角”。因此,在当前国际发展格局不断演变的背景下,如何在国际发展合作实践中有效融入区域国别学的理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观点如下:一是对国际发展理念的再造;二是对国际发展路径的深化与拓展;三是对中非合作的启示。

6.《湖北日报》刊发郝国庆署名文章《打造担当作为的升级版》

《湖北日报》7月15日刊发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教授、湖北省委党校教育长郝国庆署名文章《打造担当作为的升级版》提到,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湖北加快建成支点,使命光荣,目标明确,关键在于行动,需要锚定“高”的标准,保持“进”的态势,激发“创”的活力,锤炼“硬”的作风,打造担当作为的升级版。进一步担当作为,需要扬长补短,需要增强自觉动力,有效转化责任压力,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文章主要观点如下:一是要以使命和责任进一步增强担当作为的自觉动力;二是要以目标与比拼进一步强化担当作为的责任压力;三是要以改革和开放进一步激发担当作为的创新活力。

三、社科简讯

1.第六届全国大学语文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

7月12日至13日,由湖北、浙江、陕西、福建、江苏五省大学语文研究会联合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与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大学语文论坛举行。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华科大,围绕“人工智能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主题,共探大学语文教育发展新路径。分论坛设置五大议题,包括“一流课程建设与AI赋能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新文科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之关系”“AI时代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新探索”“大学语文教学优秀案例研究”,与会代表就相关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共谋大学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2.《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研讨会在武汉举办

7月13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编重大问题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幕,来自全国各大高校、期刊界、出版界、科研机构以及实务部门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议题展开研讨,为法典草案的修改完善提供参考借鉴与智力支持。会议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承办。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以“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重点问题”为题作报告。

3.第十六届创新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

7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科学报社、武汉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创新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20多家高校、研究机构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中国科学报社编委会主任、原党委书记刘峰松,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倪红卫,湖北省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马贵兵,湖北省农科院副院长梅书棋,武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国胜等出席论坛。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张启发作了题为《健康治理全谷物行动绿色营养超级稻》的专题报告。

4.2025年学灯论坛·健锐峰会在中南民族大学顺利召开

7月12至13日,由学灯论坛、中南民族大学主办,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北省文艺评论基地(中南民族大学)和长江艺术研究院(湖北省文旅厅与中南民族大学共建)联合承办的学灯论坛·健锐峰会在中南民族大学顺利召开。本届论坛以“‘水流不盈’: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文艺术的世界视野”为题,开设主题论坛、圆桌讨论会等交流平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盛会。

5.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治理与产业创新交流会在武汉工程大学召开

7月13日,“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治理与产业创新交流会”在武汉工程大学召开。大会以“智权共生 创见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交叉领域的前沿议题,汇聚了来自全国的政府部门、知名高校、行业协会及领军企业的100余位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本次会议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律师协会、武汉市律师协会、武汉工程大学联合主办,为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产业生态的时代浪潮下,凝聚智慧共识,为知识产权治理提供新思路,为产业创新注入新动能。

刘爱国赴湖北中医药大学调研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湖北省社科联举办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

THE END
0.[AI书籍分享]<AI时代,学什么,怎么学和渊>本书是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生物学博士,和渊老师,现就职于人大附中, 是一名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 她之前已经写过几本关于教育类的书籍,而这本书,则是她针对当前,AI时代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她一线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文中提到了AI时代,我们需要具备的八大能力,很值得我们思考。 jvzquC41dnuh0lxfp0tfv8npvgx`rnsi1cxuklqg1fkucrqu13:32A9:25
1.《AI时代,家长如何教,孩子如何学》(和渊)简介书评作者:和渊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08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55.10 定价 ¥69.80 电子书价 ¥34.90 配送至 北京市东城区 运费6元,满49元包邮 服务 由“当当”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分册名 AI时代 家长如何教 孩子如何学AI时代 学什么 怎么学 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B>569=60qyon
2.2024年度中国教育新闻网“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书目公布《教育新语:人工智能时代教什么,怎么学》 [美]萨尔曼·可汗 著 万海鹏 王琦 译 中信出版集团 专家推荐语:在科技浪潮汹涌的当下,人工智能(AI)近年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它正改变并将持续改变我们对于学习、工作以及人类使命等所有问题的看法。《教育新语》的作者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通过分享试用chatjvzq<84o0lc0ls1toz{ep4zy{5x||142862:4v42862:55a4723;>39:8/j}rn
3.AI提问实现学习弯道超车!如何使用AI加速学习?人工智能AI 已经带来学习方式的改变,降低了我们学习知识的难度,加快了我们解决问题的速度。 本文介绍如何通过 AI 工具,通过直接对大模型、对 Agent、对文档、对知识库提问的方式,快速学习知识快速解决问题等。 本文还提到了当前 AI 工具局限性和 AI 时代提问的重要性的讨论。 jvzquC41zkk/kwkqs0io1jwvkerf1nj6eejf5=je6c6gdli4fe69;<
4.AI时代,家长如何教,孩子如何学(豆瓣)和渊 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师从颜宁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人大附中STEM项目负责人,曾担任人大附中校长助理、2017-2020年级领导小组副组长。 目录 ······ 前言 第1章 孩子数学跟不上,如何用AI预习 001 一、前测定位:通过AI生成前测题,发现孩子尚未理解的地方 004 二、思维导航:用AI给孩子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9:92<731
5.《AI时代,学什么,怎么学和渊人民邮电出版社解读AI时代学习法当当佳倪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AI时代,学什么,怎么学 和渊 人民邮电出版社 解读AI时代学习法 掌握未来核心竞争力 不被淘汰 正版书籍》。最新《AI时代,学什么,怎么学 和渊 人民邮电出版社 解读AI时代学习法 掌握未来核心竞争力 不被淘汰 正版书籍》简介、书评、试读、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8:8?27<70jvsm
6.AI时代的写作和阅读AI时代的写作和阅读 文/陈胜乐 枝江是一片文学的沃土,是文学的大市。我最近正在阅读作家张同《嫁接草木的人》《孤洲心语》》、朱朝敏《起于乔木》《黑狗曾来过》、蒋杏《南宋王朝》、李鲁平《武汉传》、郭黛萍《归群之雁》、张有德《多情的土地》,他们写出了一本本很好的书,让我们的时光赏心悦目,这是一件十jvzquC41pg}t0qzdgkjbku~0pgz0rl4ea5>97;520jznn
7.AI时代,人文如何避开知识的陷阱?理论评论即是说,AI的日新月异使得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有一个基本的向度却是亘古不变、一以贯之的,那就是“心”之归属或“道”之所向。如果站在人文的视野看这样一个加速转型的时代,那么我们最动情的表达应该如是说:“我心依旧。”这四个十分抢眼的字一度作为《泰坦尼克号》主题曲被反复吟唱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7856275d699255352=:5;6?/j}rn
8.评《教育新语:人工智能时代教什么,怎么学》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教育生态。萨尔曼·可汗的《教育新语:人工智能时代教什么,怎么学》(以下简称《教育新语》)(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出版)立足全球视野,系统探讨了AI技术如何赋能教育教学创新,为教育者、家长和政策制定者 机构: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 领域: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计算机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Lqwxocu4Ctvodnn4HZLP32;:39282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