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钟搞定一首歌,全面入侵词曲唱,未来音乐人恐靠品味取胜

◎ 在持积极拥抱态度的业内人士看来,AI将极大地拉低音乐从想法到成品的技术门槛,未来个人仅凭自己的音乐品味也能成为创作者。

每经记者|李孟林    每经编辑|兰素英

“我在Computex大会上,我会让你最喜欢我,yeah,和我一起唱唱唱,我最喜欢英伟达,”5月29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一场活动上随口编了几句歌词,AI几秒钟就完成了谱曲和演唱,黄仁勋带着几千名观众一起唱起了卡拉OK。

长久以来,创造性活动被普遍认为是最难以被AI取代的工种,但在规模巨大的AI大模型的“暴力”训练之下,人类创作活动似乎也能被大量数据分解和重构,“灵感”“创造力”这些词汇被揭去了神秘的面纱。

自ChatGPT彻底点燃生成式AI的大火之后,音乐领域也在加速进化。从歌词创作、作曲,到编排和演唱,AI 已经渗透到音乐生产的各个环节。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的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在游戏和视频配乐等领域,AI音乐已经开始占据一席之地,有公司利用AI一年可节省高达20万成本。

当技术门槛逐渐降低,普通人也开始尝试用音乐挣流量钱。在B站上,Up主们趁着AI孙燕姿的热度,脑洞大开,训练出各种AI翻唱;在Youtube网站上,有博主通过AI生成的音乐配上AI插图,一年的广告分成最高可达10万美元。

Midjourney已经开始冲击原画师行业,同为创意工作者的音乐人是否也会陷入焦虑?

在持积极拥抱态度的业内人士看来,AI将极大地拉低音乐从想法到成品的技术门槛,未来个人仅凭自己的音乐品味也能成为创作者。

“做元宇宙的时候,我们需要大量的背景音乐和游戏配乐,比如一个窗口弹出来,就需要一个配乐。这种配乐的要求不高,但是没有又不行,AI音乐特别适合把这些空白都填上。”香料SPIICE乐队主创,同时也是元宇宙创业者的陈陈陈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我们不可能专门招一个人来做配乐,因为这是一个走量的东西,自己做成本就太高了。”

谈及AI音乐技术对公司的影响,陈陈陈表示,“(AI)在成本和效率上提升挺多,可以少招很多人。招一个做音乐的人,你还得买个各种各样的设备,这套设备估计要10万,再加上人工(工资),差不多可以省20万吧。”

陈陈陈创立的“OXYZ3轴厂”致力于打造面向音乐人的元宇宙虚拟世界,但公司很多同事其实并不会做音乐,他们只需要挑选合适的AI生成音乐,然后放到虚拟世界去就行了。

回顾音乐的发展史,录音技术让音乐聆听摆脱了现场表演的时空束缚,合成器和鼓机的出现替代了真人演奏,网络下载则彻底击垮了传统唱片业的商业模式。AI技术的迅速进化,让音乐产业再一次面临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谓的“创造性破坏”时刻,其颠覆性影响已经初现端倪。

商用音乐对个性化表达的要求不高,但对于版权成本和制作成本却十分敏感,因此成为了AI音乐落地的首批场景,一批提供合规AI音乐的公司也应运而生。

“传统的游戏配乐流程很复杂,一般先是策划和美术等部门把需求对齐,再请制作人去作曲,然后再编曲、混音,最后再审核,过程中不停地修改,成本很高。”成都潜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行者AI)音乐产品负责人杨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而AI技术可以从需求快速生成demo(音乐小样),确定方向后再细化,省去了不少中间环节。”

据杨杰介绍,行者AI运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方式训练出不同风格、不同应用场景的音乐生成模型,初衷就是为了满足游戏客户在生产和营销过程中的音乐版权诉求,后来发现广告、自媒体、甚至电视剧综艺等更广泛的客群也有需求。

新技术不仅在企业层面带来了高效益,更拉低了音乐创作的门槛,让普通人也能够参与其中,甚至变现。

在Youtube上,有一类被称为Lofi(低保真)的音乐视频流量奇高,因为其结构简单,节奏舒缓放松,配上白噪音的背景音,特别适合工作学习时的长时间聆听。Lofi音乐类的顶流博主Lofi Girl,单凭播放量的广告分成就可以年赚百万美元。

当前,在AI工具的帮助下,就算是不懂音乐的普通人也开始下场“捞金”。

Youtube频道meloChill 5个月前才开始上传Lofi音乐,如今已经积攒了2000多个粉丝。据财经视频博主MrTurner分析,meloChill的音乐是用AI音乐软件Mubert生成的,再配上Midjourney生成的图像做视频封面,一首歌可能在10分钟就完成了。他推算,按照meloChill目前的发展态势,一年最少可以赚1万美元,最高可以赚10万美元。

同一时期,B站Up主“Eternity丨L”从4月15日开始上传AI孙燕姿翻唱周杰伦、林俊杰等人歌曲的视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该博主的27个此类视频播放量合计约700万。据某MCN机构从业人员透露,目前B站的激励计划可以给到千次播放量0.3元至0.4元。以此计算,这名博主靠AI孙燕姿视频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赚到了2100元至2800元。

面对AI孙燕姿的爆火,孙燕姿本人近日发文回应称,人类一直相信思想或观点是机器无法复制的,但AI已经开始威胁到法律、医学和会计等行业,AI合成翻唱虽然现在有瑕疵,但也将很快被克服。

“讽刺的是,人类无法超越它已指日可待。”孙燕姿对AI的态度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并表示“思想纯净,做自己,已然足够”。

当ChatGPT爆火之后,有人套用刘慈欣在《三体》中的概念,称面对AI的态度可以大致分为无限拥抱的“降临派”,持AI解放人类生产力的“拯救派”,以及怀疑担忧的“幸存派”。其实,《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多名音乐人士对待AI技术的态度也有明显的分化。

从业超20年的著名音乐制作人、成都乐链科技CEO刘思齐自言是对技术持拥抱态度的那一派。他认为,现在普通人利用大模型也可以生成“50%到60%水平”的作品,而不需要学“do re mi”或者学写歌词,因此非常期待AI音乐能取代现在的爆款“垃圾”。

“AI做出来的音乐,至少是在水准线以上的。你目前在短视频平台听到的音乐,难道不比AI音乐垃圾吗?” 刘思齐表示,“平台要流量,所有东西都要爆款,一首爆款歌出来之后,马上就有一百首歌拷贝出来了,只不过改几个音,不算抄袭就行了。”

在刘思齐看来,流量逻辑下只有1%到2%的头部能挣钱,中腰部以下全是“一地鸡毛”,AI音乐能够冲击这种过度中心化的局面。

陈陈陈兼具音乐人和创业者两重身份,对待AI技术的态度相对复杂一些。早在2021年,香料SPIICE乐队就曾和微软分拆出来的人工智能业务“小冰”合作过歌曲创作。回忆起那次创作经历,陈陈陈坦言从小冰完成的工作只是音乐创作最开始的“动机”(motif)阶段,无法按照音乐人的反馈完成后续的工作。

尽管如此,陈陈陈看好AI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假如AI给我30个动机,我预览完选定一个之后,AI再在这个基础上延展,再给30个,如此直到一首歌做完。这样的话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不会做音乐的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品味来做歌。”陈陈陈说道。

随着音乐从最初的“想法”到最后的“呈现”过程中的技术环节逐渐被AI工具完成,音乐人的创造性将更多体现在灵感和想法上,技术的重心也变成了AI工具的熟练调用,从而实现按“品味”写歌。这种对AI的“拯救派”看法,已经部分成为现实。

“音乐创作人既是数据喂养者,提供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又是模型调教者,在模型不断训练中优化算法。”行者AI的杨杰在谈到公司音乐产品的创作过程时表示,“此外,我们利用这些技术帮助音乐家、音乐制作人员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也为音乐产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让创作者能够更加关注创意,释放创造力。”

刘思齐同样认为,在未来的音乐行业里,人与AI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在AI音乐里面,创作者告别工具人的角色,让AI算法成为想法落地的辅助,他真正贡献的其实是提示词(prompt),版权分配是对这种更高维度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励。”刘思齐表示。

读者热线:4008890008

华润双鹤:产品“赛洛多辛胶囊”取得注册证

星宇股份:累计回购约60万股,占比0.2117%

广告热线  北京: 010-57613265, 上海: 021-61283008, 广州: 020-84201861, 深圳: 0755-83520159, 成都: 028-86512112

THE END
0.AI时代,文学“破圈”何去何从6月20日,第三十届北京图博会“中国作家馆”江苏主宾省的活动之一“AI时代的文学期刊”研讨会召开。诗人欧阳江河、《十月》主编陈东捷、《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雨花》副主编育邦等共同探讨“AI时代,文学破圈何去何从”等热点话题。 20多年前,文学期刊和作家面临着互联网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今日能够充当“jvzquC41jdxc0qjdpg}t0ls1rcj0rjugt1i04976295148hqpvkovh7575>50qyon
1.人工智能改变生活征文范文在新时代中,AI更是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更多爱的元素。有智能机器人与孩子共度快乐时光,有AI帮助寻找走失儿童,还有手术台上人工智能给患者带去生的希望……在新时代里,人工智能已不再是冰冷的机器,它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美好回忆,更是我们人类的得力助手。新时代,让我们与AI一起创造爱。 jvzquC41o0xvk€jp0eun1ƒmgpi}fp8<6597227mvon
2.AI时代的网络文学创作何去何从?听听专家这么说→当AI写诗、AI写剧本、AI写小说一次次“惊艳”读者,文学创作者还有没有生存空间,他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7月26日,在2025网行者大会分论坛——“网络文学创作生态与商业模式”现场,宝树、吴荻秋思、小桥老树、九鹭非香等国内网络文学名家和评论家齐聚南岸,围绕“网络文学创作生态与商业模式”展开激烈讨论。AI时代下jvzq<84esy~og€x0pgz0K}jo13719;>0cuvy
3.AI时代,我们如何做教师未来的教师将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权威,那么如何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合格教师? “AI正在重新定义教育和教师。我们亟须构建与之匹配的教育理念、体系与范式,这既是挑战,更是百年未有之机遇。唯有把握这一历史进程,才能推动教育真正走向现代化。”日前,在民进中央主办的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2025·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上,中国教育科jvzquC41yy}/os3qti4dp8}ynn5nl‚|142862B4v42862B69a4?:5<=0jvs
4.华南理工大学“人工智能+”时代下计算机软件类人才的培养何去何从高校关键领域软件人才培养的意见》《广东省工业软件人才培养专项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提高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软件人才培养质量,广东省本科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省软工教指委”)于2024年3月24日下午在暨南大学组织广东省相关高校和企业召开“‘人工智能+’时代下计算机软件类人才的培养何去何从?”特别jvzquC41yy}30|hwv0kew7hp1j{bppmcp1814=4263>0eB<;3c;54=541rghg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