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生活的便捷应用到工业生产的智能升级,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世界。教育领域,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阵地,也无可避免地被卷入这场变革的洪流之中。如何在AI时代找准教育的方向,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成为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近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朱全民做客宝安图书馆“师者说”,以《AI时代教育何为?》为主题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现场以及线上两千余名家长聆听了讲座。
“师者说”活动由宝安图书馆主办、教育大事协办,在“探校记”官方平台及宝图小鹅通平台进行全程直播,错过活动的朋友可以在“探校记”视频号中观看直播回放。大事君也为粉丝朋友们整理了这场干货满满的讲座的文字版,分享给大家。
让我们来听听,AI时代下,朱全民校长是如何利用AI技术赋能教学实践的,老师、家长们又该如何拥抱AI,转变育人观念。
以下内容整理自朱全民的讲座,内容有删减:
线上线下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在AI深度融入学习和生活的当下,我们常探讨如何有效利用AI工具,以及如何看待AI的价值。然而,更为关键的问题是,面对快速迭代的技术,我们中学生应培养哪些不可替代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立足?
今天,结合学校AI教学实践和对未来人才需求的观察,我想与朋友们共同探讨:AI时代教育何为?我的分享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第一个方面是AI时代学生何为?第二个方面则是AI时代学校何为?
AI正重塑教育版图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AI时代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就在9月18日,OpenAI与Gemini在ICPC 2025(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全球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学生编程竞赛)中双双斩获金牌,前者5小时解决全部12题超越人类冠军,后者攻克10题位列第二,AI首次在顶级编程竞赛中展现碾压级推理能力。
在这场比赛的人类团队方面,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参赛队伍排名第 1,解决了 11 个问题。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参赛队伍分别排名 2、4、5、9。
另外,7月22日,谷歌DeepMind也在奥数比赛上夺金了,得到IMO官方认证。新模型Gemini Deep Think仅用自然语言,在4.5小时攻克了5题,拿下35分。这次,具体解题过程也一并公开了。包括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顶级智力游戏,AI的水平也远超人类。
AI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多的挑战,那么,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呢?8月26日,MIT官宣!全球首个AI驱动学习平台上线,12700+课程免费学,意味着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在线上享受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学资源。
该平台一次性汇聚了包括MIT OpenCourseWare(全球免费开放课程)、MITx 及 edX 线上课程、xPRO 项目实践型课程、Sloan 高管教育课程以及各学院的内部项目案例、讲座视频、播客与学术论文等资源。
AI已从技术工具升级为教育革新的核心驱动力,重塑各行业版图的同时,对人才能力结构提出全新要求。
学校教育也面临着双重命题:既是 “人工智能 +” 行动推进下的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理念转型、模式重构的系统性挑战。
AI时代
学生究竟该具备怎样的能力?
传统时代的人才观,涵盖了知识任务及其能力、技能深度,以及规则的制定和精神教育等各个方面。相较于AI时代,我们在人才的观念、需求及属性,乃至其素养方面,已然存在显著差异。
在AI时代,尤其是对于创新人才而言,其核心素养在于是否具备批判精神,在于其思维是不是具有可成长性,而非一成不变的逻辑框架。此外,我们还需关注其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这包括沟通与共情能力、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人机协作能力。
再者,我们对伦理与价值观的塑造也至关重要。随着AI时代的来临,我们必须思考:是利用AI为人类服务,还是利用AI从事不良行为,甚至走向极端?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所以,在这一要求和背景下,我们的学生究竟该具备怎样的能力?
“不被 AI 替代” 的独立思考与批判能力
AI能够迅速生成答案,整理信息,但它无法像人类一样,对信息进行深度辨析和逻辑重构。
在AI辅助写作议论文时,我们会发现,同样使用AI收集素材,有的同学直接复制AI生成的段落,导致文章缺乏逻辑性;而有的同学则会先判断素材与论点的契合度,再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甚至反驳AI给出的论点,后者正是具备了批判思考的能力。
未来,能够对AI输出的信息进行挑错、补漏和重构,能够独立解决AI无法应对的复杂问题,将成为我们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驾驭 AI”的技术理解与应用能力
这并非要求所有人都成为AI工程师,而是希望大家掌握与AI协作的基础能力,了解AI的优势与局限,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AI工具,甚至进行简单的调整。
例如,在使用AI整理历史知识点时,学生应能主动提出要求,让AI重点突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而不是被动接受泛泛的内容;在机器人社团活动中,学生应能根据任务需求调整AI传感器的参数,使机器臂更精准地完成动作。
“超越数据”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AI的核心在于从数据中学习。它擅长重复已有的模式,却难以突破框架,创造新价值。而人类的创新能力,恰恰体现在从无到有的突破和落地实践的行动力上。
我们新校区搬迁的时候,“AI+校园设计”项目中,就有同学提出用AI分析课间人流,优化走廊布局。这说明创新不是空想,而是结合现实需求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积累。
温暖人心”的共情与协作能力
AI能够精准分析人的行为数据,但无法理解人的情感。它能高效处理信息,却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深度的协作。
高二一位同学在暑假时利用AI为爷爷奶奶制作了记忆相册。AI能够修复老照片的画面,却无法体会老人看到旧照片时的感动,也无法替代这位同学陪伴老人聊天、记录照片背后故事的过程。这种理解他人情感、给予温暖陪伴的共情能力,是AI永远的短板。
在学习过程中,协作能力同样至关重要。有人擅长数据分析,有人则擅长整理报告。只有大家相互配合,彼此倾听对方的想法,才能完成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未来,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善于合作的人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
“终身成长”的自主学习与适应能力
有些同学发现AI口语软件能帮助纠正发音,于是主动制定了每天用AI学习15分钟口语的计划,并定期复盘错误与学习进度;另一些同学对AI算法感兴趣,便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基础算法科普视频,并使用简单的编程工具进行实践。
这种发现需求、自主规划学习、持续调整方法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应对未来变化的关键。
不是要与 AI 竞争
而是要与 AI 协作
为了培养学生这5种能力,学校应采取哪些措施呢?接下来,我将结合深北莫附中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利用AI技术有效培养学生的未来实现能力。
第一,借助AI革新教学手段,从知识传授走向思维培养。
比如学校利用AI“教学评分析”系统,动态推荐学习内容,减少重复低效学习;开设AI自习室,让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通过AI诊断等提升学习效率;学校利用AI打造虚实结合的实践场景,建设高端实验室开展项目式学习。建设数学可视化实验室,形成独特数学文化,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第二,重塑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而是资源的构建者,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促进者,品质的培养者。
通过“二阶导学三域贯通”的课堂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初级导学案进行自学,再通过二级导学案,由老师精讲、学生精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并提升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第三,利用AI工具,由“大水漫灌” 走向“精准滴灌”。
有了AI精准的数据会分析,对教师来说,能够快速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学生们难点和易错点,帮助教师从“经验教学”转向“数据驱动教学”。对学生来说,学完考完就能很快知道自己哪里掌握得不牢固,让接下来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
第四,开展问题研究,从“三问导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引导学生以问题为驱动,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反问:第一问,明确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知识,以及还有什么知识尚未掌握;第二问,检验对所学知识和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原理的理解情况;第三问,则是反思所学知识能否扩展,能否提出新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引导学生开展问题研究,重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因为在AI时代,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底层逻辑。
比如我们学校开设了众多AI相关课程,机器人课程、AI围棋、AI象棋以及AI科学实验等等。尤其是AI自行车项目——25台AI自行车,系统能够分析骑车学生消耗的能量,同时还能发电,点亮“深北莫之星”。
我们还采用了双导师制,聘请了大学教授和博士,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引。学生可以参与到大学教授的研究课题中,询问相关研究方向,大学教授也会与学生进行谈心,对激发学生兴趣和进行生涯规划指导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六,重视AI伦理,在德育活动中塑造向善和向上价值观。
我们在“德智体美劳”五育等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并成立了多个社团,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他们的特长和沟通协作能力。
第七,重视家校协同,培养自主能力,促进心力成长。
我们从2023年第一批学生入学开始,便启动了深北莫附中特有的“非常6+1”的家校协同活动。
首先,我们要求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分享一个快乐故事。试想,一个学生在学校如果连一个快乐故事都想不到、讲不出,那他的校园生活无疑是痛苦的。我们之所以要求学生讲述快乐故事,旨在激发他们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
此外,我们对学生及家庭在家务劳动、日记周记、课外学习、志愿服务等方面都做出了要求,以此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AI 时代的到来,不是要让我们与 AI 竞争,而是要让我们与 AI 协作,并在协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
独立思考让我们不被 AI “牵着走”,技术应用能力让我们能“用好 AI”,创新实践能力让我们能“超越 AI”,共情协作能力让我们能“温暖他人”,自主学习能力让我们能“适应未来”。
希望大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这些能力,既拥抱技术的便利,又守住人的价值,成为 AI 时代真正的主人!
家长要确保孩子
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培养个性特长
朱全民校长感情真挚、干货满满的讲座结束后,现场进入了提问互动环节,由资深媒体人、教育大事全媒体创始人、总编辑王烨主持。
主持人王烨
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有人担忧,自己哪一天会不会被AI取代了,在您看来,AI即将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重大影响,而许多人还不知道?
朱全民校长
蒸汽时代,发明了汽车火车,解放了双手双足,电器时代发明了电灯电话,解放了眼睛和耳朵,信息时代发明了电脑,解决了信息的存储和快速传输,解放了人类交流沟通和管理方式,智能时代AI具有了与类似人类智能,解放人类大脑处理问题的方式。
一个时代的开启,注定伴随着一些工作会被取代,但无论技术怎么进步,也注定会有一些工作因此兴起。技术终归是人类的工具。
AI时代,我相信那些只是简单知识输出的工作将会被AI取代,最明显的就是法律咨询、专业培训、基础设计、数据统计与分析等相关行业将被AI取代,而与AI相关服务的行业将兴起,如AI应用培训、AI智能维护、AI定向开发等工作。未来与人生命和生活相关的服务业将更加兴盛,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将被具有较强创新思维的人所占有。
主持人王烨
您是全国信息学奥赛钻石指导教师,也是人工智能专家,您认为,对于许多人来说,目前应该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才能不至于落后时代?
朱全民校长
在学习方面,利用AI助手释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去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工作中,要大胆利用AI去简化自己的劳动,获得更高效的方法。在生活中,让AI成为旅行、购物、娱乐等方面的伙伴和帮手。
主持人王烨
深北莫附中办学才两年,创新人才就跻身全市普通高中前列,其中的秘诀是什么?
朱全民校长
其一,学校采用先进办学理念“办纯粹教育,育完整的人”,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尊重个性和生命,办学不功利。
其二,学校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学术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这是学校的底气和力量。特别是由长沙四大名校和深圳名校及全国各地选拔的优秀教师组成的队伍。有数学、生物、信息学金牌教练担纲。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名师占比列深圳学校前茅。
其三,学校背靠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大学给我校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大学导师资源、大学课程资源、大学实验资源、大学学术论坛资源等,为学校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后盾。
不少家长通过“探校记”视频号与宝安图书馆的直播平台踊跃提问,朱校长一一进行了解答,并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学生超前学习信息学竞赛是否会影响他们的童真和天性?”一位家长问道。
朱全民校长表示,超前学习信息学竞赛是否适合孩子,这因人而异。作为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来决定是否让他们进行超前学习,而不是盲目追求竞赛成绩。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确保孩子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个性特长,而不是为了竞赛而牺牲他们的童真和天性。
此外,现场观众也与朱校长进行了精彩的互动,氛围相当热烈。
朱全民校长推荐书目
●学生:《数学之美》
作者:吴军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中国通史》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家长:《道德经》
作者:老子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老师:《大教学论》
作者:扬・阿姆斯・夸美纽斯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文根据深圳宝安图书馆《师者说》第五季第四期
——朱全民校长讲座整理,内容有删节
整理、编辑:huihui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