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而知识产权保护正是国际经贸往来的基石。”作为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闵行区配套活动之一,“中国制造出海之知识产权布局论坛”今日在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智权护航,破浪出海”为主题,由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领导小组指导,上海市闵行区司法局、上海南虹桥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承办。
论坛伊始,上海市闵行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可晓林在致辞中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区,闵行区始终将知识产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当前,闵行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1.2件,多项知识产权指标位居全市前列。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已集聚179家法律服务机构,正致力于构建覆盖全链条、辐射长三角的法律服务生态。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充分展示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优秀的法律服务团队,为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风险提供切实指引。
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宁律师发言主题为“突破专利壁垒——FTO分析与风险规避实战”,他结合华硕在欧洲对小米、OPPO发起的专利围猎,以及乐普医疗遭遇的UPC禁令等典型案例,指出当下的国际专利纠纷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之争,本质是管辖权、法律程序与商业策略的复杂博弈。
面对前置化、复杂化的专利风险,FTO(自由实施操作)分析是企业构筑知识产权防线的核心,朱宁律师系统介绍了FTO分析的四个核心步骤——精准检索、初步初筛、精细对比、报告撰写,以及如何利用专利进入目标国家的“法律窗口期”,结合实施有效的规避设计,化解潜在侵权风险。
亚马逊品牌成长与保护团队合作伙伴拓展经理郑怡晴以“亚马逊品牌保护工具分享”为题发表演讲。
亚马逊的品牌打造解决方案支持卖家制定品牌战略,创建品牌资产,合规品牌注册,快速品牌启动,高质量品牌成长,建设全渠道品牌,和品牌可持续发展,助力品牌卖家在高速成长的跑道上,如虎添翼,勇攀高峰!
一、举报违规行为(Report a Violation,简称 RaV)是亚马逊提供的一项举报侵权行为的工具。您可以使用该工具的搜索和举报功能,授权知识产权所有人(Rights Owner)及其代理人(Registered Agent)将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通知亚马逊。可举报的侵权类型如下:1)版权侵权:卖家未获得版权所有者的授权,擅自将他人所有版权的照片或作品上传到商品详情页。2)商标侵权:卖家使用某种特定的标志或易混淆的近似标志,导致买家对所售商品是否是商标所有者的商品产生混淆。您必须先确认您举报的 ASIN 商品详情页面是否使用您的商标,如果详情页面不包含您的商标,该举报是无效的。3)专利侵权:卖家在他人专利有效期限内制造、使用、提供销售、销售、或将发明进口至专利注册国的行为。如果您要举报商标或专利的侵权行为,则您的注册商标或专利必须在您举报侵权行为的国家/地区完成注册。
二、自助式假冒商品移除(Project Zero)是由亚马逊寻找潜在假冒商品,并自动移除的服务。能够确保买家在亚马逊买到正品商品。
1. 自动保护
自动保护由亚马逊的机器学习提供支持,持续扫描卖家店铺并主动删除可疑的假冒商品。品牌只需提供自己的关键数据点(例如商标、徽标等),亚马逊将每天对商品信息更新尝试进行超过50亿次扫描,以查找可疑的假冒商品。
2. 自助式假冒商品移除
品牌不再需要联系官方来从店铺中移除假冒商品。相反,品牌可以直接通过使用新的自助服务工具,自行移除假冒商品。同时,亚马逊还将使用相关数据来增强自动保护功能,以便在将来更好地主动捕获潜在的假冒商品。
3. 商品序列化
对于注册商品,品牌可以将唯一的代码应用于生产的每一件商品,从而让亚马逊能够扫描代码,并确认在亚马逊店铺购买的每件商品的真伪。
三、Transparency透明计划是亚马逊为品牌商和消费者提供的一项商品追踪和真伪验证服务。对每一件商品进行追踪,保护品牌商和消费者免受假货侵害,帮助品牌在销售的每个触点提升消费者信任与忠诚。Transparency透明计划为品牌商带来如下赋能:
售前:防止假货触达
抵御假货跟卖:其他卖家在上架或跟卖相同的商品时,须提供该商品对应的、正确且唯一的 Transparency透明计划代码,亚马逊检验通过后,才能正常上架或跟卖
售中:助力消费者信任
商品详情页独家标记:商品详情页有机会获得 Transparency透明计划标记“小蓝标”,能快速区别于其他商品,彰显正品品质
售后:与消费者互动
· 售后信息卡:在商品包装内可放卡片,展示品牌官网、邮箱、社媒帐号等,沉淀用户
· 可定制扫码落地页:消费者可用亚马逊购物 App 扫码商品上的 Transparency透明计划条码,查验商品真伪、一键留评、查看品牌营销内容、关注您的亚马逊品牌旗舰店等,助力复购
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知产与反不正当专委会执委李淑娟分享了“品牌出海商标战略:商标国际注册与反抢注策略”,李淑娟律师以晨光文具、同仁堂等知名品牌在海外遭遇的商标抢注案例切入,揭示了创新企业出海面临的严峻现实挑战。她介绍了当前国际商标注册的三大主流路径——单一国家注册、马德里体系、欧盟知识产权局注册——各自的优劣与适用场景,同时指出,商标布局的关键在于把握注册时机、精准选择地域、并完善覆盖商品与服务类别。
针对屡见不鲜的抢注行为,李淑娟律师进一步提出了“防御”与“进攻”并举的策略: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全球商标监测体系,定期监控目标国家官方公告,及时发现相同或近似商标,构筑“防御之盾”;另一方面,则需熟悉并善用异议、无效宣告等行政途径,在必要时启动司法诉讼,善用“进攻之矛”;也可将谈判与购买作为解决争议的并行方案。最后,她分享了对“人生一串”商标无效案的办案心得,展示了从权利基础构建、组织证据到法律适用的完整维权流程。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及法务中心李阳总监以“企业出海实践及策略”为题,从企业视角分享出海过程中商标工作的重点。李阳指出,商标是品牌全球化的基石,企业商标管理应围绕“商标布局构建品牌保护体系、商标管控支撑产品自由销售、商标管控支撑产品自由销售、商标维权强化市场竞争优势”四个重点展开。
结合自身企业商标管理经验,李阳进一步介绍了医疗器械企业如何应对各国严格的监管要求(如美国FDA、欧盟MDR)、如何适应漫长的技术迭代周期,以及规避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商标注册与运营风险。在布局策略上,他比较了马德里、单一国家与欧盟注册几种常见路径的优势,强调企业必修重视且满足不同国家对商标使用证据的具体要求。
最后,他通过三诺生物胜诉雅培等典型案例,生动阐释了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一套严谨的商标管理体系如何为产品自由销售保驾护航,并持续赋能品牌资产增值。
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网络安全与数据合规专委会执委孙泉律师,以“隐形战场——企业出海数据合规实践和挑战”为题,揭示了企业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合规深水区。
孙泉指出,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来临,全球各国数据立法进程显著加快,监管态势正从“碎片化”走向“严格化”,数据主权、隐私保护与国家安全已成为各国立法的核心关切。以欧盟、美国、东南亚三大区域为例,欧盟以GDPR为基石,通过“充分性认定”和严格域外适用构建壁垒;美国虽无统一联邦立法,却凭借《最终规则》等专项机制,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敏感数据出境;而越南、新加坡等新兴市场也正通过本地化要求和认证体系强化数据管控。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孙泉提出“制度+工具”的双轨策略:企业首先需建立内部数据分类分级制度,精准识别不同法域下的合规义务;同时应善用认证机制这一“通行证”,如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认证、欧盟有约束力的公司规则(BCRs)及APEC跨境隐私规则体系,以系统化、前瞻性的合规策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把握主动权。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法务与知识产权总监杨翰飞以“美国专利态势发展和应对”为题,聚焦聚焦美国专利无效制度的最新变革。
2025年以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连续出台新规,大幅收紧IPR(多方复审)程序的立案标准,主要变化有三点:其一,新增的“强制承诺书”条款,要求IPR申请人及其利害关系人一旦立案,即不得在任何其他程序中再以新颖性或创造性为由主张专利无效;其二,引入“一次挑战原则”,若涉案权利要求已在先前任何程序中被认定为有效,则IPR原则上不予立案;其三,设立“并行诉讼限制”,若其他程序的无效裁决可能早于IPR最终决定,则IPR亦不予启动。
杨翰飞表示,这些变化及其倾向于保护专利权人,极大压缩了专利挑战者的操作空间。他特别提醒,新规下USPTO局长的自由裁量权被空前强化,且已出现基于“国家安全”理由针对中国企业的趋势,中国企业需重新评估并调整其美国专利风险应对策略。短期内,可以为美国市场预备更充足的诉讼经费;中期而言,应优化风控流程,审慎出具知识产权赔偿函,并优化FTO(自由实施)分析流程,降低对专利无效前景的依赖;长远布局上,则必须提升自身美国专利的申请质量,通过构建高质量专利组合,为市场竞争建立坚实的防御壁垒。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负责人李彩辉围绕“出海企业外部律师的选择和考量”展开分享。她从企业法务视角出发,指出知识产权出海主要面临“侵权风险、权利失效风险、合规与运营风险”三大挑战,而选聘合适的外部律师是有效应对挑战的关键。
在选聘外部律师时,李彩辉提出三点评估标准:首先,必须进行严格的利益冲突审查,确保律师团队的独立性,这是合作的前提;其次,需要对律师的专业能力与项目经验进行尽职调查,包括了解其过往承办案例、行业口碑及特定国家法律实务经验;最后,要建立透明的费用结构与沟通机制,合理规划国内与国外律师的预算分配,确保服务的性价比与协同效率。
李彩辉强调,企业应建立一套系统化的外部律师遴选与管理机制,通过稳定的合作将优秀律师资源转化为企业出海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全球化发展提供持续可靠的法律保障。
圆桌讨论主题为“智权护航:中国企业出海的实战图谱”,由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知产与反不正当专委会执委李淑娟主持,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知识产权负责人马骏、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法务与知识产权总监杨翰飞、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郑国辉、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永志、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世喜以及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人工智能专委会执委翁才林共同参与,几位嘉宾从企业实务、学术研究、法律服务等多维度,深度剖析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知识产权布局的核心困境与破局之策。
针对企业普遍关注的知识产权布局成本与收益平衡问题,马骏结合光伏行业“出海”实践进行了深入分享。他指出,企业在海外布局初期,应高度明确知识产权资产类型与优先级。在具体实施中,商标往往是企业最先考虑的布局重点。马骏强调,企业在知识产权布局时,应从自身战略定位出发,兼顾短期投入与中长期收益。同时,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动态,结合中、美、欧、日、韩等主要市场的政策与技术环境,围绕自身产品与技术路线运营知识产权。
而在品牌出海的商标战略构建方面,杨翰飞强调,企业在出海之前,应当充分评估自身的品牌实力与市场阶段。一般而言,企业应在具备一定知名度和业务体量后,再启动海外商标布局,随后再结合业务结构在产业上下游进行系统规划。在防御性商标策略上,他提出要有的放矢、理性布局。商标应服务于业务发展,而非盲目注册。
面对海外知识产权诉讼以及337调查,企业如何有效应对?
郑国辉教授概括阐明了应对海外知识产权诉讼与美国337调查,必须从布局选择、切入路经和有效应对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在布局选择上,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产品出海应当以美国、欧盟和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核心市场为重点,而以新兴市场为次要选择,切实做好企业知识产权产品出海跨境的诉前风险预防。因为最好的应对是避免诉讼的发生,譬如在专利产品出口前须精准做好FTO分析评估,并提前选择既懂技术,又通晓中外知识产权法律、国际公约国际条约并具有实战经验高水准的中外律师团队。
其次,在应对海外诉讼的切入路经上,一是提出不侵权抗辩,证明专利产品未落入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二是提出专利无效,向USPTO提起双重复审或授权后复审程序,从而挑战专利的有效等;三是提出专利不可执行,证明专利权人存在专利滥用行为;四是寻求和解,和解时机应当选择在证据开示后或在马克曼听证会后进行;五是转移诉讼战场,也就是在中国对原告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或反垄断诉讼,增加对方的诉讼压力和成本。
海外展会突遇商标侵权指控,企业该如何快速应对?
高永志指出,企业在参加海外展会时,应提前做好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准备。首先,要在当地建立可靠的法律资源储备,与有经验的律所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以便在遭遇商标或专利侵权指控时能够快速获得法律支持。其次,企业应提前评估参展展品在当地的知识产权布局是否完善,并审查产品是否可能涉及侵权风险;同时,在展会现场应及时收集并保存相关证据,为后续维权或应诉提供依据。此外,还应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参展情况,如发现对方存在涉嫌侵权行为,应提前准备技术资料和法律文件,在必要时通过谈判或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企业如何规避人工智能产品出海风险?
翁才林指出,人工智能企业在出海及全球化过程中,正面临愈发复杂的法律与合规风险。以Open AI为例,该公司近年来已接连卷入多起诉讼,涉及著作权侵权、合同纠纷等多项法律问题。他建议,人工智能企业在国际化布局中,应严格核查训练数据来源,优先与合规的数据供应商合作,并通过合同条款将部分法律责任合理转移至数据提供方。同时,企业应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使用AI技术,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违反相关规定。翁才林强调,企业还需密切关注国际法规变化与地缘政治因素,提前做好合规规划与风险预案。
企业出海还需要注意哪些其他领域风险?
王世喜表示,企业首先要深入了解并持续关注当地的投资与营商环境,尤其要防范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潜在影响;其次,要重视劳工合规,严格遵守当地劳动法律法规,确保雇佣关系合法合规;第三,要关注环境保护要求,深入研究西方国家的环保法律与标准;第四,要重视税务管理,提前研究各国税收政策与风险点;第五,要关注反舞弊与廉洁风险,维护企业形象与运营安全。
在应对策略方面,王世喜建议企业需建立系统的合规与风控体系,包括引进和培养人才,组建中外联合律师与合规团队;同时,企业应注重文化融合与产品本地化,积极适应当地市场需求与法律环境;最后,他建议企业通过持续的合规动态监控机制,确保在全球化经营中稳健、合法、可持续发展。
论坛闭幕环节,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沙佳伟主任表示:"今天的交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挑战,也看到了各方专业力量汇聚的强大动能。20多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支持,今天的论坛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作为法律服务的提供者,我们深知知识产权风险不容忽视。'融力天闻'将继续汇聚专业力量,努力成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时最可靠、最专业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