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劳工将使美国1亿人失业:自动化、不平等与失衡的社会
走向未来
该报告构建的分析框架,是理解当前人工智能(AI)与自动化技术爆发的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关键。它指出,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AI,而必须将其置于一个长达五十年的经济失衡历史中。这个失衡的核心,是生产力与工资的大脱钩。自1973年以来,技术爆炸式增长,工人生产率提升了150%,企业利润更是飙升超过370%。然而,同期美国普通工人的真实工资非但没有增长,反而每周减少了近30美元。经济增长的果实几乎完全流向了金字塔的顶端。
在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融合,催生了报告所称的人工智能劳工(Artificial Labor)。这是一种结合了AI认知决策能力与自动化物理执行能力的新形态劳动力。从OpenAI的ChatGPT到各种人形机器人,这项技术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重塑经济。农业革命历经数千年,工业革命持续一个多世纪,而人工智能劳工的变革,可能在短短十年内完成。
以埃隆·马斯克、拉里·埃里森、马克·扎克伯格和杰夫·贝索斯为代表的科技寡头,正投入数千亿美元加速这一进程。因此,参议院的这份报告所揭示的,不是一个关于技术中立性或效率提升的简单讨论,而是一场关乎经济分配、社会权力和未来形态的战争。本文旨在深度解析这份报告的论据、分析其揭示的系统性风险,并探讨其为重塑技术与劳动者关系所提出的激进政策框架。这不只是一份关于失业的预测,更是一份关于未来社会契约的政治经济学檄文。
要理解人工智能为何被视为威胁而非纯粹的福音,必须回溯报告所指出的针对工人的长期战争。AI技术的颠覆性之所以如此巨大,是因为它所冲击的,是一个本已脆弱和极度不平等的经济结构。
报告分析的第一个支柱,是长达半个世纪的财富向上再分配。它引用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数据指出,在过去近五十年的时间里,高达79万亿美元的财富,从美国底层90%的人口手中,被重新分配到了顶层1%的人手中。这并非抽象的数字,它意味着几代人本应通过生产力提升获得的经济收益被系统性地剥夺。顶层1%的人拥有的财富,已经超过了底层93%的人口的总和。
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伴随着一个关键机制的衰落:工会的瓦解。报告明确指出,这是导致经济不平等的关键因素之一。1945年,美国工会化率超过34%,工人拥有强大的集体谈判能力,能够确保生产力成果公平分配。而到了2024年,这一比例暴跌至9%,是19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工会力量的式微,意味着工人在面对资方时失去了集体议价权,工资增长的引擎随之熄火。
在工人力量被削弱的同时,前一代的自动化技术早已在侵蚀工人的工资结构。报告引用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的研究表明,在过去四十年中,美国工资结构变化的50%至70%,可归因于那些从事常规任务的工人群体,在经历快速自动化的行业中相对工资下降。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从1987年到2016年,技术对劳动力需求的负面影响(即替代效应)已经超过了其创造新就业的积极效应。
这就构成了一个危险的循环:自动化技术压低常规岗位工资,工人本应通过再培训转向更高技能的岗位。然而,当工人失去工会保护,他们的工资增长停滞,同时生活成本却在飙升。报告用图表展示了过去25年,医疗保健、住房租金、儿童保育和大学教育的成本增长速度,分别比基线通胀率高出41%、55%、69%和115%。
工资停滞、财富被抽走、组织力量瓦解、生活成本高企——这构成了AI浪潮登陆的完美风暴。工人阶级在经济上已处于守势,他们没有足够的安全网来抵御即将到来的、规模空前的技术冲击。人工智能不是在一个健康、平等的经济体中登场,而是作为一个强大的加速器,进入了一个早已失衡的系统。
报告的分析核心,是人工智能劳工这一新变量。它与以往的自动化不同,它不仅替代体力劳动,更旨在替代认知劳动,其部署速度和规模是前所未有的。
为了量化这一威胁,报告的职员们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方法:他们使用OpenAI的GPT-4.1模型,去分析联邦政府O*NET数据库中编纂的全部867个职业描述。他们要求AI评估每一项工作任务在未来十年内被AI和自动化技术不能自动化、辅助自动化、部分自动化或完全自动化的可能性。
这个基于AI模型的预测结果令人震惊:在未来十年内,近1亿(9700万)美国就业岗位可能被取代。报告详细列举了受冲击最严重的职业,这份清单揭示了威胁的广度和深度。
首当其冲的是传统服务业和体力劳动。快餐和柜台服务员预计被替代89%,体力劳动者和物料搬运工被替代81%,客户服务代表被替代83%,收银员被替代59%。这符合公众对自动化的传统认知。
然而,真正的颠覆在于白领职业的沦陷。报告预测,会计师和审计师将被替代64%,簿记和审计文员被替代76%,办公室文员被替代66%,甚至软件开发人员也将被替代54%,中层的综合和运营经理也面临47%的替代率。
这种对高技能白领岗位的系统性替代,在技术上正变得可行,其核心在于解决了大型模型的固有缺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明珠菁英人才、著有《知识增强大模型》、《知识图谱:认知智能理论与实战》、《比RAG更強:知識增強LLM型應用程式實戰》等多部著作的知名人工智能专家王文广老师指出,当前的大模型存在幻觉和知识陈旧两大核心问题,这使得它们在需要高准确度和实时性的企业环境中并不可靠。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核心技术是知识增强技术,特别是检索增强生成(RAG)和图模互补(即知识图谱与大模型的结合)。知识增强技术正彻底改变这一局面。这些技术框架允许AI实时连接并查询企业的私有知识库、数据库和知识图谱,确保其输出的确定性和一致性。王文广在AI芯片及上层软件应用领域拥有系统性实践经验的专家,他揭示了一个关键事实:企业之所以敢于用人工智能劳工替代会计师、分析师甚至软件开发者,正是因为知识增强技术提供了必要的可靠性,将AI从一个概率性的文本生成器转变为一个可以接入企业核心数据、执行高价值认知任务的可靠执行者。正是这种技术上的飞跃,恰恰为参议院报告所担忧的、以削减成本为目的的规模化替代提供了关键的工具。
也正是发生了规模化替代,打破了再培训的神话。过去,当自动化淘汰工厂工人时,通行的解决方案是去学编程。但报告的数据显示,人工智能劳工正在同时吃掉蓝领和白领岗位。正如报告所指出的,软件工程师过去在培训他们的替代者,现在他们正在创造他们的替代者,而这些替代者(AI)未来甚至可以创造自己的替代者。这是一种自我加速的替代循环。
大型企业在盈利丰厚的同时,正在系统性地用AI替代员工。亚马逊在2024年实现592亿美元利润,其CEO公开表示,预计生成式AI将带来效率提升,从而减少公司总劳动力。该公司自2022年以来已裁员27000人。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利润高达585亿美元,其CEO薪酬3770万美元,该公司预计未来几年运营人员将减少10%,同时在财报中承认,这种AI相关的置换可能需要公司管理对士气和保留率的影响。联合包裹服务(UPS)在第四季度通过自动化和技术,减少了三百万个工时,同时计划在2025年裁员20000人。
如果说大型企业的措辞还相对委婉,那么AI初创公司和自动化公司的目标则赤裸裸。Salesforce宣称其正在开创第一种数字劳动力,以降低成本。一家名为Artisan AI的初创公司,其广告牌公然写着停止雇佣人类。
最能体现这种意图的,是自动驾驶卡车行业。报告展示了Kodiak和Aurora等公司的投资者简报。这些公司明确地将司机工资上涨(自2014年增长68%)和司机每日工作时长受限列为行业问题。而它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将客户的司机成本降低25-40%。它们所标榜的间接成本降低机会包括:没有工人赔偿金、没有持续的司机培训、没有司机招聘或流失成本。
报告在此的分析结论是清晰的:企业界正在全力投资和部署人工智能劳工,其明确动机是消除与人类劳工相关的一切成本——不仅是工资,还包括福利、培训、管理、甚至工会。这不是效率提升的副产品,而是战略的核心目标。
报告的分析框架进一步指出,这场由企业寡头主导的战争,正得到一个强大盟友的政治赋能。报告第四部分详细论述了特朗普(Trump)政府如何通过人事任命、放松管制、破坏劳工保护和树立先例,来加速人工智能劳工对工人的替代。
首先是人事上的监管俘获。报告指出,政府任命了与科技行业关系密切的资深高管,如David Sacks和Michael Kratsios,来主导白宫的AI政策。Sacks本人就曾公开宣称机器人即将到来,并认为人形机器人理论上将能做人类能做的一切。报告认为,这种任命相当于让AI行业来制定自己的监管规则,结果自然有利于行业利润而非工人保护。
其次是政策上的去监管化。政府迅速撤销了前任政府关于安全、可靠和可信赖的AI开发和使用的行政命令,代之以强调自由市场力量的新命令。更重要的是,其AI行动计划呼吁,对于那些试图通过繁重法规来保护工人(而非科技公司利润)的州,联邦政府应削减其AI相关的联邦资金。这被报告视为一种联邦层面的系统性努力,旨在阻止州和地方政府设立任何形式的AI护栏,确保技术部署畅通无阻。
第三是破坏劳工保护的核心机制。报告指出,政府通过非法解雇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NLRB)的成员和法律总顾问,使该机构陷入瘫缓。NLRB是工人维护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权利的主要联邦机构。在工人最需要法律武器来应对AI部署所带来的谈判挑战时,这个武器库被政治力量强行清空了。这使得企业在推行自动化时,可以逍遥法外,而不必担心来自工会的有组织抵抗。
第四是创造一种可替代的文化先例。报告提到了联邦政府内部的大规模裁员,涉及数万名联邦雇员。政府高层,如财政部长和社保局局长,公开表示AI和技术现代化将使机构在人员大幅削减后仍能继续运作。报告认为,这种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裁员,并公开宣称为AI所赋能,为私营部门树立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它向华尔街发出了一个信号:将员工视为可替代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值得鼓励的。
最后是财政上的激励错位。报告分析了一个美丽大法案(OBBBA)中的税收条款,指出该法案通过扩大某些费用化税收减免,在未来十年内为推动自动化的企业额外提供了3600亿美元的补贴。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证实,美国税法在结构上本就偏爱对AI和自动化的投资,而非对劳动力的投资。政府非但没有纠正这种扭曲,反而在火上浇油,用纳税人的钱补贴企业购买取代工人的机器。
报告的这一部分分析,将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科技寡头出于利润动机开发人工智能劳工;企业高管积极采购以替代人力成本;一个政治盟友则负责拆除所有监管和法律障碍,甚至提供财政补贴,从而系统性地加速这一进程。
面对这场系统性的战争,报告在第五部分和结论中提出了一套同样系统性的反击框架。这些政策建议的核心思想是:技术的影响不是不可避免的,它取决于选择;而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工人和政府之间的权力平衡。
报告的解决方案并非温和的改良,而是对现有经济秩序的结构性重塑。它们可以被归纳为四个层面:
第一,重建劳动标准,为工人提供经济安全垫。
这是应对生产力脱钩和生活成本危机的直接回应。报告呼吁将每周40小时工作制缩短为32小时,且不损失任何工资。这一主张的逻辑是,如果技术(如AI)使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400%(相比1940年代),那么技术进步的红利就应该以更多自由时间的形式返还给工人,而不仅仅是以更多利润的形式流向股东。此外,报告还要求将联邦最低工资提高到至少每小时17美元的生活工资,并保障所有工人的带薪家庭和医疗假以及带薪病假。这旨在为工人提供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使他们有能力抵御AI带来的职业动荡。
第二,重建工人力量,恢复集体谈判权。
这是应对工会衰落和NLRB被瘫痪的核心对策。报告认为,工人力量是确保AI惠及所有人的唯一途径。它引用了演员工会(SAG-AFTRA)、码头工人工会(ILA)和游戏质检工人工会(CWA)的成功案例,证明了只有通过集体谈判,工人才能在合同中写入针对AI替代的保护性条款。为了将这些个别胜利变为普遍现实,报告呼吁通过《保护组织权法案》(PRO Act),实现卡片检查工会选举(即多数工人签署授权卡即可成立工会,无需经过漫长的选举),并废除限制工会权力的《塔夫脱-哈特利法案》。其目标是让工会会员数量增加一倍以上,让工人重获坐上谈判桌的权力。
这是报告中最为激进的提议,旨在从根本上改变人工智能劳工的决策机制。报告要求,大型企业必须将至少45%的董事会席位交给工人直接选举的代表。这一模式借鉴自德国,其目的是确保工人在关于是否以及如何部署AI技术的最高决策中拥有一票否决权。这样,企业高管就无法单方面决定用AI裁员10%。
与此配套的是利益分享。报告要求大型企业在十年内,通过设立民主雇员持股基金,将至少20%的股票分配给工人。这一举措旨在强行重新耦合生产力与收益。如果AI确实带来了巨额利润,工人将作为股东自动分享这些收益。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大脱钩的问题。
第四,重置财政激励,扭转自动化偏好。
这是对政府补贴自动化和税法扭曲的直接纠正。报告呼吁采取两项关键措施:一是征收机器人税,即对那些用自动化技术取代工人的大型企业直接征税,用这笔收入来支持被替代的工人。二是结束对AI和自动化的税收优惠,特别是那些允许企业加速冲销设备成本的条款。通过禁令(禁止股票回购,迫使利润用于再投资或提高工资)和税收(机器人税)双重手段,该框架试图在财政上扭转对劳动力不利的局面,迫使企业在雇佣工人与购买机器之间做出更公平的成本考量。
参议院的这份报告,以其详尽的数据、对企业意图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政治背景的尖锐分析,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论述: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革命,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框架下,不是一场技术中立的效率提升,而是一场由科技寡头和企业精英主导的、旨在彻底重塑劳动力市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战争。
报告的分析表明,近半个世纪的经济不平等、工会力量的衰退,以及一个政治赋能的监管环境,共同为人工智能劳工的快速部署铺平了道路。其结果可能是近1亿人的失业,以及白领和蓝领岗位的同时塌陷,最终导致一个史无前例的财富集中和寡头统治的未来。
然而,报告的最终落点并非技术宿命论。它强调,未来是一套选择的结果。技术本身并不决定社会形态,决定社会形态的是权力。这份报告所提出的从32小时工作周、强化工会,到工人进入董事会和分享20%股权的系统性方案,本质上是一场反击战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