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它来了

◎冯心怡 记者 温婷 郭成林

在业界对AI商业化及规模应用前景的期待中,AI智能体的声量最大。国内外多位AI领军人物近日均明确发声:2025年将是智能体元年。

放眼全球,微软、谷歌、苹果、Open AI等大模型先锋已经先行落子智能体赛道,从大模型的技术拥趸变为智能体的示范先锋;环顾国内,百度、腾讯、星环科技、酷特智能、中科金财、南兴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试水AI智能体并初具成效,成为其撬动AI技术在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规模化应用的重要杠杆。

何为AI智能体?AI产业的主轴变了吗?智能体如何赋能千行百业?其终极形态又是什么?

有些问题已有答案,更多未来仍待探索。一个围绕智能体展开的AI时代,正悄然来临。

它有何用?

在赋予了大模型“先验”的世界知识之后,AI正在学会感知、检索、分析、推理、规划、决策、执行,变成智能体。与目前所有AI应用不同,智能体不仅是模型和聊天机器人,还是拥有自主思考和行动能力的程序“助手”。它能理解指令,更能像人类一样规划、推理,并利用外部工具来完成任务。它甚至可以自主提出问题、优化解决方案、创造性工作,能陪伴和融入人类社会所有场景。

“未来企业将会像培训员工一样构建AI智能体,让它们使用工具,在不同的应用和平台之间调用函数与功能,协助或独立完成任务。智能体之间还会协作,改写现有软件和服务。”无限星辰CEO方海声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日前,Open AI前首席科学家伊莱亚的公开发言震惊了业界:由于人类世界数据总量有限,预训练时代即将走向终结。“这意味着此前意义上的大模型将进入瓶颈,未来AI的进化需依靠其自身构建智能体,以及合成数据、推理效率、仿生演进等。”方海声解释说,“相比起商业化诉求,这更是2025年AI智能体可能爆发的技术背景。”

巨头已先行一步。

微软在其Dynamics 365平台一口气推出10个自主AI智能体,称相当于187名全职员工的产出;谷歌发布号称“智能体时代”最强大模型Gemini 2,提供多模态开发接口,让智能体能“看懂”物理世界;Apple Intelligence在多国上线,部署在端侧智能体无缝调用手机各项工具甚至App的能力,让不少开发者惊呼“下一个iPhone时刻还是iPhone”;Open AI正准备推出代号为“Operator”的AI智能体,它可以代表人类执行任务,包括编码和预订旅行等。

“经过近年来产业各界对大模型应用的探索,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已经找到了适合各自业务的大模型落地应用,智能体就是一个最直观的方式。”星环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孙元浩认为,AI智能体集成了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软件系统或服务,它能够理解、学习、推理和执行复杂的任务,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分析和决策支持。

孙元浩预计,2025年,AI智能体在AI应用市场将会有更多落地。智能体将不再局限于特定领域,而是渗透到金融、交通、制造业、教育等各行各业,为这些行业带来智能化升级。例如,在制造业,智能体可以优化生产流程、预测设备故障、提升产品质量等。

它为何来?

产业侧对于AI应用有着极大的呼声,智能体恰恰提供了一个可供实操的路径,这也成为智能体加速成熟的重要原因。

若用人类大脑发展进行类比:早期生物的智慧源自脑容量的扩大,但人类大脑体积不会无限增长,当生长停止后,智慧的增长并未停止。AI未来的发展也将转向在现有大模型上构建智能体——AI将依靠自己创造的数据像人一样推理、思考、学习、创造。

中国AI大模型产业曾出现“百模大战”,如今这些企业都在对发展战略作出针对性调整。

以“六小虎”智谱AI、零一万物、百川智能、MiniMax、月之暗面和阶跃星辰为例,多数公司开始进行业务调整,甚至人员缩减。大厂凭借其雄厚的家底,还能继续“卷”研发;更多初创企业被迫直面现实,转向AI应用层面,寻求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回报。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李彦宏表示,百度已将智能体作为最重要战略方向。他认为,在AI原生时代,智能体将成为内容、服务和信息的新载体。智能体是AI应用的最主流形态,即将迎来爆发点。目前,文心智能体平台已吸引了15万家企业和80万名开发者。

腾讯混元也在积极布局智能体生态,面向开发者和企业推出了一站式智能体创作与分发平台腾讯元器,并已全量面向用户开放。

“随着大模型技术上限突破的放缓,GPT 5迟迟未到,上半年很多AI应用做得还是比较千篇一律,过于大而全,差异化也不够,大多是类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AI角色扮演的服务商商业化也遭遇瓶颈,另外不少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落地效果也不够理想,相对于之前的狂热,市场已经有点降温。”网宿科技边缘平台资深架构师陈云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通往智能体终极形态的道路,是由无数“小而难”的垂类应用拼接而成,聚沙成塔。

事实上,现阶段的AI应用大多可以视为AI智能体的1.0版本。

孙元浩坦言,当前的AI智能体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最大化发挥智能体的作用,与如何使用大模型面对的问题很类似,就是要把企业自身的数据转化为训练大模型、可供智能体使用的语料,建立企业自己的专业知识库。

它在何处?

上市公司紧跟AI潮流,结合自身优势,在AI智能体赛道上积极卡位。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兆颖预测,AI智能体将是生成式AI的下一个前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00亿美元以上,2025年将成为AI智能体大放异彩的应用元年。

据记者统计,2024年,星环科技、酷特智能、中科金财、南兴股份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试水AI智能体并取得显著成果,AI智能体在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朱兆颖认为,AI智能体将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实现更高效的人机交互和自主决策,零售业、制造业、医疗健康、金融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将率先实现AI智能体的规模化应用。

据孙元浩介绍,星环科技在AI智能体的应用市场中,主要充当AI基础设施提供商和技术赋能者的角色。不仅如此,星环科技已经推出了TKH知识平台、LLMOps大模型运营平台等多款与AI智能体相关的产品。

孙元浩告诉记者,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平台为大模型提供更多可用的语料,大模型管理平台可以为用户管理多个大模型、智能体应用,用户可以更便捷地使用LLMOps大模型管理平台,结合自己的业务场景和需求,搭建不同的智能体。在可预见的未来,智能体必将迎来应用的大爆发。

他认为,智能体将会更多地以垂类模型应用的形式出现,不同行业和领域对智能体的需求各不相同。如在金融领域,智能体可以专注于风险评估、投资分析等任务;通过垂类模型应用,智能体能够更精准地解决行业痛点,提高行业效率。

多位人工智能行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比海外经验,AI+剪辑、AI+办公、AI+医疗、AI+决策、AI+陪伴等领域,国内拥有独特场景和数据、并已布局自研AI模型的企业,有望率先实现AI智能体商业化落地。

例如,得益于AI的驱动带来的付费订阅用户渗透率提升,美图2024年上半年取得上市以来的最好净利润水平。合合信息、金山办公等旗下主流产品因为AI加持已经实现了亿级用户规模的积累,并仍在加大AI与现有产品的融合创新速度,用户黏性和付费转化率仍在不断提升。

它向何方?

面对即将开启的智能体时代,可以更深一层去追问:何为AI智能体的最终形态?

是以具身智能形式存在的智能硬件载体?还是眼镜等可穿戴设备?抑或可植入人体的超级软件?目前产业界尚无定论,但无碍各大公司在打造智能体进阶形态的道路上“日拱一卒”。

金山办公副总裁姚冬认为,AI应用的软硬结合只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方向,并不是唯一方向。目前WPS AI在华为、小米、三星、联想等多种硬件设备上都有做适配,但WPS AI本身也重构了WPS Office的各类功能。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金山办公WPS Office在PC端国内日活设备数突破1亿。

陈云辉表示:“AI应用的软硬结合将是未来最具有想象空间的市场,我们当前更关注可穿戴设备与AI应用的结合,这或将成为下一个‘杀手级’AI应用爆发的地方,是类似PC时代、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级大机会。”

而恰恰是终极形态的不确定性,让AI智能体的市场空间和产业链带动效应更为可期。

陈云辉预测,GPU算力云正在面临更丰富的客户拓展机会和更广泛的落地应用场景,市场增量将显著提升。

“AI应用的爆发将大大增加整体市场上大模型的token使用量,而每一次大模型调用的背后,都是对算力的消耗,这将为我们的云和边缘业务带来广阔的机遇。”他坦言,AI眼镜等智能硬件场景的成熟将驱动边缘计算的发展。比如AR/VR眼镜要求实时交互,并且搭载语音、视频等丰富内容,对算力的要求极高,端侧的算力有限,那就需要就近接入,来提供算力的承载,边缘就是一个合适的位置。

陈云辉告诉记者,网宿安全平台已经监测到生成式AI正带来新型安全威胁,包括精准钓鱼攻击、自动化攻击生成、自动化渗透测试、自适应恶意软件、增强型持续对抗等。在这种形势下,防御难度面临极大的挑战,使得安全愈发成为企业刚需,这对网宿安全业务来说也是很好的一个机会。

“AI智能体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方海声说,“例如,未来SaaS行业可能不复存在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从一开始就设计‘以智能体为先’的业务系统和平台。这种设计理念表明,企业不仅是在用AI提升效率,而是在重新构想组织的运作方式,从而彻底变革公司与行业生态。”

THE END
0.智能体“搭子”上线AI助教为教师“分身”,为学生个性化出卷、改卷;AI主播24小时在线,不间断地直播、带货;AI医生能够实现辅助诊疗、报告解读、用药提醒等功能……这些智能助手就是当下备受关注的AI智能体。 智能体是一种能够自主行动、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与环境交互的智能应用或实体。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预测,2025年将是智能体元年。百jvzquC41rcvft7ugqrrf0lto0et0tvwdjyh0rl4eqpzfp}4424;1486;1euovnsva5617@9;60nuou
1.AI智能体:走进百姓生活的科技新力量​  当天气变化时,“中国天气小助手”智能体根据不同人群需求,为身处北京5-20摄氏度晴天的人们提供穿衣方案,建议小孩穿长袖搭配外套,老人最好备上薄羽绒服,细致入微地照顾到不同体质人群的需求。​   出行规划的得力助手。出行安排曾让许多人头疼不已,如今AI智能体为人们排忧解难。当计划带4岁小孩在贵jvzq<84yyy4ykwmwcpku0lto1ktgq87247644@45g4657>7fc865ho
2.新华视点AI智能体走热,将如何改变生活?  AI智能体与大模型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蒲志强说,可以将AI智能体理解为更立体、“类人”的智能系统。除了提供大模型广泛使用的语言交流,AI智能体还能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例如,下达“买咖啡”这项任务指令,大模型会告诉你“我不能直接为您购买咖啡”并给出其他建议;AIjvzq<84yyy4ykwmwcpku0lto1vkdj872466:594ff2gf:ghedk74jk1e0nuou
3.AI智能体(AIAgent)是什么?智能体大揭秘:底层逻辑与未来发展方向,一篇2025年,什么最火?当然是AI智能体(AI Agent)。那究竟什么是智能体呢?智能体在未来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它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帮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 一、什么是智能体? AI有个最基本的使命就是让复杂的世界,变简单!我们回想一下,自2022年底GPT发布到现在,AI大模型有没有完成这个使命?或者说这个使命完成jvzquC41dnuh0lxfp0tfv87623e97<955290c{ykenk0fnyckny03>56:6<62
4.人工智能中国科学报2021-09-02 人工智能新图景:这里比想象更“无限” 光明日报2021-09-02 什么是软体机器人?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2021-08-27 科学家探索AI“选择性失忆”新问题 科技日报2021-08-24 人造离子神经元能用于未来电子记忆 科技日报2021-08-09 人工智能+体育赛事未来可期 科技日报2021-08-03 IBM的人工jvzq<84koi8/mnuwejooc7hp1vkdj8qkigtu1
5.寒木钓萌中国科普博览:看懂“智能体”,才真正看懂AI的未来首页 作品展示 通知公告 关于本栏目 科普融合创作 看懂“智能体”,才真正看懂AI的未来发布时间:2025-09-08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寒木钓萌、中国科普博览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前沿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jvzq<84yyy4lgyz0pgz/ew4mrsll8fnn1814>4424;1;8y424;1;9=a97<89?3jvor
6.史上最全!一篇文章带你搞懂“AI智能体”(AIAgent)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在人工智能的众多领域中,AI 智能体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逐渐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它究竟是什么?又为何能被视作下一代智能革命的引擎呢? 简单来说,AI智能体是一种能够自主感知环境、作出决策并执行行动的智能实体。它就像一个具备智慧的 “jvzquC41dnuh0lxfp0tfv8JplqFF^4ctvodnn4fgvgjn|4367<38?=5
7.10分钟科普:人工智能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ai虽然这两种回答完全不同,但并不冲突,它们都是正确的。关于 AI,本文的定义如下: 一个由人类创造的带有智能的实体。 无需明确指令就能够自动完成任务。 能够理性甚至感性地思考和行动。 人工智能的历史 智慧生物这一概念由来已久。确切地说,早在中国和埃及开始建造机械的时候,古希腊就已经有关于机器人的神话传说了。jvzquC41dnuh0lxfp0tfv8\jkvkIc}d\jq{0c{ykenk0fnyckny03=8927<88
8.2025会是AI智能体爆发元年吗智能体新浪财经编者的话:近日,“2025年或成AI智能体爆发元年”这个话题引发高度关注。什么是智能体?它与大模型有着怎样的关联?2025年真的会成为它的爆发元年吗?智能体未来将以什么形态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能带来人机共生智能呢?围绕上述话题,《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6/98/345eql2kpgvj{r{3;7:18:3ujvsmAvtdknk>'N>';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