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掀起迎接建党100周年的宣传舆论高潮,甘孜州2021年“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媒体大型采访活动于5月20日正式拉开帷幕。用百姓视角讲述百姓故事,用历史眼光洞察微观变化,全方位深度宣传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州各族群众生活的新变化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词语,有爱的存在,世界便会变得不同。
“夫妻、爹娘、枣核,这三个词语在这篇文章里有什么关联----”
上午第一节课,在乡城县城关小学五年级二班的教室里,语文老师丹春英正在讲《枣核》这篇文章。如何让课堂气氛活跃,如何让学生更为专注?丹春英有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一般从课程入手,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引导让学生们到课文当中去寻找答案。在上课的时候,我会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来调节我的课程教学结构。”
在隔壁的教室里,数学老师泽仁正在讲解三角形,亲切的语言,耐心的讲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泽仁也有自己的办法。“比如,今天这个图形教学,我会先把图形展示给同学们,让孩子们找出疑问,然后让他们提出问题,之后先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直接为他们解答。主要说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城关小学的老师都有相同的一点,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学校表示,学校的硬件设施这几年都已经变得非常好,也使用上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如今更为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对此,近年来,学校将“启思导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究”作为了研究课题。
“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乡城县城关小学教科室主任付冬琼介绍说,在这个方面,乡城县城管小学提出了“启思导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课题。从启、思、导、学这几个字的含义去发掘,老师要引导、启发、点播,要鼓励学生。“我们充分运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能够找到适应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把课堂教学质量完成得更好。”
在鲜花盛开的校园里行走,处处都能感受到以“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乡城县城关小学,是一所以“以爱育人”为办学理念的完全小学,倡导“真爱润泽心灵 自主点亮人生”,以培育健康、阳光、向上的甘孜少年为己任,打造了温馨、暖心、美好的校园氛围,让学生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在学校一间特殊的教室里,五年级三班的班主任舒敏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这是一堂心理辅导课,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五年级每周一节的心理教育课程是定在周五,但舒敏今天上早课时细心的发现班里有一位同学情绪状态不太好,于是便赶紧申请了今天这一节心理辅导课。“这个同学很内向。之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半期测试,他考得不好,因此就不开心,不自信,自卑。刚刚我就和他交流,沟通。给他讲了一些关于妈妈的爱、老师的爱相关故事,树立他的自信,鼓励他一下,让他放下心里的负担。”
在开展心理辅导的时候,老师们都非常的细心。今天的这节课,主要是为其中一位同学开展心理辅导,但舒敏组织了六名同学。舒敏介绍说,如果单独带一个孩子来,本来就有情绪、心理问题的孩子会更受影响,可能会产生更重的心里负担。别的同学也会有想法。这样安排几个和他关系要好的同学一起,整个过程就很自然,让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放松心情地把心理问题解决。
今年初,学校建成了这窗明几净,温馨舒适的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宣泄室。学校校长倾中说,自己作为一名甘孜教育人,见证了整个甘孜教育的发展变迁。甘孜教育无论从硬件还是教学手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孩子们进到学校,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也发现了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逐渐增加。以前,我们把它归结于学生调皮捣蛋,但现在我们发现这不仅仅是调皮捣蛋的问题,它是一个心理问题的趋向。 因此,近几年来,我们也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了学校工作的重点。”在配备了心理教育的相关硬件后,学校也尽快投入到了使用中。“我们虽然缺少专业的老师,但是每个老师尽量的让自己成为这个专业的相应角色,与孩子们共同的分享他们的心理故事。我们是希望在如此条件优越的学校里面,能够让他们都成为健康阳光的孩子。”
不仅如此,学校还专门建设了多功能感观训练室,为学校的几名残障学生提供一周一次的训练,在训练安排上会以年级为单位设置训练时间,同样非常细心的安排了其它同学共同进行,尽量的照顾残障孩子的心理负担。
午餐时间到了,孩子们按照习惯整齐而安静的排队领取餐盘,打饭,就坐,等待吃饭的口号,整个过程,没有人说话,也没有小动作,整个过程秩序井然。
午饭后,四年级的同学们来到了垃圾银行兑换小礼物。为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在课堂灌输环保知识的基础上,学校设立了垃圾银行,同学们可以用在学校收集到的垃圾兑换学习用品。
学校共有1132名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寄宿制,而且许多学生来自乡城县最为边远乡镇,有一些学生一学期回家仅一至两次。在小学六年的成长期中,这些孩子呆在学校的时间最长。学校将学生的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相结合,不仅仅是从硬件设施上,更是从心理陪伴上为学生打造了家一样舒适和温暖的校园。
卓玛是学校的任课教师,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男生宿舍8号寝室的爱心妈妈。每周,卓玛至少会有两次在课余时间来到寝室,和同学们交流沟通。“学校为每个寝室都配备了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都是学校的教职工兼任。爱心爸爸和妈妈每天在学校里的时候,都会在课余时间抽空到寝室里来,跟孩子聊聊天,陪孩子看看书 ,做做游戏。有时候,孩子们有生活上的困扰或者是身体上有些不舒服的,都会跟我们讲。周末我们就会跟他们一起打扫清洁,做一些个人卫生。 通过这些内容让孩子们在学校里也能感受到像家庭一样温暖。”
五年级五班的洛绒次称家住香巴拉镇鱼哇仲村,从一年级开始住校,对于学校的生活,13岁的他不仅早已习惯,而且是特别的喜欢。“我特别喜欢在学校的生活,无论说吃的、住的都特别好,也有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还有同学一起玩耍,我觉得在学校的生活挺幸福的。”
有生活管理老师进行主要的管理和照顾,有行政工作人员每人一周与学生们同吃同住,有爱心爸爸妈妈不定期的沟通交流,还有班主任老师每天的关心关注,孩子们的住校生活可谓是舒适又快乐。
“学生的寝室,我们更多的是想把它打造成一个家的氛围,希望孩子到了我们学校以后,能够找到家的感觉。”倾中介绍说,学生在住得好过程中,更多地希望他们能够养成一些好的习惯。“习惯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成长,也可以决定他的未来。因此,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我们也花了很多的心思。比如从个人卫生方面,我们通过每天坚持洗脚,每周洗澡,为学生配备睡衣灯,从点滴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开始。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但是作为学校,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对家庭有很大的影响,能够通过他的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而带动他的整个家庭的良好的习惯。”
在学校里,我们还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背着这样一个小包。原来这是学校统一配发的,小手拉大手宣传草原防灭火知识,里面还装有洗手用的香皂、自己的口罩等用品,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也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学生之德,是播种行为,播种习惯;学生之育,是收获性格,收获命运。乡城县城关小学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用赛事重树孩子们的自信;树立多种榜样,用榜样引领孩子们做人的方向;培养各种习惯,用习惯造就美丽人生。学校以爱育人,让学生感受到爱在这里,情在这里,真正的爱上学校,爱上学习,健康阳光成长。希望今天校园中的点滴之爱能成就孩子未来的大爱情怀。在工作中,乡城县城关小学采用了五线管理:将党建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引领线,将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守护线, 将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风景线,将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灵魂线,将交流和学习作为学校管理的坐标线。
同时,学校在工作开展中,还特别注重传统教育。“我们在每周的大课间除了现代的这个韵律操以外,我们还融入了乡城当地的锅庄, 把这些作为大课间的活动。希望孩子能了解,在很久以前,没有电视网络的时代,我们的先辈们依然过得幸福快乐,依然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充盈而丰满。”
# 乡城县城关小学校歌
巍巍巴姆人杰地灵,我们是巴姆山下的教育人,带着民族的嘱托来到城小就铁了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是光荣责任。爱在这里,情在这里,请人民放心,辛勤园丁,用心呵护,走向成功。爱在这里,情在这里,儿女的成长是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涓涓硕曲河引水架梁,我们是硕曲河畔的城小人。带着民族的嘱托来到城小就扎了根。育人为本,敬业为乐,成才为志是办学理念。爱在这里,情在这里,向先辈承诺,中华精魂,永远发扬,发扬传承。爱在这里,情在这里,儿女的成长是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爱在这里 情在这里”,在这样充满“爱”的氛围中,相信,孩子们都可以阳光、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