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看了一篇财联社闫老师的稿子,财联社App的链接,公众号贴不了,反正结论就是,拉了今年业绩前十的基金,其中9个是主动权益,一个被动指数,所以主动权益在回暖。
我很喜欢看闫老师发的新闻,很勤奋的记者,但这里数据和结论的背后,忽视了一个小问题,那就是今年市场的结构分化问题,这是我们可以补充说明一下的。
我们看下财联社帮忙拉的,截至目前,今年业绩排前十的基金名单,下图。
你会发现,这十个基金,非常有意思,简直可以分为上下半区。
上半区,前五个,都是AI方向的,其中鹏华弘鑫不能100%确定,因为基金经理是2月刚过去接的产品,但从近一个月的净值走势来看,几乎拟合我们的说法。
下半区,可以称为能源专区,或者称为万家专区,除了汇添富的能源ETF外,其余四个都是万家的,其中黄海,大家都熟悉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直看好且重仓着能源方向,而莫海波的新兴蓝筹,则是AI方向的,仅从这份名单来看,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能源和AI两只手,万家都抓住了,这大概就叫自上而下的投研能力吧。
所以,说回来,主动权益基金,之所以霸榜了今年的前十大,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今年市场的两条主线,左手AI,右手能源(红利里最强的选手),十分清晰且持续。
上联:左 手 AI,跟着硬科技一直赢
下联:右手红利,低利率环境没输过
横批:30年国债打底
这三者,构成了当下,武力充沛的,南帝北丐中神通组合。
而在投资主线清晰的年份,主动权益往往能够跑赢指数,此话怎讲?
昨天,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在两会上,被记者抓住,问了几个问题,其中一个就是说,REITs指数什么时候发布?
蔡总说,快了快了,指数需要30个成分标的,马上就凑齐了。
这就是答案,因为指数,最低需要30个成分股,才能符合编制要求,所以指数产品的一个核心在于八个字:因子统一,持仓分散。
而主动权益,最大的优势在于,真看好某个方向或者行业,并且这个方向确实是市场的主线时,就敢重仓怼,个股的集中度要超过相关的行业指数,也就容易业绩更具有爆发力,反之,如果行情比较反复,主动权益基金就容易患得患失,在调仓中,可能交易造成负贡献,从而最终跑输指数。
所以,上面这篇文章,这个今年前十基金的表格,给大家最大的启发,依然是,重视“左手AI,右手红利”的主线,这不仅可能是今年投资的胜负手,也是基金公司布局的最主要方向,至于是否要在当下买入上述基金,见仁见智,表舅主要是帮大家提供一些主线之所以成为主线的底层逻辑。
......
气氛烘托到这里,不得不继续聊一下,上面提到的,红利策略当中,今年最炸裂的,能源板块。
其实昨天的文章,《保险为何还在增配红利》中,最后也点到了,红利当中,央企或者能源方向,是最具确定性的,而央企+能源,组合在一起,就是今年王炸中的王炸。
很多人去年在基金公司铺天盖地的中特估概念宣传下,理解了一利五率的新考核机制约束下,央企的估值抬升逻辑。
但是对于,能源板块,也就是传统的油、气、煤炭方向,或者说是整体的大宗商品方向,所知甚少。
我本来想献个丑,再写一篇,《万字长文,能源要涨到什么时候?》,但我之前就发现,万家在这块已经科普完了,讲的比我能想到的,好得多,且形式也更好。
看完视频,我个人的感觉就是,框架完善,逻辑完整,节奏感很好,看完就和基金经理对齐框架的颗粒度了,从去年跟踪黄海开始,万家这套自上而下的研究体系的质量,感觉不仅最终折射在了业绩的表现上,连续三年霸榜权益基金,也体现在了这种观点输出的框架中,可能,怎么说呢,看起来没人比他们更懂(怎么投资)煤炭(来赚钱)。
我消化了之后,用文字大概总结一下,以大家最熟悉的煤炭为代表的,大宗商品长牛将至的逻辑推导。
1、我们首先得明确,我们学习这个,是为了做投资,找到合适的标的,合适的股票,合适的基金,这些标的得能涨。
2、一只股票,一个行业,长期的股价表现,应该是与其基本面挂钩的,也就是说,它的盈利增长快,利润增速高,那么其股价表现也就应该更好。
3、那么,当我们说大宗商品的牛市,煤炭的牛市将至的时候,我们隐含的逻辑推导在于,大宗商品相关的企业,煤炭的企业的利润,将会逐步提高,特别是相对债券的投资收益率,以及其他行业的利润增速。
4、以煤炭为例,煤炭企业的利润,取决于什么?量和价,一是量,就是卖多少煤,二是价,也就是煤价,一家煤炭企业的开采能力在短期内是比较固定的,也就是说,煤炭企业的利润弹性,主要取决于价,也就是煤价的走势。
5、所以说,所谓的大宗商品牛市将至,煤炭牛市将至,指的是煤价长期处于比较高的位置,以至于让煤炭企业有利可图。
6、那么煤炭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
7、我们在过往的《万字长文之债券》和《万字长文之红利》两篇文章中,都明确了,在市场经济下,一个资产的边际价格变化,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博弈,供给多了,价格跌,需求多了,价格涨。
8、所以,大宗商品的牛市,煤炭的牛市,核心的逻辑在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煤炭的需求增长,要超过煤炭的供给,也就是说,用煤升,产煤跌。
9、我们先看用煤的需求。
10、正常来讲,能源需求是经济发展中的刚性需求,也就是说要发展经济,工厂机器运转需要能源,交通工具上天入地需要能源,居民更好的生活品质也需要更多的能源,简单来说,如果24年GDP要增长5%,那么能源需求也需要增长5%。
11、但新的变化是,很多新兴行业,比如AI产业,云计算,需要的用电量可能是无法想象的大(比如我们上面说到的,Sora做一个视频,需要的电力,非常惊人),且可能是指数级增长的,所以全社会的用电需求,能源需求的增速,可能是比经济发展的增速本身,更快的。
12、而把能源拆分来看,虽然我们有风电、水电、核电、光伏发电,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以动力煤为原料的火力发电,占到了总发电量的2/3,如此高的占比,在体量上决定了短期没有其他能源可以替代煤炭,比如光伏,能发的电很多,但以为传输等问题,能用的电量实际是不足的,所以光伏才会过剩。综上,能源总需求的增长,最终就会变成对煤炭的总需求增长。
13、而且,经济增长,并不会因为煤价高了,电价高了,就不去干了,工厂舍不得停工,火车不能停运,夏天商场不能把空调停了,所以,价格的变化,不会抑制需求,也就是说,这块的需求,是刚性的。
14、这就是煤炭的需求的情况——稳步在增长,且是刚性的,如果供给不变,那么,按照供需理论,煤价应该涨。
15、这时,有人会说,如果需求这么好,那么,多产煤不就好了?加大供给啊。
16、但这就像最近金价、比特币价格一路涨一样,比特币昨晚一度创了历史新高(下半夜又急跌回来),估计今年还会持续创新高,你也可以说,去南非多挖点金子,用矿机多挖点比特币出来,不就得了吗?可以,但不现实,对大家来说这已经是常识了。
17、煤炭也是,供给的增加,没那么容易。这里的核心逻辑在于两点,一是双碳政策对预期的压制,二是煤炭的产能周期。
18、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双碳目标,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公开承诺,是确定性路线,不会轻易调节,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整体策略,是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降低煤炭,这种碳排放大户的使用,那么,如果你是煤炭企业,你知道了2030年有一顿潜在的毒打等着你,你还会不会逆势去布局开新矿?
19、所以,在明确的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并没有新增产能的动力。
20、另一块,在于煤炭的产能周期,一个煤矿从勘探、建设,再到达产,大概需要5-10年,这就意味着,2020年双碳政策提出的时候,动力煤价格突破600元/吨,然后2021年9月涨到了2500元/吨,如果这时候,几家煤炭企业一起说,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兄弟们,大干特上,一起挖煤去,从那时候开始大举投资新矿,极有可能在5-10年后,大家一起产能过剩。
21、所以,双碳政策,煤炭的产能周期,共同决定了,短期内,煤炭的新增供给上不来,会一直落后于煤炭的需求,这导致,所谓的,供需关系的紧平衡,且会持续好多年。
22、所以,需求增长,供给短期上不来,需求大于供求,资产价格边际上涨,煤价上涨,且维持在高位,煤炭企业的利润也维持在高位,煤企的股价YYDS。
23、而煤炭企业的利润维持在高位,又不加大开采新矿的力度,也就是资本开支低,花钱的地方少,导致煤炭企业的现金流就会很充沛,就可以提高现金分红,表现出高股息、高分红的特征,进一步吸引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入煤炭股,形成正循环,这就回到了我们最前面讲的,煤炭,能源股,作为红利的一个细分板块,具备产业底层的硬逻辑。
24、以至于,有人惊叹,煤炭为代表的的,大宗商品的十年长牛,正在发生中。
25、至于,能源、煤炭还能不能买?再说一次,这不是保安能判断的事情,我只是帮助大家找到比较好的行业分析框架,如果你想继续追踪能源板块的话,多看看黄海、叶勇的季报,或者读读最近民生证券牟一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