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经济是以情感消费为核心驱动,覆盖宠物全生命周期需求(涵盖食品、医疗、智能硬件、殡葬等多元化产业链)的千亿级市场,其本质是现代社会孤独经济与消费升级共振的产物,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并持续高速增长。
1.市场规模
A.全球市场规模
全球宠物经济已形成超5000亿美元规模的成熟产业链,2022年全球宠物行业规模达2610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增至3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1%。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市场,2023年宠物消费达1470亿美元,占全球近40%份额,涵盖食品、医疗、服务等全领域。
欧洲紧随其后,2022年市场规模536亿欧元,家庭养宠渗透率达46%。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增长迅猛,预计2030年规模将达250亿美元。
B.中国市场规模
中国宠物行业起步较晚但增速显著,2023年市场规模达2793亿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超16%。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8114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其中,猫经济异军突起,2023年宠物猫数量占比超50%,推动猫粮、智能用品等细分领域爆发。
2.发展历程
A.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宠物行业已有百年历史,形成涵盖繁育、食品、医疗、殡葬等完整产业链,法规标准完善。美国市场因高家庭渗透率(70%)和消费升级长期领先,欧洲则依托稳定增长和多元化服务占据重要地位。
B.中国宠物经济发展历程
政策驱动萌芽期(1990-2000年)
本土化探索成长期(2001-2010年)
消费升级高速发展期(2011-2020年)
消费升级高速发展期(2021年至今)
3.宠物经济中国市场的消费特征
03
上游产业链
宠物经济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涉及宠物活体的繁殖以及交易。
1.繁育环节
A.繁育模式分层
中国宠物行业上游的繁育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式繁育、小型养殖场繁育和大型养殖场繁育。家庭式繁育多以个人爱好和副业为主,规模较小,但灵活性高,能够满足部分消费者对特定品种宠物的需求。小型养殖场繁育则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专业性,能够批量生产宠物,但受场地和资金限制,发展速度较慢。大型养殖场繁育则在规模化和专业化方面更具优势,能够提供大量优质宠物,但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B.核心痛点
行业集中度低,尚无头部企业主导市场。高端品种如赛级布偶猫、德文卷毛猫仍依赖进口,国内规模化企业稀缺,形成“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2.交易环节
宠物交易渠道主要包括线下宠物店、线上平台和宠物批发市场等。
线下宠物店仍是主流渠道,凭借直观展示与专业咨询服务占据核心地位,但运营成本高、定价偏高,且受地域限制难以扩张。
线上平台随着电商发展迅速崛起,2023年交易规模达300亿元(占行业30%),线上平台具有便捷、高效、价格透明等优势,能够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购买宠物的需求。然而,线上交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宠物品质难以保证、售后服务不到位、交易纠纷难以解决等。
宠物批发市场以鞍山狗市为代表,占到全国80%活体流通,但存在粗放管理、健康隐患、交易不透明等痛点。
3.总结
中国宠物行业上游的交易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市场规范程度较低。目前,我国宠物行业上游集中度低,尚无规模化养殖场及销售机构,市场鱼龙混杂,行业经营模式相对粗放。
04
中游产业链
1.宠物食品
A.全球市场格局
宠物食品行业自1860年起步,目前以犬猫粮为主流,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3年全球宠物食品销售额达1339亿美元,五年增长43.9%。美国作为最大市场贡献532亿美元(占比40%),犬粮、猫粮分别达367亿和153亿美元,增速均超9%。美国家庭养宠渗透率66%(8690万户),推动食品消费升级,市场规模连续16年增长。
B、中国市场现状
中国宠物食品行业高速发展,2023年市场规模1460.7亿元,占宠物消费总额52.3%,六年复合增长率10.4%。主粮占比最高,零食、营养品等细分赛道崛起。
出口方面:
C.竞争格局
国内市场中,外资品牌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主导,但国产品牌快速崛起:
依托生产工艺升级、新零售渠道(直播电商、私域流量)及国潮消费,国牌市占率显著提升;
中宠、乖宝等企业聚焦自主品牌建设,推动高端化(冻干粮、功能粮)与全球化(东南亚、欧美市场)布局。
2.宠物用品
中国宠物用品市场涵盖日常用品、美容护理、服饰、玩具及医护等领域,2022年市场规模达369亿元,同比增长13.2%,预计2025年将增至484亿元。清洁护理类用品(如猫砂、消毒产品)为核心消费品类,占比79.2%。
细分品类需求呈现分化趋势:
智能用品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智能喂食器、饮水机等产品需求增长,但市场仍处发展初期,品牌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激烈。
当前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尚未形成头部品牌垄断。外资品牌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中高端市场,本土企业通过性价比与新零售渠道(如直播电商)加速渗透。未来行业需强化产品创新(如智能健康监测)、品质把控及品牌差异化建设,以应对竞争升级。
3.总结
宠物产业链中游的食品和用品行业呈现“双轨竞争+技术驱动”特征:食品领域外资与国产品牌在高端化(冻干/烘焙粮)与功能细分(肠道健康)赛道博弈,用品行业则以智能设备(喂食器/健康监测)为增长引擎,国产品牌通过全渠道融合(直播电商+即时零售)加速替代进口,推动行业向品质化与全球化升级。
05
下游产业链
1. 宠物医疗服务
2024年中国宠物医疗市场规模达821亿元,占宠物经济总规模的28%,疫苗(150亿元)、诊疗、保健构成核心板块。
大型连锁医院(如新瑞鹏)依托品牌与技术优势主导市场,提供全流程医疗服务;小型诊所则以灵活性和专科服务(如牙科、眼科)满足差异化需求。
行业痛点集中于标准化不足与价格不透明,未来将朝 专业化(提升医疗技术)、 规范化(强化行业监管)及 智能化(远程诊疗、AI辅助诊断)方向突破。
2. 宠物美容护理
宠物美容服务涵盖洗护(基础需求)、造型(个性化溢价)及健康管理(口腔护理等),消费群体以90后、00后为主,推动 “颜值经济” 爆发。
大型连锁店占据中高端市场,个体美容师通过上门服务渗透下沉市场。
随着宠物美容与护理市场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朝着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3.其他服务
宠物服务行业在医疗和美容之外,呈现出多元化的细分市场增长态势:
同时,宠物服务行业规范化进程加速,国家已发布《宠物健康护理员》《宠物美容师》等职业标准,推动专业化发展。
06
面临的风险
1. 新兴经济体低成本竞争加剧
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凭借人工成本优势(约为中国的1/3-1/2),正快速切入全球宠物食品代工市场。这些国家宠物零食生产企业虽数量较少,但依托政策扶持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布局,逐步抢占中低端市场份额。
2. 行业分散化与同质化内耗
宠物用品行业准入门槛低,导致国内中小企业数量激增。大量企业依赖OEM代工模式,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发。同时,行业标准缺失导致质量纠纷频发。
写在最后
在情感需求与技术革命的双重驱动下,宠物经济正从“商品消费”跃迁为“情感基建”,成为陪伴经济中最具生命力的赛道。
超3亿单身人群与老龄化社会催生出庞大的情感真空,宠物从“附属品”转变为“家庭成员”,承载着都市人对抗孤独的核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