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妇”品牌海蓝之谜一出手就把格调拉满。剪纸的视觉呈现、丝滑的中国龙特效,以及“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红包特效,奇幻感、新春氛围一步到位。
朋友圈点击视频,可跳转至品牌小程序的新年活动主页
今年腾讯把朋友圈广告来了个大升级,除了LA MER的全幅式卡片广告、农夫山泉的出框式广告的更新,卡片式互动广告也增加了放烟花的互动特效。乃至,基础的图片式、品牌画廊广告也出现了竖版多屏展现方式,支持多视频、多海报全图铺开。
在以往,朋友圈的强人脉关联和不够流通的数据逻辑,一直让品牌们又爱又恨。在农历新年的档口,朋友圈成为拜年主阵地后,这些成为可以摆摆手的小问题。
且不说,电子拜年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朋友圈本身就聚集了海量注意力,今年还推出“@朋友”功能,把熟人效应进一步放大。
新年营销重在一个热闹、喜庆,营造年味是重点。怎么让大家愿意看,甚至点击分享,品牌原生式置入用户朋友圈“刷脸”“拜年”“送福利”,逻辑简单,但曝光量跑不了不说,还有节日移情效应,把好感度也提起来。
而今年在技术升级和AI的加持下,品牌拜年的方式也富个性化和想象力。
把视觉体验拉满,还加入了震动效果。连聊天界面都设计了拜年“彩蛋”,发送关键词就会自动跳出定制特效动画。从视觉和互动层面,把年味呈现得更细致也更全面,也给了品牌更多表达自我、展示特质的空间。
不只是朋友圈有了大变化,今年iPhone推出《小蒜头》广告片时,微博就把信息页面的屏幕占加大,在视频下方增加了3条拍摄花絮观看入口。点开微博主视频,还会出现品牌定制话题页面,和互动活动专题页面等,详尽展示iPhone 15 pro max拍摄短片的全过程,和手机各个功能组的专业优势。
除此以外,诸如美图秀秀等功能型APP也2023年探索新影像式营销,在新年期间合作了王老吉、霸王茶姬等。
各社交媒体在2024农历新年集中搞事情,在图个热闹之后,背后营销思维的转变更让人欣喜。
在以往,大家张口不离双微一抖,但仔细一看,双微一抖担任的也就是只是渠道,是品牌活动的引流入口,即大整合中的某种补充形式。
大家相信内容是核心,依靠流量去推广内容,品牌就能获得高频曝光,就能让消费者对品牌有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内容和流量被分开来,有时候分不清孰轻孰重,掉入盲目追流量,或者好内容出不来的境地。
但其实,渠道也可以是内容,即麦克卢汉的经典理论“媒介即讯息”。例如,在朋友圈的案例中,品牌就是会自带“熟络”“亲切”的先发优势。
在“渠道即内容”的模式里,内容仍然是吸引人、传递信息、实现商业目标的核心。但这种内容在创作时会更多地融入传播策略和互动机制,让内容能在媒体上自由传播、效果更大化。而不单是把宝押在内容上,绞尽脑汁在内容上创新。
尤其是AI带来的全面技术升级,渠道和内容、品牌营销和平台生态正在加速融合迭代。能把渠道和内容整合起来的媒体的营销性价比又起来了。微博不再只是炒话题,微信也不再只是做私域,品牌可以视其为大整合营销的核心阵地去打造。
但是,真的有点看不动了。
Sora可以去掉灯光、摄影、后期等,仅依靠极简的脚本“咒语”生成60秒的高质量视频,无论是场景细节还是物理逻辑都真实得吓人。
行业曾经流行过“微创新”的词,用小步快走的方式前进,把80分变成90分,这很好;但是,在AI带来的技术革命面前,在既定的内容形式之外,寻求更多一点的变化也并不是遥不可及。
尤其当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同一条路,去探索另一种可能性就显得更可贵、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