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次互联网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

总结过去五年中国网民增长情况,从2006年互联网普及率升至10.5%开始,网民规模迎来一轮快速增长,平均每年普及率提升约6个百分点,尤其在2008年和2009年,网民年增长量接近9000万。在2011年,这一增长势头出现减缓迹象。

当前互联网在全民中的普及率不到四成,网民增长还有十分广阔的空间,但是考虑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种种因素,目前我国居民中具备上网条件和技能的人已经基本转化为网民,接下来网民规模增长的难度加大。

年龄方面,过去五年内10-29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已接近高位,未来在这一人群的提升空间有限;而50岁以上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变化幅度很小;30-39岁群体的互联网使用率逐步攀升,目前还有一定增长空间,将成为下一阶段网民增长的主要群体。

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目前基本饱和;过去五年内高中学历人群的渗透率增长最为明显,2011年网民比重也已经超过九成,达到90.9%;而在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渗透率增长始终缓慢。总之,过去五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而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未来中国整体网民规模的增速会进入平台期。

由此可见,降低互联网接入和使用门槛,鼓励高龄人群、低学历人群等新技术的晚期接受者尝试使用互联网工具,将是下一阶段推动我国网民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条件。2011年,我国政府扎实推进通信业转型发展,在互联网方面,积极推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截至2011年11月,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55亿户,3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县城和大部分乡镇2,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备为互联网深入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家庭宽带网民规模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家庭电脑上网宽带网民3规模为3.92亿,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比例为98.9%,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三)手机网民规模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与前两年相比,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2009年,手机网民增速高达98.5%,主要原因是运营商为了抢夺用户,大幅降低无线网络流量资费,刺激手机网民规模爆发增长。到了2010年,降低流量资费的推广效应逐渐被市场消化,手机网民增长速度大幅降低。

2011年手机网民整体规模增速继续下降,主要因为运营商将市场推广重心放在了终端上,希望通过智能手机的普及获得更多的手机用户。智能手机更友好的上网体验吸引了部分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但由于其现阶段价格仍然较高,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人群和现有网民,对手机网民整体规模来说,智能手机的推动作用不是特别明显。

未来,创新应用将是推动手机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手机网民在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仅为36.5%,手机上网需求不足是大部分手机用户未能接入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庞大的智能手机网民规模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发提供了基础,各大互联网服务商也开始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而激烈的竞争必将催生能够满足细分人群需求的创新应用,并进一步推动手机网民进入下一轮高速增长周期。

(四)分省网民规模

2011年我国各省市网民规模均有明显增长,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网民数量超过千万规模的省份达到21个。同时,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域差异依然延续,北京市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七成,达到70.3%,而互联网普及程度较低的云南、江西、贵州等省份互联网普及率不到25%。

与2011年全球互联网普及率(30.2%)进行比较,我国超过这一水平的省市数量达到21个,相比2010年底增加一个。

在这21个省市中,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天津、辽宁、江苏、新疆、山西、海南和陕西等12个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些省市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其中,由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上海市和广东省人口数量出现大幅跃升,根据这一数据计算的两地网民数量也出现明显上升,造成2011年上海市和广东省的网民规模增速分列全国1、2位。

另有山东、湖北、重庆、青海、河北、吉林、内蒙古、宁夏和黑龙江等九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低于我国互联网整体普及率。宁夏与河北网民增速较快,其中宁夏互联网普及率在2011年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省市共有十个,包括西藏、湖南、广西、四川、河南、甘肃、安徽、云南、江西和贵州,大部分为中部和西部地区较不发达省份。

二、接入方式

(一)上网设备

2011年,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73.4%,比2010年底降低5个百分点,手机上升至69.3%,笔记本电脑也略增至46.8%。随着台式电脑使用率走低,手机终端的使用率正不断逼近传统台式电脑。

(二)上网地点

2011年,中国网民在家里和单位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保持稳定,比例分别为88.8%和33.2%,与2010年基本持平。

在学校和网吧上网的网民比例明显下降,其中在网吧上网的网民仅占27.9%,较上年底下降7.8个百分点。

(三)上网时长

2011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7个小时,较2010年底增加0.4小时。

三、网民属性

(一)性别结构

截至2011年12月,我国网民中男性比例为55.9%,比女性高出11.8个百分点,网民性别比例与2010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二)年龄结构

2011年,网民中30-39岁人群占比明显提升,较2010年底上升了2.3个百分点,达到25.7%,近两年来该年龄段占比持续上升。40-49岁网民增长速度较慢,因而在网民中的占比出现下降。10-19岁、20-29岁网民比例与2010年底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三)学历结构

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2011年,我国网民中初中学历人群延续了2010年的增长势头,由32.8%上升至35.7%,该学历人群互联网渗透率较低,未来网民比例将进一步提升。高中、大专以上学历网民的比例继续下降。

(四)职业结构

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为30.2%,其次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为16.0%。企业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整体网民的0.8%,中层管理人员占3.2%,一般职员占9.9%。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领导干部和一般职员分别占整体网民的0.7%和5.2%。另外,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8.3%。

(五)收入结构

2011年,中国网民中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明显上升,从2010年的33.3%上升至40.2%。同时,无收入群体网民占比从4.6%上升至7.9%。

(六)城乡结构

2011年,农村网民规模为1.36亿,比2010年增加1113万,占整体网民比例为26.5%。与2010年相比,农村网民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其增幅依然低于城镇。

近年来,我国农村网民比例在低位徘徊,其中包含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等整体人口结构变动因素的作用,然而农村居民自身缺乏电脑和网络使用技能是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障碍:2011年有57.8%的农村非网民表示“不懂电脑/网络”是其不上网的原因,这一比例在城镇非网民中为45.7%。在大力改善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条件的同时,提升农民网络使用技能和意识也是缩小互联网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

THE END
0.互联网时代的“头部”特征《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互联网时代,“头部”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如果不能识别一个系统的头部,仅凭个人努力,会越来越追不上这个时代,穷人会越来越穷。 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珠穆朗玛峰。 第二高峰呢?答案是: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只比珠峰低233米,知名度却很低。 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谁?阿姆斯特朗。 谁是第二个呢?答案是:巴兹.奥尔德林,只比阿姆斯特朗晚出舱几jvzquC41yy}/lrfpuj{/exr1r1j1fBf8fg96g?
1.互联网的特征20220624074358.docx互联网的特征互联网的特征全文共13页,当前为第1页。互联网+的六大特征互联网的特征全文共13页,当前为第1页。特征一:跨界融合 ? ? 上章讲到,如果看“互联网+”的特质,用最简洁的方式来表述的话,应该是八个字:跨界融合,连接一切。 “+”本身就是一种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一种融合。敢于跨界了,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74=4:32624;6262653:70ujzn
2.互联网思维的特征范文冯雪飞(2014)指出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理念,包括世界观、方法论两个部分,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社会发展模式快速变革的环境下,企业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为目的,运用顾客导向,基于互联网特征对企业价值模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运用模式的重新思考1。李海舰(2014)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哲学论,是对商业市场的一种新见解,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42:6/j}rn
3.互联网时代特征汇总十篇互联网时代特征汇总十篇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互联网时代特征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自1969年互联网发明以来,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发展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7667<3jvor
4.数据分析中国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以下为: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一、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继续放缓。 图1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随着网民规模的增长进入平台期,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jvzquC41yy}/lrfpuj{/exr1r1ig9A59g4616>
5.什么不是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常见问题不是移动互联网的特征是“透明化”、“业务与网络的弱关联性”。移动互联网具有“高隐私性”和“强关联性”。由于移动性和便携性的特点,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保护程度较高;移动互联网用户因为无需共享自己设备上的信息,从而确保了移动互联网的隐私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业务内容和形jvzquC41yy}/rqu0ep5gcz46;6;327mvon
6.互联网基本特征是什么(解读互联网时代的七大特征)随着中国社会全面进入小康,上亿的消费者进入中产阶层,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主要是80后和90后,与过去的60后和70后有本质的区别,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既要有意义,更要有意思,他们不想活得太累,他们需要放松,所以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追求娱乐,这是正常的需求。 jvzquC41yy}/prfqighjlr3eqo5bt}neng328@>82/7/j}rn
7.物联网技术的特征(精选5篇)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架构,具备智能识别、定位跟踪和智能监控三大功能。物联网的本质特征体现为:互联网特征、识别与通信特征、智能化特征。 二、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 物流运输领域可以说是最早涉及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领域之一。从运输方式的维度,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7949:40qyon
8.网络环境的特点范例6篇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网络学习环境具有更强交互性、虚拟性、开放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资源共享性、信息呈现的多媒体性、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性、信息检索的超媒体性、信息传递的即时性等特征。一方面,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学习网站、院校、图书馆、出版社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海量的数据知识资源库;另一方面,jvzquC41yy}/dj~ycvii0ls1jcuxgw439::7;7mvon
9.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特征性有哪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手机的普及率也在逐渐增加。而这也促使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是在传统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二者具有很多共性,但由于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发展不同,它又具备许多传统互联网没有的新特性。那么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特征性有哪些呢? jvzquC41okv/i~hjgpm/exr1lkth{js142813;45;:>8:?3ujvsm
10.互联网思维的十个特征XiaoDeng在当下从事任何一个行业,如果不具备互联网思维,可能会以极快的速度被社会所淘汰,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在了解了很多以后,我仍没有找到一个标准的定义,这就是互联网思维的现实,事实上,我个人认为这个思维很难用一句话形容,但它应该包括以下十个特征: 1、免费模式:在互联网上你几乎可以免费得到任何所需的资源,jvzquC41yy}/ewgnqiy/exr1fgth{p722:?21y4768914;3jvor
11.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网络安全法治体系现代化理论网络安全治理结构的跨界性凸显。新时代,我国网络治理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技术平台、媒体、用户、行业组织等为网络安全治理的重要主体,借助开放、平等、交互等互联网特征,认知方式、思维模式、创新体系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界融合。 网络数据安全正在步入法治轨道。近年来,我国颁布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等战略文jvzquC41yy}/yxwmgtio0ls1e1814<228/881@=:;3?90|mvon
1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四大特征移动互联网之所以可以称之为一个时代,并不是因为他创造了更多的信息,而是因为它改变了信息和人的二元关系,让人成为信息的一部分,由此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和结构,也因此会引起整个社会商业模式的变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化,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比以前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6A6;74?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