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力量,正在变得前所未有地强大。
引言
在正文开始之前,我有一段话送给你(是我下午躺在沙发上灵光乍现想到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人类的基因组包含大约30亿个碱基对(A、T、C、G)。如果考虑每个碱基对可以有4种选择, 理论上可能的 DNA 序列数量是:
这个数字大到无法想象,远远超过宇宙中的原子总数。
假设我们希望暴力枚举每种可能的DNA排列方式,即使是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 Frontier,也要花费比宇宙年龄还长几个数量级的时间。
如果要存储所有可能的人类基因排列方式,每个碱基对用 2-bit 存储,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为:
远超宇宙中已知的物质存储能力。
所以,你是这个宇宙中最独一无二的存在。
如今,AI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代传统岗位,很多人担心自己被淘汰。但事实是,AI 取代的不是人,而是单一、重复的技能。我们本是鲜活的生命,本不应该有被替代的忧虑,只是如今的社会规范和教育体系剥夺了生命的多样性——当我们在社会中扮演单一的“工具”角色时,被某种生产力更高的工具替代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这篇内容我将详细讲述为什么成为通才(Generalist)在未来如此重要,以及对应的实现路径。
献给所有正在路上的人们,希望能帮你减轻焦虑和AI带来的恐慌,共勉。
时间回到1806年,普鲁士惨败于拿破仑的法军,被迫签订《提尔西特条约》,割让了大量领土并支付了巨额赔款。这场危机使统治者意识到全面改革的必要性:在教育方面,威廉·冯·洪堡于1809年被任命为普鲁士教育事务负责人,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体系改革就此拉开序幕,其影响蔓延至全球。
普鲁士教育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的特点:
在标准化的禁锢下,原本美妙的人类思想别切割成一个个便于管理的小方块,并取名为“学科”;在权威之下,学生们只能在“小方块”里踏步,不敢越界。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基本照搬了普鲁士的教育体系,并陆续被其他国家效仿。
此时,我们再回看普鲁士教育体系诞生的背景,就应该能明白普鲁士人的初衷并不是教育出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大量炮制忠诚且易于管理的国民:熟练的流水线工人、纪律严明的士兵、忠诚的公务员、技艺精湛的医生或工程师…...这些”专家“(Specialist)角色的出现是为了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而不是体验、完善自己的生命。
既然如此,深受这套教育体系荼毒的人本质上就是为社会服务的工具,只要是工具,就可以被替代。
而AI,正在做这件事。这就是大家恐慌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教育体系里有着普鲁士的基因(近代中国学日本、日本学欧洲的结果,这里不再详细论述历史渊源),又自带了儒家文化和科举传统,所以可谓是三重buff叠满了,杀伤力巨大。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我们正见证一场生产力的范式转移。过去,职业壁垒是人们最可靠的护城河,成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律师或设计师需要多年训练,而这些壁垒构成了“专才”(Specialist)生存的基石。然而,AI 彻底改变了这一游戏规则。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通才”的定义。通才(Generalist)并非浅尝辄止的杂学家,而是具备可迁移核心能力的人,比如:
这些能力不像编程或法律条文那样可以被 AI 直接复制。相比之下,专才的价值正在被 AI 侵蚀。代码编写、合同起草、数据分析等传统上需要多年训练的工作,现在只要调用 AI 就能完成。例如:
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AI 的核心不是创造,而是“认知外包”——它可以以接近零边际成本快速处理、执行和优化特定任务,从而让曾经需要多年积累的技能,瞬间变得触手可及。
随着 AI 在执行专业任务上的能力越来越强,很多工作会被取代——这不是假设,而是必然:
这一次,历史会重演。 企业将倾向于雇佣那些能够高效执行任务、能借助 AI 工具快速完成工作的人。Glassdoor 的招聘数据显示,过去一年,“AI 增强型职位”的薪资增长了 15%,而“重复性技能”的岗位下降了 12%。单一技能的白领岗位将被 “AI 高效个人” 取代,一个会用 Midjourney 生成高质量概念图的设计师,远比一个只会 Photoshop 的人更受雇主青睐。
归根结底,AI 让“专业技能”从长期积累的壁垒,变成了任何人都能调用的工具,而调用工具的能力变成了核心竞争力。
既然 AI 如此强大,人类还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
答案是:AI 让单一技能变得廉价,但无法替代“跨学科思维、洞察力、创意、战略决策”。换句话说,专才可能被 AI 替代,但通才(Generalist)却在 AI 赋能下迎来了黄金时代。通才的核心价值在于:
“AI 通才 = 超级个体” 的时代已经到来。你要做的,不是和 AI 竞争,而是让 AI 成为你思维的延伸,让它成为你的武器,而不是你的替代品。
Dan Koe 是一名备受瞩目的创业者、个人品牌专家和超级个体。他主要依靠写作,每天仅工作 4 小时(油管上有一个他自己详细讲解自己 Workflow 的视频,大家可以看看~),就成功实现了单人公司运营,每年收入高达几百万美元。
不过 Dan Koe 不是一夜之间成为“超级个体”的。他的成长轨迹,是一个关于跨学科学习、不断试错、整合技能、最终驾驭 AI 的典型案例。
在他早年的生活里,他敏锐地察觉到身边人的“通用情绪”:人们对工作、生活、甚至自己都感到不快乐。而社会主流的路径——上大学、找工作、退休——似乎是通往这种默认生活方式的高速公路。他决心不走这条路。
但问题是,如果不走主流道路,该怎么生存?
Koe 并不是天生的创业天才,他的早期经历充满了失败、尝试和放弃。在大学时,他做过健身 YouTube 频道,尝试拍摄视频,但最终半途而废。他玩过摄影,买了相机后发现自己喜欢的其实是后期。他试过 Facebook 广告代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甚至开过两家卖内衣和钱包的网店。所有这些项目,要么失败,要么半途而废,要么只是勉强维持,他一度陷入了人生低谷。
但他在不断失败中积累了跨学科能力——市场营销、品牌建设、设计、销售、写作、社交媒体增长。
如果他是一个典型的“专才”,可能会在某个失败后选择放弃,转向稳定的职业生涯。但作为一个通才,他将所有技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
到了大学后期,他意识到自己并不需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顶级专家,而是需要将已有技能组合成可以变现的模式。他尝试自由职业,靠网站设计赚取 1500-2500 美元一单,后来又转向营销咨询,帮助创作者和企业优化品牌策略。
这时,他的思维模式发生了一个关键转变:不要再单纯追求单点技能,而是寻找技能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他发现,写作、品牌、社交媒体、咨询——这些看似无关的东西,其实可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
这个模式最终形成了他的个人品牌 Modern Mastery,并让他成为一位备受欢迎的思想领袖(这篇文章就是受了他的启发)。
如果故事止步于此,那 Dan Koe 只是一个普通的成功创业者。但 AI 时代的到来,给了他更强的杠杆,让他从一个自由职业者,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超级个体。
2022 年,他每天只花 2 小时写作,就能创造 80 万美元的收入。他的策略很简单:用 AI 提升效率,用个人品牌放大影响力。
他的核心模式可以总结为:
他的经历印证了一个关键事实:AI 时代不会淘汰通才,而是会让通才变得更强。如果他当初选择专注于网站开发,他可能会被 AI 代码生成工具超越;如果他只做营销,他可能会被自动化广告平台边缘化。但正因为他是一个通才,能整合不同能力、驾驭 AI,他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新物种——超级个体。
如果说过去的竞争法则是“深耕一个领域,成为专家”,那么 AI 时代的法则是:连接、整合、驾驭 AI,成为超级个体。
在这一部分,我想了很多的成长思路,但是还没有很好的归纳总结。既然意思差不多,所以我干脆融合了多位国外 AI 研究者和内容创作者的概念,这几个概念分别是:T型人才、品味(Taste)和自主性(Agency)。
“Know everything about one thing, and a little about everything.”
很多人误解通才,以为它意味着“懂得一点点,但没有一样精通”。但实际上,真正的通才(Generalist)不是毫无重点的“杂学家”,而是:
这种模式被称为T-shaped Talent(T型人才)。
如何构建T型能力?
首先选择一个核心技能,比如编程;接着,向外扩展相关技能,比如商业思维;一切准备就绪后,你会迎来你的“涌现”(英文 Emerge,这里借用了 AI 里的概念,指的是个体简单规则的交互在系统层面产生了复杂的、自发的现象),你会跨学科整合不同的能力,成功驾驭AI。
“Intelligence is no longer a differentiating resource. Everyone has access to AI. But taste is irreplaceable.“
AI 能生成内容,但无法创造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因为AI没有“品味”(Taste)。 这个时代,信息的门槛越来越低,关键不在于获取信息,而在于如何筛选、解读、组合信息,形成独特见解。
如何培养你的“品味”?这里有几个核心方法:
AI可以帮你生成内容,但AI无法帮你判断“什么是好内容”。品味,就是你与AI最大的分野。
“AI is a horse. Generalists are the riders.”
AI 时代不再奖励“执行命令的人”(因为 AI 可以执行命令,且成本足够低),而是奖励 “主动创造价值的人”。换句话说,你必须主动掌控自己的成长,而不是等待别人给你指令(否则跟给 AI 输入 Prompt 有什么区别?)。
如何培养 Agency(主动性)?
简而言之,Agency 就是“对自己的成长负全责”。
最后
曾经,世界属于那些精通一门手艺、在单一领域深耕数十年的专家;而现在,世界属于那些能够整合多领域知识、驾驭AI、拥有品味(Taste)和主动性(Agency)的通才。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淘汰了不愿适应的人,也成就了那些善于利用新工具、创造新模式的个体。工业革命造就了企业家,互联网革命催生了内容创作者,而AI革命,将迎来超级个体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