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来临:后人类时代的疯狂宇宙机器人人工智能库兹韦尔

50万年前,掌握取火技术让人类首次能够驱走黑暗和寒冷。

1万年前,农业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走出狩猎时代。

3000年前,铁器时代的来临大大提升了人类面对自然的抗衡能力。

18世纪,工业革命让人类的生产力超过了历史上所有时期的总和,100年间,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被彻底颠覆。

1969年,互联网的雏形才首次出现,而距今仅仅半个世纪,我们的世界已经变成了另一番景象。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即时通讯和在线购物,仅仅20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存在。更比如在上世纪风靡的经典科幻剧集《星际迷航》中,舰长们使用的智能手持设备及语音和触控交互还是令人惊艳的奇思妙想,现在却是处处可见的再普通不过的科技产品。不难看出,由技术革新所推动的人类社会进步并非等速度发展,而是一种越到后来越呈指数级增长的加速度运动。

20年后,当人工智能的智力全面超越人类,物联网连接万物,那个时候的人类社会将是什么样子?

什么是技术奇点?

1982年,科幻作家弗诺·文奇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召开的美国人工智能协会年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类即将面临一个“技术奇点”时代,他将“技术奇点”设定为人工智能超过人类智力的时间点,之后科技将井喷式发展,地球进入后人类时代。

奇点是一个数学概念,指在空间的某一点,数学性质非常特殊,比方说运算后得到的结果是无限大等;物理学上,相对论也推导出了黑洞里的时空奇点,奇点的复杂特性导致了相对论的失效。弗诺·文奇借用“奇点”这个名词,是为了强调“技术发展速度无限大”这个概念。当奇点来临的时候,旧的社会模式将一去不复返,新的规则开始主宰这个世界。今天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后人类时代的智能和技术,就像金鱼无法理解人类的文明一样。

1999年,美国哲学家、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雷•库兹韦尔发表的《心灵机器时代——当电脑超越人脑》一书,阐明了未来互联网将把全人类乃至其他生命和非生命体汇集成一个完整意识体的概念,在美国学术界激起一片浪潮。

2001年,库兹韦尔提出摩尔定律的扩展定理,即库兹韦尔定理。摩尔定律是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的,它指的是,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存储和计算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是一种指数级的增长。库兹韦尔定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人类出现以来所有技术发展都是以指数增长。也就是说,一开始技术发展是小的,但是一旦信息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发展开始快速增长,以指数的形式,然后是以指数的指数形式增长。

说起指数增长,有这样一个传说:古印度的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请您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的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觉得这要求太容易满足了,就命令给他这些麦粒。当人们把一袋一袋的麦子搬来开始计数时,国王才发现:就是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麦粒全拿来,也满足不了那位宰相的要求。那么,宰相要求得到的麦粒到底有多少呢?

让国王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麦粒的总数达到了亿亿粒,全部堆起来有珠穆朗玛峰那么高。从一粒麦子到大山般高的麦堆,这就是指数增长的威力。

事实上,技术也确实是从迟缓到飞跃,指数式发展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飞跃的阶段。

奇点来临:电子生化人登场

数千年来,我们改造自己身体的能力进步不大。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开始利用棉花纤维、马鬃作缝合线缝合伤口;之后直到1775年,才开始有了用金属固定骨折处的记载;1809年,我们才开始更换第一个“原装”硬件——牙齿,将金牙种植到人体身上。

到了20世纪,我们改造自己的能力开始突飞猛进。1960年,硅胶人工肺面世了,它可以在人体内长期工作。金属制成的人工心脏于1982年植入人体,使患者多生存了112天。

进入21世纪,各种人工器官已经令人眼花缭乱。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男子,因触电事故失去了双臂,如今,他装上了能随心所欲活动的人工手臂;一个完全失明的加拿大男子,把摄影机拍摄的映像,直接传送到脑内,重见光明。

今天的人造器官变得更加“成熟”,它可以在体外“成长”。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工程实验室里,一块块的皮肤就在几截椭圆形的硅胶软骨上静静“生长”着,等待移植到患者身上,这些皮肤是科学家们从人体内取出干细胞培养而成的。

3D生物打印也许能帮助器官“快速长大”。当启动3D生物打印机时,电脑建模程序会根据CT、MRI等技术拍摄的照片设计出需要打印的器官剖面图,而后“墨粉”——活细胞将通过打印头聚拢在事先设计好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上,按照剖面图来打印器官,器官打印好后还与神经、血管和淋巴管进行拼接。目前各国科学家们已经打印出了肾脏、肝脏、人耳和血管等器官。

注目于这项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研究上投入巨额资金的,是美国国防部。对能使手脚力量增强十倍的强力外套。使听力、视觉大幅提高甚至是不怕死的士兵的研究,也正在进行。

目前,人体里除了大脑以外的器官都可以得到“高仿”版本了,这不仅挽救了许多重症病人的性命,也意味着人类衰老的时候可以通过更换器官得到寿命的延长。也许不久之后,人类之中就会出现许多除了大脑以外的全部器官电子化的生化人。

早在1839年,科幻小说的鼻祖爱伦·坡发表的《被用光的人》中,就出现了电子生化人的形象。小说的主角史密斯将军仪表威严,气质高贵,身体的每个部位无不尽善尽美。然而,他的身体实际上早已在战斗中损坏,变成了一个包裹似的肉团,但是在日新月异的机械发明的帮助下,他将机械的腿、胳膊、肩、胸、牙、眼睛组装起来,最后又将一个小型机器植入口内,在社交场合中竟然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容貌仪表。

20世纪60年代之后,这样半是肉体半是机器的电子生化人形象便在各种科幻小说和电影中蔓延开来,成为了流行文化中津津乐道的话题。并引发了大众的担忧:电子生化人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光明的技术,还是给人类带来威胁的暗黑科技?未来,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奇点来临:基因改造人叩门

基因是生命的遗传密码,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环境和基因的互相作用,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

基因被称为“上帝的密码”。长期以来,人类对自身的密码一无所知,直到20世纪,才逐渐揭开这巨大的秘密。六国科学家们经过长达13年的努力,耗资近30亿美元,终于在2003年完成第一个人类全基因组图谱。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知道人类有哪些基因,并且能够开始追踪它们的功能。

2013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掌握了一种全新的工具,叫做CRISPR-Cas技术,这是细菌中的一种酶系统,它可以“定位剪切编辑”基因。运用CRISPR-Cas技术,只要更换其中一个酶,我们就可以同时改变多个基因。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用鲜为人知的Cas12a酶取代了常用的Cas9酶,它可以同时编辑数十种基因,删除“坏的”基因,换上“好的”基因,可以达到改变多种性状的目的。

科学家形容,基因编辑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既可以造福人类,也有可能给人类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潘多拉的魔盒是古希腊神话中宙斯给潘多拉的神秘盒子,宙斯要求潘多拉不可以打开,但是潘多拉不敌好奇心的诱惑,还是偷偷地把盒子打开了,然而在盒子里面装的是许多不幸的事物——疾病、祸害等。潘多拉把盒子打开后,原本宁静没有任何灾害动乱的世界开始动荡起来。

基因编辑这个魔盒一旦被打开,人们就可以以各种理由对任何人进行任何可以想象的编辑。许多科学家和伦理学家担忧,如果基因编辑技术能够“设计”出在智力、体力、文学、艺术、体育、寿命等全方位超越普通人类的超级人类,那么富人和权贵阶层可以利用权力和财富垄断这种技术,让他们的子子辈辈都能获得基因上的优势,从而让整个家族牢牢盘踞在社会金字塔的顶层。而大多数没钱改造基因的普通人家的孩子,将永远被超级人类踩在脚下,没有翻盘的可能。人类社会也将因此而划分成改造过基因的上等人,和没钱改造基因的下等人。

更可怕的是,如果有人设法通过基因工程改进人类的生理特征,创造无所不能的超级人类,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自然人将无法在各个领域参与竞争。在动漫《机动战士高达seed》里,存在一种“调整者”,他们是在受精卵阶段就进行了基因编辑的人类,长着如出一辙的美貌,身体更加强壮,对先天性疾病免疫,智商比普通人类更高。我们自然人还能与这样的基因改造人进行竞争吗?理论上说,自然人将逐渐走向灭绝,或者成为无足轻重的附属品。

而且,人类会展开“自我设计”的竞争,设法以更快的速度改进基因。长此以往,基因编辑技术就像是人种战争中的核武器,它的巨大威力和产生的不可控后果,将使人类前途莫测。

奇点来临:机器取代人类

第一个工业机器人Unimate,于1962年首次来到通用汽车装配线,将汽车车身焊接在一起。从那时起,机器人已经悄悄地潜入了我们的生活。无论科幻小说和电视电影如何警示人们,小心机器人取代并超越人类,我们还是想要去制造更全能的机器人,赋予它们情感、智能和战斗力,让它们代替我们工作。

现在的建筑机器人能60分钟内砌起1000块砖,过程中还能研磨、切割砖块,它可以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孜孜不倦地连续工作。两天之内,就能搭起一栋住房!

美国一家机器人制造公司生产的巴克斯特和索耶机器人,巴克斯特通常负责物料包装和搬运箱子,索耶需要做的工作包括机器维护、焊接、电路板测试等。它们可以作为人类的友好的“同事”,高效安静地工作,它们还具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只需要人们花几分钟的时间示范给它们看。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机器人同事不会抱怨分配给它们的工作枯燥繁重或者危险。

军用机器人在战场上变得越来越常见,作用有侦察、拆弹、攻击等。美国哈佛大学研制的微型自动飞行器RoboBees尺寸仅为指甲的一半,重量不到0.1克,长得很像动画片《哆啦A梦》里面的竹蜻蜓,它装备有自动传感器和电子控制设备,可以感知环境并作出反应。小小的身材让它能轻松出入任何一个门窗敞开的军营和会议室,将敌军的战术策略和关键技术尽收囊中。

过去战场上的防爆拆弹工作是由拆弹专家或普通士兵负责,常有意外发生,自从美军配备了拆弹机器人Talon后,“身亡”的风险就转移给了机器人。在伊拉克战争中,七个月的时间共有五个Talon机器人“牺牲”。杀伤力更大的还要数模块化武装机器人系统Maars,控制者能够在上面自定义安装各种武器装备,比如非致命激光武器、催泪瓦斯,甚至是榴弹发射器。

奇点来临:人工智能君临天下

2016-2017年间,由谷歌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尔法狗”)与世界顶尖围棋棋手多次进行人机大战,仅输给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一局,再无败绩。

这已经非常惊艳天下了。但仅仅过了几年,2022年11月,美国一家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发布了一款被称为ChatGPT的智聊天APP,这款聊天App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仅能回答你的各种问题,还能根据上下文进行互动,做到几乎与真人无异的交流。此外,ChatGPT还能帮助你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代码、论文以及翻译等任务。ChatGPT的出现,让世人几乎忘记了AlphaGo的存在。

著名人工智能专家、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大胆预测未来:“过去10年,我们一直在建立一个移动化的世界,将手机变成我们生活中的遥控器。但在接下来的10年中,我们将转向一个全新的世界,那就是人工智能。”

随着科技继续呈指数级增长,只要不断增加计算机芯片的晶体管数量,人工智能会越来越聪明。总有一天,人工智能将在所有的智慧领域超越人类,并且开始具备人类的意识,这就是奇点到来的时刻。在那个时刻到来之后,人类的处境将是变得更好还是更糟?人类会成为自己发明的人工智能的受害者吗?

确实应该担忧,专家说,即使是友善的机器人也会倒戈。从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到特斯拉创始人伊隆·马斯克等世界顶尖人工智能专家,都曾表示过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生存具有威胁。

举例来说,哪怕是因为人类的疏忽,为人工智能设置了错误的目标,都有可能让它们无意中把我们人类都消灭了。假设我们发明了一个可以用于控制气候变化的强大人工智能系统,并且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恢复到工业革命前的水平。该人工智能系统经过分析后,认为最容易的方式就是消灭人类,因为人类活动是产生二氧化碳的最主要来源。结果为了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它把人类消灭了。

在好莱坞动漫大片《复仇者联盟·奥创纪元》中,钢铁侠和班纳博士共同发明了“奥创”,奥创原本设定是一个有自我意识、有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令大家想不到的是,奥创的思维不断进化,最终得出了“人类是地球上最大的威胁”这一结论,所以奥创决定毁灭全人类,给地球带来无尽的死亡与毁灭,堪称复仇者联盟挥之不去的梦魇。

英国科幻惊悚电影《机械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天才程序员加利·史密斯受邀前往公司老板纳森位于深山的别墅中度假。在与世隔绝的别墅中,加利看到了纳森研制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智能机器人艾娃。艾娃不仅有着精致的面容和精心雕琢的身躯,眼神清澈,神态优雅,更是有着洞察人心的超凡智慧。她完美利用了人类情感的弱点,让加利这个单身的宅男爱上自己,并使加利沦为了帮自己逃跑的工具。

在影片中,纳森曾对加利说,“总有一天,人工智能会回看我们,就像我们回看非洲平原上的类人猿化石一样:一群生活在尘土中的直立猿,说着原始的语言,用着粗糙的工具,最后全部灭亡。”影片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发展到超过人类智慧的那一刻:艾娃头也不回地飞速前进,就像没空搭理地上一只被踩到的蚂蚁。

这一刻是令我们欣喜还是令我们不由自主地恐惧?

奇点来临:疯狂后人类时代

人工智能的进化速度远超人类,我们如何才能与之抗衡呢?是发展生物技术,更换“硬件”、优化“软件”,进化成超级生化人类?还是干脆与机器合体,成为一个“变形金刚” ?在日本科幻动漫电影《攻壳机动队》中,也许未来人类是两者的结合体:全身的器官都是人造的,几乎所有人类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基因改造,大脑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相连,人类和机器融为一体。

现在生化人已经几乎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了,而芯片与人脑的结合也已经在试验中了,曾以私人资金发射宇宙飞船的知名企业家马斯克近期开始转向人体神经学领域,他的脑机系统正是如此。

脑机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由计算机控制的手术机器人(机械手臂)将只有人类头发四分之一宽度的“数据线”缝入大脑,这些线一端连接的系统就是大脑中的特定区域,包括听说读写和记忆区域等;另一端将与一个小芯片连接上,人脑和计算机大脑通过这些线传输电流,再由芯片转码。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大脑指挥智能设备,智能设备也可以向人脑传输信息,快速获得知识。

脑机系统的诞生是人类与机器合体的第一步,而比脑机更奇特的想法是,俄罗斯富豪德米特里·伊茨科夫想通过“换头”,获得永生。

2011年,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宣布启动“俄罗斯2045计划”,聘请了30位科学家来共同研究“人类的永生”。计划的灵感来源于科幻电影《时间机器》,主人公哈德肯从19世纪末穿越到了80万年后,他遇到了一个存活了数十万年的全息“虚拟人”沃克斯,沃克斯拥有与真人一模一样的外表、曾经身为人类的感情和记忆。

伊茨科夫希望通过四步实现永生的全息“虚拟人”,制造机器人,将人脑转接到机器人上,再制造一个“人造大脑”,取代人脑转接到机器人身上,实现全机械版的“永生人”,最后突破机械实现全息影像版的永生人。

几千年来,人和动物、有机体与机器、物理的和非物理之间都有着清晰的界线,随着技术奇点的来临,这些界线逐渐模糊,半人半兽、半生物半机器、半物理半信息的超人类出现。到那个时候,人类还是生物概念上的人类吗?奇点,它是人类社会新的起点还是人类社会的末日呢?

这些都涉及到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什么是人类?什么是人性?一种永远不会被技术渗透的稳固人性是否会存在?

以宇宙的时空尺度而言,我们今天所创造的文明注定要困死在沧海一粟之中,瞬息即逝;只有在跨越奇点之后所创造的文明,才能在未来10亿年内继续保持繁荣,将文明散布到广袤的银河系中,甚至像很多科幻小说描述的那样,穿越时空隧道,征服更浩渺的宇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黄仁勋最新2万字演讲实录: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黄仁勋: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 腾讯科技讯 6月2日,英伟达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Computex 2024(2024台北国际电脑展)上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助推全球新产业革命。 以下是腾讯科技整理的两小时演讲全文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我非常荣幸能再次站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台湾大学为我们提供这个体育馆作为jvzquC415i4djrsc0eun1jhv1pkxu86222628B4424:189:168<599>40jznn
1.AI永生时代来临!DeepMind「生成幽灵」让逝者赛博重生|AI|DeepMind在2023年11月,披头士乐队的在世成员发布了一首新歌《Now and Then》,使用人工智能使已故的约翰·列侬能够与他的在世乐队成员一起唱歌。 披头士乐队解散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之久 虽然上面分享的例子展示了新兴方法的多样性,但这种「身后AI」的一个关键趋势是围绕着「哀悼」机器人。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25;829>;a379gco57e27:2:}4n84ivvq
2.AI芯片“战国”时代来临人民网通信频道原标题:AI芯片“战国”时代来临 在人工智能(AI)芯片领域,又一巨头加入。近日,华为正式发布了两款AI芯片——昇腾910和310,有助于加快普及AI在各行业的应用。 而就在上个月,阿里宣布成立独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首款AI芯片预计最快明年下半年面世,阿里希望通过自研的强大技术平台和生态系统整合能力,推动国产自主芯片jvzq<84ve0vfqyqg0eun0ls1p3532:=132791l6:5269/<5569?987mvon
3.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被智能机器所代替的一部分人应该怎样生活?人工智能在未来十年会快速发展到二十五年后中国己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会来临大家享受到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很多jvzquC41cuq/|xq0eqs/ew4s14743<7:0jznn
4.王惠民:人工智能时代的美学劳作思想文库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的历史时刻,对劳动本义的考察是尤为重要的理论准备工作。 二、劳动的本义 1.实现还是产品 亚里士多德根据活动目的与活动自身之间的关系,将人类活动分为以活动本身为目的的活动,以及以活动之外的产品为目的的活动。人的劳动,也就是亚里士多德笔下的创制活动,属于后者:“创制活动本身不是目jvzq<84rjk4swl3gfw4dp8}u{l5tz€p1cg=6gm:368;76=:c:4ibcmk:7ghf29830jzn
5.孟天广:智能治理: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治理命题内容提要:人工智能是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科技革新之一,在全球范围掀起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现代化进程,而ChatGPT的问世则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我国正在经历智能技术与治理实践深度融合的大规模社会实验,而机器智能与社会智能深度融合、同步演化呈现了中国式智能治理的核心逻辑。智能治理涉及治jvzquC41yy}/fyx0vuooiqzc0gjv0ls1kplp1:6361915@3jvo
6.人工智能时代下,我们如何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在前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生产模式主要有两种:其一以个体探究、兴趣导向为主,即个体知识生产,比如科学家自主研究其感兴趣的话题;其二以政府或者企业干预、应用导向为特征,即组织知识生产,如国家组织一系列研究所对某一重大问题进行科研攻关。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以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生产模式jvzquC41yy}/e|xp0et0utl|1d}ze87246641}7246643Ad795?23<3ujvsm
7.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以后,一些会计传统岗位对人员的需要虽然大大减少,但是我国在近些年大力鼓励会计工作人员发展为管理会计,不同的会计主体(特别是企业)需求管理会计的程度不断增加。一般来说,人工智能不能够完成管理会计有关的工作,这是由于该工作之中包含很多职业判断的内容,审计的业务也存在会计估计的内容。由此可以发现,jvzquC41yy}/dj~ycvii0ls1mwgjlrqwpyko1lmgpihfptzcklomww|gp1737:7:0jznn
8.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使命及其角色扮演摘要: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面临着教书部分功能的可替代性与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对人机互动的依赖与以人育人渐离、大数据分析的可比性与个体生命成长独特性冲突、促进学生发展手段的技术进步与引领生命价值冲突等方面带来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使命依然是教书育人,坚守促进和引领学生成长的职责。为了在人工jvzq<84lz|/elo{z{4og}4kphu03:9;13:677mvo
9.AI时代已到人工智能将革新人机交互新场景当前,我们又一次处在一个新时代来临的节点上。有人说,下一次工业革命是人工智能时代,也有人说是大数据时代。不管是什么时代,物联网作为提升认知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必将促进人类认知能力的再一次飞跃。物联网,将物理世界抽象到数据世界,而我们通过数据重新认识物理世界,最终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将变革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jvzq<84yyy4dg7hp1z}{z8pl14629:51385u49693277a;;75;<387xjvor
10.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特质的新定位一、怎样的时代:人工智能对教师专业内涵与边界的叩问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尤其是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进入实用层面之后,“潘多拉魔盒”瞬间被打开,人工智能犹如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各行各业的上空,形成一种对专业价值“替代与否”的逼问之势,逐渐营造出一种“人工智能威胁论”的恐怖氛围。2016年,李世石与Alpha Go的人机世纪巅峰 jvzquC41gri/u€z0gf{/ew4kphu03:7:158337mvo
11.程萌:人工智能会使无产阶级变成“无用阶级”吗?——技术图景中的马克思阶级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尽管人工智能可以为共产主义社会夯实物质基础等,但是,共产主义社会并不会仅仅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就自发实现,它需要多方面主客观条件的系统性变革。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结自己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总的结果”时,马克思就曾审慎地指出,共产主义革命时代的来临,必须以资本jvzquC41rjomq|trj{4xj~3gfw4dp8nphq522<=132;84:3jvo
12.AI爆发才开始!但斌最新发声:投资要独立思考不盲从但斌新浪财经“我们经历了电子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等,这三个时代都是十年以上的周期。如果现在所认为的人工智能时代来临,那大概率也是十年以上的周期,不可能两年结束。人工智能时代有比前三个时代更具颠覆的技术进步,理论上来说应该持续时间更久,创造财富更多。”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tvxhm1d~kl872473196531fud/rshe{g{r>96:9<50|mvon
13.全球首例广州法院判决AI生成奥特曼侵权版权资讯人工智能时代已然来临,给传统版权法带来了冲击。 在互联网时代前夜,为了平衡知识产权权利人与互联网产业的利益,“避风港原则”应运而生。这一原则将平台区别于平台用户,平台只要履行“通知-删除”义务,就可以“驶入避风港”,无需再为侵权内容担责;而本案也探索了人工智能时代新的“避风港规则”。 jvzq<84yyy4dely0pgz/ew4jvor0dzz146368544955;?;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