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晓波,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01
AI革命:从追赶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跃迁
“生成式AI的爆发,标志着一场真正的技术范式革命。”吴晓波教授开篇直言。他回顾了AI技术的演进历程:从2021年ChatGPT的问世,到中国本土大模型DeepSeek的崛起,技术逻辑已从“规则驱动”转向“内容创造”。“过去我们总说'中美技术差距’,但如今中国在AI领域的自主创新已展现出独特路径,尤其是在应用场景的快速落地。”
然而,挑战依然严峻。吴晓波教授指出,美国对华技术遏制从“小院高墙”升级为系统性脱钩,算力封锁、数据壁垒成为关键掣肘。“英伟达CEO近期访华,背后是算力争夺的白热化。但技术竞争的本质,是生态之争——谁能构建开放协同的'算力-算法-数据’三角循环,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02
AI技术扩散:速度与深度的双重颠覆
吴晓波教授用“指数级扩散”形容AI对产业的冲击。“传统技术从实验室到工厂需要十年,AI可能只需十个月。”他以医药行业为例,新药研发周期从十年压缩至两到三年;制造业中,AI驱动的柔性生产线效率提升十倍,且能实时响应市场需求。
“这种速度让传统竞争力加速失效。”吴晓波教授强调,“人海战术、成本优势、经验壁垒……这些曾让中国企业崛起的要素,在AI面前可能一夜归零。”他以AlphaGo Zero为例,强调AI已超越人类经验范畴:“它不依赖任何历史棋谱,仅通过自我对弈就能创造新知识。这意味着,过去靠'老师傅手艺’构建的护城河,极有可能被算法击穿。”
03
重构竞争力:四大引擎与五维能力模型
面对AI的颠覆性冲击,吴晓波教授提出企业需从四个层面重构竞争力:
1.效率革命:从经验决策到智能决策
“AI不仅是工具,更是新的决策主体。”吴晓波教授提到,制造业企业通过AI实现全链条智能调度,订单交付周期缩短70%;金融行业利用AI分析全球市场数据,实时调整投资策略。“未来的管理者,必须是'会提问的人’——通过精准指令调动AI能力,而非事必躬亲。”
2.结构优化:打破科层制,构建“液态组织”
吴晓波教授以华为“军团模式”为例,说明跨部门、跨业务的场景化团队如何快速响应需求。“未来的组织应像水一样流动——没有固定边界,资源随问题灵活聚合。这可能意味着,传统部门制会逐步瓦解,转向任务驱动的临时协作体。”
3.服务升维:从产品交付到场景共生
“产品只是入口,场景才是战场。”吴晓波教授指出,AI正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例如,某工程机械企业通过AI预测设备故障,从“卖挖掘机”转向“卖施工效率”;3D设计工具让“所见即所得”,用户创意可直接生成产品模型。“企业必须从'解决单一需求’升级为'驾驭复杂场景’。”
4.生态重构:从独狼竞争到开放共生
“未来的竞争是生态体系的对抗。”吴晓波教授以阿里、腾讯的大模型开放平台为例,强调单一企业的技术优势难以持久。“国家电网的电力大模型实践更具启示——他们联合上下游,构建通用模型(L0)、行业模型(L1)、细分模型(L2)的三层架构,既解决数据孤岛,又激活全产业链创新。”
基于四大引擎,吴晓波进一步提出“五维能力模型”,指导企业系统化转型:
5.创新生态:通过数据共享、互补合作,将单点优势转化为系统竞争力。
04
战略落地:SST模型——穿越不确定性的行动框架
在演讲的最终章,吴晓波教授重点阐释了其团队提出的 “SST模型”(战略-组织结构-团队),强调这是企业在AI时代应对高度不确定性的核心方法论:
1. 战略(Strategy):重构前提假设
“所有战略的失效,都始于前提假设的崩塌。”吴晓波教授直言,AI时代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战略的底层逻辑:
生态位维度:从“产品竞争”转向“生态位争夺”。他以光伏行业为例:“过去比的是单瓦成本,未来比的是谁能主导'光伏+储能+智能电网’的生态整合。”
2. 组织结构(Structure):从金字塔到液态网络
“科层制组织在AI面前就像马车对抗高铁。”吴晓波提出三个转型方向:
人机新分工:基层岗位转向“AI训练师”“场景标注员”,中层管理者升级为“战略翻译者”——将业务需求转化为AI可理解的指令。
3. 团队(Team):核心能力的基因改造
“未来的核心团队必须具备两大新基因:AI思维+灰度领导力。”吴晓波具体解释:
灰度领导力:在技术快速迭代中,允许战略“留白”。例如,某车企在自动驾驶路线选择上,同时布局L2+(渐进式)与L4(跨越式)团队,通过内部赛马动态调整资源。
三者必须形成动态闭环:“战略定义方向,组织结构提供落地路径,团队能力决定执行上限。而AI是贯穿始终的'加速器’——它既会颠覆原有战略假设,也会倒逼组织进化,更将重塑团队能力图谱。”
05
结语
最后,吴晓波教授总结道,“这个时代最危险的,不是犯错,而是用昨天的逻辑解决明天的问题。”他呼吁企业以“审慎乐观”拥抱变革:既不盲目追捧概念,也不因畏惧而踌躇。“唯有直面结构性革命,重构竞争力逻辑,中国企业才能从'追赶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