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教学体验,另一方面自身的教育角色和教学方式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教师的应对之道。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 教师角色 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逐步进入教育领域,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数字化的趋势,在使用新兴技术辅助教学同时理解自身教育角色的转变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以此来胜任数字化时代下的教师角色。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
近年来,数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逐步进入各行各业,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我国,党中央对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1]。”
祝智庭教授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推动教育组织转变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从供给驱动变为需求驱动,实现教育优质公平与支持终身学习,从而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柔韧性、永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2]。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在朝着数字化变革,教育行业也在加快从信息化往数字化转型。因此,教师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应该思考如何重新定义自身的教育角色,改善教学方式,来应对教育数字化的趋势。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数字化时代既给教师带来了技术的便利,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教师要从不断提升应用新兴技术的能力,不断学习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进而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目前学校一线教师具体的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师角色转变、数字技术与课堂融合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1)未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型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很多教师仍然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进行授课,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是并没有培养学生在数字时代应该具备的数字素养。这样长久以往产生的问题便是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培养出的学生并不能满足数字时代需要人才的要求,而导致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这些教师没有适应数字时代的角色转型。有些教师担心自身在课堂中的“核心地位”被削弱,害怕丧失了教育的主导权,导致自身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教学角色转型的失败。
(2)课堂教学未有效使用数字技术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也是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从目前学校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能够较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但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情况并不理想。数字技术的使用,不是简单地使用一些数字化的设备,更重要的是教师广泛使用数字资源,引导学生在数字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数字化学习。而目前一线教师并没有有效使用数字技术,并且还出现网络卡顿、数字平台不成熟、数据分析系统不完善等问题。
三、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教师的应对之道
(1)角色上,从知识传授者向协同者转移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化教学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应该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存在在课堂中,而是应该转向知识协同者【3】。数字化教学摆脱了传统课堂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数字化转型的课堂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传授学生学习知识,而是要创造真实的数字化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效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数字化学习。
例如,在小学信息科技的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是讲授一些技术或软件,比如鼠标、键盘以及WPS文字、WPS演示这类软件的使用。而是要创设真实、数字化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人工智能这一模块的学习中,教师创设真实的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在scratch软件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书中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通过一些编程软件设计个性化游戏,让学生自主设置游戏的脚本、参数来完成游戏的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协助者转移。教师应该创设真实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整合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来协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
(2)教学上,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
课堂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目前的学校教室中大多都配备一体机、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只使用最简单的多媒体设备的功能,如投屏、播放课件等,而忽视了一些互动功能、分享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一些新媒体与新技术,来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利用互动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笔者的学校中,一位语文老师在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的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并且在平板上安装了畅言课堂APP。在课堂上,教师共享电子课文,学生在平板端实现无纸化学习,方便快捷。老师使用抢答、抽选等互动功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使用点赞、积分等表扬功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根据系统的数据反馈,结合展台功能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错题练习,巩固学生易错知识点。利用智慧课堂里的线上批注、计时器、随机抽人等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可以寓乐于学。
另外,教师要善于收集和分析课堂的教学数据。目前,大多学校都有拥有智能化系统的录播教室,可以自动捕捉和拍摄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如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高频词的捕获等,能够有效分析出教师课堂节奏的快慢、教学重点是否强调等问题,从而帮助教师评估这节课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课后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对于学生的举手、回答问题、互动等学习行为的分析,能够有效分析出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字化转型时代,教师要学会有效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录播系统来分析课堂的数据,进而帮助自己反思和改善课堂教学。
(三)专业上,提升自身数字素养
有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数字素养的水平有待提升,在“教与学”、“教学评价”和“提升学习者数字素养”等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4]。在数字化时代,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首先,教师要提升自己对数字素养的认知,要意识到在教学中将数字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并且要多研读一些前沿的和数字素养有关的书本,平时多学习一些新兴的数字技术,思考哪些能够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目前,大多学校都构建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支持的智慧教室,教师要勇于在这样的数字化环境下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实践,从而提升个人的数字素养。其次,教师在观念上一定要转变过来;面对新时代的变化,教师要从内心深处接受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并且积极地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这种由内而外的思想的转变,是教师提升自身数字素养的关键,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中之重。
四、结语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教师遇到的主要问题:未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型、课堂教学未有效使用数字技术,进而探讨了教师的应对之道;角色上,从知识传授者向协助者转移;教学上,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数字化环境,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专业上,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总之,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下,教师要不懈努力来适应新时代!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探析与研究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22(04):1-8+25.
[2]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4):41-49.
[3]徐维斌.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34):1-5.
[4]杜岩岩,黄庆双.何以提升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基于X省和Y省中小学教师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1(04):62-69.
还能输入140字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