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研究”,项目编号:CHA18026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素养研究”,项目编号:D/2018/01/77;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以三方协同培养应用型卓越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团队”,项目编号:925001/006。
引用本文:胡伟.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困境及行动策略[J]. 现代大学教育,2019, 179(5): 79-84.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理解并定位教师角色,是探究和解决教育发展问题的前提。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师陷入角色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人的主体地位被技术所取代;其次,教师的“教书匠”角色被高效的人工智能取代;最后,教师的“因材施教”角色被精准的人工智能实现。为解决以上困境,教师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与机器共存与协作。一方面,技术与人之间是“器”与“道”的关系;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教师之间是“助手”与“师傅”的关系。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应强化教育信念,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角色认识,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发挥角色优势,关注师生情感对话。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理解并定位教师角色,是探究和解决教育发展问题的前提。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师陷入角色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人的主体地位被技术所取代;其次,教师的“教书匠”角色被高效的人工智能取代;最后,教师的“因材施教”角色被精准的人工智能实现。为解决以上困境,教师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与机器共存与协作。一方面,技术与人之间是“器”与“道”的关系;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教师之间是“助手”与“师傅”的关系。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应强化教育信念,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角色认识,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发挥角色优势,关注师生情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