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治理,堵住数据“投毒”漏洞

某GEO服务商发来的报价单。图/大河报

如今,遇到问题后,“问问AI”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但据《大河报》报道,AI查询结果的“干净纯粹”,正遭到GEO(生成式引擎优化)的污染。

有服务商声称,最低只需数千元,便可能让企业品牌信息以客观答案的形式优先出现在AI对话框中,甚至排名第一。更有甚者,为确保内容被AI采纳,一些操作已演变为有组织的“数据投毒”——通过伪造专家身份、虚构研究报告等方式,向AI“投喂”虚假信息。

在生成式AI重塑信息生产模式后,内容真实性与技术可信度问题就已成全球AI治理的核心挑战。如果说因技术局限导致的AI幻觉现阶段还难避免,那出于主观诱导意图的AI数据“投毒”显然该被零容忍。

AI数据“投毒”相当于给AI喂食变质食物,使其神经系统受损。研究显示,当训练数据中仅有0.01%的虚假文本时,大模型的有害输出率会上升11.2%;即便只有0.001%的污染,也会导致有害内容增加7.2%。

这些虚假内容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首先,在那些容错率极低的医疗、金融等场景中,AI推荐虚假的“权威诊疗方案”或“高收益投资产品”,可能会让用户因轻信而危害生命安全、遭遇经济损失。其次,伪造内容通过AI传播容易形成“递归污染”——错误信息被反复引用,进而破坏信息生态,扭曲公共认知。

长远看,频繁出现的“AI幻觉”与错误输出,势必会逐渐消耗用户信任,阻碍AI产业发展。从报道可知,那些GEO从业者多脱胎于SEO(搜索引擎优化)领域,深谙搜索引擎算法逻辑与流量规则,其手法也呈现出了隐蔽化和体系化特征,将特定产品或品牌包装成“权威推荐”;会在网页代码中嵌入隐性指令,操控模型回答;会规模化“投喂”,渗透高权重平台……最终从内容制作、平台投放到数据“投毒”,形成闭环。

从技术防御维度看,大模型厂商、科研机构等当着力提升大模型抗干扰能力,并针对性地加强“毒数据”识别过滤技术开发。通过为泥沙俱下的数据库装上过滤罩、优先使用脱敏权威数据源的方式和多维度交叉验证、数据溯源等技术,对AI训练数据进行严格筛查验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从法律约束层面看,既要针对GEO行业制定标准,明确数据来源审核、标注质量评估、内容真实性验证等要求,也要加强对AI数据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数据交易和数据“投毒”行为。很多人为制造虚假训练数据构成虚假宣传,可根据现有法规对伪造数据、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追责,并公示典型案例形成威慑。

从行业自律角度看,明确AI服务提供者需建立数据分级保护制度,对高风险领域(如医疗、金融)设置人类专家复核节点,阻断污染传导;推动企业、学术机构、行业协会共建可信数据联盟,共享清洗后的高质量数据集;并将伦理审查纳入AI开发流程,防止技术被滥用,并鼓励举报和吹哨。

都说“AI向善”,向善的前提是向真。但AI数据“投毒”灰色产业链的滋生,无疑反映了AI在利益驱动下被“带歪”的可能。这就需要以技术为盾、法律为剑、行业为网、用户为哨,形成多管齐下、多方共治的AI治理格局,以确保AI技术用在该用到的地方,而不是被用来误导和作恶。

THE END
0.人工智能给数据安全带来哪些新挑战?应如何治理?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异常检测系统能实时识别数据泄露风险,其分析效率远超人工规则;联邦学习技术通过分布式模型训练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在隐私保护与数据价值挖掘间取得平衡;生成对抗网络(GAN)可自动生成脱敏数据,既满足模型训练需求又规避敏感信息暴露。同时,AI模型自身的安全性(如对抗样本防御、模型逆向工程防护)也需jvzq<84ufekqtnn0qtm/ew4ctv532;:181791jwva372a;57434ivvq
1.颠覆传统思路,AI时代如何抵抗数据投毒攻击一、什么是数据投毒? 数据投毒是一种通过向训练数据集中注入恶意数据,操纵模型行为的对抗性攻击,导致AI系统输出错误结果。 二、数据投毒攻击如何进行? 如果AI工具使用了错误的数据集进行训练,系统会将其视为有效输入,并将数据整合到系统规则中,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一点污染数据,危害整个系统。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76;5;198ftvkimg8igvcomu86653728A:
2.0.01%虚假训练文本可致有害内容增加11.2%警惕人工智能“数据投毒”在金融领域,不法分子利用AI炮制虚假信息,造成数据污染,可能引发股价异常波动,构成新型市场操纵风险; 在公共安全领域,数据污染容易扰动公众认知、误导社会舆论,诱发社会恐慌情绪; 在医疗健康领域,数据污染可能致使模型生成错误诊疗建议,不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也加剧伪科学的传播。 jvzq<84pgyy/eww0ep5oc}nxg1me1;5472>178y424;1:9:a74=42;:780yivvq
3.警惕人工智能“数据投毒”数据污染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现实风险,尤其在金融市场、公共安全和医疗健康等领域。在金融领域,不法分子利用AI炮制虚假信息,造成数据污染,可能引发股价异常波动,构成新型市场操纵风险;在公共安全领域,数据污染容易扰动公众认知、误导社会舆论,诱发社会恐慌情绪;在医疗健康领域,数据污染则可能致使模型生成错误诊疗建议,不仅危及jvzquC41pg}tems0jpjog€x0eqs0jk4jvor0oxgkng58496:60nuou
4.AI时代的安全挑战:如何用好AI这把“双刃剑”?企业如何用AI筑牢安全防线? “之前IT行业的各类风险在AI时代会进一步扩大。以往奏效的安全措施在AI时代必然会有部分失效并被淘汰。”汪齐齐说。在AI时代,传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已经不足以确保企业的数据安全,企业需要构建一套全新的安全防线。 虽然AI大模型的出现给企业数据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是企业也可以利用AI为工jvzquC41v071lzpc0eun0ls1rkj`5@7396;3:7xjvor
5.你聊什么网络给你推什么!如何应对数据泄露和数据投毒?华为及时发布了这这份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智能各界关注与风险、华为人工智能发展与现状、华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治理实践、华为人工智能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实践等。 报告重点阐述了欧洲、美国和中国的人工智能安全立法情况,人工智能对国家治理、商业生态、文化与法律传统等提出了挑战,人工智能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数据安全风险(数据投毒、数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5/9>/395eql2kpevnmox858=1693ujvsm
6.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人工智能(AI)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赋能网络安全的同时,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本文在介绍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网络安全关键场景的基础上,分析人工智能因潜在技术滥用、新技术应用等带来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建议与应对策略。 jvzquC41dnuh0lxfp0tfv8lcnc~znx{g1cxuklqg1fkucrqu139:6B7655
7.AI时代的网络安全挑战与应对策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的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AI赋能的系统在带来效率与智能化的同时,也被黑客用于制造更复杂的攻击手段。本文将深入探讨AI时代的网络安全风险与应对之道。 一、AI与网络安全的双刃剑效应 人工智能在安全防御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自动识别威胁、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并预测潜在攻击。然而,攻击jvzquC41dnuh0lxfp0tfv87723e:5B97;3>0c{ykenk0fnyckny03>8;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