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AI)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日前,在深圳市政协文史馆举行的“深聊会”上,多位教育专家、政协委员和产业界代表就“AI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这场会议的讨论内容涵盖了AI在课堂上的应用、教育本质的思考以及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自2022年底ChatGPT的推出以来,AI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教育的方式,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会者们一致认为,AI在教育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能够帮助解放教师的生产力,促进个性化学习,实现教育公平。
布心中学的校长晏清分享了她对AI赋能课堂的生动描述:数字人“苏轼”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诗词之美,AI的出现不仅拓宽了教师的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然而,AI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教师也面临着更高的知识储备要求。
张键,来自龙华区展华实验学校的执行总裁,强调了AI教育工具在初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他指出,AI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点的错误,还能够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探究式学习。通过智能分析系统,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思维的深度也得到了增强。
然而,如何平衡AI技术与教育的本质,是与会者们深入探讨的另一个重点。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彦明强调,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人的成长,而不是将人变为工具。他提出,在AI时代,教育应当强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对于教育与产业的结合,市政协委员阮艺华指出,AI技术的普及要求高校教师具备更高的AI素养,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他建议,政府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深聊会最后,与会嘉宾一致认为,AI时代的教育需要在保持育人初心的基础上,积极拥抱技术的变革。政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是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力量。正如卓伟华所言,未来的教育不仅要关注技术的应用,更要关注如何在技术中坚守“育人”的根本使命。
AI时代的教育改革仍在进行中,如何培养出适应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