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AI者定义未来,固守陈规者悄然离场。本文将从角色蜕变、能力模型到工作流重构,系统解析产品经理在AI时代的生存逻辑。不是“会不会用AI”,而是“能否驾驭AI”,决定你是被淘汰者,还是引领者。
最近,与几位产品圈的朋友聊天,话题都绕不开AI。“感觉AI快能写PRD了,我们是不是要失业了?”一位刚入行不久的同事忧心忡忡地问。
这绝非个例。随着ChatGPT、Midjourney等AI工具席卷而来,一股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在整个行业蔓延。但真相究竟如何?
笔者认为,AI时代,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不会消失,但它的内涵正被彻底重塑。一场残酷的“进化”已然开始,不会用AI的PM,终将被善用AI的PM所取代。
过去,产品经理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信息差”和“经验差”上。我们通过收集用户需求、分析市场数据,来构思解决方案、绘制原型、撰写文档。这个过程往往依赖于个人经验和有限的信息。
那么,当AI能如此高效地完成这些“执行性”工作时,产品经理的价值何在?
答案在于,我们的角色必须实现三大核心蜕变:
在新的角色定位下,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需要系统性刷新。那个经典的“T型人才”模型,如今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这是AI目前难以逾越的人类智慧高地。当AI生成10个方案时,选择哪一个?这依赖于你:
精通“与AI对话的艺术”:Prompt工程已成为必备技能。这不仅仅是写几个关键词,而是角色设定、任务分解、思维链引导和持续反馈的综合能力。
理解AI的能力边界:你必须知道AI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理解什么是“模型幻觉”,知晓当前技术的天花板在哪里。这不要求你成为算法专家,但必须有基本的认知。
数据驱动的验证能力:AI给出结论,你需要设计A/B测试等方法来验证它,用真实数据说话,让AI变得更强、更准。
理论说再多,不如看看AI如何真正融入我们每天的“996”生活。一个现代化的产品经理,其工作流应该是与AI深度协同的。
市场与用户研究阶段:
需求定义与设计阶段:
开发与测试阶段:
产品上市与迭代阶段:
AI不是洪水猛兽,它是这个时代赋予产品经理最强大的“杠杆”。它放大的不是你的体力,而是你的脑力与判断力。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这场进化,没有中间选项。要么主动拥抱,成为那个驾驭AI、点亮方向的“带火种的人”;要么被动等待,在时代的洪流中悄然掉队。
你的第一步是什么?或许,就从让AI帮你写下一条清晰的产品指令开始。
本文由 @David-hu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