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取代,而是放大:论时代产品经理的价值再定位

最近和几个做产品的朋友吃饭,席间聊起最多的话题就是AI。一个在大厂做电商产品的朋友苦笑说,他们团队最近引入了新的AI工具,以前需要三天才能完成的用户画像分析,现在AI半小时就能出结果,连带着竞品分析报告都能自动生成。他问我,这样下去,我们这些产品经理是不是快要失业了。

这种焦虑感我太熟悉了。打开朋友圈,总能看到各种AI工具的宣传——ChatGPT能写PRD,Coze能搭智能助手,Figma的AI插件能自动生成界面原型。似乎一夜之间,产品经理的很多核心技能都被AI“攻克”了。有人甚至开玩笑说,以后可能只需要一个会写提示词的产品经理,就能搞定以前一个团队的工作。

但真的是这样吗?我想起去年参与的一个AI项目。当时我们团队想用AI优化客服系统,最初的想法很简单:让AI直接回答用户问题,减少人工客服工作量。我们让AI学习了大量客服对话记录,训练出的模型在测试中准确率很高。

上线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用户投诉变多了,说AI回答虽然“正确”却不“贴心”,很多情绪性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后来我们才意识到,客服的核心价值不只是解决问题,还有情感连接和信任建立。AI可以处理标准化的问题,但面对复杂的情感需求和模糊的用户意图,还是需要人的判断和干预。

这件事让我开始重新思考AI和产品经理的关系。与其把AI看作竞争对手,不如把它当作一个超级助手。AI确实能极大提高执行效率,把产品经理从繁琐的文档撰写、数据分析中解放出来,但这不是威胁,而是机遇——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核心、更有价值的工作。

就像计算器没有取代数学家,反而让他们能专注于更复杂的理论研究;AI也不会取代产品经理,而是会放大我们的价值。它放大了我们的效率,放大了我们的洞察力,最终放大的是产品经理作为“价值定义者”的核心作用。

这篇文章想和大家探讨的,正是在这样一个AI时代,产品经理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如何利用AI工具提升自己,以及未来产品经理最核心的能力会是什么。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焦虑或困惑,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启发。

记得刚做产品经理那会儿,最头疼的就是写PRD文档。一个复杂功能的PRD往往要写几十页,不仅要描述功能逻辑,还要考虑各种异常情况和边界条件。有时候写完自己都忘了前面写了什么,开发同学看了更是一头雾水。

现在不一样了。前几天我试着用AI工具生成PRD,只需要输入功能名称和核心逻辑,AI就能自动生成一份结构完整的文档初稿。虽然还需要人工修改和补充细节,但至少省去了80%的格式排版和基础描述工作。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AI对产品经理工作流的改变,远不止PRD撰写这一个方面。让我们从日常工作的几个核心环节来看:

现在有了AI工具,情况完全不同。我最近用DeepSeek处理一批用户反馈,只需要把原始数据导入,AI就能自动进行聚类分析,找出用户最关心的几个问题,甚至还能生成情感分析报告,告诉我们哪些问题最容易引发用户不满。

上个月我们做一个社交产品的改版,AI分析发现“消息已读未回”是用户抱怨最多的问题,尤其是女性用户。这个发现让我们很惊讶,因为之前的人工分析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个点。基于这个洞察,我们设计了“悄悄查看”功能,允许用户隐藏已读状态,上线后用户满意度提升了23%。

AI不仅提高了需求分析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发现人眼容易忽略的模式和关联。它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数据分析师,帮我们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洞察。

现在用AI做竞品分析,体验完全不同。我试过用专门的AI竞品分析工具,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它就能自动抓取市场上的主流竞品,分析它们的核心功能、用户评价、迭代节奏,甚至还能预测它们的下一步动作。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做教育产品的调研。AI不仅分析了直接竞品,还发现了一些跨界的机会——很多用户在用知识付费APP学习的同时,也会用社交APP讨论学习内容。这个发现启发我们在产品中加入了学习小组功能,上线后用户留存率提升了15%。

AI让市场调研从“盲人摸象”变成了“全景视图”。它不仅能看到树木,还能看到森林,帮助我们发现那些隐藏的市场机会和威胁。

原型设计和文档撰写可能是产品经理日常工作中最耗时的部分。以前我经常为了一个按钮的位置、一个文案的措辞纠结半天,生怕哪里考虑不周影响开发。

现在有了AI辅助,这个过程变得高效多了。我用Figma的AI插件,只需要输入简单的描述,它就能生成多个界面方案供我选择。不满意?说一句“更简洁一点”或者“色彩更活泼一点”,AI马上就能给出新的方案。

文档方面更是如此。除了前面提到的PRD生成,AI还能帮我们写用户故事、测试用例,甚至是产品宣传文案。我最近做一个AI助手产品,连FAQ都是AI根据产品功能自动生成的,准确率高达90%。

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完全依赖AI来做原型和文档。AI生成的内容往往缺乏深度和细节,需要我们进行修改和补充。但它确实把我们从繁琐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能更专注于核心的用户体验和产品逻辑。

AI工具的普及,正在深刻改变产品经理的工作重心。以前我们花80%的时间在“How”——如何实现功能、如何撰写文档、如何设计界面;现在有了AI的帮助,我们可以把这80%的时间压缩到20%,而把更多精力放在“What”和“Why”上——做什么功能、为什么做这个功能。

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它意味着产品经理将从“执行者”转变为“决策者”,从“细节把控者”转变为“方向引领者”。我们不再需要纠结于具体的实现方式,而是要思考产品的核心价值、用户的真实需求、市场的发展趋势。

我认识一个产品经理,以前每天加班加点写PRD,现在用AI工具,上午就能完成一天的文档工作。剩下的时间,他用来和用户聊天、和团队头脑风暴、研究行业趋势。三个月后,他主导的产品用户增长了50%,而他的工作时间反而减少了。

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AI不是在取代产品经理,而是在帮助我们升级。它淘汰的不是产品经理这个职业,而是那些只会做执行、不会做决策的产品经理。

经常有人问我,AI这么强大,是不是以后就不需要产品经理了?我的回答总是:恰恰相反,AI时代更需要优秀的产品经理。因为AI能做的是“正确地做事”,而产品经理要做的是“做正确的事”。

在AI普及的背景下,产品经理的价值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更加凸显。只是我们的核心价值领域发生了变化。我认为,AI时代的产品经理有三大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去年参加一个AI论坛,有位技术大牛展示了他们团队开发的AI模型,准确率高达99%。演示结束后,有人问他这个模型能用来做什么,他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这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再强大的AI技术,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也只是实验室里的玩具。

这就是产品经理的第一个核心价值:深刻的业务洞察与场景定义能力。AI可以处理数据、生成方案,但它无法凭空理解一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无法洞察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更无法定义一个有价值的应用场景。

我曾经和一个AI团队合作开发智能客服系统。技术团队一开始想做一个“无所不能”的AI客服,能回答用户的所有问题。但通过深入业务分析,我们发现客服的核心痛点不是回答问题的数量,而是解决问题的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基于这个洞察,我们调整了方向:不追求“全知全能”,而是专注于“精准分流”。简单问题由AI自动解决,复杂问题快速转人工,同时AI给人工客服实时提供回答建议。这个方案不仅技术难度降低了,上线后问题解决率提升了35%,用户满意度也提高了28%。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理解业务、定义场景,是将AI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关键一步。而这正是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行业知识、商业模式、用户心理,才能找到AI技术的最佳应用场景。

AI就像一把极其锋利的刀,但只有产品经理才能决定用这把刀来切什么——是切蛋糕还是切石头?切对了,价值倍增;切错了,可能一无是处,甚至造成伤害。

做AI产品,最头疼的往往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协调各方资源,让AI真正落地产生价值。这就需要产品经理具备强大的跨领域协同能力。

一个AI产品的落地,需要算法团队、工程团队、设计团队、运营团队的紧密配合。算法团队关注模型准确率,工程团队关注系统稳定性,设计团队关注用户体验,运营团队关注商业效果。这些目标有时一致,有时却会冲突。

产品经理就是那个要在各方之间找到平衡点的人。我们需要懂一点算法,知道什么是可能的;懂一点工程,知道什么是可行的;懂一点设计,知道什么是好用的;懂一点运营,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只有这样,才能把各方拧成一股绳,共同推动产品前进。

我想起之前做的一个智能推荐系统。算法团队想做一个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说能把推荐准确率提升10%;但工程团队说这个模型计算量太大,服务器扛不住;运营团队则担心推荐太精准会导致“信息茧房”,影响用户活跃度。

最后我们找到的解决方案是:核心场景用复杂模型保证准确率,边缘场景用简单模型保证性能,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探索性推荐”防止信息茧房。这个方案平衡了各方需求,上线后不仅推荐点击率提升了8%,用户活跃度也保持了稳定。

除了跨领域协同,产品经理还需要具备复杂系统架构能力。AI产品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功能,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特别是现在流行的Agent应用,涉及到多模型协作、上下文管理、工具调用等多个方面。

设计这样的系统,需要产品经理有宏观视野,能理清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出清晰的工作流和接口规范。这就像搭积木,产品经理要先设计好每个积木的形状和连接方式,然后才能让工程师把它们搭成一座稳固的大厦。

比如一个多Agent协作的智能办公系统,需要协调文档处理Agent、数据分析Agent、会议记录Agent等多个角色。这其中最复杂的是设计它们之间的通信协议和上下文共享机制。这一定是需要迭代很多个版本,才可以确定一个既灵活又高效的架构方案。

这种复杂系统的架构能力,是AI时代产品经理的重要价值。AI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某个模块,但只有人才能设计出整个系统的蓝图。

AI最擅长的是生成方案,但它无法替代人类做最终的判断和决策。这就需要产品经理具备强大的批判性思维、风险管控和商业决策能力。

产品经理需要对AI生成的结果保持怀疑态度,学会问“为什么”:这个方案真的可行吗?有没有考虑到XX因素?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只有经过这样的批判性思考,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风险管控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AI产品往往涉及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偏见等多个方面的风险。产品经理需要提前识别这些风险,并设计相应的防控措施。

我之前了解的一个AI招聘工具,就遇到了算法偏见的问题。初期测试发现,系统对女性候选人有轻微的歧视倾向。他们立刻成立了专项小组,重新审查训练数据,优化算法模型,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当时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商业决策能力。AI可以提供数据支持,但最终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还是要产品经理来拍板。这个决策不仅要考虑技术可行性、用户体验,还要考虑商业价值、投入产出比。

一个AI功能,用户体验很好,数据指标也不错。但在上线前的评估中,发现这个功能虽然能提升用户活跃度,但会影响核心业务的变现。最终还是会决定暂缓上线,先优化变现模式。

如果当时盲目上线,可能会短期提升数据,但长期来看会损害产品的商业健康。

在AI时代,产品经理的决策角色更加重要。我们就像船长,AI是我们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路线建议,但最终决定航向的,还是船长。而这个决策,关系到整个船的安全和目的地。

说了这么多AI时代产品经理的价值,可能有人会问:那我该如何提升自己,成为一个“AI驱动型产品经理”呢?这确实是个关键问题。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总结了一些实践路径,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首先要做的是心态转变。很多产品经理习惯了做“管理者”——管理需求、管理项目、管理团队。但在AI时代,我们更需要成为“炼金术师”——把AI技术这把“铅”,炼造成商业价值的“金”。

这意味着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AI技术发展太快,今天流行的模型明天可能就过时了。如果固步自封,很快就会被淘汰。我每天都会花至少一个小时阅读AI相关的文章、试用新的AI工具、和技术同学交流最新进展。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游走”。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产品和团队,而是要多和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交流,了解AI的最新可能性;多和用户交流,发现AI可以解决的痛点;多和其他行业的人交流,寻找跨界创新的机会。

我有个朋友,以前是做教育产品的,后来经常参加AI论坛,认识了一个做医疗AI的团队。他们合作开发了一个儿童语言障碍筛查的AI工具,把教育和医疗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就是“游走”带来的机会。

最后,要拥抱不确定性。AI产品的开发往往比传统产品更不确定——模型效果可能不达预期,用户反馈可能出人意料,技术路线可能需要频繁调整。这就要求我们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学会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心态转变之后,接下来就是能力升级。AI时代的产品经理,需要掌握一些新的“语言”和技能。

第一个重要技能是Prompt工程。简单说,就是学会如何和AI“对话”,如何用文字准确描述自己的需求,让AI给出高质量的结果。这听起来简单,其实大有学问。

我刚开始用AI写PRD的时候,效果很差。后来我学习了Prompt工程的技巧,学会了分步骤提问、提供示例、明确约束条件。现在用同样的AI工具,生成的PRD质量提高了很多,修改量减少了60%以上。

第二个重要技能是理解AI技术的边界。我们不需要成为算法专家,但需要知道AI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比如,大语言模型有“幻觉”问题,会编造事实;有上下文长度限制,处理不了太长的文本;在逻辑推理方面还比较弱。

了解这些边界,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合理的产品方案。比如,知道AI容易“幻觉”,我们就会在关键场景加入人工审核;知道AI上下文有限,我们就会设计更好的对话记忆机制。

第三个重要技能是数据思维。AI产品高度依赖数据,数据质量直接影响AI效果。产品经理需要了解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注的基本流程,知道什么样的数据能训练出好的AI模型。

我现在做产品决策,都会先问自己:我们有足够的数据支持这个AI功能吗?这些数据质量怎么样?如果数据不足,我们该如何收集?这种数据思维,已经成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能力提升了,怎么让别人知道呢?最好的方式就是构建自己的AI产品作品集。用实际项目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比任何简历都有说服力。

作品集的关键不是技术有多复杂,而是展示你的思考过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用AI解决?你是如何设计产品方案的?遇到了什么挑战?如何解决的?有什么收获和反思?

这些思考过程,比最终的产品本身更能体现你的能力。它展示了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AI时代产品经理最核心的竞争力。

最后,AI时代的产品经理还需要革新工作方法。传统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线性流程,已经不适应AI产品的开发了。

AI产品更适合用敏捷迭代的方式开发。先快速做出一个最小可行产品(MVP),上线后根据用户反馈和数据不断优化。因为AI模型的效果、用户对AI功能的接受度,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需要通过实际验证来调整。

我现在做AI产品,通常会把一个大功能拆分成多个小模块,每个模块都先做MVP版本,快速上线测试。比如最近做的智能客服系统,我们先上线了简单的问答功能,收集用户反馈后,再迭代优化意图识别、多轮对话等高级功能。

另外,和算法团队的协作方式也需要改变。不再是产品经理写好PRD,工程师照着开发;而是更紧密的协作,共同探索最佳方案。我现在每周都会和算法团队开“AI探索会”,一起讨论新的算法可能性、数据问题、模型优化方向。

最后,要享受从0到1的过程。AI产品开发充满了不确定性,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和挫折。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了创新的机会。学会享受这个探索、试错、迭代的过程,你会发现AI产品开发其实非常有趣。

成为“AI驱动型产品经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学习、不断实践。但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在AI时代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和不可替代。

写到这里,想起刚开始做产品经理的时候,我的+1告诉我: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几年过去了,技术变了,工具变了,产品形态也变了,但这句话在我心里一直没变。

AI的出现,确实改变了产品经理的工作方式,淘汰了一些传统技能,但它并没有改变产品经理的核心使命——理解用户需求,创造用户价值。相反,它让我们能更专注于这个核心使命,把精力从繁琐的执行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有价值的思考和决策中。

这些变化的背后,其实是产品经理职业的一次进化。就像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变,淘汰了不适应变化的产品经理,也成就了一批拥抱变化的产品经理。AI时代,同样如此。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在工业革命初期,很多人担心机器会取代工人。确实,一些只会重复劳动的工人被淘汰了,但同时也出现了更多操作机器、维护机器、设计机器的新工作岗位。这些岗位的价值,比原来的重复劳动要高得多。

AI革命也是如此。它不会消灭产品经理这个职业,而是会让这个职业升级。未来的产品经理,将不再是“文档撰写者”、“原型绘制者”,而是“价值定义者”、“问题解决者”、“创新引领者”。

那么,如何才能在这次升级中抓住机会,而不是被淘汰?关键在于回归产品经理的本质——对用户需求的敏感、对商业价值的洞察、对技术可能性的理解、对团队协作的掌控。这些本质能力,不会因为AI的出现而过时,反而会变得更加重要。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AI技术还在快速发展,未来会带来更多变化和机会。我们不知道五年后的产品经理会是什么样子,但我们知道,那些持续学习、勇于尝试、拥抱变化的产品经理,一定能在未来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AI不是产品经理的竞争对手,而是我们最强大的副驾驶。它可以帮我们处理繁琐的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拓展可能性边界,但最终决定方向、掌控全局的,还是我们自己。

让我们拥抱这个AI时代,用AI放大自己的价值,成为更好的产品经理,创造更有价值的产品。未来已来,机会就在眼前,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由 @山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THE END
0.今年转AI产品经理赛道,机会好不好?ai项目经理发展前景当下,AI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AI产品层出不穷,对于转AI产品经理是不错的机会。下面我从AI行业前景和AI产品经理职业前景两方面来详细说明。 AI发展史和行业前景 选择入行AI产品经理,有必要先了解AI行业的发展史,并由此理解AI行业的未来前景。 图源:[1] jvzquC41dnuh0lxfp0tfv8~vv2;35hhqo1gsvrhng1jfvjnnu1754<86886
1.ai产品经理就业前景说明:ai产品经理近年就业工资怎么样? 2020年ai产品经理工资¥28.4K,较2019年增长5%……数据统计依赖于各大平台发布的公开数据,系统稳定性会影响客观性,仅供参考。 就业前景(历年职位需求变化) +140% 2025年较2024年 0.024% 占全国 历年招聘职位量占比 说明:ai产品经理发展前景怎么样?有前途吗?好找工作吗jvzquC41yy}/lxgwk0ipo8xcncxz1zzcpi{p/jnejctqkwokpirj1
2.2025年AI产品经理薪资揭秘:程序员转型可涨薪40%,附完整学习体系与成功猎聘《2025年AI行业人才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当前大模型领域人才缺口已突破百万,核心岗位薪资普遍集中在35-50万元/年,其中AI产品经理因兼具“技术理解”与“业务落地”能力,成为企业招聘的“香饽饽”,部分头部企业为吸引优质人才,甚至开出百万年薪的激励条件。 jvzquC41dnuh0lxfp0tfv87623e96=>66670c{ykenk0fnyckny03>8;94:35
3.AI产品经理—2024年最火职业,稳定还能挣高薪!对于那些渴望在稳定与高薪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点的求职者而言,选对赛道至关重要。而在众多新兴职业中,AI产品经理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2024年最火的职业之一,不仅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还为从业者提供了可观的薪酬回报和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 一、当前的职场环境,选对赛道很重要jvzquC41dnuh0lxfp0tfv87623e97<<73:<0c{ykenk0fnyckny03<>853>86
4.高级ai产品经理就业前景高级ai产品经理就业前景怎么样?市场需求:2019年招聘职位19个,占全国0%,2025与2024持平。高级ai产品经理就业单位:人工智能占51.3%,大数据占48.1%,研发占32.6%。高级ai产品经理招聘一个月多少钱:79.6%的岗位拿20-50K,取自367份样本。jvzquC41yy}/lxgwk0ipo8xcncxz1zzcpi{p/pfqlkgjeqfprktkkwlnk1
5.AI人才争夺战升级:大厂AI产品经理起薪30K,传统产品经理如何成功转型应届毕业生小林近期正全力备战大厂面试,由于对产品岗位抱有浓厚兴趣,他将目光锁定在了AI产品经理这一岗位上——不仅薪资待遇优厚,市场需求旺盛,长远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 一、AI产品经理的“吸引力”何在? 1. 发展前景广阔 预计到2025年,AI技术将全面融入主流应用场景,带动形成规模达5万亿的庞大市场。而AI产品经理作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376>788ftvkimg8igvcomu86768:4;<5
6.如何看待AI产品经理发展前途?脉脉网友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同时关于薪资较为受限这一点,也得到了其他网友的肯定。一位云从科技员工认证的脉友认为AI产品经理“肯定是没前途”,他表示“四小龙工资都不高,想跳槽互联网大厂吧”;一名旷世员工认证的脉友同样表示“我司的产品经理薪资都不咋高”。 也有网友表示不看好现阶段AI产品经理,其原因在于目前整个行业还是处于起步阶段。jvzquC41pg}t0rwguggseq3ep1y1;5441671=897:>/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