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曾发文:大模型的下一站是智能体。
在 9 月的 AI产品榜·应用榜前 10 名里,有 7 个应用都上了智能体,这 7 个应用占据了 1.2 亿中国 AI 原生应用月活跃用户的 68.79%。
智能体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国内智能体总数 1 年超 1000 万个,是苹果应用商店每年上线应用数量的 85 倍。智能体创作平台也被比尔·盖茨认为是继 Android、iOS 和 Windows 后的下一代应用开发平台。
智能体爆发式增长背后,竞争也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平台的流量加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流量还是不够的,怎么变现才是关键,通过对 10 万个智能体的跟踪, 智能体变现跟互联网变现玩法一样,也是广告、卖实物商品、卖虚拟商品这三种方式,已经有人用智能体月入近 5 万了 !
智能体成为做 AI 原生应用的共识
在 2024 年 9 月的 AI产品榜·应用榜(APP)前 10 名应用中有 7 个都上了智能体,包括:豆包、文小言(原文心一言)、kimi、天工、讯飞星火、智谱清言、通义。
这 7 个应用占了 1.2 亿中国 AI 原生应用(AI Native App)月活跃用户的 68.79%。
AI 原生应用想通过,智能体来满足各种细分场景中的需求,已经成为,做 AI 原生应用的共识。
百度李彦宏也说:基础模型本身是需要靠应用才能显现出来的价值。智能体就是一个几乎可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于大模型的应用¹。
智能体数量迅速爆发,增速是苹果商店应用的 85 倍
根据各智能体平台官方公布的数据,我们总计了一下,国内智能体总数 1 年就超 1000 万个²。
1 年 1000 万个智能体什么概念呢?苹果应用商店于 2008 年推出,截至 2024 年共 16 年上线了187 万个应用³,即苹果应用商店平均每年上线 11.68 万个应用,智能体增速是应用的 85 倍!
关注 AI产品榜,在 AI 时代不落后,不挨打
智能体爆发增长的原因是, 做智能体要比做应用门槛低,效率高。
门槛有多低呢?
一句话就能创建智能体。也就是说,只要你会说话,就能做一个智能体。
譬如:只要说一句“你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就能创建一个智能体。它就能帮助学生解答课文理解、作文写作、阅读技巧、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这个智能体相当于,给小朋友请一位免费的语文老师。
原来做一个小朋友语文学习的网站(web)需要2 名技术人员,做一个小朋友语文学习的应用(App)需要 3 名技术人员。
现在做一个智能体,只需要你自己一句话。
这里的关键,不是从 3 个人减少到了 1 个人,而是那个人就是你,你也行了, 你不懂技术也可以做智能体。
人人都可以创作智能体的时代,意味着 人人发挥创意的时代已经到来,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的时代 。
智能体创作平台,继Android、iOS 和 Windows后的下一代的应用开发平台
那么有人就会问了,门槛这么低,做出来的智能体跟网站 (web)、应用 (App)相比,能力如何?
智能体的基础能力是模型能力在支持,OpenAI 最新的模型 o1 掌握了人类的慢思考能力,都要赶上博士生水平了,国内跟上也是迟早的事。
这就是智能体的强大之处,使用工具。比尔·盖茨也说,智能体将是下一代应用程序开发平台⁴。
OpneAI Lilian Weng 万字长文阐述智能体 = 大语言模型 + 记忆 + 规划 + 使用工具 ⁵。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 马克思的那句名言: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使用工具。 目前来看,人和 AI 的区别在于人更会使用工具。希望不要发展为,人和 AI 的区别在于人会被 AI 当工具。那做人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那,如何让智能体能使用工具以及记住更多的内容,这就不得不说智能体创作平台的高级用法了。
一般智能体平台都会提供了 4 大核心能力,都可以不需要写代码。
联网搜索,这是百度的强项,智能体会在它不懂的时候,自动搜索最新的全网信息来回答你的问题。
知识库,文心智能体可以把 百度网盘里的所有资料都能当做知识库这一点比较优秀。可以 授权后可导入百家号、抖音、小红书、快手、微信公众号、微博、bilibili、头条号、爱奇艺号等自媒体平台的精华内容 。这就是前面讲到的,没有提前训练的知识,以及你自己独有的知识可以放到知识库,智能体就能基于这些信息,回答你的问题了。
插件,酒店插件可以帮你查酒店、简历插件可以帮你写简历、PPT 插件能帮你做 PPT。插件就是一个外部工具大集合,来增强智能体的各种能力。这个插件也可以自己来做,也可以用一些官方默认的。
工作流 workflow, 说白了就是替你写代码,通过拖拽的方式进行组合实现你想要的代码逻辑,只要你逻辑清晰拖拖拽拽就能实现复杂的业务流程了。本质上这些复杂的业务流程就是套路,通过拖拽把套路拆解,就搞定了。我试了一个极简版的工作流,城市天气海报,根据用户提供的城市查询天气,并生成海报回复。
比 App Store 应用更多、增长速度更快的智能体,意味着智能体的竞争比应用竞争更激烈
模型不是你的,创意是可以抄的,成本是极低的,智能体同质化现象要比互联网时代的网站(web)、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App)同质化更加严重,这是摆在智能体创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不可否认的是,能不能获得智能体平台的流量加持就更重要了。
通过 AI产品榜我们就会发现,AI 时代,有流量的依然有流量,没有流量的流量更贵了。智能体作为 AI 产品的重要载体,也不例外。
谁有流量,谁才可能让智能体被看见。要么你自己有,要么平台给你。
文心智能体平台除本身平台的推荐外,还可以获得百度搜索的流量分发,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毕竟现在 1.2 亿的 AI 原生应用月活跃用户,相比传统的超级应用差距还不止一点点。
智能体的三种变现方式
光有流量也没用,关键是怎么变现。
互联网诞生至今,就只有三种变现方式:
广告,譬如 Google 的搜索广告、抖音的内容广告;电商,淘宝卖实物商品;游戏,王者荣耀卖虚拟商品。
智能体,目前看来也不例外。
根据 QuestMobile 的报告⁶,目前由平台提供变现能力的只有百度文心智能体,我们就从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找些案例,供大家参考。
笔灵 AI 写作智能体,在百度搜索的分发体系下, 卖虚拟商品:写作服务。据知情人士透露,智能体给其带来的 日均营收 1500 元,一个月已经接近 5 万元。
玩法是:百度搜索分发,先出写作大纲,生成长文内容付费,多么熟悉的传统互联网玩法。
作为个人智能体 情感达人林小语,在百度搜索的分发体系下,卖虚拟商品:情感咨询。林小语智能体会在回答用户情感类专业问题的过程中,引导用户产生付费行为:深入聊(卖虚拟商品)或者 点个赞(打赏 1 元)。
玩法是:百度搜索分发,智能体根据聊天进度引导消费,妥妥的交付、售前智能体全干了。
卖实物商品:卖书、卖电脑。玩法是:百度搜索分发,智能体推荐商品,用户点击智能体推荐的商品跳转到京东商城完成了最终购买,这种你说他是广告也行。
最近听说他们还会发布一个「商领计划」,来帮助开发者进行商业变现。感兴趣的人可以关注「文心智能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回复「商领计划」了解一下。
2、数据来源各智能体平台官方公布的数据求和,AI产品榜未做校验。智能体概念起源于从 OpenAI 2023 年 11 月发布 GPTs 后,各智能体平台在其后发布,统一按照这个时间计算起点截止发文当前约 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