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朋友们!今天致九给大家介绍一款简单上手的写作工具——Lattics。
在介绍 Obsidian 过程中,往往有朋友会问:“有没有可以现成可以用的笔记仓库?摸索插件太麻烦了“
相比灵活而强大的 Obsidian,Lattics 提供了一个开箱即用的写作系统,虽然没了各种插件的灵活性,但很容易就能上手输出内容,让新手体验到卡片写作、知识网络的魅力。
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下自己使用 Lattics 的整个流程吧。
1 结构化的创作
Lattics 的编辑器中每个段落都是一个块,每个块可以是正文、标题、待办事项、有序列表、图片等元素,并且可以互相转换。当然,Lattics 的编辑器也是支持 Markdown 的
值得表扬的是, Lattics 的编辑器可视化部分做得非常美观,块与块之间的拖拽、快捷操作的对话弹窗、编辑器中的交互都有一种利落的美感。
2 收集卡片
此外,Lattics 可以从其他的笔记、写作、读书应用中导入内容,比如 Markdown、TXT、Obsidian、Ulysses、苹果备忘录、Kindle 笔记、微信读书笔记、Flomo 浮墨笔记等。
这些导入的内容默认会作为卡片,加入到卡片库中。
3 筛选卡片
Lattics 的标签也是多层级的,在「项目」下方的「标签」面板中,会展示所有的标签以及它们的子标签。可以在这个标签面板中新建标签、改变标签颜色、重命名等。
在卡片库的视图中,也能通过标签、项目等属性筛选出可以用的卡片:
通过右上角的「搜索」按钮,也可以结合标签筛选需要的卡片:
4 复用卡片
也可以选择不同步(取消引用),让卡片不再同步修改,而是让卡片内容保留在当前的页面中。
在我的使用过程中,我的卡片库中往往存储的都是通用的内容,比如写作结构。
如果你感兴趣,你也可以跟随下面的步骤试一试。
第1步,在卡片库中写下常用的写作结构,例如写作常用的金字塔结构、SQA结构等等。
举个例子,SQA结构分别是:
Situatian情景:开头用一个具体的场景切入,
Question问题:提出引起这种情景的问题,
Answer解答:分析原因,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给读者明确、可操作的建议。
第2步,在全新的页面中输入@,来召唤出引用卡片的对话弹窗,搜索出想要使用的结构。
第3步,将该引用设置为全文引用,并且取消链接。这样一个写作结构就快速添加到当前文章了。(这里也期待开发者补充快捷操作,直接插入一张卡片的内容)
第4步,对当前结构的每个组成部分,另外再次选择合适的其他结构嵌套。换句话说,一个总的结构下面,每个分支部分又呈现了不同的结构。
经过这样的搭建后,我们的一篇文章就不会是从一篇白纸开始。让结构先行,随后内容跟随着结构逐渐丰满,并不断修改、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而卡片库中的写作结构卡片,会随着不断地学习,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得心应手。
5 整理思路
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免的是时时整理思路,Lattics 提供了多种方式来让我们在写作中整理思路,并以可视化的方式看到思路的呈现。
在图谱功能的「思维导图」视图中,可以拖拽调整项目的组成部分,形成层级,对应的项目大纲也会同时变化。
它所提供的「情节视图」也可以浏览备注每个节点的信息,以及在「鸟瞰视图」中查看大纲节点的内容和结构。
点击「鸟瞰视图」中的任意一张卡片,都会弹出一个独立弹窗,显示当前这个大纲节点的内容。
这种以图谱为基础,可视地进行自己的写作,Lattics 形象的将这个流程称呼“可视化写作”。
6 最后
在《心流》中,提出了“精神熵”概念。
熵原本是指一个系统内在的无序程度,在物理学中,一切事物都不可阻挡地不断趋向于更加混乱的状态。
同样地,如果没有外界能量的输入,人的精神状态也会自动自发地趋于混乱、涣散、无序等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精神熵增”,或者“心熵”。
精神熵的反面是“心流”,也就是最优体验。如果我们的意识总是一味地接收信息却不加梳理,我们的心灵就会陷入混乱和困顿。
因此,精神熵是一个绝妙的比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心灵可能陷入的状态。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整理与输出是减少「精神熵」的一个有效渠道,拥有一个高效、智能的写作工具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