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发表多篇月入上万文学真的面临灭顶之灾了吗

昨天看见一则消息:有人用AI写作发表600多篇,月收入上万元。

据了解,2024年之前,林某从未触碰过任何文学作品,更未向报刊投过稿。2024年元月份,林某在网上认识了一名出售投稿软件的名叫彭胜发的人,在彭胜发的说服下,林某要彭某代写了几首现代诗,并由彭某代投稿,几天后竟然在一些报纸副刊上发表了。初尝甜头的林某便花了298元钱从彭某处买了一个投稿软件,然后将自己用AI写好的稿子,运用软件群发的方式进行一稿多投。谁知,不少报纸副刊也采用了林某的稿子。

林某称,为了提升中稿率,自己每天要用AI写五、六篇稿子,早上5点就起床写稿,写好后在67点左右用软件群发出去,然后中午12点再发另外一篇,晚上24点之后再群发一篇。

仔细看林某刊发于各大报纸的散文,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文章的开头几乎是千篇一律,包括内容以及结尾,都是大同小异。据林某自己透露,他如今不仅自己用AI写作投稿,还用AI替人写稿,投稿,从中牟利,月入上万元。

有人用AI写作,林某并不是第一个,在网上随便一搜,到处都能看见教人用AI写作赚钱的方法。但在我的理解中,总觉得Al写作应该主要是应用于总结报告计划书之类的公文类撰写,顶多可以用来搭建一下小说框架,写一些千篇一律的网文小说情节。曾几何时,用于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散文、诗歌,也可以由AI代为抒写了?

并且,这些用AI写的东西竟然能在报刊发表这么多,还能形成产业链,月收入上万元,就不能不让人震惊了。

作为一名写喜欢读读写写的文学爱好者,多年来,深知文章能在正规刊物上发表是多么不容易,尤其这些年,很多小地方的文学刊物都停刊了。大一点的刊物,没有什么名气和资源的作者投稿,编辑也许连看都不看,更何谈发表?

从网上截图可见,林某发表文章的报刊,很多都是正规的省级刊物,这些编辑文学素养应该都不会差。可是,这个林某用AI写的东西,普通人都能看出来,这些编辑硬是看不出来,还频频发表这些作品,其荒唐、荒谬真是令人发指。

难怪,文章最后,那个作者要说:文学真的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昨天,在朋友圈转发这条消息后,上海的一位朋友阿璃在后边留言到:

文学啊电影啊诗歌啊都会遭到冲击……人类慢慢在放弃自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以前以为未来科技可以服务人类,把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现在看来,科技会将更多人困于体力。我们造了一个金笼子把自己关进去,然后把钥匙给了AI。

作为一个落伍的人,我从来没用Al写过文章,总觉得,文字是自己内心思想和情感的真实表达,是用来记录美好、传情达意的,发表出来只是为了分享给更多人,从而产生共鸣,予人感动或启发。从没有想过,这样的文字,要用工具来完成。

在网上搜到一篇林某的文章,通篇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表述方式和词语,真是一股AI“匠气”扑面而来啊。

网上说,Al还可以模仿名家风格,用AI勤加练习,就能写出独具特色的佳作。随着Al的普及和人们越来越娴熟的应用,也许将来,用心写作的人会越来越少,用Al写作的人会越来越多。

也许是我单纯了,低估了人的无耻和Al的强大。也许是我狭隘了,没能敞开心扉拥抱科技的力量。

我只是觉得,文学是人类情感交流的载体,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鼓舞人的斗志,还能触动人的内心,让人们在精神上深度互动,达到心灵的共鸣。那些用Al写出来的文字,能有这样的深度和温度吗?

而更可怕的是,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深深感动与之共鸣的,是人还是机器呢?

THE END
0.2025年AI写作赚钱到底行不行?那些没人告诉你的陷阱,认真看2025年AI写作赚钱到底行不行?那些没人告诉你的陷阱,认真看。 从逻辑漏洞到法律雷区,万字拆解行业真相 1:逻辑断崖式崩塌 AI写出来的东西,经常前脚说“研究表明多喝热水有益健康”,后脚就来句“但过量饮水可能导致中毒”。这种自打嘴巴的毛病,在3000字以上的长文里特别明显。有平台做过测试,让10款主流AI写科普文章,结果83%的稿件jvzquC41ygh/vxzvkcu/exr1ctzjeuj196>98976:;693=;55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