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读书方法是真的奇葩,如同独孤九剑,只要学会这几招,无招胜有招。
RIA 便签读书法,分为 R 原文 、I 解释 、A1 经历 、A2 实践 四个部分。看图
RIA如上图所示,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用自公众号:程序视界)
I(Interpretation)指的是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注意,不要大段大段引用原文哦,要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这样有助于理解原文在讲什么。一般来讲,I便签要描述原文片段讲的是什么、适用范围、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以及行动步骤(有行动步骤方便参照着去实践)。
A2(Action 2)写我以后怎么用,包含目标和计划两部分。目标要参考SMART原则,明确、具体、有时间节点、可实现、与其他目标有关联。(SMART原则在《副业赚钱之道:从0到1打造多元化收入》一书第5章有详细介绍)行动则是指你要怎么做,第一步、第二步……写出具体做法。
怎么用 RIA ?
本来读的是《副业赚钱之道》,但是我在里面发现的是可以用在其他方面的骚操作,比如高效学习。
下面是第一次拆书和 RIA,节选自前言。
> I 原文拆书
SEGAR 模型:成就副业的 5 个关键环节。
1. 扫描(Scan)尽可能多的副业选项无论是不是做的到,把身上个人喜好、资源、客户需求、机会、收入结构等多角度列出所有的选项。
2. 提取(Extract)出适合自己的、可行的选项。
3. 规划(Guide)自己的副业路线图通过和别人交流,分析现状,规划出实现路径。
4. 行动(Action),持续行动,达成目标用行动来验证是否可行,只有行动才能浮现出隐藏问题。
5. 复盘(Review),改进执行,校验方向,提高副业成功的概率缩短执行周期,执行完及时总结体验、认知和反馈,适时做出调整。
以前读书喜欢先熟悉书的架构,从目录和前言入手,再快速跳读。
构建思维导图,再根据导图延伸出各个分支,最后深入了解各点。
学了 RAA 方法以后发现,发现和我的方式并不冲突,二者相符相成,在保证速度的同时加强了实践和思考,把书能用起来。妙啊!
《副业赚钱之道》这本书是一本工具书,不是说读了非要做副业,我仔细研究了他的目录和前言。这本书的作用主要是有下面几个:
核心是扫描/获取、提取/理解,拓展/规划/纠错、行动/应用、复盘/测试。
> A2,我的应用,目标和行动
所以第一步先不急学习找副业的方法,打算把这个方法用在读书上。
1. 扫描尽可能多的章节目录,获取到读这本的方法和涉及到的知识点
2. 提取出各个知识点的含义,把核心知识点标记重点,放在上下文进行联系
3. 规划出思维导图,联系重点知识,把零碎的知识组合成模型,构建模型与模型之间的联系
在《如何高效学习中》主张先纠错,再实践的原因是,我们需要在思维导图中删除掉无效的联系,再把知识点应用到工作中。把纠错的概念放在规划里比较合适
4. 应用用行动来验证是否可行,在现实中应用知识
5. 复盘,执行结束以后复盘,确定执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没有达到的原因是什么?比如:
a. 一开始目标就不对。
b. 努力方向错了
c. 执行的方法不是最有效的
随着Web技术的飞速发展,HTML5、WebAssembly等现代标准逐渐成为主流,但仍有大量企业级系统依赖传统的OCX控件(ActiveX控件)实现核心功能,如视频播放、文档处理、工业控制、高精度绘图等。然而,2025年的浏览器生态已全面转向安全、跨平台化,Chrome、Edge等主流浏览器彻底放弃对ActiveX的支持,导致大量企业面临历史业务系统无法迁移、用户被迫停留在老旧IE模式的困境。如何让OCX控件在新时代的Web环境中焕发新生,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挑战。
教你用GPT-4o实现表情包自由
朋友们,最近是不是和我一样,天天沉迷Sora的各种逆天视频无法自拔?从东京街头的时尚女郎,到加州淘金热的壮阔史诗,每一个画面都让人惊叹。但说实话,每次看到视频右下角那个Sora小logo,总感觉有点“破功”。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我一直在想,怎么才能把它完美地去掉,让我的二次创作和作品集看起来更专业?我试过剪裁,画面毁了;试过打码,简直是自欺欺人。直到上周,我挖到了一个宝藏——一个堪称“Sora水印
大家管理公司最大的挑战的莫过于追踪管理大家的工作状况,往往是任务分配下去,发起人无法及时掌握进度。传统的时候,领导们每人手里拿个小本子记录一下,任务进展情况,而进入新时代,可以抛弃小本子用Gungho任务管理软件了。作为一个管理者可以在Gungho团队协作工具中可以关注你的下级成员,可点击进入每个成员的任务执行,去了解他们的是否遇到困难。能查看对方任务责任、项目等完成概况,当然还有更多工作详细情况
从一次重构说起这事儿还得从一次重构优化说起。最近在重构一个路由功能,由于路由比较复杂,需求变化也多,于是想通过责任链模式来重构,刚好这段时间也在 Sentinel-Go 中看到相关源码。用...
大家好,我是小杰。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找工作刷题到底是力扣好还是牛客好。这本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里我想谈谈我的看法。先说结论,再解释原因,我更偏向牛客网刷题。两者区别:关于格式牛客网:1.牛客网上每道题都需要写成完整的程序,如头文件,主函数等2.需要的结构部分自己去设计,设计的好与不好都和你最终程序的效果息息相关力扣:1.头文件等都是默认不显示的,因为已经帮你包含了常用
今天我不想讲生财日历上的内容,我想从生财的角度讲一讲我昨天玩微信 8.0 版本时发现的一个小秘密。前天晚上微信 8.0 版本发布,发布了许多新功能,有一些新变化,都与视频号相关。包括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大约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讲视频号相关的内容,2020 年可以说是微信视频号全力发展,全速前进的一年,感觉微信团队都在 all in 视频号。当然了,可能由于对微信对视频号的重视,乃至大家所说的进入视
阿粉总觉得之前自己写的文档很丑,有没有什么好的、先进的文档编写格式呢?网上一搜有个东西叫 markdown
如果我不按照上面的正常流程来操作,就可能会引发bug。
引言1、链表的几个概念讲解1.1链表中的的指针是什么1.1指针指向哪儿1.3判断边界的条件2、必须掌握的几类题目2.1单链表反转(LeetCode206)2.2链表中环的检测(LeetCode141)2.3两个有序的链表合并(LeetCode21)2.4删除链表(LeetCode18)2.5删除链表倒数第 n 个结点(LeetCode19)2.6求链表的中间结点(LeetCode876)3、学习链
<assign name="flashlist" value='$flashlist=getContentList("3","12")' />
今天很累,很累,本来不想写文章来,所以晚上回家之后,打开 Twitter 想浏览一下外国的新闻,顺便看看 NBA 的集锦来。可是,像我这么爱学习的一个人, Twitter 关注的都是 IT 号,也是服了自己了。所以,在浏览 Twitter 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账号:ramotion,然后发了一个 Twitter ,上面写着:Check out and follow our GitHub accoun
文 / 高扬(微信公众号:量子论)纵观人类的历史,就是工具化日益增强的历史。通过创新工具、解放生产力,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现在设计模型驾驭人工智能,一路从刀耕火种走到信息时代。远古时期,人们偶然发现了火。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始使用简单的木棒、石头。农业时代,人们驯化牲畜、培育作物,诞生了农耕文明。蒸汽时代,蒸汽机改变了交通运输的速度,纺织机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电气时代,电力、钢铁、铁路、化工、汽车
随着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不断发展,Transformer模型在各种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然而,随着模型规模的增大,训练时间和计算资源成为了一个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名为DeltaTuning的方法,它通过微调模型参数来提高性能,而不是重新训练整个模型。在此基础上,增量式02:Prefix-tuning(0.1% parameters)【每个transformer层的h
我发现。。。。。为什么我看别人现成的汇编代码,竟然感觉那么累把汇编工程,导入RadASM里之后,我看着代码,看得那么累为什么,我又把代码编译成exe之后,用OD加载了,动态调试,那样看着却又那么容易我到底怎么了,难道我只适合从OD里翻代码了么。。。。
Markdown 高级样式示例文档教程 本文演示如何在 Markdown 中实现 图片居中、大小控制、表格美化、彩色文本、折叠效果、引用框、图标排版等高级样式。 目录 Markdown 高级样式示例文档教程 目录 1️⃣ 图片高级排版 ✅ 图片居中 + 设置大小 ...
BigCache是Go语言实现的高性能内存缓存库,其核心设计通过分片(1024个shard)降低锁竞争,使用环形缓冲区(ringbuffer)存储数据,配合无指针的哈希索引规避GC扫描。采用覆盖写+时间窗口淘汰策略,而非传统LRU/LFU。数据需序列化为[]byte存储,带来编解码开销但避免GC压力。适合大吞吐量场景,需权衡序列化成本与GC优化收益。
python+selenium运行多次新增项目脚本(出错的元素通过by_id的方式定位),当第三次新增时报Message: element not visible的错误,加入等待时间,等页面加载完成,仍旧报相同的错误,错误如下图:分析原因:前两次新增都是成功的,说明定位元素的代码没有问题; 加入等待时间还是报错,排除了页面没有加载完成的原因打开开发者模式(F12),在控制台用id进行定位,发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