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柯林,今天是我日更的第50/100天~
没想到这么快又要开怼。
我想表达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写作能力一般,跟我一样,那么你还没有资格使用 AI 来写作」。
就目前市面上的 AI 工具而言,基本上是以『问答』的方式生成内容:提出问题,AI 给你回答。
那么,要想生成优质内容,就需要你「能提出『好问题』」。
很多人其实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一点,或者说,本末倒置了:他以为『答案』更重要。
答案重要,但是「远远没有问题重要」。
一个好问题的背后是什么呢?
是好奇心,是求知欲,是不懈地探索,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地坚持,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执着。
是真正的匠人心态,是追求智慧的思想家,是开先河的领路人。
有了问题,总会得到答案,只不过有的难以回答,有的容易。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一个又一个的答案,而变得更加美好。
但是,你得先有那个问题,「那个最先提出重要问题的人,才是值得被纪念的」。
所以,多多地修炼自己「提出好问题」的能力。
这个能力是 AI 给不了的。
对于 AI 生成的内容,你要怎样去做质量评判呢?
标准还是那几个:「立意、结构、素材、观点、开头结尾」等等。
知道了这些标准,事实上,你的写作水平应该不会差。
也就是说,你自己需要达到一定的写作水准,你才知道 AI生成的内容到底是『垃圾』还是『佳作』。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在你熟悉的领域,而你又写出过相关的好文章。这样,就算AI 生成的内容不能满意,你还可以把它修改得不错。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我还是奉劝你先自己练吧。
这就好比上学的时候,「你抄别人作业,结果把『B』抄成了『13』,情何以堪!」
那只会被老师笑话:「抄都不会抄啊!」
AI 写的内容,往往缺乏完整性,读起来感觉有头没尾。
通常是局部感觉还像那么回事,但是通篇来看,就好像是个神经病人写出来的,前言不搭后语。
AI 写出的文章,很难感受到酣畅淋漓的感觉,即使在文字表面上,它会使用诸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之类的连接词,但往往细看时,这些内容之间并非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有的甚至是前后重复。
通篇都是抽象概念的词汇:快乐、健康、宽容、感恩等等。
大体上分为这么几类:「获得知识、增进技能、解决问题、满足情绪价值」。
要说专业知识,AI 勉强可以胜任,说它『勉强』,是因为目前 AI 生成内容的准确度,是个问题。
而经验和见解,它就力有不逮了。
只有写出自己真情实感,才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只有人类才有情绪的起伏,才可以写出让人感同身受的文字。
当你看到作者描述他的痛苦、悲伤和喜悦,讲述他经历的朝朝暮暮,你很容易被蕴藏在文字之中的能量所打动,因为你能从文字中读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人性』,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所有那些经典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蕴含了永恒的『人性』」。
而至少目前的 AI 还不足以参透人性。
为什么要公开写作呢?
是因为你需要通过你的文字,让大家认识你,了解你的价值观,进而传播你的知识。
「就算是你离开了人世,后人依然可以通过你的文字与你『交流』」。
你是在以文字的形式,让自己不朽。
让你的思想永恒地留存世间。
而 AI 写的东西又怎么能完成此等使命呢?
AI 确实是个伟大的工具。
然而,人类最重要的工具是『大脑』啊!
在使用任何工具之前,如果你忽视了这一最最重要的工具,显而易见地,你所有工具都用不好。
要怎样用好『大脑』这个工具呢?
你需要勤于思考。
怎样做到勤于思考呢?
你需要不断地写作,写作就是将你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
「如果一个人说他懂得很多,但却写不出来,那么他就是什么也不懂」。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不写就无法思考,不思考就不能练好大脑这个工具,没有大脑这个强大的工具,像 AI 这样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工具,你是不可能用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