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雷**(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北
下载本文档
1、1.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见图1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19581963年(20岁25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1960年22岁的冈特·兰堡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的图形摄影工作室,1963年(25岁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19641973年在斯图加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创办个人设计事务所。1974年至今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AGI。同年,36岁的兰堡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计教授,1987年(49岁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1993年(55岁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级教授、副校长。1997年(59岁担任江南大
2、学名誉教授,国际广告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冈特·兰堡被称为"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图1:土豆是冈特·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豆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人展上展出过。冈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苦难的青少年时期,因此土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豆是德国的民族文化。他的土豆招贴(见图2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
3、,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土豆系列招贴,每个画面都是以土豆为表现主题,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他将土豆削皮、缠绕、切块、上色,再堆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那就是兰堡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轮廓线和块的色彩结合在一起。轮廓线和色彩是绘画中最能表现区域的元素,兰堡将这个原理嫁接到招贴上同样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果。图中的土豆因为表皮的质地相同而成为一个整体,又因为人为的分割形成轮廓线,加之高纯度的色彩渲染从而成为若干个部分。一个"部分"越是自我完善,它的某些特征就越易于参与到"整体"之中。4(P.97土豆中红绿黄蓝两对补色的运用使土豆的内部
4、分裂更加完善。土豆与黑色背景在色彩上的迥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强。通过轮廓线和色彩的叠加,土豆的个性与整体相互映衬,这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些纵深的空间,让观赏者不仅仅停留在土豆这个二维表面,而是继续往下探寻第二个、第三个层次的空间。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效果完全依赖于线条和色彩在背景中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最终,这些土豆像立在纸面上的一个个实体,似乎唾手可得。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以分裂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空间效果。兰堡开创了一个先例,他将土豆"玩"到极致,将对土豆的深度分离当成一种享受和创造,在摆弄中获得灵感
5、,在享受中积极思考。他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图2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他每年至少为S·费舍尔出版社设计一幅招贴。这个系列作品中展现了平面书籍给人带来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他往往把平面设计元素分成几个层次,如图3a中的书被手握住,这只手由平面转向立体,书似乎悬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失重的空间感。它传达了把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的设计理念。而图3b中书上的手有只笔,这只笔将书的一维空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空间转化,自然而有力。笔在背景上写出出版社的名字,宣传意味油然而生。这种视觉的空间转换自然地引导观
6、赏者的视线开始流动最终定格在下面的字母上。图3c中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视觉引导式的宣传方法让人过目难忘。图3d和图3e是将光线巧妙地运用在书籍的投影上,似乎书籍由内向外透着一股亮光。书上的窗户和灯泡都是将书从平面转换到空间的一个过渡,这些过渡让人们更想探寻亮光后面的另一个空间。图3f的文化招贴中两本书直接交叉,纯粹的制造出一种强烈的立体空间感。这是兰堡最直白的表现方法。图3张力的凸显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兰堡追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通过元素的密集获得张力凸显效果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方法。图4中的社会文化招贴就是兰堡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我们在感知这些画面不动的式样时,
7、又感受到了一种运动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图4a中密密麻麻的人头让人感觉压抑,人群似乎在由远而近地蠕动,并有向纸边涌出的运动趋势。这种"不动之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幅静止的平面作品的运动感往往和构成平面作品本身的骨架有关,它的运动方向基本上和构造骨架的主轴方向一致4(P.570。图4中b、c两图能更好的解释这种张力的本质。图4b中基本元素的环形聚集,构成了画面中螺旋的空洞,这种圆形构成具有的运动特征就是以圆心为中心向外呈发射状运动。图4c中锥形聚集的运动特征则是从顶点向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方向呈发射状运动。因为具备了这种运动的倾向性,平面中的画面不再单调,反而凸显出一种具有倾
8、向性的张力。如此,人们的视觉锁定在元素的聚集点,疏密得当的安排使得画面的聚集发散效果更加强烈。图5兰堡借助一个元素,如手、窗户和灯泡,轻易地将平面上本来仅存的一个式样转变成了两个式样或者三个式样。如以上作品中,背景是第一个式样,书本是第二个式样,手、笔、窗户和灯泡构成了第三个式样,如此几个式样重叠出现,简单的一维空间就转变成了复杂的三维空间,这就给了观赏者一个追根究底的理由,也达到了为出版社宣传的效果。2.福田繁雄(1932-是日本当代视觉设计大师,他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对当代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福田于1932年生于日本东京,1951年(19岁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
9、校;1956年(24岁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设计系毕业后,福田开始在其创作的作品中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和观念,并借此开创出多种创作发展的方向和表现手法,成为当时较有名气的设计新秀。1967年(35岁即在美国纽约IBM画廊首次举办个人展,随后其作品在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并获得多项大奖。1982年(50岁他应美国耶鲁大学的邀请,担任客座讲师。同时,福田还是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JAGDA副会长、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TADC委员、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GAI会员、英国皇家艺术协会(RDI会员。福田繁雄与岗特·兰堡(Gunter Rambow、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 Chwa
10、st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图6:1987年在福田繁雄招贴展的招贴福田将静止坐在台前的人的四个不同视角的状态,表现于同一画面,用单纯的线、面造成空间的穿插,大面积的黄色与人物黑色剪影对比,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这种空间意识的模糊,在视觉表现上具有多重意义的特性。又如,1999年福田为日本松屋百货集团创业130周年的庆祝活动设计的海报,在同一画面中呈现两个视角不同的人形,一个是仰视的角度,一个俯视的角度,由此产生了视觉的悖论,从而带来视觉趣味。图7:又如1986年福田繁雄作品展海报:,他将女人躯体的轮廓从中部横向分割,并且被分割的图形做重复的平移式交错重组,
11、造成图底交叉汇合的错视,我们可称之为影像的"水平交错式图底反转"。图8:1984年UCC咖啡馆他以搅拌咖啡的杯中漩涡正负纹理交错,造型成众多拿着咖啡杯子的手,并呈螺旋状重复并置,突出咖啡这一主题图形又不失幽默情趣。我们称这种将主题图形分置并列呈现出相互回转展开的动态意味的手法,为"放射状图底反转3.西摩?切瓦斯特是美国观念形象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对当代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切瓦斯特是除德国的岗特?兰堡、日本的福田繁雄之外的现代世界平面设计大师之一,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AIGA会员。1931年切瓦斯特出生于美国纽约
12、,早在7岁时他就展现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天赋,尤其喜欢插图绘画。1947年(16岁便在十七岁的杂志上发表了他最早的插图作品。1948年(17岁毕业于纽约林肯中学,随后进入美国库柏州立艺术学院(Cooper Union学习插图和平面设计。图9图钉与未来(Pushpin and Beyond是切瓦斯特在1997年为“图钉”设计集团在日本大阪三得利美术馆设计的展览海报。海报以卡通化、几何化的机器人来表现主题,用鲜明的色彩和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卡通的人物外形,有意思的是机器人还叼着烟斗,漫画的造型活泼、幽默,体现了设计者天马行空般的艺术表现才能图10消除口臭(End Bad Breath是切瓦斯特在1968年(37岁设计的反战海报,反对美国在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中对河内进行轰炸。这幅海报以浓郁的色彩、简洁的标语、漫画的形式来表现反战主题,只要我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