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市场掀起了一股AI热潮,阿里巴巴推出最强模型Qwen3-Max的消息一出,相关概念股应声大涨。品茗科技、壹网壹创20%涨停,昆仑万维涨幅超过10%,天下秀、浪潮信息、用友网络等个股也纷纷涨停。看着这波行情,我不禁想起十年前第一次接触量化投资时的情景。
作为在量化投资领域深耕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市场表象往往具有欺骗性。阿里巴巴最新推出的Qwen3-Max模型确实令人振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达到业界领先水平。但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有些AI概念股能够持续上涨,而有些却昙花一现?
记得去年大金融概念火爆时,"弘业期货"的表现就让我印象深刻。当时市场极度低迷,但它的"机构库存"数据却持续活跃了几个月。
这张图清晰地展示了机构资金的动向。橙色柱体代表机构活跃程度,可以看到资金早已开始布局。而同期同概念的"百大集团",虽然也有反弹趋势,但很快就偃旗息鼓。
回到当前的AI热潮,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吴泳铭说"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这个判断我完全认同。全球科技巨头都在疯狂投入AI基础设施建设,谷歌、微软等预计今年投入将超过3500亿美元。
但作为普通投资者要明白:不是所有沾上AI概念的股票都能持续上涨。关键要看是否有真正的机构资金在持续介入。就像当年的大金融概念一样,"弘业期货"和"百大集团"的结局天差地别。
十年来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是我们的认知方式。通过量化数据可以剥开市场的层层迷雾,看清资金流动的本质。现在的AI行情看似火热,但只有那些得到机构持续青睐的个股才值得长期关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