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人工智能》由李开复和王咏刚合著,全面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第一章:人工智能来了
- 内容: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普及和人们的不同态度,提出了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现实,并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的例子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
- 作者观点: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概念,而是已经深入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第二章:AI复兴:深度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
- 内容:讲述了人工智能的三次发展热潮,以及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如何推动当前人工智能的复兴。
作者对深度学习的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它通过构建多层级的数据处理网络(即深度神经网络)来处理大量数据。这些网络由许多可以调节的“阀门”(参数)组成,类似于一个复杂的水管网络。在训练过程中,数据被输入网络,通过层层处理,最终输出结果。如果输出符合预期,网络结构被保留;否则,网络中的“阀门”会被不断调整,直到输出满足要求。深度学习的强大之处在于其能够自动从大量数据中学习并提取特征,而不需要人为设定复杂的规则。尽管深度学习模型可能难以解释,但它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表现出色,被视为实现人工智能的重要途径。
- 作者观点: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是现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第三章:人机大战:AI真的会挑战人类?
- 内容:通过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冠军的案例,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挑战,以及人工智能的局限性。
霍金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在自身基础上进化,可以一直保持加速度的趋势,不断重新设计自己。而人类,我们的生物进化速度相当有限,无法与之竞争,终将被淘汰。”“工厂自动化已经让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人工智能的兴起很有可能会让失业潮波及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护理、创造和监督工作。”
- 作者观点:人工智能在特定领域超越人类,但并不意味着它能完全取代人类智能。
第四章:AI时代:人类将如何变革?
- 内容:讨论了人工智能对就业、交通、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应对这些变革。
作者提出了一个“五秒钟准则”:一项本来由人从事的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决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
只有人的精神个性,才是人工智能时代里人类的真正价值。只有用开放的心态,创造性地迎接人工智能与人类协同工作的新世界,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的主人。
- 作者观点:人工智能将引发社会结构和经济秩序的调整,但也会带来新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方式。
第五章:机遇来临:AI先行的创新与创业
- 内容: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创新和创业中的作用,以及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机会。
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资深投资人汪华认为,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AI会率先在那些在线化程度高的行业开始应用,在数据端、媒体端实现自动化。这一过程会首先从线上“虚拟世界”开始,随着在线化的发展扩张到各个行业,帮助线上业务实现流程自动化、数据自动化、业务自动化。
第二阶段,随着感知技术、传感器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AI会延伸到实体世界,并率先在专业领域、行业应用、生产力端实现线下业务的自动化。
第三阶段,当成本技术进一步成熟时,AI会延伸到个人场景,全面自动化的时代终将到来。
AI创业的五大基石:
·清晰的领域界限:人工智能创业,要解决的领域问题一定要非常清晰,有明确的领域边界,因为这一类问题是今天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算法最善于解决的。
·闭环的、自动标注的数据:针对要用AI解决的领域问题,最好要在这个领域内,有闭环的、自动标注的数据。
·千万级的数据量:今天人工智能的代表算法是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通常要求足够数量的训练数据。一般而言,拥有千万级的数据量是保证深度学习质量的前提。
·超大规模的计算能力:深度学习在进行模型训练时,对电脑的计算能力有着近乎“痴狂”的渴求。
·顶尖的AI科学家:今天的人工智能研发还相当依赖于算法工程师甚至是AI科学家的个人经验积累。水平最高的科学家与普通水平的算法工程师之间,生产力的差异不啻千百倍。
创新工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布局:
- 作者观点:人工智能是中国创新和创业的最好机会,将推动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第六章:迎接未来:AI时代的教育和个人发展
- 内容: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学习、学什么,以及人工智能对人生意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