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基金陈颖:是到年以上周期性行情黄金和有色存红利机会满仓火器成长股射击赛事奥林匹克运动会陈颖射击运动员

2023年收官,经历了整体投资艰难的一年后,投资者对于2024年二级市场普遍抱有期待;相比2023年极致偏结构,2024年或许是相对均衡配置的年份,消费医药等也存在机会。

在2023年跌宕起伏的二级市场中,陈颖所管理的金鹰科技创新股票A基金逆市飘红,截至12月28日,在银河证券同类标准股票型基金(A类)中,近一年业绩排名居首。近期,他接受了部分媒体的群访。陈颖表示:“短期市场处于磨底的过程,很多股票已经跌不动了,到了前期低点存在很强的反弹冲动,由此2024年一季度的行情值得关注,整体2024年可能还是相对偏结构的行情。”

至于具体关注的行业方向,他表示可能和2023年比较相似:“人工智能至少是5到10年以上的周期性行情,2024年整体消费或相对比2023年好,医药领域里的一些细分机会可能在医药耗材中一些格局稳定的细分行业,而红利方向的品种或可关注黄金和有色中的机会。”

2023年行情类似2012年、2013年

2024年可能还是相对偏结构行情

本刊编辑部 :在2023年比较极致化的行情下,公募行业处境非常难;从投资角度来讲,谈谈您对2023年整体市场感受,2024年有何期待?

陈颖 :整体看,2023年指数震荡剧烈,结构性机会很突出,类似历史上2012年、2013年的行情。其实海外也有相似行情:在宏观经济大方向并不强势的情况下,新的产业大趋势和革命涌现出来,就会有一些类似2023年A股的表现,总体上未来一两年可能也还会延续这种节奏。从投资角度,我更多要聚焦一些产业变化带来的大的结构性机会。

2024年可能会是相对均衡配置的年份,我们会加大如消费医药的投研精力。此外,作为2024年红利方向的一些品种,黄金、有色还是存在机会的。

本刊编辑部 :近期A股市场出现比较剧烈调整,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目前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主要有哪些?

陈颖 :我认为情况在逐渐好转。短期的杀跌有资金面等各方面的因素,但更多可能还是处在磨底的过程中。宏观面看,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向下,人民币汇率在反弹,国内的地产政策在纠偏和放松。基建方面看,国家的各方面政策陆续出台。所以,目前市场更多呈现出的特点就是对利好不反应。但很多股票跌不下去了,到了前期低点也还是有很强的反弹冲动,由此我们相对较为关注2024年一季度的行情。

究其原因,2024年货币压力可能会小很多,指数上可能会缓慢向上或者震荡向上,趋势性行情的概率不大。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多认为2024年可能还是相对偏结构的行情。行业方面,我们关注的具体的细分行业或跟2023年差不多。

AI的行情有望持续5到10年以上

本刊编辑部 :2024年AI仍然是一个比较看好的方向,您看好的赛道有哪些,和2023年有什么区别?

陈颖 :2023年包括算力、基础设施通信、光模块涨得比较好,美国做人工智能最强的在算力、模型上面,中国最强的是在数据和应用上。所以在2023年的算力和光模块上,我也参与了一些,但不多。中国最强的点是应用场景特别完善,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数据,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去适合AI提高生产效率,属于比算力模型等更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我们更能发挥国内相关公司强项的地方。我认为,AI或并非是一年两年的行情,而可能是至少5到10年以上周期性行情。

本刊编辑部 :这几年在成长股的科技领域看到很多生僻的名词,比如元宇宙、星闪等,您觉得2024年我们更需要关注哪一项或者哪几项科技名词,才能先人一步布局呢?

陈颖 :我觉得2024年可能还是要更多关注AI终端。因为2023年的算力网络模型铺好了以后,2024年应用要起来的话,推理侧可能会在边缘端或在终端上做出一些产品来。

当一轮科技革命兴起时,一定会出现很多新生事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那么左侧能布局到固然很好,但也需要预留出一定的提前量;但是当新的事物出来时,做一些应对和相对不算左侧的布局时,尽量等看到一些产业趋势再采取措施。

本刊编辑部 :您怎么看北交所股票近期的表现,2024年会不会也考虑参与其中呢?

陈颖 :确实2023年有存量资金博弈的跷跷板效应,我们觉得无限度下沉小市值的公司,对于研究的难度和工作量各方面都会有影响,而且存在流动性的问题。主板中的三四千家品种已经足够多了,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行业和该有的公司,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可能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做这方面的研究。

智能汽车换车周期或缩至2~3年

半导体产业链整体存在机会

本刊编辑部 :2024年,您对智能汽车布局的逻辑是什么?

陈颖 :我们在中报和三季报中已经明确提出,下半年关注汽车和智能驾驶为代表的方向,如果再远一点的话,我们在2017年就提出了智能汽车会取代传统车的说法。当然这是一个愿景,我们要看汽车的电子化率,汽车整体的电子化率从五六十年代到现在,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化不光体现在能不能做完全自动驾驶上,更多会体现在汽车的方方面面。

就智能化而言,我们可能永远都不能发展到无人驾驶的最高阶段,这是我们对汽车智能化的一个认知。单纯观察智能驾舱的话,可能发展不一定很快,比如自动泊车一些辅助的L2或者L3、定速巡航,还包括智能座舱的一些娱乐设施等。其实这些元素如果放在十年前,一些汽车品牌上也会有,但是会无比难用,因为它们相对是站在一种偏工程化的角度且并不智能。

我在广州车展看到国内各品牌车用微电机的地方越来越多,比如门把手、车窗的感应包括车灯、座位的感应、后门的感应,整车中用到微电机自动感应的地方范围广阔,这些都是智能化部分,以后机车里面用到互联网的东西可能会越来越多。接下来可能更多的零部件会相对慢慢地变成电子化,包括电子手刹、电子转向,这些都是一种智能化的体现,而不单纯仅是狭义的无人驾驶;其实无人驾驶是一条漫长的路,因为有很多法律配套要完善。

但汽车智能化程度提高是不可逆的趋势,接下来智能化汽车属性可能会越来越像消费电子。已经可以看到,2023年买的车和三年前买的车在功能上有巨大的变化。原来大家可能觉得一辆车可以开八年、十年,接下来可能有很多两年、三年就需要换了,因为两三年后汽车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新功能,这时可能会拉动消费者的换乘热潮。

本刊编辑部 :您对半导体赛道怎么看?人形机器人2023年热度也很高,您打算参与其中吗?

陈颖 :就这两者而言,我更关注半导体,疫情对半导体国产化是一个很好的拉动;因为当供应链出现问题时,很多成熟中下游或会给国内半导体公司一个机会去尝试,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原来我们很多公司进不了供应链体系,是因为之前没被用过,但是在疫情供应链受损的情况下,刚好有一个机会让大家愿意尝试国内很多半导体的产品,这里面也包括硅片和一些生产过程中的材料,这时一旦进入这个体系,其产品得到验证后,这一过程就可能会不可逆的体现在产业链中了。所以我判断,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整体可能还是有机会的,但里面的公司估值相对偏高,选股上的难度会相对大一些。

至于人形机器人,我没太参与,我没有看到应用场景,更多还是相对偏事件驱动,是产业自己的判断和所提供的信息。这个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很难,或者说短期可能比较难成为主流的一条赛道。因为投资者很难找到应用场景,例如如果是在工厂就不需要做人形机器人,而如果用人形机器人在咖啡店来做相关的服务,本身也不需要用造价不菲的机器人。

2024年消费信心会逐渐恢复

本刊编辑部 :近几年基金可能满仓单一赛道会实现较好排名,您也强调2024年可能做一些均衡配置,但无论换车还是换手机,可能有一个前提都是消费水平能够上去,在目前消费降级、反向消费大趋势下,这样的假设是否存在着一定实现困难?

陈颖 :就消费板块来说,首先2023年疫情政策放开后是较难的一年,所以相对来讲大家看到各方面消费信心也会有一定缺失,我觉得确实存在“疤痕效应”。但随着时间推移,疤痕会慢慢被淡化。所以2024年失业率,包括可支配收入、公司订单、外贸等因素都有可能会慢慢好转,消费的信心慢慢恢复。此外,包括2024年财政的强刺激后也会带动就业,所以我认为,2024年整体消费还是相对会比2023年好。

无论消费电子也好还是汽车也好,其实重点在于消费电子是一个产品拉动型的行业,即为供给创造需求的行业,我们很多时候没有消费是因为没有好的产品。例如缺乏手机更新换代和汽车更新换代的刺激,如果一旦发现有好的产品就大概率会拉动消费,反之若没有好的产品且产品没有大的创新迭代时,它可能就没有很强的消费需求。

我认为,2024年包括消费电子中的MR、手机中的折叠屏等,都可能会拉动整体消费电子的需求。至于汽车领域,2023年整体国内的汽车销量还是超出了我年初时的预期,当然来自出口的贡献功不可没,2024年我们对汽车出口也不用太过担心。

陈颖 :我们现在关注得比较多的是医药耗材,因为接下来手术量可能会慢慢回归正常,包括一些中药保健等;至于创新药包括涉及到医药谈判降价的这一部分,我们关注的相对少一些。我尽量还是希望寻找一些有行业壁垒的赛道,比如在医疗器械耗材里面去找一些格局稳定、不存在太大降价压力的细分子行业。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上半年冠军基,三季度反垫底,二季度入场AI的基金全线凋零,押单一得益于上半年人工智能的异军突起,部分重仓AI的基金净值大幅上涨,周建胜所管理的诺德新生活也以75.07%的收益率拿下上半年冠军。但是高处不胜寒,进入三季度后诺德新生活净值大跌。截至9月20日,诺德新生活三季度以来回报为-38.26%,半程冠军在进入三季度却成了倒数第一。 jvzquC41o0imu7hp1fkucrq136=14?7
1.慈文传媒获12家机构调研:目前重点推进《智爱》《超完美关系答:战略投资主要是通过整合地方政府、战略合作伙伴等各方面的资源,拓展优质IP内容+消费+科技+场景的全产业链机会,培育新的业务模式和盈利增长点,具体规划方面,包括拟计划组建1-2支基金,开展“影视+科教文体旅”的布局,拓展内容生态,实现技术赋能。 问:AI应用方面的考虑? jvzquC41uvudm762lsqb0lto0et0497527781l;694=12A:0ujznn
2.嘉实基金张自力:AI赋能成长股投资做长期正确的事投研全面拥抱AI 2015年,张自力向公司提议成立嘉实基金人工智能投研中心。那时,阿尔法狗还没有战胜围棋高手,人工智能也尚未成为热门话题。次年7月15日,嘉实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挂牌,开展人工智能在金融投资领域的研究。 据了解,人工智能投研中心以人工智能投资决策和大类资产配置为主要研究方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则着力于攻关jvzquC41hwte0:5lsmg/exr0ep532;8284<0e?9:49>87;3ujvsm
3.华富人工智能ETF基金经理张娅:全面但不失锐度一键布局AI指数化动态捕捉AI产业节奏 华富基金总经理助理、人工智能ETF基金经理张娅的基金经理生涯与ETF结下不解之缘,她是国内最早一代ETF基金经理,她不仅研发推出了国内首只红利ETF,还全程参与首批跨市场ETF——沪深300ETF推出的全过程,在ETF发展20多年历程上,可谓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759:1;<6a388egn5:52<82;7ne24ivvq
4.AI大回调日,一只“满仓”都是酒的基金崩跌8%!发生了什么?今年的行情比较极端,要是没有买AI相关的基金,大概率是没赚什么钱的。 前两年大火过的半导体、新能源、医药、消费一个个的还都在套人。 现在以AI为核心的TMT板块是涨的很疯,但是风口过后又有多少人会被套,喜欢追涨杀跌的基民一定别忘了在新能源、医药等赛道上的教训,不然AI肯定也要套你了,而且后面的新热点新jvzq<84oiwhb0nfuvouog‚3eqo5ni~gc1cxuklqg12525;8;99;75
5.AI行情是否持续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A股市场逐渐形成围绕人工智能发展的AI主题主线,ChatGPT是二季度行情主要推力,“中特估”和家电陪跑,而消费、医药、地产建材等顺周期板块则一路回落。 大家不禁要问,科技板块下半年还有机会吗?其他板块回调到位了吗?接下来的市场行情又将如何演绎呢?债券市场有什么样的信号释放?诺安基金旗下公募基金二季报都已“新鲜出炉”,一起来看jvzquC41ycv/gjxvoqtf{7hqo1g0497529854@=;64877=3jvor
6.科创板AI(588930)新浪财经基金经理:谭跃峰 购买定投 +加自选 单位净值:1.4879净值增长率:-1.65%累计净值:1.4879净值更新日期:2025/11/11 最新估值:--(--)涨跌幅:--涨跌额:--基金简称:科创板AI 最新规模:23.26亿元风险等级:中高风险申购状态:可申购赎回状态:可赎回 基金概况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gwwi1swuug|tnf1;9:B821di/uqyon